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市2014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文 全卷分为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8页。全卷满分120分。考试时 间共120分钟。 注意事项: 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毎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 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共16分) (10分) 1.(3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汘濡湿了。②几只燕子 隽逸地从粼粼如毅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时弊,不是说要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里,饱蓄着一汪清澈 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 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子里盛放着 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 2.(2分)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少的是 A.浅浅的花溪水从险俊的悬涯绝壁上飞流而下,与水边的竹篁青草、水中斑谰的卵石,形成 了一幅让人留连忘返的美景。 B.听了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对《论语》锐智的解读,我对课文《〈论语〉十则》 中耳熟能祥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 C.等惊慌平息后,大家怒不可遏,漫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这时,他两腿颤粟,几乎又要 跪下去
资阳市 2014 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 语 文 全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 8 页。全卷满分 120 分。考试时 间共 120 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请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正确填写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考试结束,将试 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的答案须用 2B 铅笔在答题卡上把对应题目 ....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 用橡皮擦擦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须用 0.5 毫米黑色墨水的钢笔或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对 应题号位置作答,在试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第Ⅰ卷(选择题 共 16 分) 一、(10 分) 1.(3 分)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同的一组是 A.①儒.雅的男子拿着那个捡到的包等待着,他那洁白的衬衣已经被汗濡.湿了。②几只燕子 隽.逸地从粼粼如縠纹的湖面掠过,构成了一幅隽.妙无比的春景图。 B.①因公殉.职的人,精神温暖人心;徇.私枉法的人,灵魂丑陋可憎。②针砭.时弊,不是说要 贬.低别人抬高自己。 C.①父母揠.苗助长,盼子成龙;子女们却偃.旗息鼓,停滞不前。②车辙.里,饱蓄着一汪清澈. 的水,水中倒映着天空那一轮明月。 D.①古语云:“乐.以教和。”我做了七八年音乐.教师没有证实过这句话。②盘子里盛.放着 的正是当地盛.产的龙眼荔枝。 2.(2 分)下列句中错别字最少的是 A.浅浅的花溪水从险俊的悬涯绝壁上飞流而下,与水边的竹篁青草、水中斑谰的卵石,形成 了一幅让人留连忘返的美景。 B.听了于丹老师在“百家讲坛”节目中对《论语》锐智的解读,我对课文《〈论语〉十则》 中耳熟能祥的句子有了新的理解。 C.等惊慌平息后,大家怒不可遏,漫骂并追究起熄灯的人来。这时,他两腿颤粟,几乎又要 跪下去
D.中国外交部强烈遺责日本对我国钓渔岛主权的频繁挑畔,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中日团结的 事,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卫主权的决心。 3.(2分)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临行时我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②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 魂深处回荡 ③人类地发掘了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没有生物 A.珍惜容颜连绵不绝 B.珍惜面貌接连不断 C.珍重面貌连绵不绝 D.珍重容颜接连不断 4.(3分)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是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嗦。 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 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 ⑤所谓"鮮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A.③④①⑤②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二、(6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噙,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3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 A.船载以入(用船)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 个庞然大物 B.蔽林间窥之(偷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 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益习其声(渐渐,更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 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 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6.(3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D.中国外交部强烈遣责日本对我国钓渔岛主权的频繁挑畔,希望日方多做有利于中日团结的 事,不要低估中国政府捍 卫主权的决心。 3.(2 分)下面横线上依次填入的词语正确的是 ①临行时我 地开释了这永不屈服于黑暗的囚人。 ②半个世纪过去了,美丽壮阔的南京城已难寻觅旧时 ,可先辈们痛苦的哀号将永远在我灵 魂深处回荡。 ③人类 地发掘了死寂的星球,报纸杂志上令人遗憾地报道这些星球上没有生物。 A.珍惜 容颜 连绵不绝 B.珍惜 面貌 接连不断 C.珍重 面貌 连绵不绝 D.珍重 容颜 接连不断 4.(3 分)下面句子横线处所填序号正确的是 观点,在议论文中就是“论点”,即作者对议论的问题提出的见解和主张。 ①议论文总要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以达到说服别人的目的。 ②所以,在议论文中论述观点的文字必须简明、确切,不能含混、啰嗦。 ③要做到这一点,作者的观点首先要正确、鲜明。 ④所谓“正确”,就是要符合客观实际,符合马克思列宁主义科学真理。 ⑤所谓“鲜明”,就是立场、态度要分明,不能似是而非,模棱两可。 A.③④①⑤② B.①③④⑤② C.⑤②①③④ D.⑤②③④① 二、(6 分) 黔之驴 柳宗元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虎见之,庞然大物也,以为神,蔽林 间窥.之。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 他日,驴一鸣,虎大骇,远遁,以为且噬己也,甚恐。然往来视之,觉无异能者。益.习其声,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稍近益狎,荡倚冲冒,驴不胜怒,蹄.之。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 因跳踉大㘎,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5.(3 分)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或对句子的翻译有误的是 A.船.载以入(用船) 虎见之,庞然大物也——老虎看见了驴,(发现它)是 个庞然大物。 B.蔽林间窥.之(偷看) 稍出近之,慭慭然,莫相知——(老虎)悄悄走出树 林,来接近它,不能互相了解。 C.益.习其声(渐渐,更) 又近出前后,终不敢搏——又靠近(它)前前后后地 走动,但(老虎)始终不敢与它搏斗。 D.驴不胜怒,蹄.之(用蹄子踢)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老虎)咬断了驴的喉咙, 吃光了驴的肉,才离开。 6.(3 分)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有误的是
