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案 目标锁定 能力升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分析鸦片战争不可避免 知识传导:战争根本原因(战前中国国情)(战前世界形势)战争直接原因(英国鸦片走私) (中国禁烟运动)战争简要过程 情感渗透:认识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认识禁烟为正义之举激发学生爱憎情感,歌 颂民众英勇抗敌弘扬民族精神 板书设计 大英帝国政治:资制巩固、经济:世界工厂、军事:海上霸王、外交:殖民扩张、思想:开 拓奋进,商品贸易、走私鸦片、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课堂直播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述本章具体内容之前,可投影下框内容,对中国近代110 年的历史阶段、社会性质以及基本发展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初步的印象(教师不必展开叙述或 进一步阐述)。 开场白 教师设置情境导入—一举毒品危害人、家庭、社会、世界的典型事件,过渡到“早在170年 前,西方人就偷运毒品到中国贩卖,与这一因素有关,还爆发了一场中外战争”,导入新课。 第一目战前中英国情 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归纳要点。(教师同步板书“中英国情框”,备填) 请两位同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上黑板分别填写中、英国情主要表现。(内容见板书) 教师对学生所填内容略作说明,如下 政治:民主与专制的反差,清朝政治腐朽是全面的。(归纳课文“官场中”、“军队里”、“财政 上”) 经济:英国也可填“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束缚 阻碍了资本主义(代表先进生产力)萌芽的发展 军事:结合战前,英国己占有印度,入侵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在东方建立了殖民体系, 己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此内容可作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优势条件。清政府军事从“装 备”、“操练”、“营务”、“纪律”四方面反映。 外交:英国仅从“扩张”角度侧视。实际内容广泛,如对欧洲大陆实行势力均衡政策(光荣 孤立政策):清政府闭关政策不是禁绝对外交往,而是严格限制中外交往(仞允许广州对外通 商)。 思想:总体上反映英国民族的向上精神,此处不可从殖民角度褒扬:清朝闭目塞听,夜朗自 大体现在保守封建势力和国民整体意识落后方面,当时也有一些封建士大夫主张学习西方, 面向世界面向现实的,如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要求学生阅读文小字,加深对清王朝愚 昧自大的了解) 择例细说:如1792年英国嘎尔尼使团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的新信息。内外安定的中国如能 迎接世界进步潮流,或许还能很快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然然闭目塞听的大清帝国继续 闭关锁国、自娱于歌舞升平的天朝盛世之中。不知不觉间,中国丧失了一次了解西方、学习 西方、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产等交流,进而实现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机遇。叩响中国之门 的马嗄尔尼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危机即将来临。(评:意识与观 念的落后比工具和制度的落后更可怕!) 评价闭关政策。(可将班及学生分为正方、后方两组,讨论辨析:原因和影响) 建议:教学中还可联系今天的对外开放进行今昔对比
《鸦片战争》教案 目标锁定: 能力升华:透过现象揭示本质 运用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分析鸦片战争不可避免。 知识传导:战争根本原因(战前中国国情)(战前世界形势)战争直接原因(英国鸦片走私) (中国禁烟运动) 战争简要过程 情感渗透:认识封闭必然落后,落后必然挨打、认识禁烟为正义之举激发学生爱憎情感,歌 颂民众英勇抗敌弘扬民族精神 板书设计: 大英帝国政治:资制巩固、经济:世界工厂、军事:海上霸王、外交:殖民扩张、思想:开 拓奋进,商品贸易、走私鸦片、禁烟运动、鸦片战争 课堂直播 本节是中国近现代史的起始课,在讲述本章具体内容之前,可投影下框内容,对中国近代 110 年的历史阶段、社会性质以及基本发展线索有一个总体的初步的印象(教师不必展开叙述或 进一步阐述)。 开场白 教师设置情境导入——举毒品危害人、家庭、社会、世界的典型事件,过渡到“早在 170 年 前,西方人就偷运毒品到中国贩卖,与这一因素有关,还爆发了一场中外战争”,导入新课。 第一目 战前中英国情 学生自读课本相关内容,归纳要点。(教师同步板书“中英国情框”,备填) 请两位同学(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上黑板分别填写中、英国情主要表现。(内容见板书) 教师对学生所填内容略作说明,如下: 政治:民主与专制的反差,清朝政治腐朽是全面的。(归纳课文“官场中”、“军队里”、“财政 上”) 经济:英国也可填“率先完成工业革命,成为经济强国”;中国自然经济占据统治地位,束缚、 阻碍了资本主义(代表先进生产力)萌芽的发展。 