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循环病害( monocyclic disease) 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 但作用很小的病害。如黑穗病、枯萎病、黄萎病类。 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 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单循环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 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则 当年的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此类病害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 流行病害
1、单循环病害(monocyclic disease) • 是指在病害循环中只有初侵染而没有再侵染,或者虽有再侵染, 但作用很小的病害。如黑穗病、枯萎病、黄萎病类。 • 此类病害多为种传或土传的全株性或系统性病害,其自然传播距 离较近,传播效能较小。 • 病原物可产生抗逆性强的休眠体越冬,越冬率较高,较稳定。 • 单循环病害每年的流行程度主要取决于初始菌量。寄主的感病期 较短.在病原物侵入阶段易受环境条件影响,一旦侵入成功,则 当年的病害数量基本已成定局,受环境条件的影响较小。 • 此类病害在—个生长季中菌量增长幅度虽然不大,但能够逐年积 累,稳定增长,若干年后将导致较大的流行,因而也称为“积年 流行病害
2、多循环病害( polycyclic disease) 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 病害,例如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玉米大 小斑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 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 迅速死亡 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 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 显的由少到多,内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 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2、多循环病害(polycyclic disease) • 是指在一个生长季中病原物能够连续繁殖多代,从而发生多次再侵染的 病害,例如马铃薯晚疫病、稻瘟病、稻白叶枯病、麦类锈病、玉米大、 小斑病等气流和流水传播的病害。 • 这类病害绝大多数是局部侵染的,寄主的感病时期长,病害的潜育期短。 病原物的增殖率高,但其寿命不长,对环境条件敏感,在不利条件下会 迅速死亡。 • 病原物越冬率低而不稳定,越冬后存活的菌量(初始菌量)不高。 • 多循环病害在有利的环境条件下增长率很高,病害数量增幅大,具有明 显的由少到多,内点到面的发展过程,可以在一个生长季内完成菌量积 累,造成病害的严重流行,因而又称为“单年流行病害
马铃薯晚疫病 在最适天气条件下潜育期仅3-4天,在一个生长季内 再侵染10代以上,病斑面积约增长10亿倍。 个田间调查实例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初侵染产生 的中心病株很少,在所调查的4669m2地块内只发现了1 株中心病株,10天后在其四周约1000m2面积内出现了1 万余个病斑,病害数量增长极为迅速。 但是,由于各年气象条件或其它条件的变化,不同年 份流行程度波动很大,相邻的两年流行程度无相关性, 第一年大流行,第二年可能发病轻微
马铃薯晚疫病 • 在最适天气条件下潜育期仅3—4天,在一个生长季内 再侵染10代以上,病斑面积约增长10亿倍。 • —个田间调查实例表明,马铃薯晚疫病菌初侵染产生 的中心病株很少,在所调查的4669㎡地块内只发现了1 株中心病株,10天后在其四周约1000㎡面积内出现了1 万余个病斑,病害数量增长极为迅速。 • 但是,由于各年气象条件或其它条件的变化,不同年 份流行程度波动很大,相邻的两年流行程度无相关性, 第一年大流行,第二年可能发病轻微
3、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比较 比较项目 单年流行病 积年流行病 生活史 多循环 单循环 再侵染 多次 病原物繁殖率 无低 发病部位 局部叶斑病 系统根病 传播方式 气传、雨传、远 种传、土传、近 环境敏感性 传播体寿命 病原物越冬率 强短低 弱长高 典型病害 黄瓜霜霉病 玉米黑穗病 防治对策 降低流行速度(r) 消灭初始菌源(X0)
3、单年流行病与积年流行病比较 比较项目 单年流行病 积年流行病 生活史 多循环 单循环 再侵染 多次 无 病原物繁殖率 高 低 发病部位 局部叶斑病 系统根病 传播方式 气传、雨传、远 种传、土传、近 环境敏感性 强 弱 传播体寿命 短 长 病原物越冬率 低 高 典型病害 黄瓜霜霉病 玉米黑穗病 防治对策 降低流行速度(r) 消灭初始菌源(X0 )
4、防治策略比较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 相同 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 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 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 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 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 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
4、防治策略比较 • 单循环病害与多循环的流行特点不同,防治策略也不 相同。 • 防治单循环病害,消灭初始菌源很重要,除选用抗病 品种外,田园卫生、土壤消毒、种子清毒、拔除病株 等措施都有良好防效。即使当年发病很少,也应采取 措施抑制菌量的逐年积累。 • 防治多循环病害主要应种植抗病品种,采用药剂防治 和农业防治措施,降低病害的增长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