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初步体会到一一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和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道理。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较难,视学生的具体可 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教学设想】 1、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音乐家科学家的资料介绍,借助 教学幻灯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 论得过深一一目前的广大学生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的还不是很多,从身心角 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 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 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介绍,课上采用展 示、独立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使学生学会抓关键句理思路,归纳主旨。从而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下推荐阅读相关资料拓展阅读。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分组活动:(提前一周布置) 1、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2、査找关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播放文中提到的音乐。 3、查找文本中涉及的相关的几位科学家的材料并制作简单PPT课件, 4、印发关于作者的资料《我是北大留级生》和写作背景 课后,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可印发)《科学是美丽的》、《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科学时代创 造科学美》,推荐材料《自然笔记》《基因畅想》、《关上月亮之后》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 《爱因斯坦与艺术》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抓文本的关键句的方法提高学生理清结构归纳主旨的阅读能力; 2.使学生懂得记叙和议论等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对揭示文章主旨的作用; 3.借助本文的学习,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培养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 4. 初步体会到——造就一个杰出的科学家需要有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景这一主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体会和学习作者旁征博引,融叙述和议论于一体的写作特色。 难点:1.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使学生懂得科学与艺术是相通的道理。 2.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思考科学与哲学的关系。(这个问题较难,视学生的具体可 接受性加以分析、处理、落实,不必强求。) 【教学设想】 1、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音乐家科学家的资料介绍,借助 教学幻灯适当介绍爱因斯坦的杰出成就。 2、这是一篇富于科学、哲学、人文气息的文字,在教学当中,我认为暂时还不宜与学生讨 论得过深——目前的广大学生具备较为完备的人文底蕴和气质的还不是很多,从身心角 度看,应该还较为关注名人“轶事”;那么,从实际出发,文章是如何来描述这一大批 名人“轶事”的?传递给学生的又是些怎样的信息?等等,在此基础上,逐步引导学生 树立科学的成才观念、高尚的审美情趣、远大的报国之志……眼下学习此类文本的重中 之重,当从文本出发,把握文本的基本特点是上策。 3、课前预习课文,初步熟悉文本内容。 课前通过学生自主活动完成有关爱因斯坦及其文中有关科学家的资料介绍,课上采用展 示、独立思考、讨论、师生共同探讨等方式,使学生学会抓关键句理思路,归纳主旨。从而 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目标。课下推荐阅读相关资料拓展阅读。 【教学准备】 课前自主分组活动:(提前一周布置) 1、 查找有关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就,并制作简单 PPT 课件。 2、 查找关于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的相关材料并制作简单 PPT 课件,播放文中提到的音乐。 3、 查找文本中涉及的相关的几位科学家的材料并制作简单 PPT 课件。 4、 印发关于作者的资料《我是北大留级生》和写作背景。 课后,教师推荐阅读材料(可印发)《科学是美丽的》、《两条相交的平行线》、《科学时代创 造科学美》,推荐材料《自然笔记》《基因畅想》、《关上月亮之后》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步骤 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导语:科学是美丽的,1、了解作者是为了 艺术也是美丽的。