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壕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9、12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语文 课题:《理想》 课时: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 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 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 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 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 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流沙河(1931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四川成都。幼学古文,做文言 文。1947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 化学系学习。1952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1957年被错误打成“右 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66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78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 作。1979年底调回成都。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20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现为中国 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而不懈 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 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自主学习与探究 在“学生自读—一小组品读一一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 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归纳:
石壕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1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9、12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 语文 课题:《理想》 课时: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①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诗歌,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①朗读训练。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第一单元里,我们研讨过现代诗《在山的那边》。诗人在诗歌中写道:“在山的那边是海!是 用信念凝成的海。”同学们,这里的“海”指的是什么呢?是指理想的境界。那么,什么是理想的境界呢? 人生为什么要有理想?我们应当树立什么样的理想?如何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著名诗人流沙河的哲理 诗《理想》,同样会“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板书课题。) 同学们,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说:“理想是指路明灯。没有理想,就没有坚定的方向;而没有方 向,就没有生活。”恰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该怎样用理想做挂天征帆,驾长风破巨浪;以一柄木桨,引领 生命之舟驶入金色港湾?今天我们一起赏读流沙河《理想》,共同唱响理想赞歌。在上课前,老师想请几 位同学来谈谈自己的理想(你的理想是什么?你打算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流沙河(1931 一),当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四川成都。幼学古文,做文言 文。1947 年人四川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转习新文学,1948 年开始发表作品。1949 年进入四川大学农业 化学系学习。1952 年调入四川省文联,历任创作员,《四川群众》、《星星》编辑。1957 年被错误打成“右 派”后,从事多种劳作,1966 年又押回家乡,劳动糊口。工余研读诸子百家。1978 年到金堂县文化馆工 作。1979 年底调回成都。复出文坛,又发表许多作品,已出版 20 余种,如《流沙河诗集》等。现为中国 作协理事、四川作协副主席。 诗人流沙河前半生很坎坷,历经共和国几个重大时期,遭遇一些重大事件,但仍坚持理想,并为之而不懈 奋斗。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理想》一诗正是他的人生体悟。代表作有散文诗《草木篇》、诗《故园 六咏》、《就是那一只蟋蟀》等,诗论《十二象》及《庄子现代版》。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在“学生自读——小组品读——学生互读”诗歌的基础上,让学生说出朗读课文的标准,请一个学 生记录,并把认同率比较高的标准选出来,用以指导学生的朗读 教师归纳:
石壕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2.听录音范读全诗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2~3、4~7、8~1l 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学生质疑 七、课时小结 八、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一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一一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一一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一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宁
石壕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2 (1)、读准字音 (2)、把握语调,音律,节奏 (3)、区分句子中的词语轻重缓急 (4)、明确诗歌的感情基调,读出恰当的语气 2.听录音范读全诗。 3.学生放声自由诵读,充分感受诗歌积极昂扬的情感。 4.学生集体朗读。提示:集体朗读可模仿合唱和交响乐的形式:依诗歌脉络而安排 2~3、4~7、8~11 节男女生分读,开头和最后一节全班齐读。 2、你读出了什么? 引导学生整体感知,回答出主旨。 四、交流与合作学习 本文包括几个方面的内容。 历史意义(2、3) 理想的意义(1){人格意义(4、5、6、?)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12) 人生意义(8、9、10、11) 五、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 、学生质疑 七、课时小结 八、课后作业 收集关于“理想”的名言警句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①.只有向自己提出伟大目标并以自己的全部力量为之奋斗的人,才是幸福的人。—加里宁 ②.我从来不把安逸和快乐看做生活的目的——这种伦理基础,我把它叫做猪栏的理想。 ——爱因斯坦 ③.生活的理想,就是为了理想的生活。 ——张闻天 ④.一个人若是没有确定航行的目标,任何风向对他都不是顺风。 —(法)蒙田 ⑤理想如星辰——我们永不能触到,但我们可像航海者一样,借星光的位置而航行 -史立兹 ⑥.理想并不能够被现实征服,希望的火花在黑暗的天空闪耀。 ——巴金 ⑦.一种理想,就是一种力! ——罗曼·罗兰 ⑧.生活中没有理想的人,是可怜的人。 ——屠格涅夫 ⑨.我们如果没有理想,我们的头脑将陷入昏沉;我们如果不从事劳动,我们的理想又怎样实现? ——陈毅 ⑩.人需要理想,但是需要人的符合自然的理想,而不是超自然的理想。 —列宁