军事:结合战前,英国己占有印度,入侵缅甸、阿富汗、伊朗等国,在东方建立了殖民体系, 己成为侵略中国的前沿阵地,此内容可作为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优势条件。清政府军事从“装 备”、“操练”、“营务”、“纪律”四方面反映。 外交:英国仅从“扩张”角度侧视。实际内容广泛,如对欧洲大陆实行势力均衡政策(光荣 孤立政策);清政府闭关政策不是禁绝对外交往,而是严格限制中外交往(仞允许广州对外通 商)。 思想:总体上反映英国民族的向上精神,此处不可从殖民角度褒扬;清朝闭目塞听,夜朗自 大体现在保守封建势力和国民整体意识落后方面,当时也有一些封建士大夫主张学习西方, 面向世界面向现实的,如龚自珍、林则徐、魏源等。(要求学生阅读文小字,加深对清王朝愚 昧自大的了解) 择例细说:如 1792 年英国嘎尔尼使团来华,带来了西方科技的新信息。内外安定的中国如能 迎接世界进步潮流,或许还能很快跨入世界先进国家的行列。然然闭目塞听的大清帝国继续 闭关锁国、自娱于歌舞升平的天朝盛世之中。不知不觉间,中国丧失了一次了解西方、学习 西方、与西方近代工业文明进行产等交流,进而实现社会转型与发展的机遇。叩响中国之门 的马嗄尔尼无可奈何地离开了,当时的人们并没有意识到一场危机即将来临。(评:意识与观 念的落后比工具和制度的落后更可怕!) 评价闭关政策。(可将班及学生分为正方、后方两组,讨论辨析:原因和影响) 建议:教学中还可联系今天的对外开放进行今昔对比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封建统治者既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又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清朝统治者害 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闭关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 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 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取长补短 6、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中西国情:西方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东方封建主义穷途末日 教师阶段小结:十九世纪前期,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欧亚大陆两端,文明兴衰气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板书:资封) 指导学生分析一国一地的阶段性国情,要抓住时代特点,从社会各领域多层面归纳。 第2目鸦片走私与禁烟运动 过渡:即使中英之间有如此大的落差,可也不是英国远涉重洋与中国开战的理由。事情还要 从几十年来(从18世纪中期起)中英商品贸易谈起。(板书)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步步深入,揭示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双方出口的商品有什么特色?(英国:工业品:中国:农产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色?(英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且经济落后) 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如何?(英国:入超:中国:出超) 是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发达?(不是!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对外来物品“刀枪不入”) 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采取了什么手段?(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对中国造成了怎样了危害?(危害了清朝的统治 教师引用课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说F 对清政府国防和财政造成的危害 教师补充史实,具体反映鸦片的危害性:封建官僚吸食鸦片,不务政事,与鸦片贩子勾结」 敲诈百姓,社会矛盾激化:军队士兵吸食鸦片,每人身上两枝枪,一支用来打仗,锈迹斑斑, 支是烟枪,乌光发亮:;百姓吸食鸦片,倾家荡产,广州城白天死气沉沉,晚上则灯火通明, 乌烟瘴气 林则徐、黄爵滋和道光帝都主张严禁鸦片是出于何种考虑?(维护清政府统治一一由林、黄 阶级立场、政治地位决定,不可苛求) 道光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林则徐在广州得到两广总督邓延桢的支持,采取了哪些措施禁烟?(学生归纳:整顿海防 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浮雕便是“虎门销烟”,说明了什么?