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然而,人们更习惯2、让学生查找有关 于将这两种美丽置爱因斯坦和文本中设 于界限分明的美的计的科学家音乐家资 两端,就像阳刚之料,不仅可以培养学 于阴柔、豪放之于生自己动手筛选信息 婉约……从理论上的能力,同时有助于 说,它们确实属于提升理解文本的能 两个范畴。一个以力 物为尺度,一个以3、制作pt的过程 人为中心;一个追又是学生对相关内容 学生展示:1、有关求真实,一个追求加深了解的过程。 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美好:一个理性至 上,一个感性为 2、对文本中介绍的几尊……然而,就是 位音乐家和科学家的这么不一样的两种 情况了解 美在同一个人身上 3、介绍作者,协作背却发出了炫目的光 景。(以上用ppt展芒,他就是本文的 主人公一一爱因斯 坦! 解题 讨论分析标题“爱因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结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 斯坦与艺术”的结构。构—一并列式。爱因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标 斯坦不仅是一个人题,了解文本写的主 名,而且是一类人的要内容是“科学与艺 代名词一一科学家。术”的关系。有助于 所以标题揭示文章内学生很快走进文本。 容:科学与艺术的关为下一步整体感知做 系 准备 2
2 教学步骤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学生展示:1、有关 爱因斯坦科学上的成 就; 2、对文本中介绍的几 位音乐家和科学家的 情况了解; 3、介绍作者,协作背 景。(以上用 ppt 展 示) 导语:科学是美丽的, 艺术也是美丽的。 然而,人们更习惯 于将这两种美丽置 于界限分明的美的 两端,就像阳刚之 于阴柔、豪放之于 婉约……从理论上 说,它们确实属于 两个范畴。一个以 物为尺度,一个以 人为中心;一个追 求真实,一个追求 美好;一个理性至 上 , 一个 感性 为 尊……然而,就是 这么不一样的两种 美在同一个人身上 却发出了炫目的光 芒,他就是本文的 主人公——爱因斯 坦! 1、了解作者是为了 加深理解文本内容。 2、让学生查找有关 爱因斯坦和文本中设 计的科学家音乐家资 料,不仅可以培养学 生自己动手筛选信息 的能力,同时有助于 提升理解文本 的能 力。 3、制作 ppt 的过程 又是学生对相关内容 加深了解的过程。 解题 讨论分析标题“爱因 斯坦与艺术”的结构。 引导学生分析标题结 构——并列式。爱因 斯坦不仅是一 个人 名,而且是一类人的 代名词——科学家。 所以标题揭示文章内 容:科学与艺术的关 系。 设计这个步骤的目的 是让学生通过解读标 题,了解文本写的主 要内容是“科学与艺 术”的关系。有助于 学生很快走进文本。 为下一步整体感知做 准备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引导学生运用抓通过抓关键句,训练 分小组讨论, 关键句的方法分析文学生筛选信息,概括 梳理文章结构。 章结构。 整合信息能力。同时 文章标题是“爱因斯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 第一部分:(1-4)通坦与艺术”文本中哪|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两个语句表现“爱因1。 术关系,揭示科学与斯坦与艺术关系” 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的? 性。是作者写作本文第一句:4段中“揭 意图。 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二部分:(5-16)通性和统一性:加深我 过爱因斯坦热爱音们对艺术本质的认 乐,崇尚文学的生动识。” 事例,证明科学与艺第二句:17段中“造 术的互补性和统一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 性。是文章的主体部有广阔的而深邃的文 化背景 第三部分:(17-18) 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 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 景。是结语,指出写 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强化抓关键句理思路 主要内容。 堂教学重点内容。析结构的能力。 作业 1.在文本中划出9-16段的关键句 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选取文本中能揭示作者主旨的句子加以评论。 第二课时 分组讨论: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检查导入 1、学生概括爱因斯坦1、概括爱因斯坦在 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艺术世界中的具 表现有哪些? 体表现有哪些? 学生深入文本中(记叙) (小组交流,一名代2、在文本中划出 表发言。) 9-16段的关键句 提示:6岁学小提琴(表达作者观点,揭 13岁爱上莫扎特,还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议论) 哲学 音乐上,推崇西方古