石壕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D.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 才能实现理想。一一周恩来 D.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一一苏格拉底 )、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 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语文 课题:《理想》 课时:第2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①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理想是一个神圣而又诱人的字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 斗。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读读流沙河的《理想》吧,或许对你把握人生航向,实 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自主学习与探究 1、请大家说说自己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要能简单说出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2、质疑问难 教师准备 )第3节:“历史的脊梁骨”一一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4节:“折磨我那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第6节:“敲碎你的黄金梦”一一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二)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五、交流与合作学习
石壕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3 ⑾.理想是需要的,是我们前进的方向,现实有了理想的指导才有前途;反过来,也必须从现实的努力中 才能实现理想。 ——周恩来 ⑿.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斗。 ——苏格拉底 (二)、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 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 主备教师:卢伟 时间:9、12 备课组长签字: 科目: 语文 课题:《理想》 课时:第 2 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目标 ①体会其形象化的语言。 ②联系生活实际及个人经历,理解诗歌的主旨。 (二)过程与方法 朗读法、质疑法、讨论法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奋斗 教学重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教学难点 ②理解诗歌的主旨。 ③赏析诗歌的语言。 课前预习作业: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 理想是一个神圣而又诱人的字眼。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过,世上最快乐的事,莫过于为理想而奋 斗。亲爱的同学们,你的理想是什么呢?我们继续读读流沙河的《理想》吧,或许对你把握人生航向,实 现自己的理想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二、题板书与目标展示 1、课题板书 2、目标展示(知识目标) 三.自主学习与探究 1、请大家说说自己的请找出你最喜欢的、感受深的诗句,要能简单说出理由,有感情地读一读。。 2、质疑问难。 教师准备: (一)第 3 节:“历史的脊梁骨”——人类不断前进的动力 第 4 节;“折磨我那 进取的心”——为理想而奋斗的过程是漫长而曲折的,失望、失败是折磨人的。 第 6 节:“敲碎你的黄金梦”——对人灵魂的警醒和净化。 (二)借对“忠厚者常遭不幸”一句的理解鼓励学生敢于怀疑。 五、交流与合作学习
石壕中学2012 13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小组中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 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 五、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学生质疑 七、课时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 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 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 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八、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二、指名读1-7节,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1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召起什么作用?(比 喻、顶真,作用是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逐步推进。,在全诗中起统领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 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2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3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有关提示:不同历 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 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4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5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ε.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6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什么“理想 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 社会进步、为多数人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而这 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第7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 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 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 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