(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 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中英之间因商业纠纷而引起的战争”,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 徐禁烟一事,鸦片战争或许不会爆发”,你的观点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相 互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看法) 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中国封建经济冲突的结果 (一方面,英国商品经济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原料,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经济的中国对英国的 要求予以拒绝) 附:参考答案 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 林则徐禁是正义之举,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符合人民的利益。它显示了中国 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清代闭关政策的形成,并非历史的偶然。一方面,它是落后的闭塞的封建自然经济的产物, 封建统治者既不了解世界形势的发展,又对外国商品缺乏兴趣。另一方面,是清朝统治者害 怕外国商人与沿海人民接触,威胁其统治。 闭关政策曾作为一种消极防御手段在一定时期内对西方殖民主义的侵略有一定的自卫作用, 但它毕竟是一种落后的政策。闭关并不能削弱西方资本主义的力量,只能妨碍自身的发展, 使自己停滞倒退,与世界隔绝,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不利于中国人民 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和先进的科学文化技术以取长补短。 6、教师要求学生用一句话概括中西国情:西方资本主义蒸蒸日上,东方封建主义穷途末日。 教师阶段小结:十九世纪前期,处于封建社会晚期的清朝危机四伏;欧美资本主义迅速崛起, 欧亚大陆两端,文明兴衰气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板书:资 封) 指导学生分析一国一地的阶段性国情,要抓住时代特点,从社会各领域多层面归纳。 第 2 目 鸦片走私与禁烟运动 过渡:即使中英之间有如此大的落差,可也不是英国远涉重洋与中国开战的理由。事情还要 从几十年来(从 18 世纪中期起)中英商品贸易谈起。(板书) 教师设计一系列问题,步步深入,揭示战争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 在正当的中英贸易中,双方出口的商品有什么特色?(英国:工业品;中国:农产品)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特色?(英国是工业国,中国是农业国且经济落后) 中、英两国的贸易地位如何?(英国:入超;中国:出超) 是不是因为中国经济发达?(不是!是由于中国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对外来物品“刀枪不入”) 英国为改变对华贸易逆差,采取了什么手段?(向中国走私鸦片) 鸦片输入对中国造成了怎样了危害?(危害了清朝的统治) 教师引用课文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材料“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说明 对清政府国防和财政造成的危害。 教师补充史实,具体反映鸦片的危害性:封建官僚吸食鸦片,不务政事,与鸦片贩子勾结, 敲诈百姓,社会矛盾激化;军队士兵吸食鸦片,每人身上两枝枪,一支用来打仗,锈迹斑斑, 一支是烟枪,乌光发亮;百姓吸食鸦片,倾家荡产,广州城白天死气沉沉,晚上则灯火通明, 乌烟瘴气。 林则徐、黄爵滋和道光帝都主张严禁鸦片是出于何种考虑?(维护清政府统治——由林、黄 阶级立场、政治地位决定,不可苛求) 道光帝采取了什么措施?(任命林则徐为钦差大臣,赴广东禁烟) 林则徐在广州得到两广总督邓延桢的支持,采取了哪些措施禁烟?(学生归纳:整顿海防; 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 中国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第一块浮雕便是“虎门销烟”,说明了什么?(虎门销烟是近代中国人 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开始) 有人认为“鸦片战争纯粹是中英之间因商业纠纷而引起的战争”,也有人认为“如果没有林则 徐禁烟一事,鸦片战争或许不会爆发”,你的观点如何?(学生分组讨论,各组代表发言,相 互补充,形成较完整的看法) 教师小结:鸦片战争发生的根本原因是英国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与中国封建经济冲突的结果。 (一方面,英国商品经济需要中国的市场和原料,另一方面,自给自足经济的中国对英国的 要求予以拒绝) 附:参考答案 鸦片走私给中华民族带来灾害。 林则徐禁是正义之举,它维护了国家的主权,民族的尊严,符合人民的利益。它显示了中国 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心,林则徐是伟大的民族英雄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决非仅是为了维护几个鸦片贩子的不正当利益。鸦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 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中国人民正 义的禁烟运动只不过给英国发动战争找到了借口,这一偶然事件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 展进程的作用,但不能入变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有没有禁烟一事,英国迟早也是 要侵略中国的。 