3 整体感知 通读全文, 分小组讨论, 梳理文章结构。 第一部分:(1-4)通 过探讨爱因斯坦与艺 术关系,揭示科学与 艺术的互补性和统一 性。是作者写作本文 意图。 第二部分:(5-16)通 过爱因斯坦热 爱音 乐,崇尚文学的生动 事例,证明科学与艺 术的互补性和 统一 性。是文章的主体部 分。 第三部分:(17-18) 指出造就人才需要有 广阔而深邃的文化背 景。是结语,指出写 作本文的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运用抓 关键句的方法分析文 章结构。 文章标题是“爱因斯 坦与艺术”,文本中哪 两个语句表现“爱因 斯坦与艺术关 系” 的? 第一句:4 段中“揭 示科学与艺术的互补 性和统一性;加深我 们对艺术本质 的认 识。” 第二句:17 段中“造 就一个爱因斯坦需要 有广阔的而深邃的文 化背景。” 通过抓关键句,训练 学生筛选信息,概括 整合信息能力。同时 进一步整体感知文章 内容。落实教学目标 1。 课堂小结 学生自己总结本节课 主要内容。 引导学生归纳总结课 堂教学重点内容。 强化抓关键句理思路 析结构的能力。 作业 1.在文本中划出 9-16 段的关键句。 2.概括爱因斯坦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表现有哪些? 3.选取文本中能揭示作者主旨的句子加以评论。 第二课时 检查导入 分组讨论: 1、学生概括爱因斯坦 在艺术世界中的具体 表现有哪些? 学生深入文本中 (小组交流,一名代 表发言。) 提示:6 岁学小提琴 13 岁爱上莫扎特,还 爱上了几何学和康德 哲学。 音乐上,推崇西方古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1、 概括爱因斯坦在 艺术世界中的具 体表现有哪些? (记叙) 2 、 在 文 本 中 划 出 9-16 段 的关 键 句 。 (表达作者观点,揭 示文章主旨的句子, 议论)
典音乐,喜欢巴赫, 落实继续和议论句段 莫扎特和贝多芬作 所在位置,为分析探 品:倾心于钢琴。 讨主旨和完成目标 文学上:推崇文学, 热爱莎士比亚,歌德, 海涅,托思妥也夫斯 基和肖伯纳:共鸣卡 夫卡;他朗诵海涅的 诗;盛赞托思妥也夫 斯基;极力推崇文学 艺术 、在文本中划出 9-16段的关键句。 学生散读9-16段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此环节通过上一环节 重点研读 讨论艺术与科学的关叙和议论的句子和段的概括爱因斯坦在音 系与价值。 落,使他们掌握叙议乐、文学方面的表现 探讨文章主旨:(齐读|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完成教学目标2。同 用 时锻炼学生提取整合 倡导科学精神的同 信息的能力,培养他 时,人文精神也不可 合作探究的精神 或缺。打造科学巨擘, 以取得一石三鸟效 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 天不足,归根结底还 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 土壤和空气。 拓展探究 请学生任选文章中彰让学生交流 此环节想要通过评论 显作者主旨的语句展(课前应提前布置)关键句的方式,达到 开评论。(思考形成文 突破难点的目的。 字) (小组讨论交流,阐 释内涵,然后选择好 全班交流。) 课堂小结 让学生试着总结。教师提示本文的主要这是本课教学的难 记叙、议论与抒情融内容,请学生从文中点,但通过鉴赏,让 表现和关键句中去体学生感受叙议结合对 会 文章主旨的作用。以 便在作文中运用 布置作业 文中有不少隽永睿智的语句。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关“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用精练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时间够用则课堂上交流)
4 典音乐,喜欢巴赫, 莫扎特和贝多 芬作 品;倾心于钢琴。 文学上:推崇文学, 热爱莎士比亚,歌德, 海涅,托思妥也夫斯 基和肖伯纳;共鸣卡 夫卡;他朗诵海涅的 诗;盛赞托思妥也夫 斯基;极力推崇文学 艺术。 2 、 在 文 本 中 划 出 9-16 段的关键句。 落实继续和议论句段 所在位置,为分析探 讨主旨和完成目标 2 做铺垫。 重点研读 学生散读 9-16 段 讨论艺术与科学的关 系与价值。 探讨文章主旨:(齐读 17-18) 倡导科学精神 的同 时,人文精神也不可 或缺。打造科学巨擘, 固然要拒绝自身的先 天不足,归根结底还 是社会要提供适宜的 土壤和空气。 引导学生找到文本中 叙和议论的句子和段 落,使他们掌握叙议 结合对文章主旨的作 用。 此环节通过上一环节 的概括爱因斯坦在音 乐、文学方面的表现, 完成教学目标 2。同 时锻炼学生提取整合 信息的能力,培养他 们合作探究的精神。 以取得一石三 鸟效 应。 拓展探究 请学生任选文章中彰 显作者主旨的语句展 开评论。(思考形成文 字) (小组讨论交流,阐 释内涵,然后选择好 全班交流。) 让学生交流 (课前应提前布置) 此环节想要通过评论 关键句的方式,达到 突破难点的目的。 课堂小结 让学生试着总结。 记叙、议论与抒情融 为一体 。 教师提示本文的主要 内容,请学生从文中 表现和关键句中去体 会。 这是本课教学 的难 点,但通过鉴赏,让 学生感受叙议结合对 文章主旨的作用。以 便在作文中运用。 布置作业 文中有不少隽永睿智的语句。请学生在课堂上就有关“科学与艺术” “科学与哲学”的关系用精练的语句写出自己的体会。 (时间够用则课堂上交流)
