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表面的传热速率为:Q=aSt-tn)(13) 式中Q一空气向湿棉布的传热速率,[ 0一空气向湿棉布的对流传热系数,[v/(mn2C〗 有效膜厚度 t N ts. t H 湿球温度传热示意图 S一空气与湿棉布间的接触表面积,[m2] 1一空气的温度,[C 一空气的湿球温度,[C] 气膜层中的湿度为温度1下的饱和温度H,,故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 N=kH(H-H)s(14 式中N一水气由气膜向空气主流中的扩散速率,g/s kn一以湿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kg/(m2s△H H,.-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k/k绝于气 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关系为 Q=Mr(15) 式中r,一湿球温度下水气的气化热,/。 6/19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6/19 表面的传热速率为: ( ) w Q = a S t − t (13) 式中 Q—空气向湿棉布的传热速率, W ; a —空气向湿棉布的对流传热系数, W (m C) 2 ; 湿球温度传热示意图 H p t Q N ts ,tw 有效膜厚度 tw pw S —空气与湿棉布间的接触表面积, 2 m ; t —空气的温度, C ; W t —空气的湿球温度, C 。 气膜层中的湿度为温度 w t 下的饱和温度 H s ,t w ,故气膜中水气向空气的传递速率为: N k (H H )S = H s,t w − (14) 式中 N —水气由气膜向空气主流中的扩散速率, kg s ; H k —以湿度差为推动力的传质系数, kg (m s) 2 ; m H s ,t —湿球温度下空气的饱和湿度, kg kg绝干气。 在稳定状态下,传热速率与传质速率之间关系为: Q = Nrt w (15) 式中 tw r —湿球温度下水气的气化热, kJ kg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联立(13)、(14)、(15)整理得:t (16) 实验证明上式中,k与a二者都与空气速度的08次幂成正比,故可认为二者比值与气流速度 无关,对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a/kn≈109由上知l=o(t,H) 应指出:测湿球温度时,空气的流速应大于5{m/s],以减少辐射与传导的影响,使测量结果较 为准确。 七.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此温度可在绝热饱和冷却塔中测得。设塔的保温良好无热损失,也无热量补充,即与外界绝热。 空气ta,Has.I2 空气tHI1 绝热饱和冷却塔示意图 空气与水接触后,水分即不断向空气中气化,气化所需的热量只能由空气温度下降放出显热而 供给,但水气又将这部分热量以气化热的形式携带至空气中,随着过程的进行,空气的温度沿塔高 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升高,而焓维持不变。若两相有足够长的接触时间,最终空气为水气所饱和, 而温度将到与循环水温相同,这种过程称为湿空气的绝热饱和冷却过程或等管过程。达到稳定状态 下的温度称为初始湿空气的绝热饱和冷却温度,简称绝热饱和温度,以ta表示,与之相应的温度称 为绝热饱和湿度,以H。表示 根据式(11)分别写出塔底及塔顶处湿空气的焓为: 1=(2+)+H1。及l2=(2+H2cm+H 塔内绝热过程,l,=,故 (+)+HB=(2+Hc,)m+H 7/19
宁夏大学化学化工学院 化工原理电子教案 7/19 联立(13)、(14)、(15)整理得: (H H ) a k r t t s t w H t w w = − , − (16) 实验证明上式中, H k 与 a 二者都与空气速度的 0.8 次幂成正比,故可认为二者比值与气流速度 无关,对空气~水蒸气系统而言, a kH 1.09 由上知 t (t H ) w = , 。 应指出:测湿球温度时,空气的流速应大于 5 m s ,以减少辐射与传导的影响,使测量结果较 为准确。 七. 绝热饱和冷却温度 此温度可在绝热饱和冷却塔中测得。设塔的保温良好无热损失,也无热量补充,即与外界绝热。 空气 tas,Has,I2 空气 t H I1 绝热饱和冷却塔示意图 空气与水接触后,水分即不断向空气中气化,气化所需的热量只能由空气温度下降放出显热而 供给,但水气又将这部分热量以气化热的形式携带至空气中,随着过程的进行,空气的温度沿塔高 逐渐下降,湿度逐渐升高,而焓维持不变。若两相有足够长的接触时间,最终空气为水气所饱和, 而温度将到与循环水温相同,这种过程称为湿空气的绝热饱和冷却过程或等焓过程。达到稳定状态 下的温度称为初始湿空气的绝热饱和冷却温度,简称绝热饱和温度,以 as t 表示,与之相应的温度称 为绝热饱和湿度,以 H as 表示。 根据式(11)分别写出塔底及塔顶处湿空气的焓为: ( ) 0 1 Hr0 I c Hc t = g + v + 及 ( ) 0 2 0 I c H c t H r = g + as v as + as 塔内绝热过程, 1 2 I = I ,故: ( ) 0 Hr0 c Hc t g + v + ( ) 0 0 c H c t H r = g + as v as + 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