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解开双链,为RNA聚合酶提供场所。 识别部位:约6bp组成在-35处,为高度保守区, 序 列5’ TTGACA-3,G因子识别此部位。(图124) 2、真核启动子结构(以 RNA po为例) *于-25处含AT富集区,共有序列 TATAA(TATA box) 70处含共有序列CAAT,还含许多其它box,例如 GC box,E-box等。(图12-5) 馨含增强子[ enhancer]和静息子[ silencer] ● RNA pol I和 RNA pol与聚合酶所识别的启 动 子差异较大
(二)终止信号:(图12-6) 特点:终止部位含GC富集区与AT富集区,它们分 别 形成发卡结构和连续的U区,以终止转录
●蛋白p因子辅助识别终止信号,参与终止。 五、转录过程(以原核为例) )起始 RNA聚合酶-0识别起始位点 核心酶与DNA结合 E σ以核心酶 DNA构象改变→局部双链打开17bp→NTP形成3’,5’二酯键→形式 沿 DNA滑动 ●σ因子可再次与核心酶结合,循环使用。 (二)延长 形成转录泡--由DNA双链RNA聚合酶与新合成的 转录本RNA局部形成的结构它贯穿于延长过程的 始终。一
RNA聚合酶-σ识别起始位点 ↓ 核心酶与DNA结合 ↓ E 以核心酶 DNA构象改变→局部双链打开17bp→NTP形成3’ ,5’二酯键 形式 沿 DNA滑动 l 因子可再次与核心酶结合,循环使用。 (二)延长 形成转录泡----由DNA双链,RNA聚合酶与新合成的 转录本RNA局部形成的结构,它贯穿于延长过程的 始终。 E 与DNA模板互补的NTP 3’ ,5’磷酸二酯键相连 合成方向5’ 3’
●合成出的RNA与DNA形成杂交分子约12bp,因 结 合不紧很易脱离。(图12-7) (三)终止 合成移到终止信号时,酶不滑动,聚合停止,转录完成。 [特点*p参与的终止:p与RNA产物中富含C的部 结合并诱使RNA聚合酶构象改变停止滑动;p因子 的 解螺旋酶活性,利于RNA产物的释放。(图12-8) 其它终止方式:GC区形成发卡结构,聚U区使 配 对不稳定,RNA产物的释放。(图12-9) (四)真核生物转录特点
启动子复杂,某些基因不含TATA box。 l 顺式作用元件[cis-acting-element]:指影响自身基 因表达活性的DNA序列
形成转录起始复合物,需多种蛋白因子参与。 ●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与反式作用因子 trans-acting factor]:(12-2) 调节基因表达的蛋白为转录因子;它们与特异的 顺式作用元件相互作用,并激活另一基因的转录。 起始前复合物的形成[ pre-initiation complex, PIC TATATF IID TF I A TF I B RNAPOl II TF IFTF E PIC (312- 10) 豢转录终止序列,在3’端之后有共同序列 AATAAA及 多个GT序列,mRNA在转录终止序列处被切断。 第二节真核生物转录后的加工 ●意义:转录生成的前体RNA,无生物学活性,需加
工变为成熟、有活性的RNA。 [加工种类]: 剪切与剪接(cleavage,splicing)
*末端添加核苷酸( terminal additing) 豢修饰( modification):在碱基和核糖上进行化 学修饰。 ※RNA编辑( RNA editing mRNA前体的加工 (一)生成特点:[原核]:mRNA是多顺反子 ( polycistronic]每分子RNA中含几种蛋白质信息, RNA寿命短,转录没完时翻译即开始 例}:乳糖操纵子,含乙,Y,A三个基因,分别编码半乳 糖 苷酶、透过酶及乙酰基转移酶。 [真核]:单顺反子[ monocistronic],一个mRNA仅 编 码一种蛋白质
l 外显子[exon]---在真核生物基因中编码蛋白质 的序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