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 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 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 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 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 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 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 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 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 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 教育
第 10 课 鸦片战争 【教材分析】 1、地位:《鸦片战争》是高中历史必修一第四单元“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 得到潮流”的开篇。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重要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开启了近代中国列强的侵华史,也 开启了中国人民的反侵略、求民主的历史潮流。因此本课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 作用,既是本单元的重点,更是全书的重点。 2、重难点: 教学重点:着重于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理解中国战败的原因。 教学难点:如何认识战争的失败对中国的影响。 【学情分析】 本课由于没有重复初中历史的学习内容,没有列出军民反抗的事迹,而以引 导分析战争的起因、战败的原因为目的,这符合高中生的认知特点。但由于他们 的历史知识储备和对历史理论问题的理解能力还有限,所以,在教学中教师仍需 根据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采取创设情景、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因 势利导,不断启发,点拨和矫正。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识记虎门销烟、两次鸦片战争的基本史实,识记《南京条约》、《天津条 约》和《北京条约》的内容。 (2)理解英国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英法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认识鸦片 战争后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影响。 (3)通过讨论分析“鸦片战争的失败能否避免”,帮助学生认识到清政府失败 的必然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战争视频作引入,以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2)通过请学生归纳战前交战双方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研读和阐释史料的能 力。 (3)通过指导学生观看鸦片战争经过示意图,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 (4)通过学生对两次鸦片战争的比较,提高学生历史比较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讲述鸦片对人体的危害,对学生进行“热爱生命,远离毒品”的情感 教育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 (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 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 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 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 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 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 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 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一段资料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 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视频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160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 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 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19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 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 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讲述内容】
(2)通过引导分析两次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使学生认识到“弱国无外交” “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规律,从而激发学生立志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 学习 (3)通过讲述战争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一大批可歌可泣的民族英雄抗击侵略的英 雄事迹,培养学生感悟历史的能力,激发其爱国热情。 【教学方法】 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目标和本课的实际情况,本课教学方法以讲授法、问答法为 主,辅之以图示法、讨论法、比较法,由浅入深,步步推进,构建完整的知识体 系。 【教学用具】 1.电脑平台,多媒体设备. 2.教师准备关于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可采用“问题式”和“导学式”教学模式和思路,在教师积极引导 下,突出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同时配合史料阅读、质疑答疑、课堂讨 论等方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努力实现 师生教与学的有机互动。在教材的处理上,应突出重点、难点内容,点拨思路, 启导分析,给学生留下较多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借以逐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 主学习、探究性学习的习惯。 【导入新课】 播放纪录片《复兴之路》中关于鸦片战争的一段资料片,让学生在历史史实的情 景再现中,步入本课鸦片战争的学习。 视频中战火喧嚣的场面,反映的就是发生在 160 多年前的鸦片战争。相信同学们 也和老师一样很想知道: 中英两国远隔重洋,一个在亚欧大陆东端,一个在亚欧大陆西端。相距如此 遥远的两个国家,为什么会在 19 世纪中期爆发战争呢? 有人说:是因为林则徐的禁烟运动打击了英国商人的利益,如果没有林则 徐领导的虎门销烟,英国就不会发动鸦片战争。咋一听好像有点道理,那么鸦片 战争的爆发真的是林则徐惹的祸吗?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进入本课的学习, 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历史背景。 【讲述内容】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50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 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 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 好 ·同学,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肯定是胸有成竹。老师在ppt上打出了一 个表,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提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填图表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专制统治吏治腐败 经济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 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军队战斗力弱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危机四伏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 会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 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一—“和珅跌倒嘉庆吃饱”“三年清 知府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俗语生动形象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 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 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 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所谓的 水师仍是木制帆船,包括水师提督的旗舰也是木制的。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
一、鸦片战争的背景(虎门销烟) 1.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首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 50 页,认真阅读教材前言和一二自然段的内容,划 出能够反应鸦片战争前中国和英国具体情况的关键词句。老师会给大家一分钟的 时间,然后请一位同学给大家归纳一下“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 好,时间差不多啦!不知哪位同学愿意自告奋勇的给大家归纳一下呢? 好,···同学,你的手举得高高的,肯定是胸有成竹。老师在 ppt 上打出了一 个表,你可以根据图表的提示进行归纳。引导学生填图表。 国际(英国) 国内(中国) 政治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封建专制统治 吏治腐败 经济 率先完成了工业革命 自然经济为主,土地兼并, 财政困难 军事 船坚炮利 军备废弛 军队战斗力弱 外交 殖民扩张 闭关锁国,虚骄自大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危机四伏 ···同学很不错,归纳得很准确,请坐。 老师在给大家梳理一下表中所蕴含的逻辑关系: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中国已经处于封建社会晚期,呈现出严重的社 会危机。鸦片战争前夕的中国,政治腐败:康乾盛世以后,清政府开始走下坡路, 政治日益黑暗,吏治腐败,贪污贿赂成风——“和珅跌倒 嘉庆吃饱”“三年清 知府 十万雪花银”等大家熟知的俗语生动形象的反应了清政府的腐败。 经济:此时的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仍占主导,“你耕田来我织布”,主 要还是男耕女织的传统农业。而传统农业的关键在于土地。而此时的土地高度集 中在封建贵族地主手中,广大农民处于少地、无地的状态。政府收入主要来源于 农业税收,税收减少,政府入不敷出,出现财政困难。 军事:清政府军备废弛,军队装备还处于以戈矛为主的冷兵器时代,所谓的 水师仍是木制帆船,包括水师提督的旗舰也是木制的。少数船上装有一两门明朝
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 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啦!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 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 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 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 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1689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18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19世纪 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 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 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 标之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 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 和商品销售市场。 2.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 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 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运也白运,当然如 果白送的话,中国人民还是会礼貌接受的,不要白不要嘛!相反,英国从中国购 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 是“香饽饽”“畅销品牌”,可能还是免检产品呢!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年中英贸易的图表 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 国走私鸦片。(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 量激增)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 注的焦点。通过三则材料展示鸦片走私的危害: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 因如何?
