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龙岗区保障性住房2016年epc项目九年一贯 制学校 建设单位: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编制日期2018年1月10日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 项目名称: 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2016 年 epc 项目九年一贯 制学校 建设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编制日期 2018 年 1 月 10 日 深圳市人居环境委员会制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个字(两个英文字段 作一个汉字) 2、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 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 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 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 《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 1、 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 30 个字(两个英文字段 作一个汉字)。 2、 建设地点——指项目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 3、 行业类别——按国标填写。 4、 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 5、 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 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 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 6、 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 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 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 7、 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 8、 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龙岗区保障性住房2016年epc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 建设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负责人 ** 联系人 通讯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清林中路教育综合大厦 联系电话 传真 邮编 518052 建设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 审批部门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深龙发改(2016)952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E4510房屋工程建筑 及代码 用地面积 绿化面积 43148.60 (平方米) (平方米) 总投资 其中环保 环保投资 17718.55 (万元) 投资(万元) 289 占总投资1.63% 比例 评价经费 拟开工 (万元) 日期 2018年10月,施工期12个月 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及任务由来 龙岗区保障性住房2016年epc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以下简称:项目)选 址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项目地理位置见图1),总用地面积为4314860平方 米,总建筑面积为86137.06平方米,用地性质为教育设施用地。本项目建设目标 是建成一所72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片区提供3360个学位,缓解片区学位紧张 的压力,有效地解决保障房建设带来的学位需求。项目于2016年9月5日取得深 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EPC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深龙发改(2016)952号)(见附件1),2017 年12月25日取得《市规划国土委龙岗管理局关于龙岗区保障性住房2016年EPC 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的复函》(深规土龙函(2017)2535 号)(见附件2)和《深圳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深规土选LG-2017-0245号) (见附件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44号《建设
1 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项目名称 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2016 年 epc 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 建设单位 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 负责人 *** 联系人 *** 通讯地址 深圳市龙岗区龙城街道清林中路教育综合大厦 联系电话 **** 传真 —— 邮编 518052 建设地点 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 审批部门 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 批准文号 深龙发改(2016)952 号 建设性质 新建 行业类别 及代码 E4510 房屋工程建筑 用地面积 (平方米) 43148.60 绿化面积 (平方米) —— 总投资 (万元) 17718.55 其中环保 投资(万元) 289 环保投资 占总投资 比例 1.63% 评价经费 (万元) —— 拟开工 日期 2018 年 10 月,施工期 12 个月 (一)工程内容及规模 1、项目概况及任务由来 “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2016 年 epc 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 (以下简称:项目)选 址于深圳市龙岗区宝龙街道(项目地理位置见图 1),总用地面积为 43148.60 平方 米,总建筑面积为 86137.06 平方米,用地性质为教育设施用地。本项目建设目标 是建成一所 72 班九年一贯制学校,为片区提供 3360 个学位,缓解片区学位紧张 的压力,有效地解决保障房建设带来的学位需求。项目于 2016 年 9 月 5 日取得深 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委员《深圳市龙岗区发展和改革局关于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EPC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深龙发改(2016)952 号)(见附件 1),2017 年 12 月 25 日取得《市规划国土委龙岗管理局关于龙岗区保障性住房 2016 年 EPC 项目九年一贯制学校建设项目选址和用地预审的复函》(深规土龙函(2017)2535 号)(见附件 2)和《深圳市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深规土选 LG-2017-0245 号) (见附件 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及国家环境保护部令第 44 号《建设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建设方应委托 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的委 托,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建设项 目的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 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4314860m2,总建筑面积8613706m2,其中教学及辅助 用房面积5293876m2,办公用房2078m2,架空绿化休闲6800m2,另地下车库及 设备用房20070.30m2。本项目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72个班,共计3360 个学位。教职工人数约200人。