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条件分布律、边缘分布律:③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概率密度、条件概率密度:④二维 均匀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与相关概率计算:⑤多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2、考试要求:全面了解并掌握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等基本概念以 及相关运算问题,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与相关概率计算:把握随机变 量的独立性,并能运用独立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812分值 1、考试内容:①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②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考试要求:会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掌握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五章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12-15分值 1、考试内容:①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②随机变量的方差:③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 望与方差: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⑤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2、考试要求:掌握01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数 学期望及方差,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及其运用:会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数字 特征,判断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第六章大数定理及其中心极限定理410分值 1、考试内容:①大数定理:②中心极限定理 2、考试要求:掌握大数定理以及中心极限定理的运用。 第七章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812分值 1、考试内容:①统计量的定义:②X分布:③1分布:④F分布:⑤正态总体的些 常用统计量分布。 2、考试要求:了解统计量的定义,掌握X分布、【分布和F分布的定文及性质,了解分 布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尤其是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分布情况。 第八章参数估计8-15分值 1、考试内容:①矩估计:②极大似然估计:③估计量的评判标准④区间估计 2、考试要求:掌握随机变量参数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会用估计量的评判标准判断估 计量,掌握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九章假设检验8分值 1、考试内容:①单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②双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2、考试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单正态总计的假设检验与双正态总体的假设 32
32 的条件分布律、边缘分布律;③二维连续型随机变量的边缘概率密度、条件概率密度;④二维 均匀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与相关概率计算;⑤多维随机变量的独立性。 2、考试要求:全面了解并掌握二维随机变量联合分布、条件分布、边缘分布等基本概念以 及相关运算问题,掌握二维均匀分布、二维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与相关概率计算;把握随机变 量的独立性,并能运用独立性解决实际问题。 第四章 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8-12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②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2、考试要求:会求离散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律,掌握常见连续型随机变量函数的分布。 第五章 随机变量的数字特征 12-15 分值 1、考试内容: ① 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② 随机变量的方差;③随机变量函数的数学期 望与方差;④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⑤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2、考试要求:掌握 0-1 分布,二项分布、泊松分布、均匀分布,指数分布、正态分布的数 学期望及方差,掌握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与方差的性质及其运用;会求随机变量的函数的数字 特征,判断随机变量的独立性与相关性。 第六章 大数定理及其中心极限定理 4-10 分值 1、考试内容:①大数定理;② 中心极限定理 2、考试要求:掌握大数定理以及中心极限定理的运用。 第七章 数理统计的基本概念 8-12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统计量的定义;② 2 分布;③ t 分布;④ F 分布;⑤正态总体的某些 常用统计量分布。 2、考试要求:了解统计量的定义,掌握 2 分布、 t 分布和 F 分布的定义及性质,了解分 布分位数的概念并会查表计算,尤其是正态总体的某些常用统计量分布情况。 第八章 参数估计 8-15 分值 1、考试内容:① 矩估计; ②极大似然估计;③估计量的评判标准④区间估计 2、考试要求:掌握随机变量参数的矩估计与极大似然估计,会用估计量的评判标准判断估 计量,掌握正态总体的区间估计。 第九章 假设检验 8 分值 1、考试内容:①单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②双正态总体的假设检验 2、考试要求: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掌握单正态总计的假设检验与双正态总体的假设
检验:了解总体分布的X检验法。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理论考 考试时间:120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判断趣:约10% 选择题:约20%填空题:约20% 计算题:约40% 证明题:约1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1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1)平时表现成绩根据以下内容进行评定:出勤(占总分的40%):平时作业(占总分的 30%):课堂互动情况(占总分的10%):学习态度(占总分的10%):课堂纪律(占总分的10%): (2)试卷成绩根据卷面实际分值确定: 2.评分标准:总成绩=平时表现成绩×30%+卷面成绩×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王红勇系室审核人:廖茂新 33
33 检验;了解总体分布的 2 检验法。 五、考试方式及时间 考试方式:闭卷理论考 考试时间:120 分钟。 六、考试题型结构及分值分布 判断题:约 10% 选择题:约 20% 填空题:约 20% 计算题:约 40% 证明题:约 10% 七、成绩综合评定办法 1.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1)平时表现成绩根据以下内容进行评定:出勤(占总分的 40%);平时作业(占总分的 30%);课堂互动情况(占总分的 10%);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课堂纪律(占总分的 10%); (2)试卷成绩根据卷面实际分值确定; 2.评分标准:总成绩=平时表现成绩×30%﹢卷面成绩×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见《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教学大纲 执笔人:王红勇 系室审核人:廖茂新
《建筑设计基础A1》课程教学大纲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Al 课程编号:130904038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像: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美术素描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1、3 条的达成。建筑设计基础(即建筑初步)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主干课,是一门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己形成了一套以绘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谨 和完善的教学方法。建筑设计基础教改的任务是给学生较全面的启蒙,加强学生早期的理性知 识教有,缩短他们的认识周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 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通过图纸处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理论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 训练两个部分。建筑理论包括: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设计入门。而 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穿在课程设计的作业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 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建筑设计基础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 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 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 基本功训练。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概论 1,基本内容: 第一节什么是建筑,人们是如何认识建筑的 第二节建筑的基木构成要素 第三节建筑师与环境 34