第3目战争经过 教师绘图,同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本内容,抓住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让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概述鸦片战争中英军的两次入侵情况,并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粉笔画出 入侵线路。要求讲述连贯,突出史事(如琦善谈判、英军占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清政 府组织抵抗不力、英军到南京江面)。 教师择具体战况一、二,歌颂中国军民抗英斗争,弘扬正气,如关天培镇守虎门炮台,孤军 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镇江守军与敌人肉博,与敌人从城墙上摔下,口中含 着咬下的英军半只耳朵,与敌同归于尽 分析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提示学生从中英国情入手,学生讨论总结) 中国政治制度腐朽:②中国经济科技落后:③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次要原因)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落后必被痛打:②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③工业革命是提升一国综合 国力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方式(一)评论式结束语: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整个世界为它提供活动的舞台,英国工为革 命提高了生产力,机器劳协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并且需要更多廉 价的原料来满足扩大了的生产需要。英国瞄准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的中国, 当其商品遇到自然经济顽强抵制后,它便选择了战争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道。古老的封建的 中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碰撞,英国用坚般利炮教训了这个“天 朝上国”,近代中国的屈辱和灾难开始了… 方式(二)讨论式结束语:从中国近代的“落后”事实招致“挨打”的结局中,新时代的 青年应怎样不祖国富强而努力。(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富强:说说你的志向和理想) 教学反馈 、选择题(第题5分,10小题,共50分)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落后于英国 B、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顽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D、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2、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输往中国的主要是 (C) A、农产品 B、鸦片 C、工业产品 D、过剩资本 3、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的主要原因是 A、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B、鸦片输入引起清朝银弱兵荒 C、林则徐为官清廉 D、鸦片输入影响了正常贸易 4、19世纪初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B) A、打开中国大门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D、毒害中人 5、虎门销烟,除英国鸦片,还有 (D) A、法国鸦片B、日本鸦片C、德国鸦片D、美国鸦片 6、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具备了许多锓略东方的优势,下列哪一点说法不正确(B) A、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B、有香港岛为侵略据点
英国发动这场战争决非仅是为了维护几个鸦片贩子的不正当利益。鸦处战争的根本原因是英 国工业革命的完成急需打开中国市场,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和客观规律。中国人民正 义的禁烟运动只不过给英国发动战争找到了借口,这一偶然事件只能起到加速或延缓历史发 展进程的作用,但不能入变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客观规律。有没有禁烟一事,英国迟早也是 要侵略中国的。 第 3 目 战争经过 教师绘图,同时要求学生阅读相关课本内容,抓住时间、地点、主要事件。 让两位学生上讲台分别概述鸦片战争中英军的两次入侵情况,并在图上用不同颜色粉笔画出 入侵线路。要求讲述连贯,突出史事(如琦善谈判、英军占香港岛、三元里人民抗英、清政 府组织抵抗不力、英军到南京江面)。 教师择具体战况一、二,歌颂中国军民抗英斗争,弘扬正气,如关天培镇守虎门炮台,孤军 奋战,受伤数十处,仍亲燃大炮杀敌;镇江守军与敌人肉博,与敌人从城墙上摔下,口中含 着咬下的英军半只耳朵,与敌同归于尽。 