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 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 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 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千、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 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A.这则寓言告诉人们:应该认识事物本质,克服畏惧,从而征服客观事物;也告诫人们掌 握真本领、真才干的重要性。 B.第一段开头写“好事者”用船运进一头驴后,发现没有用处,就放在山下,这是行文的铺 垫,为虎和驴的相见准备了条件。 C.第二段写“虎”与“驴”较量的过程和结果。最后用“虎”的胜利说明:实力是决定成败 的因素,但外形、声势更应重视。 D.本文作者采用拟人化的写法,细腻生动地刻画了外强中干、虚张声势的“驴”和知己知 彼、做事谨慎的“虎”,引人入胜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04分) 意事项 1.请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19分) 7.(6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最后两小题,任选题作答) (1)沉舟侧畔干帆过,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感时花溅泪,_▲。(《春望》杜甫) (3)庭下如积水空明,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桃花源记》陶渊明) (5)王维的诗充满诗凊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使 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6)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孑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 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8.(3分)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我成功了;我喊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 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 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 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 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 (1)第①句的标点 应改为 (2)第②句的▲—词应该改为▲。 (3)第⑥句应删去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 104 分) 注意事项: 1.请用 0.5 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作答,不能答在此试卷上。 2.试卷中横线及注有“▲”的地方,是需要你在答题卡上作答的内容或问题。 三、(19 分) 7.(6 分)根据提示,默写古诗文中的名篇名句。(最后两小题,任选一题作答) (1)沉舟侧畔千帆过, ▲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2)感时花溅泪, ▲ 。(《春望》杜甫) (3)庭下如积水空明, ▲ ,盖竹柏影也。(《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4)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平旷, ▲ 。(《桃花源记》陶渊明) (5)王维的诗充满诗情画意。“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写出了宁静优美的山中美景,“行到 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写出了终南山水尽云生、变化无穷的美景,而“ ▲ , ▲ ”(《使 至塞上》)又写出了大漠边关绮丽的自然风光。 (6)古人善借动物写景抒情。李白借“杨花落尽子规啼”表达了对龙标离别的不舍,王安石借 “闻说鸡鸣见日升”突出了飞来峰的高耸,而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借“ ▲ , ▲ ” 两句,用“蝉”与“猿”的鸣叫创造了奇特而优美的境界。 8.(3 分)阅读下面文字,改正其中的错误。 ①“我成功了,”我喊 了出来。“朋友们!”②为了这一刻,我顶着骄阳,踏着严霜,道路在脚 下延伸;为了这一刻,我跌倒了爬起来,失败了挺起胸,成功在奋斗中缩短。③而现在,我将登上 领奖台,心里别提有多高兴!④这一次我终于握住了“成功”的手,虽然只得了一枚银牌,却是我 血汗的结晶,是对我苦练的肯定。⑤我要将这一刻与我的朋友分享,是他们在我失意时为我鼓劲。 ⑥我要向教练保证,下一目标是以夺取金牌为目的! (1)第①句的标点 ▲ 应改为 ▲ 。 (2)第②句的 ▲ 一词应该改为 ▲ 。 (3)第⑥句应删去 ▲
9.(3分)阅读下面名著片断,完成后面各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 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 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λ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 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 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 齐大笑。 (1)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作者是元未明初的小说家▲。 (2)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3)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 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下联:(洪教头) 10.(7分)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12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17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 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 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 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毎天安顿好爸爸,深夜11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 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 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年11月14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 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30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
9.(3 分)阅读下面名著片断,完成后面各题 洪教头恼恨林冲来,又想赢得这锭银子,又怕输了锐气。把棒来尽心使个旗鼓,吐个门户,唤 做把火烧天势。林冲想道:“柴大官人心里只要我赢他。”也横着棒,使个门户,吐个势,唤做拨草 寻蛇势。洪教头喝一声:“来,来,来!”便使棒盖将入来。林冲往后一退,洪教头赶入一步,提起 棒,又一棒下来。林冲看他步已乱,把棒从地下一挑,洪教头措手不及,就那一挑里,林冲和身一 转,那棒直扫着洪教头小腿骨上,洪教头撇了棒,扑地倒了。柴进大喜:“快将酒来把盏。”众人一 齐大笑。 (1)这个文段选自我国古典名著《 ▲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 ▲ 。 (2)从两人比武中,可以看出洪教头有着怎样的性格特点? 答: ▲ (3)根据选段的人物形象,续写下联。 上联:(林教头)内敛果敢获胜 下联:(洪教头) ▲ 10.(7 分)综合性学习。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中午 12 点过,趁着午间休息,简阳市三岔中学 17 岁的叶富源,背起爸爸叶春柏在学校附近的 小路上散步。阳光透过枝丫,照在两人的笑脸上,仿佛一切都充满了希望。 四年前,一场事故之后,叶春柏高位截瘫。两年后,无法忍受生活压力的妻子离家出走,只剩 下一对儿女。姐姐叶东梅在外上大学,为了方便照顾爸爸,弟弟叶富源到三岔中学上高中后,就在 学校附近租了间民房,背着爸爸去上学。尽管每天安顿好爸爸,深夜 11 点过后才能坐在床上靠着墙 壁复习功课,但叶富源的成绩却很优秀,经常考到年级第一名。父子俩对未来充满希望:“熬过这几 年,以后一定会好起来的!”(2013 年 11 月 14 日《华西都市报》) (1)给这段文字拟一个恰当的标题。 答: ▲ (2)叶富源的事迹在网上引起了广泛关注。下面是三位网友发帖的内容,请你以“热爱生活” 的网友身份跟帖,写几句赞美、鼓励的话。要求不少于 30 字,至少运用一种修辞手法。 书虫:养育恩,不能忘。亲情浓于水,孝心感天地!相比那些忘恩负义的人,你是巨人!相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