【补充资料(一)】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 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 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 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 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一一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 之鸟—一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 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 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可请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二)】 《“下午茶”与诺贝尔奖》马惠娣 闲暇时间,也就是非劳动时间,指的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生活时间支出后 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星期日及节假日,各种假期,退休后 的时间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思想家、 科学家、艺术家说,他们的许多灵感不是在做研究时出现的,而常常是在休闲中峰回路转, 茅塞顿开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 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 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我们可以从大量科学家的传记中找到科学家发明创造与休闲相关联的记载。英国剑桥 大学自17世纪在校园有“下午茶”,以这种既普通、又特殊的形式,让人们在自由、放松 随意、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激励师生们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难怪有人说,是“下 午茶”喝出了英国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巨匠牛顿在1665年至1666年的两年间,由于伦敦瘟疫的发生,不得不从剑桥三 一学院回到乡下的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写到:“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 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 们创造的形象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发现它们的最强而有力的动机。”他一生酷爱 小提琴,很多人都说他的科学发现与小提琴有着内在的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们认识到闲暇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 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休闲教育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休闲教育获得休
5 【补充资料(一)】 泰戈尔眼中的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常常被称为一个孤独的人。数学想象的领域有助于把精神从纷繁的俗物 中解脱出来,就这个意义而言,我认为他确实是一个孤独的人。他的哲学可以叫做一 种超验的唯物论,这种哲学达到了形而上学的前沿,那里可以完全割断对自我世界的 纠缠。对我来说,科学和艺术都是我们天性的表现,它们高出我们的生物学需要之上 而具有终极价值。 爱因斯坦眼中的泰戈尔: 对我们来说他曾是精神、光与和谐的活的象征——在暴风雨中翱翔的伟大的自由 之鸟——在未释放的感情之海上升起的阿瑞耳(莎士比亚剧作〈暴风雨〉中的小精灵) 在他那金色竖琴上奏出的永恒的歌,但是他的艺术从来不曾对人类的愁苦和斗争漠不 关心。他是“伟大的守护者”。 【可请学生交流】 【补充资料(二)】 《“下午茶”与诺贝尔奖》 马惠娣 闲暇时间,也就是非劳动时间,指的是人们在履行社会职责及各种生活时间支出后, 由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包括八小时工作之外的时间,星期日及节假日,各种假期,退休后 的时间。 社会发展的历史表明,人类伟大的发明创造都与休闲有着密切的关系。许多思想家、 科学家、艺术家说,他们的许多灵感不是在做研究时出现的,而常常是在休闲中峰回路转, 茅塞顿开。 亚里士多德说过,“休闲才是一切事物环绕的中心”,“是哲学、艺术和科学诞生的基本 条件之一”。他举例说,“知识最先出现于人们有闲暇的地方。数学所以先兴于埃及,就因为 那里的僧侣阶级特许有闲暇。” 我们可以从大量科学家的传记中找到科学家发明创造与休闲相关联的记载。英国剑桥 大学自 17 世纪在校园有“下午茶”,以这种既普通、又特殊的形式,让人们在自由、放松、 随意、平等的氛围中进行交流,激励师生们迸发灵感、产生思想的火花。难怪有人说,是“下 午茶”喝出了英国众多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科学巨匠牛顿在 1665 年至 1666 年的两年间,由于伦敦瘟疫的发生,不得不从剑桥三 一学院回到乡下的家里赋闲,也正是这段恬淡的生活,使他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 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在《论科学》一文中写到:“至于艺术上和科学上的创造,那 么,在这里我完全同意叔本华的意见,认为摆脱日常生活的单调乏味,和在这个充满着由我 们创造的形象世界中寻找避难所的愿望,才是发现它们的最强而有力的动机。”他一生酷爱 小提琴,很多人都说他的科学发现与小提琴有着内在的关系。 在西方发达国家,由于人们认识到闲暇在人的生命中的价值,闲暇时间的合理支配与 利用便成为全社会普遍接受的原则,休闲教育成为人生的一门必修课。通过休闲教育获得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