分析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的原因。(提示学生从中英国情入手,学生讨论总结) 中国政治制度腐朽;②中国经济科技落后;③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次要原因)。 鸦片战争中清政府战败说明了什么?(学生思考,各抒己见) 落后必被痛打;②腐朽的封建主义无法与新兴的资本主义抗衡;③工业革命是提升一国综合 国力的重要途径。 结束语 方式(一) 评论式结束语:资本主义发展需要整个世界为它提供活动的舞台,英国工为革 命提高了生产力,机器劳协生产出更多的产品,需要更加广阔的销售市场,并且需要更多廉 价的原料来满足扩大了的生产需要。英国瞄准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消费市场大)的中国, 当其商品遇到自然经济顽强抵制后,它便选择了战争为其资本主义发展开道。古老的封建的 中国与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进行了近代第一次碰撞,英国用坚般利炮教训了这个“天 朝上国”,近代中国的屈辱和灾难开始了…… 方式(二) 讨论式结束语:从中国近代的“落后”事实招致“挨打”的结局中,新时代的 青年应怎样不祖国富强而努力。(谈谈中国怎样才能富强;说说你的志向和理想) 教学反馈 一、选择题(第题 5 分,10 小题,共 50 分) 之所以说鸦片战争是不可避免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C) A、中国在经济军事上落后于英国 B、林则徐禁烟激化了中英矛盾 C、英国顽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 D、中国政府奉行闭关自守政策 2、在中英正当贸易中英国输往中国的主要是 (C) A、农产品 B、鸦片 C、工业产品 D、过剩资本 3、道光帝派林则徐赴广州禁烟的主要原因是 (B) A、林则徐上书言辞恳切 B、鸦片输入引起清朝银弱兵荒 C、林则徐为官清廉 D、鸦片输入影响了正常贸易 4、19 世纪初期,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 (B) A、打开中国大门 B、扭转对华贸易逆差 C、破坏中国自然经济 D、毒害中人 5、虎门销烟,除英国鸦片,还有 (D) A、法国鸦片 B、日本鸦片 C、德国鸦片 D、美国鸦片 6、鸦片战争爆发前,英国具备了许多锓略东方的优势,下列哪一点说法不正确(B) A、英国成为“海上霸王” B、有香港岛为侵略据点
C、东印度公司推进殖民事业 D、在东方建立了殖民体系 7、林则徐曾身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后又被清政府革职査办,这一变化反映的深层次问题 是 (A) 清朝政治的腐朽 B、封建官僚的相互倾轧 C、道光帝为政昏庸 D、中英矛盾的不可调和 8、鸦片战争中,英军1840年和1841-1842年两次沿海入侵,下列地点不属于两次入侵都到 过的是 (D) A、香港 B、厦门 C、定海 D、台湾 9、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中有许多属于少数民族,下列人物中哪位不在其列 (B) A、陈连升 B、关天培 C、裕谦 D、海龄 10、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武器装备十分陈旧 B、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 C、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D、没能发动民众抗敌 二、材料解析题(20分) 阅读上列材料 材料一:据观察,总督关于村烟之内语,不过官样文章而己,毫无积极禁止(鸦片)贸易之 意,因为政府允以纵容私运(鸦片)为发财之机会 摘自《1811年东印度公司航委员会报告》 材料二:苏州之南京,湖广之汉口……近来各种贸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前,某货物越 万金交易者,而今只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物,则一言以蔽之,鸦片烟而已。 -摘自林则徐《湖广奏稿》卷五 材料三:自道光三年至十年(1823-1831)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 十四年(1831-1834)岁漏二千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其三千万两之多……若再至数年, 银价愈贵。奏销(国家开支)如何能办,税课台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 摘自《1837年黄爵滋上道光皇帝书》 材料四:近者各省市肆银价愈贵,钱行愈贱,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银两易钱,其亏者咸以 为苦。(注:清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在19世纪初的一两白银兑铜钱1000文左右,至鸦片战争 前夕,则一两白银兑换铜钱1650文左右:清朝规定,民间必须以白银交纳税款。而农民出售 的农品产通常直接收入的只是铜钱。)