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庭筠:(812-866),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 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 词人,两《唐书》有传。温 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自 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 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 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 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 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 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 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 温庭筠:(812—866),本名 岐,字飞卿,太原祁(今山西 祁县)人。唐宰相温彦博之裔 孙。温彦博,我国古代著名 词人,两《唐书》有传。温 庭筠虽为并州人,但他同白 居易、柳宗元等名诗人一样, 一生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地 度过的。据考,温庭筠幼时 已随家客游江淮,后定居于 雩县(今陕西户县)郊野, 靠近杜陵,所以他尝自称为 杜陵游客。诗辞藻华丽,少 数作品对时政有所反映。与 李商隐齐名,并称“温李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 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 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 白、王建、温庭筠所创
◼ 作为晚唐著名诗人,温庭筠诗词俱佳,以词著 称。温庭筠诗词,在思想意义上虽大多无较高 的价值,但在艺术上却有独到之处,历代诗论 家对温庭筠诗词评价甚高,被誉为花间派鼻祖。 王拯《龙壁山房文集忏庵词序》云,词体乃李 白、王建、温庭筠所创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 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 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 起来,随后五代与未代的词人竞相为之, 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 至现在仍然有着极 的影响。温庭筠对 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 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 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 耒能超出温诗原意
《花间集》收温词最多达66首,可以说温庭 筠是第一位专力填词的诗人。词这种文学 形式,到了温庭筠手里才真正被人们重视 起来,随后五代与宋代的词人竞相为之, 终于使词在中国古代文坛上成蔚为大观, 至现在仍然有着极广泛的影响。温庭筠对 词的贡献,永远受到后人的尊敬。 温庭筠的诗,写得清婉精丽,备受时人 推崇,《商山早行》诗之“鸡声茅店月, 人迹板桥霜”,更是不朽名句,千古流传。 相传宋代名诗人欧阳修非常赞赏这一联, 曾自作“鸟声茅店雨,野色板桥春”,但 终未能超出温诗原意
商山早行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宜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 经过这里
◼ 商山早行 温庭筠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 因思杜陵梦,凫雁满回塘。 ◼ 商山,也叫楚山,在今陕西商县东南。 作者曾于唐宣宗大中末年离开长安, 经过这里
译文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 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 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 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
译文 ◼ 黎明起床,车马的铃铎已叮噹作响,出门人踏 上旅途,还一心想念故乡。 鸡声嘹亮,茅草店沐浴着晓月的余辉,足迹凌 乱,木板桥覆盖着早春的寒霜。 枯败的槲叶,落满了荒山的野路,淡白的枳花, 照亮了驿站的泥墙。 因而想起昨夜梦见杜陵的美好情景,一群群凫 雁,正嬉戏在明净的池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