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2.词四首 考情统计:2015、2018年随州卷考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017·随卷考查州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考査重点:名句默写、文学常识 【知识目标】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能力目标】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德育目标】 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4学会对比阅读, 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 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 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走进作者 作 评价 范仲淹 字希文,少时贫因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 副使、参知政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 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有《范文正公集》 苏轼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学识渊博, 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 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未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 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辛弃疾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 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秋瑾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 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为辛亥革命做出了 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 12.词四首 考情统计:2015、2018 年随州卷考查辛弃疾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 之》“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2017·随卷考查州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 考查重点:名句默写、文学常识。 【知识目标】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能力目标】 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德育目标】 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 【教学重难点】 1. 了解作者及其代表作,有节奏、有感情地诵读四首词。 2.体会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品味赏析词的语言内涵。 3.把握作者在作品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爱国思想。4.学会对比阅读, 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教学过程 第 1 课时 一、导入新课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 立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 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 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笔下的边塞特点。 二、走进作者 作 者 评 价 范仲淹 字希文,少时贫因好学,真宗大中样符八年进士。官至枢密 副使、参知政事。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世 称“范文正公”。范仲淹文学素养很高,写有著名的《岳阳楼记》。。 有《范文正公集》。 苏 轼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字和仲,号东坡居士。卒谥文忠。学识渊博, 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 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 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等。苏轼在诗、文、词、 书、画等方面,在才俊辈出的宋代均取得了登峰造极的成就。是中国 历史上少有的文学和艺术天才。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辛弃疾 南宋词人。字幼安,号稼轩。其词热情洋溢、慷慨激昂,富有爱国感 情。有《稼轩长短句》以及今人辑本《辛稼轩诗文钞存》。 秋瑾 中国女权和女学思想的倡导者 ,近代民主革命志士。第一批为推翻满 清政权和数千年封建统治而牺牲的革命先驱 ,为辛亥革命做出了 巨大贡献;提倡女权女学 ,为妇女解放运动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推动
作用。1907年7月15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32 岁 三、研学:《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异寒(霜淸地):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 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 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十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 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衠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 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土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 推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 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岀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 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ν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 然未勒ˆ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 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十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 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 戍边将十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 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扦发了词 人的报国之情。 三、研学:《江城子·密州出猎》 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狂”在裝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 狂”在随 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_千骑卷平冈。“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 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犴”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作用 。1907 年 7 月 15 日凌晨,秋瑾从容就义于绍兴轩亭口,年仅 32 岁。 三、研学:《渔家傲·秋思》 1.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说说词的上阕和下阕主要写了什么内容,各用两个字概括。 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2)词人开篇就说“塞下秋来风景异”,请你说说塞下风景“异”在什么地方。 异声(边声连角起,羌管悠悠);异寒(霜满地);异景(衡阳雁去无留意,千嶂, 孤城闭)。这都充分说明了入秋以来,塞北的荒凉,环境的恶劣。 (3)词的上阕主要描绘了什么景象?写景的目的是什么? 描绘了一幅萧瑟、荒凉、紧张的边塞风光图。通过对边疆环境的描写,突 出边塞环境的恶劣,暗示了戍边将士的艰辛,为下阕抒情做铺垫。 2.品读本词,赏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1)衡阳雁去无留意。 “大雁南飞”是一种自然现象,可是在这里词人却用了“无留意”,运用拟人 的手法,赋予大雁以人的情感。大雁向衡阳飞去,没有丝毫的留恋之意,连鸟也 不愿久留,反衬出边地的荒凉,将士们戍边条件的艰苦。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在斜阳西沉,烟雾缭绕中的千山万壑,犹如屏障,重重叠叠,前句描绘出 一幅雄浑壮阔的画面。但是“孤城闭”三字顿然情势突变,显示出一座孤城伶仃 而立,城门紧闭的景象。“闭”字写出戒备森严,透出紧张气氛,由此也可见边塞 战事紧张。 (3)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浊酒一杯”“家万里”多年戍守边疆,离家千万里,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燕 然未勒”运用典故,写出了长期戍边而破敌无功的现状,所以产生“归无计”的慨 叹。这两句抒发了外患未除、功业未建以及久戍边地、士兵思乡等复杂矛盾的心 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这句运用了互文的写作手法,表示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流了泪。体现出 戍边将士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以及渴望建功立业、报效国家的情怀。 3.把握主旨,品味情感。 结合全词内容,简要说说这首词的主旨及表达的思想感情。 全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主要是通过景物的描写,气氛的渲染,表现了 戍守边疆的艰辛和将士思乡却又渴望建功立业的复杂而又矛盾的情绪,抒发了词 人的报国之情。 三、研学:《江城子·密州出猎》 1.品词入味,理解内容。 (1)在上阕中是从哪些方面体现“狂”的? “狂”在装备齐全,何等威武——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狂”在随 从众多(阵容庞大),何等雄壮——千骑卷平冈。“狂”在倾城观猎(场面热烈),何 等感人——为报倾城随太守。“狂”在自比孙郎,何等豪气——亲射虎,看孙郎。 (2)下阕承前进一步写“老夫”的“狂”态。这些“狂”态表现在哪些方面?