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殖民者进行的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15分) 答: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活动,造成商业萧条:白银大量外流,危害清政府财政;银价上 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罪恶目的为什么能得逞(5分) 答:清朝官员贪污受贿,纵容鸦片走私 三、问答题(30分) 回答下列与鸦片战争有关的问题(第(2)、(3)问选做): (1)试从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军事实力的对外政策四个方面对比战前中英两国的主要特征 (16分) 答:(1)英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实行 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政策。中国实行落后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军备废弛,闭关 锁国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说明了什么?(14分) 答:落后必然挨打(4分);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5分);工业革命
C、东印度公司推进殖民事业 D、在东方建立了殖民体系 7、林则徐曾身为钦差大臣赴广州禁烟,后又被清政府革职查办,这一变化反映的深层次问题 是 (A) 清朝政治的腐朽 B、封建官僚的相互倾轧 C、道光帝为政昏庸 D、中英矛盾的不可调和 8、鸦片战争中,英军 1840 年和 1841-1842 年两次沿海入侵,下列地点不属于两次入侵都到 过的是 (D) A、香港 B、厦门 C、定海 D、台湾 9、在鸦片战争中壮烈捐躯的清朝爱国将领中有许多属于少数民族,下列人物中哪位不在其列 (B) A、陈连升 B、关天培 C、裕谦 D、海龄 10、鸦片战争中清朝战败的最主要原因是 (C) A、武器装备十分陈旧 B、清政府组织抵抗不力 C、社会制度和经济技术的落后 D、没能发动民众抗敌 二、材料解析题(20 分) 阅读上列材料 材料一:据观察,总督关于村烟之内语,不过官样文章而己,毫无积极禁止(鸦片)贸易之 意,因为政府允以纵容私运(鸦片)为发财之机会。 ——摘自《1811 年东印度公司航委员会报告》 材料二:苏州之南京,湖广之汉口……近来各种贸物销路皆疲。凡二、三十年前,某货物越 万金交易者,而今只得半之数。问其一半售于何物,则一言以蔽之,鸦片烟而已。 ——摘自林则徐《湖广奏稿》卷五 材料三:自道光三年至十年(1823-1831)岁漏银一千七、八百万两;自(道光)十一年至 十四年(1831-1834)岁漏二千万两;自十四年至今,渐漏其三千万两之多……若再至数年, 银价愈贵。奏销(国家开支)如何能办,税课台何能清,设有不测之用,又如何能支? ——摘自《1837 年黄爵滋上道光皇帝书》 材料四:近者各省市肆银价愈贵,钱行愈贱,小民完粮纳课,均需以银两易钱,其亏者咸以 为苦。(注:清朝白银与铜钱的比价在 19 世纪初的一两白银兑铜钱 1000 文左右,至鸦片战争 前夕,则一两白银兑换铜钱 1650 文左右;清朝规定,民间必须以白银交纳税款。而农民出售 的农品产通常直接收入的只是铜钱。) (1)结合上述材料分析殖民者进行的鸦片贸易对中国社会经济造成的影响。(15 分) 答:破坏了中国传统的商业活动,造成商业萧条;白银大量外流,危害清政府财政;银价上 涨,加重了农民的负担。 (2)英国殖民者向中国输出鸦片的罪恶目的为什么能得逞(5 分) 答:清朝官员贪污受贿,纵容鸦片走私。 三、问答题(30 分) 回答下列与鸦片战争有关的问题(第(2)、(3)问选做): (1)试从政治制度、经济形态、军事实力的对外政策四个方面对比战前中英两国的主要特征 (16 分) 答:(1)英国实行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经济充分发展;建立世界上最强大的海军,实行 积极对外殖民扩张政策。中国实行落后的封建制度,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军备废弛,闭关 锁国。 (2)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失败说明了什么?(14 分) 答:落后必然挨打(4 分);腐朽的封建主义难以与新兴的资本主义相抗衡(5 分);工业革命
是提高一国国力的重要途径(5分) 3)林则徐禁烟时,英国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一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常年温暖湿润 英军从英国南部港口出发沿非洲海岸东进侵华,历时半年航行,沿途先后经过英吉利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马六甲海峡三大海峡。到达北印度洋时,遇到的风向是西南,到达广东珠江 口遇到的风向是东南。(14分) 教辅释疑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统·副将 总督总督为正一品大员,统管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清代共设有直隶、两江、 闽浙、湖广、陕甘、两广、云贵、四川八大总督。其中直隶总督真接负责京师安全,地位比 其他总督更重要:两江总督掌管江西、江苏、安徽三省军政大权;湖广总督直管湖北、湖南 两省军政大权:闽浙总督掌管福建、浙江两省军政大权:两广总督掌管广东、广西两省军政 大权;云贵总督掌管云南、贵州两省军政大权:;陕甘总督掌管陕西、甘肃两省军政大权:四 川总督掌管四川一省军政大权。 巡抚巡抚为从一品大员,主管一省的军政大权,一般受总督节制。如课本上提到的广东巡 抚柏贵,即主管广东一省的军政大权,但又受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的节制。 提督清朝设置的武职,为各省绿营兵的高级军事长官,受总督、巡抚节制。