第二十三章 d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第二十三章 d 区金属(一) 第四周期d区金属
·23-1引言 周期系中的d区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又称过渡金属,其中 第四周期又称第二过渡系,第五周期又称第二过渡系,第 六周期文称第二过渡系,由锕到112号元素称为第四过渡 ·23-2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 ● 周期表中的IIB族至VIIIB族,(不包括镧以外的镧系元素 和的系以外的锕系元素称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即划d区 元素,它们的(n-1)d轨道均未填满,如表21一1方框内 所示。IB、1B族元素的n-1)d轨道均已充满,但这两 族元素的性质在许多方面与过渡元素相似,因之也有人 主张将它们包括在过渡元素的范围内。本书采用前一观点 来讨论本章内容。 ● 同一周期的过渡元素有许多相似性,如金属性递变不明显, 原子半径电离势等随原子序数增加,虽有变化但不明显, 都反映出备元素间从左至右的水平相似性,因之也可将这 些对渡元素按周期分为三个系列。即位子宇周期表币第周 期的Sc-N称为第二过渡系元素;第5周期中的YPd为第 过渡系元素;第6周期中的La-Pt为第三过渡系元素
• 23-1 引言 • 周期系中的d区元素称为过渡元素,又称过渡金属,其中 第四周期又称第一过渡系,第五周期又称第二过渡系,第 六周期又称第三过渡系,由锕到112号元素称为第四过渡 系。 • 23-2 第一过渡系元素的基本性质 • 周期表中的II IB族至VIIIB族, (不包括镧以外的镧系元素 和锕系以外的锕系元素)称为过渡元素,过渡元素即划d区 元素,它们的(n-1)d轨道均未填满,如表21—1方框内 所示。IB、IIIB族元素的(n-1)d轨道均已充满,但这两 族元素的性质在许多 方面与过渡元素相似,因之也有人 主张将它们包括在过渡元素的范围内。本书采用前一观点 来讨论本章内容。 • 同一周期的过渡元素有许多相似性,如金属性递变不明显, 原子半径电离势等随原子序数增加,虽有变化但不明显, 都反映出各元素间从左至右的水平相似性,因之也可将这 些过渡元素按周期分为三个系列。即位于周期表中第4周 期的Sc-Ni称为第一过渡系元素;第5 周期中的Y-Pd为第二 过渡系元素;第6周期中的La-Pt为第三过渡系元素
它们都是金属。它们的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 导热、导电性能好, 延性及展性好。它们相互之间或与其 它金属元素易生成合金。 二、 大部分金属的电极电势为负值,即还原能力较强。例 如第一过渡系元素二般都有能从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氢。 、 除少数例外,它们都存在多种氧化态。它们的水合 离子和酸根离子常呈现一定的颜色。 ·四、由于具有填充的电子层,它们能形成一些顺磁性化合 物。 。五、它们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都有较大。 ·上这些性质都和它们的电子构型有关
• 一、它们都是金属。它们的硬度较大,熔点和沸点较高, 导热、导电性能好,延性及展性好。它们相互之间或与其 它金属元素易生成合金。 • 二、大部分金属的电极电势为负值,即还原能力较强。例 如第一过渡系元素一般都有能从非氧化性酸中置换出氢。 • 三、除少数例外,它们都存在多种氧化态。它们的水合 离子和酸根离子常呈现一定的颜色。 • 四、由于具有填充的电子层,它们能形成一些顺磁性化合 物。 • 五、它们的原子或离子形成配合物的倾向都有较大。 • 上这些性质都和它们的电子构型有关
·2-1过渡元素的电子构型 ·过渡元素的原子电子构型的点是它们都具有未充满的d轨 道(Pd例外),最外层也仅有2个电子,因而它们原子的最 外两个电子层都是未充满的,所以过渡元素通常是指价电 子层结构为(n-1)d1-ens1-2的元素。即位于周期表d区的元 素。表2一3为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0 镧系和锕系各元素的最后一个电子依次填入外数第三层的 轨道上,它们的最外三个电子层都是不满的。由于电子 构型上的特点,镧系和锕系元素又被称为内过渡元素。 ·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一节中已经指出,多电 子原子的原子轨能量变比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在4S和3d、 5s和4d、6s和5d轨道之间出现了能级交错现象,能级之间 的能量差值较小,所以在许多反应中,过渡元素的d电子 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参加成键(有关原子能级变化图见第六 章)
