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多么可笑”,但“有了花生没有了牙”的窘境却是人生的一个最普遍 性的尴尬处境。因此,这些台词也成了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警句 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 、《茶馆》上世纪80年代出国演出,搬上西欧舞台,大获成功。 有外国观众反映说:“《茶馆》使我们懂得了中国为什么爆发革命,而这场 革命又为什么在1949年获得了那样伟大的成功。”想一想,外国观众看了这出 并非正面表现中国革命的《茶馆》之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外国观众的这种反应,说明了《茶馆》的艺术构思获得了成功。老舍说起《茶 馆》的创作构思时曾强调了他的“以小见大”的潜在题旨:“这就是说,用这些 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扮演王 利发的演员于是之在人物塑造时,也着眼于这个小人物命运的啼笑皆非,无奈与 荒诞:“这个人一直没想过死,他总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等到发现自己非死不可 了,也觉着自己的死是可笑的。”有思辨能力的外国观众看明白了《茶馆》的最 有爆炸力的含义:如果像王利发这样一个一心想当社会的顺民的人都不能存活在 这个社会,说明这个社会也没有再存活下去的理由了。 、曹禺评价《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 幕。”你怎样理解这一评价?
尽管“多么可笑”,但“有了花生没有了牙”的窘境却是人生的一个最普遍 性的尴尬处境。因此,这些台词也成了一句常常被人引用的警句。 探究与实践参考答案 一、《茶馆》上世纪 80 年代出国演出,搬上西欧舞台,大获成功。 有外国观众反映说:“《茶馆》使我们懂得了中国为什么爆发革命,而这场 革命又为什么在 1949 年获得了那样伟大的成功。”想一想,外国观众看了这出 并非正面表现中国革命的《茶馆》之后,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反应? 外国观众的这种反应,说明了《茶馆》的艺术构思获得了成功。老舍说起《茶 馆》的创作构思时曾强调了他的“以小见大”的潜在题旨:“这就是说,用这些 小人物怎么活着和怎么死的,来说明那些年代的啼笑皆非的形形色色。”扮演王 利发的演员于是之在人物塑造时,也着眼于这个小人物命运的啼笑皆非,无奈与 荒诞:“这个人一直没想过死,他总觉得自己是可以的,等到发现自己非死不可 了,也觉着自己的死是可笑的。”有思辨能力的外国观众看明白了《茶馆》的最 有爆炸力的含义:如果像王利发这样一个一心想当社会的顺民的人都不能存活在 这个社会,说明这个社会也没有再存活下去的理由了。 二、曹禺评价《茶馆》第一幕说:“这第一幕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第一 幕。”你怎样理解这一评价?
曹禺熟知古今中外的剧作,所以他的这一评价有权威性。曹禺为什么要特别说 起《茶馆》第一幕呢?因为“写戏的人都知道,最难的是第一幕。”而《茶馆》 第一幕又是那样的不同凡响。老合首先放弃了扭结核心戏剧事件的编剧老规矩, 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情节故事,而是以刻画人物,广泛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 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 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法,这在老 合是个创举。那么《茶馆》第一幕要表现什么样的社会情状呢?老舍在《谈〈茶 馆〉》一文中说:“那时候的政治黑暗,囯弱民贫,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洋 货滚滚而来(包括大量鸦片烟),弄得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见此 情形,就想变变法,改改良,劝皇帝维新。也有的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是, 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反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个,把改良的办法一概 打倒。戏中的第一幕,正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连太监都想娶老婆了,而乡下 人依然卖儿卖女,特务们也更加厉害了,随便抓人问罪。”老舍说的这些内容在 戏里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吃洋教的马五爷、庞太监都是属于“招之即来,挥之 即去”的人物,但老合对他们的形象刻画又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这就充分展现了 老合的语言艺术的能量。曹禺说《茶馆》第一幕戏按它的丰富内容而言,“可以 敷衍成几十万字的文章”,但第一幕除去舞台指示和标点符号,老舍总共才用了 三千一百零三个字,而且光有台词的人物就有22个之多。这样的舞台艺术景观 的确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 三、老舍在《对话浅论》一文中讲述自己写戏剧人物对白的心得:“在写话 剧对话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 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
曹禺熟知古今中外的剧作,所以他的这一评价有权威性。曹禺为什么要特别说 起《茶馆》第一幕呢?因为“写戏的人都知道,最难的是第一幕。”而《茶馆》 第一幕又是那样的不同凡响。老舍首先放弃了扭结核心戏剧事件的编剧老规矩, 不追求编织完整的情节故事,而是以刻画人物,广泛反映社会风貌为目标,“设 法使每个角色都说他们自己的事,可是又与时代发生关系”,“无关紧要的人物 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这样的编剧方法,是属于散文化的编剧法,这在老 舍是个创举。那么《茶馆》第一幕要表现什么样的社会情状呢?老舍在《谈〈茶 馆〉》一文中说:“那时候的政治黑暗,国弱民贫,洋人侵略势力越来越大,洋 货滚滚而来(包括大量鸦片烟),弄得农村破产,卖儿卖女。有些知识分子见此 情形,就想变变法,改改良,劝皇帝维新。也有的想办实业,富国裕民。可是, 统治阶级中的顽固派不肯改良、反把维新派的头脑杀了几个,把改良的办法一概 打倒。戏中的第一幕,正说的是顽固派得势以后,连太监都想娶老婆了,而乡下 人依然卖儿卖女,特务们也更加厉害了,随便抓人问罪。”老舍说的这些内容在 戏里都得到了生动的表现。吃洋教的马五爷、庞太监都是属于“招之即来,挥之 即去”的人物,但老舍对他们的形象刻画又是那样的入木三分。这就充分展现了 老舍的语言艺术的能量。曹禺说《茶馆》第一幕戏按它的丰富内容而言,“可以 敷衍成几十万字的文章”,但第一幕除去舞台指示和标点符号,老舍总共才用了 三千一百零三个字,而且光有台词的人物就有 22 个之多。这样的舞台艺术景观 的确是古今中外剧作中罕见的。 三、老舍在《对话浅论》一文中讲述自己写戏剧人物对白的心得:“在写话 剧对话的时候,我总期望能够实现‘话到人到’。这就是说,我要求自己始终把 眼睛盯在人物的性格与生活上,以期开口就响,闻其声知其人,三言两语就勾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