石壕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4 小组中用诗意的语言来赞美理想。 如:理想是茫茫大海上那灯塔雪亮的眼光 理想是十字路口醒目的手臂理想 理想是驱逐寒夜那熊熊的烈焰 五、 学生展示学习成果 六 、学生质疑 七、课时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 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 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 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八、课后作业 背诵全诗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一、有气势、有感情地齐读全诗。 二、指名读 1-7 节,研讨诗歌的内容及形象化的语言。 1 节在语言表达上有什么特点?它对于表现思想内容有什么作用?这一节在全诗召起什么作用?(比 喻、顶真,作用是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逐步推进。,在全诗中起统领作用。) 有关提示:采用比喻、顶针和修辞方法。作用是使语言形象、生动,在形式上环环相扣,在内容上步步推 进。这一节总说理想是前进的方向;在全诗中起到统领的作用。 第 2 节,表达了什么意思?能试着举例说明吗? 教师应启发学生举例证明。 第 3 节,这一节是从什么角度谈理想的?谈谈“珍珠链”和“脊梁骨”的比喻作用。 有关提示:不同历 史时期的不同理想,连缀在一起,正像“珍珠链”一样,推动着历史的前进。理想也如同“脊梁骨”,是 推动历史前进的精神支柱和动力 第 4 节,在内容上是怎样安排层次的?第三、四句有什么深刻含义? 第 5 节,揣摩各句的意思,理解树立远大理想的重大意义。 提示:a.理想使人积极乐观。b.理想使人斗志顽强。c.理想使人永远年青。d.理想使人充满活力。 第 6 节,怎样理解“获得”与“牺牲”?你对诗歌所说的“理想”是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为什么“理想 既是一种获得,又是一种牺牲”,这是矛盾的吗?不矛盾。诗人所说的“理想”,是崇高的社会理想,是为 社会进步、为多数人 谋利益的理想。树立理想,拥有信念,拥有为理想而奋斗的幸福感,是获得, 而这 一切又是以牺牲个人利益为前提的,他要牺牲个人利益,他要抛弃黄金梦 ,所以又是一种牺牲。) 第 7 节,“副产品”的本体是什么?有理想的人为什么也会“酸辛”? 有关提示: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是社 会进步、人类幸福等,决不是个人荣誉。理想的实现可能给会个人带来荣誉,但这正像“副产品”不是主 要的。在这里作者告诉我们,应当正确对待荣誉。 为什么说“理想如果给你带来荣誉,/那只不过是它的副产品”?为什么“ 更多的是带来被误解的寂 寥”?寂寥里怎么有欢笑?欢笑里怎么又有酸辛? 制造某种物品时附带产生的物品叫做副产品。理想所追求的是社会的温饱、文明、安定、繁荣等等
石壕中学2012——2013学年度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 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 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分组朗读1-7节。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 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 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 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2、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 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 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 芝麻便是西瓜。(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 第三课时 、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理想的意义(1)历史意义(2、3)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 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朗读8-12节,研讨与赏析,课堂讨论(8——12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8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 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 义 2、第9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 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 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 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10、11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 字?为什么?提示:层进关系。第10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4、第Ⅱ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 变坏。 5、第12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阅读体验: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 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作业:《学习指要》。 第四课时
石壕中学 2012——2013 学年度 七年级上语文集体备课设计表 5 而不是个人荣誉。理想实现了,社会给你荣誉,这种荣誉只不过是理想的副产品。寂寥,就是寂静、空旷。 怀有崇高理想的人却被误解,好像是不可理解的,历史上往往有这种情况。理想,就是要改变现状。而尚 未觉悟的人,总认为现状是天经地义的,要改变现状,在他们看来就是大逆不道,是疯子,是狂人,躲避 他,反对他,奋斗者的处境就陷于寂寥。 三 分组朗读 1-7 节。 四、教师小结: 同学们,我们朗读、研讨和赏析了这首诗歌,掌握了诗歌的基本结构,理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了诗 歌的形象化语言,并深入地谈了学习体会。理想犹如航标灯,它指引着我们的人生之旅。愿大家从小树立 崇高的理想,并为实现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奋斗。我想,一个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个精神生活很充实的人, 也一定是一个很高尚的人。 五 作业: 1、朗读背诵全诗。2、下列拟人化的话语,都有一定哲理,请同学们选择感兴趣的一种,并以之为线 索,写一篇“感悟生活”的诗文。 (1)鸟:笼子即便是金的,也不如没有的好。(2)虾:哈哈!你们怎么都倒着走哇!(3)啄木鸟:真挚 的爱,往往是残酷的爱。(4)昙花:人们都说我很美,是因为我生命很短暂吗(5)放大镜:在我眼里, 芝麻便是西瓜。(6)锁:在强盗眼里,我是不存在的。(7)彩虹:我七色的光彩,来自那最普通的阳光。 (8)窗户:我的原则是该开的时候开,该关的时候关。(9)镜子:只有看得起我的人,我心里才会装着 他。 第三课时 一、浏览全文,梳理层次: 1、理想的意义(1) 历史意义(2、3) 人格意义(4、5、6、7)人生意义(8、9、10、11) 鼓励人们树立远大理想, 并为之奋斗(12) 2、主旨感悟:这首诗反复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了理想对人生、对社会的重要性,号召人们 树立远大理想,坚持不懈地为理想而奋斗。 二 朗读 8-12 节,研讨与赏析,课堂讨论(8——12 节)诗歌的思想内容及语形象化语言。 1、第 8 节,你能从现实生活或个人体验中找出实例,说明“理想使忠厚者常遭不幸;理想使不幸者绝处 逢生”的含义吗?什么是“大写的人”? 教师引导学生举出实例,加深对课文的理解,认识理想的人生意 义。 2、第 9 节,这一节与上一节有什么关系?第三、四句的句式有什么特点?作用是什么?作者列举“罪人” 和“浪子”的例子有什么典型意义? 提示:并列关系,都是写理想对人生的意义。上一节是从正面写, 这一节是从反面写。第三、四句是两个倒装句,分别强调“给罪人新生”和“唤浪子回头”。典型意义是 连“罪人”和“浪子”都因为有理想而改变了自己,何况是一般人呢。 3、第 10、11 节,这两节诗歌在结构上是什么关系?在内容上有什么不同?可否将“蜕”字改换成“变” 字?为什么? 提示:层进关系。第 10 节从被动方面写理想被曲解、玷污和糟蹋,应该怎么办。 4、第 1l 节写有些人因主动放弃理想而产生的后果。不能换,“蜕”是由好向坏转化,而“变”可变好也可 变坏。 5、第 12 节,这一节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它在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第一、二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 情? 三 阅读体验 : 组织学生对照课文,联系自己,谈谈应怎样树立远大理想,并为之努力奋斗。 教师应让学生自由论 谈,教师给予必要的点拨,使学生确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四 作业:《学习指要》。 第四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