• 2-1 过渡元素的电子构型 • 过渡元素的原子电子构型的点是它们都具有未充满的d轨 道(Pd例外),最外层也仅有l-2个电子,因而它们原子的最 外两个电子层都是未充满的,所以过渡元素通常是指价电 子层结构为(n-1)d1-ens1-2的元素。即位于周期表d区的元 素。表2l—3为过渡元素的价电子层结构。 • 镧系和锕系各元素的最后一个电子依次填入外数第三层的 f轨道上,它们的最外三个电子层都是不满的。由于电子 构型上的特点,镧系和锕系元素又被称为内过渡元素。 • 在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和元素周期系一节中已经指出,多电 子原子的原子轨能量变比是比较复杂的,由于在4S和3d、 5s和4d、6s和5d轨道之间出现了能级交错现象,能级之间 的能量差值较小,所以在许多反应中,过渡元素的d电子 也可以部分或全部参加成键(有关原子能级变化图见第六 章)
● 2-2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 因为过渡元素除最外层的$电子可以作为价电子外,次外 层d电子也可商分或全部作为价电子成键,所以过渡元素 常有多种氧化态。一般可由+2依次增加到与族数相同的 氧化态(VIIIB族除Ru、Os外,其它元素尚无VIII氧化态), 这种氧化态的表现以第一过渡系最为典型。 由上表可看出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氧化态先是逐渐升高, 后区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此于开始的3d轨道个价 电子数增加,氧花态逐渐开高,当3d轨道小电子数达到5 或超过5时,3d轨道逐渐趋向稳定。因此高氧化态逐渐不 稳定(是现强氧化性),随后氧化态又逐渐降低。 这两个过渡系元素的氧化态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与第一过 渡系元素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在于这两列元素的最高氧 化态表现稳定,而低氧化态化合物并不常见。 综上所述,过渡元素的氧化态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即 同 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态首先逐浙升高,、随后又逐渐降 低。同二族中从上向下高氧化态趋向子比较稳定。这和主 族元素不同。因为主族元素价电字层的ns电子从上到下表 现为惰性电子对而不易参加成键的趋势增强,所以主族元 素的氧化态表现为从上到下低氧化态趋于稳定
• 2-2 过渡元素的氧化态 • 因为过渡元素除最外层的s电子可以作为价电子外,次外 层d电子也可商分或全部作为价电子成键,所以过渡元素 常有多种氧化态。一般可由+2依次增加到与族数相同的 氧化态(VIIIB族除Ru、Os外,其它元素尚无VIII氧化态), 这种氧化态的表现以第一过渡系最为典型。 • 由上表可看出随原子序数的增加,氧化态先是逐渐升高, 后又逐渐降低。这种变化主要是由此于开始的3d轨道个价 电子数增加,氧化态逐渐升高,当3d轨道小电子数达到5 或超过5时,3d轨道逐渐趋向稳定。因此高氧化态逐渐不 稳定(呈现强氧化性),随后氧化态又逐渐降低。 • 这两个过渡系元素的氧化态从左到右的变化趋势与第一过 渡系元素是一致的。不同的只是在于这两列元素的最高氧 化态表现稳定,而低氧化态化合物并不常见。 • 综上所述,过渡元素的氧化态表现有一定的规律性,即 同一周期从左到右,氧化态首先逐浙升高,随后又逐渐降 低。同一族中从上向下高氧化态趋向于比较稳定。这和主 族元素不同。因为主族元素价电子层的ns电子从上到下表 现为惰性电子对而不易参加成键的趋势增强,所以主族元 素的氧化态表现为从上到下低氧化态趋于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