时候发明的“红衣大炮”,发射时效果和扔铅球差不多,而且只能向前打,想打 后面的敌舰,当然还需要转一圈啦! 外交:此时的清政府,军备废弛、财政困难、整体上呈现出衰败景象,走到 了穷途末路,却还没有自知之明,仍然自我感觉良好。以“天朝上国”自居,长 期奉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政策,做着“天朝上国”“万邦来朝”“四海宾 服”的美梦,使中国隔绝于世界潮流之外,远远落后于世界发展的时代潮流。 而同一时期的西方世界,特别是英国处在怎样的历史发展时期? 学生回答后,概括指出:战前世界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特别是英国迅速崛起; 前一单元我们已经学过,英国于 1689 年颁布了《权利法案》,确立了君主立宪 制,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了道路,自 18 世纪中期开始工业革命,并于 19 世纪 二三十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头号资本主义强国。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需 要不断开辟和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因而不断加紧对外扩张,在东方建立自 己的殖民体系。古老而又落后的东方大国──中国,必然成为他们侵略的重要目 标之一。 中国地大人多,市场大,而英国的胃口也大。英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而清 政府实行虚骄自大、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两者矛盾纠结,战争必然爆发。 得出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后强烈需要原料产地 和商品销售市场。 2.虎门销烟 鸦片战争前,英国最初试图用商品打开中国的大门。但是,鸦片战争前,在 正当的中英贸易中,英国输入中国的“呢绒、棉纺织品、金属制品”等工业品, 而中国的自然经济能够自给自足,不太需要这些工业品,加上清政府闭关政策的 限制,其产品成为了典型的“滞销品”“破鞋”,没有人要。运也白运,当然如 果白送的话,中国人民还是会礼貌接受的,不要白不要嘛!相反,英国从中国购 买的“茶叶、生丝、药材”等物品,尽管有些是奢侈品,价格昂贵,但在西方却 是“香饽饽”“畅销品牌”,可能还是免检产品呢!这样中英正当贸易中,中国 长期处于出超地位,英国大量白银流入中国(1813——1831 年中英贸易的图表 反映)。 通过正当贸易不能打开中国的大门,为了扭转中英贸易逆差,英国开始向中 国走私鸦片。 (从材料一可以看出:1799——1838 年,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 量激增) 鸦片走私给中国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如何解决鸦片走私问题,成为朝野关 注的焦点。通过三则材料展示鸦片走私的危害: 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解决,教师点评。 (1)在中英正常贸易中,英国向中国输入的主要商品有哪些?销售情况及其原 因如何?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 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3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鸦 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40200 35445 材料一吸毒人数:200万/35年 0331 掠夺白银:3-4亿元40年 2576箱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 1839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图片)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 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 《林则徐集·奏稿 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即三则材料的三 点危害) 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多媒体显示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 设问: (1)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反抗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利益自我
(输入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受中国自然经济的抵制以及闭关锁国政策的 影响,销路不畅。在两国贸易中,中国处于出超地位。) (2)为了扭转贸易逆差,英国采取了什么方法?(向中国走私鸦片。) (3)英国走私鸦片的罪恶行径给中国造成哪些危害? (白银大量外流,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受到严重摧残,不利于社会的稳定等。) 关于第 3 问,先多媒体显示:《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表》、林则徐上书,《鸦 片战争前中英贸易情况表》。 材料一 吸毒人数:200 万/35 年 掠夺白银:3—4 亿元/40 年 说明:①中国白银大量外流,清政府财政困难 材料二:烟馆里正在吞云吐雾的中国人(图片) 反映:②摧残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 材料三 当鸦片未盛行之时,吸食者不过害及其身,故杖徒已足蔽辜;迨流 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 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兴思及此,能不股栗!——《林则徐集·奏稿 中》 反映:③造成兵弱银荒,加深清政府统治危机 提问:三则材料中涉及到鸦片输入主要危害有哪些?(答案即三则材料的三 点危害) 这样设计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还提高学生归纳,提取有效信息能力。 过渡:面对大量鸦片走私,作为当时皇帝道光帝应该会采取什么行动?假如你 是清朝统治者,面对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峻局势,你将会采取什么措施? 作为最有见识封建大臣林则徐有何表现? 道光皇帝看到林则徐的奏折,认识到放任鸦片走私,将会危及自己的统治, 于是任命主张严禁鸦片的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到广州组织禁烟工作。于是林则徐到 广东领导禁烟运动。 多媒体显示 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 断无中止之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和虎门销烟图 设问: (1)材料体现了林则徐怎样精神?(反抗外国侵略决心及为国家民族利益自我 40200 35445箱箱 12576箱 20331 箱 4000 箱 英国输入中国鸦片激增 表 1839 年 1799 年 7889 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