34 《建筑设计基础 A1》课程教学大纲 Architectural Design Foundation A1 课程编号:130904038 学时:48 学分:3 适用对象:城市规划专业学生 先修课程:美术素描等。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根据培养方案中课程体系与培养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该课程可以支撑毕业要求第 1、3 条的达成。建筑设计基础(即建筑初步)课程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主干课,是一门 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入门课程,其教学模式已形成了一套以绘图基本训练为主要内容的较为严谨 和完善的教学方法。建筑设计基础教改的任务是给学生较全面的启蒙,加强学生早期的理性知 识教育,缩短他们的认识周期。在有限的学时内,不仅图画得好,字写得好,有较好的作图技 巧和环境空间意识,学会通过图纸处理矛盾,运用建筑语汇表达思想。 课程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基础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建筑理论和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 训练两个部分。建筑理论包括:建筑概论、建筑基本知识、表现技法初步、建筑设计入门。而 建筑制图与表现技巧训练则贯穿在课程设计的作业中。通过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 训练这两个教学环节来完成。 二、教学目的与要求 建筑设计基础是城市规划专业的学科基础必修主干课,它与建筑设计一脉相承,成为一个 完整的教学体系。建筑设计基础是学生步入建筑之门最先学习的专业基础课;它将为今后的建 筑设计和毕业设计打下一个坚实牢固的基础。 因此该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强化学生的艺术表现力,提高学生的建筑艺术素养,增强学生的 基本功训练。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建筑概论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什么是建筑,人们是如何认识建筑的 第二节 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第三节 建筑师与环境
第四节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总述 第五节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2.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辅导作业为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建筑专业所学内容及建筑师所具备的素质。 4。教学建议: 以现实中的优秀建筑作品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1.基本内容: 第一节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第二节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三节西方近代建筑简介 2.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示范讲解为辅。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及传承关系。 4.教学建议: 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某个名家建筑作品,独立分析其特点。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一 1.基本内容: 第一节概论 第二节制图工具与使用要领 第三节表现技巧(徒手线条、钢笔画、水墨、水彩渲染等) 第四节构图基本原理 2.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牧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示范讲解为辅。 3.教学重点难点: 35
35 第四节 建筑学专业所学内容总述 第五节 建筑师需要具备的素质 2. 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课堂辅导作业为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建筑的基本构成要素。 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建筑专业所学内容及建筑师所具备的素质。 4. 教学建议: 以现实中的优秀建筑作品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第二章:建筑基本知识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中国古代建筑基本知识 第二节 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第三节 西方近代建筑简介 2. 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示范讲解为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西方古典建筑基本知识。 难点:如何通过案例讲解使学生深刻理解西方古典建筑的发展及传承关系。 4. 教学建议: 可以要求学生围绕某个名家建筑作品,独立分析其特点。 第三章:表现技法初步一 1. 基本内容: 第一节 概论 第二节 制图工具与使用要领 第三节 表现技巧(徒手线条、钢笔画、水墨、水彩渲染等) 第四节 构图基本原理 2. 教学基本要求: 多媒体教学、课堂讲授为主,案例示范讲解为辅。 3.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制图工具的使用要领 难点:如何使学生熟练运用工具,综合所学的基本表现技法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 4教学建议: 以现实中的优秀建筑作品作为牧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其由 教学内容 总学 讲课实验上机其他 备注 时 课外实践 】建筑概论 8 8 2建筑的基本知识 12 12 3表现技法初造一 288 20 计 4828 20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在教学中的结合 六、实验实践内容 无 七、考核方式: 1考核形式:试卷考试 2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1)平时表现成绩根据以下内容进行评定:出勤(占总分的40%):平时作业(占总分的 30%):课堂互动情况(占总分的10%):学习态度(占总分的10%):课堂纪律(占总分的10%): (2)试卷成绩根据卷面实际分值确定: 3.评分标准:总成绩=平时表现成绩×30%+卷面成绩×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年。 2、主要参考书: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年。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年。 《建筑的涵意》刘有东著,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年 九、教改说明及其他:无 执笔人:陈蕾 系室审核人:阳海料 36
36 重点:制图工具的使用要领 难点:如何使学生熟练运用工具,综合所学的基本表现技法按要求完成课程作业。 4. 教学建议: 以现实中的优秀建筑作品作为教学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 序 号 教学内容 总学 时 其 中 课外辅导/ 课外实践 备 注 讲课 实验 上机 其他 1 建筑概论 8 8 2 建筑的基本知识 12 12 3 表现技法初步一 28 8 20 总计 48 28 20 五、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理论知识的讲授和课程设计的实际训练在教学中的结合 六、实验/实践内容: 无 七、考核方式: 1.考核形式:试卷考试。 2.成绩评定依据:根据学生的试卷成绩和平时表现情况综合评定成绩。 (1)平时表现成绩根据以下内容进行评定:出勤(占总分的 40%);平时作业(占总分的 30%);课堂互动情况(占总分的 10%);学习态度(占总分的 10%);课堂纪律(占总分的 10%); (2)试卷成绩根据卷面实际分值确定; 3.评分标准:总成绩=平时表现成绩×30%﹢卷面成绩×70%。 八、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1、选用教材: 《建筑初步》田学哲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0 年。 2、主要参考书: 《建筑空间组合论》彭一刚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年。 《建筑形式美的原则》(美)托伯特·哈姆林著,邹德侬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3 年。 《建筑的涵意》刘育东著, 天津大学出版社,2000 年 九、教改说明及其他: 无 执笔人:陈蕾 系室审核人:阳海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