本项目设有学生及教职工食堂,但不设职工宿舍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项目具体用地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所示,学 校各层建筑功能见表2 表1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 43148.60m 总建筑面积 8613706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66066.76m 容积率规定容积率 5/14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2007030m2 地上核增建筑面积 6800.00 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2007030m2 建筑基地面积 1752823m 建筑覆盖率 40.4% 折算绿地面积 17 7541.11m2 绿化覆盖率 5.1% 最高高度 23.9m 最大层数(地上地下) 6/2层 停车位(地下地上) 480/0辆 自行车库(地上/地下) 520/0辆 计规定容积率建教学及辅助用房 52938.76m 筑面积 生活服务用房 4250m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59266.76m 66066.76m 办公用房 78 地上核增建筑面 积680000m2 架空绿化休闲 6800m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地下核增建筑面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20070.30m 积20070.30m2 20070.30m 表2各层建筑功能用途 层数 功能 2F 人防室 IF 凤风雨操场、游泳馆、设备房、食堂及厨房、庭院、地下车库 备用教室、架空层、操场 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助用房 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 4F 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史地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 教师休息室、展览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室、网控室、实验室 教师休息室、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
2 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等法律法规的相关规定,本项目建设方应委托 有环境影响评价资质的单位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受深圳市龙岗区教育局的委 托,深圳市环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承担了该项目的环境影响评价工作,为建设项 目的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同时 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决策依据。 2、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用地面积为 43148.60 m2,总建筑面积 86137.06 m2,其中教学及辅助 用房面积 52938.76 m2,办公用房 2078 m 2,架空绿化休闲 6800 m2,另地下车库及 设备用房 20070.30 m2。本项目定位为九年一贯制学校,配套 72 个班,共计 3360 个学位。教职工人数约 200 人。本项目设有学生及教职工食堂,但不设职工宿舍。 根据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资料,项目具体用地经济技术指标见表 1 所示,学 校各层建筑功能见表 2。 表 1 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建设用地面积 43148.60 m2 总建筑面积 86137.06 m2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66066.76 m2 容积率/规定容积率 1.5/1.4 地上规定建筑面积 59266.76 m2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20070.30 m2 地上核增建筑面积 6800.00 m2 地下核增建筑面积 20070.30 m2 建筑基地面积 17528.23 m2 建筑覆盖率 40.4% 折算绿地面积 17541.11 m2 绿化覆盖率 35.1% 最高高度 23.9m 最大层数(地上/地下) 6/2 层 停车位(地下/地上) 480/0 辆 自行车库(地上/地下) 520/0 辆 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66066.76m2 计规定容积率建 筑面积 59266.76m2 教学及辅助用房 52938.76 m 2 生活服务用房 4250 m 2 办公用房 2078 m 2 地上核增建筑面 积 6800.00m2 架空绿化休闲 6800 m 2 不计容积率建筑面积 20070.30m2 地下核增建筑面 积 20070.30m2 地下车库及设备用房 20070.30 m2 表 2 各层建筑功能用途 层数 功能 -2F 人防室 -1F 风雨操场、游泳馆、设备房、食堂及厨房、庭院、地下车库 1F 备用教室、架空层、操场 2F 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计算机教室、计算机辅助用房 3F 普通教室、教师办公室、图书馆 4F 普通教室、科学教室、史地教室、教师办公室、实验室 5F 教师休息室、展览室、行政办公室、广播室、网控室、实验室 6F 教师休息室、教师办公室、行政办公室
3、公用工程 31给排水工程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在市政压力供水范围内的给 水点,2层及2层以下的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建筑的给水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直 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压力范围以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 045Mpa为原则,分区变频加压供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卫生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统一收集后排入室外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餐厅厨房废水先经过厨房内一次隔油器,然 后再排入室外隔油池经二级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2消防工程 分别从周边市政道路各引入1条DN250mm的管道,与小区室外消防管网相 连。在小区室外消防管网上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120m,消火 栓保护半径不大于150m,满足室内外消防需要。室内设置独立的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竖向分区原则为每个区的消火栓栓口静压不大于1.0MPa,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竖不分区,由地下一层的消火栓加压泵分区加压供水。 33电气工程 本工程高压采用2路10kV环网供电,接市政供电网络。低压采用单母线分 段,380/220V供电。设1台300KW柴油发电机做为应急电源。 34暖通工程 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经专用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车库出入自 然渗入或机械送风。车库通风与防排烟合用一套系统。变配电室设置机械通风系 统,通风量按排除余热计算,排风经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机械送风。地下其他 设备用房设机械通风系统,排风经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机械送风。除有特殊要 求的房间外,靠外窗的空调房间在过渡季节全部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运行能耗 教师、办公室、管理用房等均采用分体空调,食堂、报告厅采用ⅤRV系统,设集 中新风。 4、施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施工人员初步估算约50人,工作制度为每天一班制,施工时间段为8: 00-12:00;2:00-18:00
3 3、公用工程 3.1 给排水工程 室内生活给水系统:为充分利用市政供水压力,在市政压力供水范围内的给 水点,2 层及 2 层以下的卫生间、地下车库等建筑的给水直接由市政给水管网直 接供给,超出市政供水压力范围以各分区最低卫生器具配水点处的静水压不大于 0.45Mpa 为原则,分区变频加压供水。 排水系统采用雨、污分流。卫生间排水采用污废合流,统一收集后排入室外 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餐厅厨房废水先经过厨房内一次隔油器,然 后再排入室外隔油池经二级隔油处理后排入市政污水管道。 3.2 消防工程 分别从周边市政道路各引入 1 条 DN250mm 的管道,与小区室外消防管网相 连。在小区室外消防管网上设地上式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大于 120m,消火 栓保护半径不大于 150m,满足室内外消防需要。室内设置独立的消火栓消防系统,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竖向分区原则为每个区的消火栓栓口静压不大于 1.0MPa, 室内消火栓给水系统分竖不分区,由地下一层的消火栓加压泵分区加压供水。 3.3 电气工程 本工程高压采用 2 路 10kV 环网供电,接市政供电网络。低压采用单母线分 段,380/220V 供电。设 1 台 300KW 柴油发电机做为应急电源。 3.4 暖通工程 地下汽车库设机械排风系统,排风经专用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车库出入自 然渗入或机械送风。车库通风与防排烟合用一套系统。变配电室设置机械通风系 统,通风量按排除余热计算,排风经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机械送风。地下其他 设备用房设机械通风系统,排风经管井排至室外,补风为机械送风。除有特殊要 求的房间外,靠外窗的空调房间在过渡季节全部利用自然通风,以减少运行能耗。 教师、办公室、管理用房等均采用分体空调,食堂、报告厅采用 VRV 系统,设集 中新风。 4、施工人数及工作制度 本项目施工人员初步估算约 50 人,工作制度为每天一班制,施工时间段为 8: 00-12:00;2:00-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