清中叶以后, 各兵种亦设专门提督,如课本上提到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即掌管广东一省的水师。至于 课本上提到的江南提督,因清初以北京为都,改南京为江南省,后又分江南省为安徽、江苏 两省,所以江南提督陈化成直接掌管安徽、江苏两省的军务。 总兵清朝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地位仅次于提督。清代的绿营兵由提督统帅,提督以下辖 镇、协、营、讯四级。镇的指挥即为总兵,如课本上提到的定海三总兵;协的指挥官即为副 将,如课本上提到的陈连升,需特别指出,陈连知不是汉族人,而是士家族人。 都统都统是清统治者嫡系部队—一八旗兵各旗的总管,顺治十七年(1600年),改八旗总管 大臣为都统,佐管大臣为副都统,统领,统领一旗的军政,均直接听命于皇帝 (罗先南) 对鸦片战争的“综合”思考 地理视角:战前英国己建立起以印度为中心的东方殖民体系,其发动侵华战争有了后方的支 援:1840年8月,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10月初便南撤,除与琦善谈判得到满意结果外,还 有顾忌北方冬季风来临,沿海有短期结冰,不利英舰活动的因素:战后英国攫取的五个通商 口岸都在沿江沿海,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较大的东南沿海地区 政治视角:从哲学方面看,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府殖民政策的必然 结果,林则徐林禁烟是正义之举,英国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它只是偶然因素:战争表 面上看是为了解决“鸦片纠纷”,实质上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从经济学方面看,这场战争 使中国几千年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政治学方 面看,中国在战后失去了民族独立的地位,清政府再也不能自主处理内政外交。 鸦片战争的影响(1课时) 1840-1842年鸦片战争:1842年南京(英)、1843年附件(英)、1844年望厦(美)、1844黄 埔(法),性质变化、矛盾变化、革命变化、观念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直播 开场白
是提高一国国力的重要途径(5 分)。 (3)林则徐禁烟时,英国的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这一气候的主要特征是常年温暖湿润。 英军从英国南部港口出发沿非洲海岸东进侵华,历时半年航行,沿途先后经过英吉利海峡、 莫桑比克海峡、马六甲海峡三大海峡。到达北印度洋时,遇到的风向是西南,到达广东珠江 口遇到的风向是东南。(14 分) 教辅释疑 总督·巡抚·提督·总兵·都统·副将 总督 总督为正一品大员,统管一省或两三省的军事、行政大权。清代共设有直隶、两江、 闽浙、湖广、陕甘、两广、云贵、四川八大总督。其中直隶总督真接负责京师安全,地位比 其他总督更重要;两江总督掌管江西、江苏、安徽三省军政大权;湖广总督直管湖北、湖南 两省军政大权;闽浙总督掌管福建、浙江两省军政大权;两广总督掌管广东、广西两省军政 大权;云贵总督掌管云南、贵州两省军政大权;陕甘总督掌管陕西、甘肃两省军政大权;四 川总督掌管四川一省军政大权。 巡抚 巡抚为从一品大员,主管一省的军政大权,一般受总督节制。如课本上提到的广东巡 抚柏贵,即主管广东一省的军政大权,但又受当时两广总督叶名琛的节制。 提督 清朝设置的武职,为各省绿营兵的高级军事长官,受总督、巡抚节制。清中叶以后, 各兵种亦设专门提督,如课本上提到的广东水师提督关天培,即掌管广东一省的水师。至于 课本上提到的江南提督,因清初以北京为都,改南京为江南省,后又分江南省为安徽、江苏 两省,所以江南提督陈化成直接掌管安徽、江苏两省的军务。 总兵 清朝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地位仅次于提督。清代的绿营兵由提督统帅,提督以下辖 镇、协、营、讯四级。镇的指挥即为总兵,如课本上提到的定海三总兵;协的指挥官即为副 将,如课本上提到的陈连升,需特别指出,陈连知不是汉族人,而是士家族人。 都统 都统是清统治者嫡系部队——八旗兵各旗的总管,顺治十七年(1660 年),改八旗总管 大臣为都统,佐管大臣为副都统,统领,统领一旗的军政,均直接听命于皇帝。 (罗先南) 对鸦片战争的“综合”思考 地理视角:战前英国己建立起以印度为中心的东方殖民体系,其发动侵华战争有了后方的支 援;1840 年 8 月,英军到达天津白河口,10 月初便南撤,除与琦善谈判得到满意结果外,还 有顾忌北方冬季风来临,沿海有短期结冰,不利英舰活动的因素;战后英国攫取的五个通商 口岸都在沿江沿海,交通方便,经济发达,人口众多,消费市场较大的东南沿海地区。 政治视角:从哲学方面看,鸦片战争的发生是英国工业革命的资产阶级政府殖民政策的必然 结果,林则徐林禁烟是正义之举,英国以此作为发动战争的借口,它只是偶然因素;战争表 面上看是为了解决“鸦片纠纷”,实质上是英国要打开中国市场。从经济学方面看,这场战争 使中国几千年的自给自足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客观上也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从政治学方 面看,中国在战后失去了民族独立的地位,清政府再也不能自主处理内政外交。 鸦片战争的影响(1 课时) 1840-1842 年鸦片战争:1842 年南京(英)、1843 年附件(英)、1844 年望厦(美)、1844 黄 埔(法),性质变化、矛盾变化、革命变化、观念变化。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直播 开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