因老当益壮而“犴”——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因雄心壮志而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ˉ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仨 曰”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 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岀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 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 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 色。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 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遺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 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隐喻,词中以¨天狼ˆ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寓情于景,借岀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岀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希望为朝廷效命,抗击 强敌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岀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愿望 第2课时 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髙唱大江东 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 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 抱负。辛弃疾为什么会得到郭沫若如此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寻找答案吧。 二、研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研读细品,理解本词的情感与主旨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 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岀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 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 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髙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ˆ字,即点明了战争爆 发的季节,也为战十出征増添了肃杀的气氛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手法:运用夸 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十的意气 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情感 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因老当益壮而“狂”——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因雄心壮志而 “狂”——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3)下阕中词人由“狂”转入抒发自己壮志难酬的愁绪的是哪句?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这句词人运用典故,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何 日”表达了苏轼渴望建功立业的紧迫感。这句词表达了词人怀才不遇的无奈和希 望得到重用的报国之志。 (4)再读全词,词的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上阕主要描写出猎的盛况,下阕主要抒发自己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2.赏析本词的艺术手法。 苏轼的这首豪放词读来令人荡气回肠,他在这首词中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表达 了什么思想感情? 衬托,“鬓微霜,又何妨!”以“老”衬“狂”,更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 色。用典,“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以少年孙权自比,显示作者的 狂劲和豪兴;“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表明苏轼渴望像魏尚一样得到朝廷的信 任,表现出他要为国立功的壮隐喻,词中以“天狼”隐喻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寓情于景,借出猎表达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希望为朝廷效命,抗击 强敌的豪情壮志,并委婉地表达出期盼重新得到朝廷重用,杀敌报国、建功立业 的愿望。 第 2 课时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副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 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 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上联写出辛弃疾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 抱负。辛弃疾为什么会得到郭沫若如此评价呢?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的《破 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来寻找答案吧。 二、研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1.研读细品,理解本词的情感与主旨。 (1)“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作者为什么要“醉”?词人挑灯看剑,在梦 中回到连营体现了什么? 怀才不遇,报国无门,所以借酒浇愁。体现出词人强烈的杀敌报国、驰骋 疆场的愿望。 (2)“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营造了什么样的气氛?“沙场秋点兵” 中的“秋”字又有什么表达效果? 营造了奏乐吃肉、豪迈高昂的军营生活气氛。“秋”字,即点明了战争爆 发的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3)任选角度赏析“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手法:运用夸张、比喻、对偶、用典的手法,从侧面烘托了将士的意气 风发,英勇无畏。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绘了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情感:抒 发了作者爱国卫国之情。 (4)“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中的“天下事”是指什么 事?这几句中使整首词的风格由雄壮变得悲壮的是哪个词?这个词表现了词人 怎样的思想感情?
“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 丈: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 突出 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5)再次朗读这首词,试归纳这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 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悲愤 2.探究诗词的写作特点。 (1)朗读这首词,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词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2)这首词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的特点?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 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丛思想感情上 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从语言风格 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作“赋壮词”。 三、研学:《满江红》 1.了解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秋瑾在1903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这首词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 的开阔胸怀。 2.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请分别归纳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 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3.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情感? 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 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 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髙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 不让须眉的苫闷表达得淋漓尽致。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 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 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 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再次朗读本词,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可怜”;“可怜”一词使感情一落千 丈:词人的抱负只能是在醉里和梦中实现,理想和现实形成极大的反差,有力地 突出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心情。 (5)再次朗读这首词,试归纳这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表现了词人醉里挑灯看剑所引发的关于战斗生活的回忆,刻画了一 位忠勇的将军形象,表现了词人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宏大抱负和报国无门、壮 志难酬的悲愤。 2.探究诗词的写作特点。 (1)朗读这首词,找出这首词的“词眼”。 “壮”。这个字是本词的“词眼”,整首词都是围绕这个字来写的。 (2)这首词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壮”的特点?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塞外曲、分八百里 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这种种情境都非常勇猛、雄健;从思想感情上 看,表达的是词人有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却又壮志难酬的思想感情;从语言风格 上看,本词壮丽豪放。所以叫作“赋壮词”。 三、研学:《满江红》 1.了解创作背景。 这首词是秋瑾在 1903 年中秋节的述怀之作,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久, 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这首词反映了她在 封建婚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夕的苦闷彷徨和欲展雄心壮志 的开阔胸怀。 2.朗读本词,把握内容。 (1)“小住京华,早又是中秋佳节。”这句包含了哪些信息? 这句点明了写作的时间和地点,中秋节,北京城。 (2)请分别归纳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内容。 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自己初离家庭时的矛盾心情,别具匠心。词的下 阕写作者虽有凌云壮志,但知音难觅,不觉泪湿衣襟。 3.品析词句,理解情感与主旨。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这句化用了什么典故?表达了词人怎 样的情感? 化用汉军破楚的故事来比喻说明自己终于冲破家庭牢笼。表达了词人不愿 过贵妇人生活,意欲突破家庭束缚、追求自由、投身革命的思想感情。 (2)怎样理解“苦将侬强派作蛾眉,殊未屑!”的内涵? 这句进一步说明了自己表面上过着贵妇人的生活,实则奴仆不如的“八年 风味”;“殊未屑”表明了作者对贵妇人的生活,并不留恋,相反加以蔑视。 (3)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 运用短句,节奏明快,格调高昂,豪迈雄健,将作者身不能为男儿,心却 不让须眉的苦闷表达得淋漓尽致。运用“身”与“心”、“列”与“烈”两句四字谐音和 意义不同的显著变化,来表达词人的抱负和思想感情的转变,表达了她虽然身为 女儿身,但反抗压迫寻求解放的决心绝不会比男子差,反映了她在封建婚姻家庭 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苦苦挣扎的现状。 (4)再次朗读本词,概括这首词的主旨
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 表现了她侠义淸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淸封建婚姻,反对 封建压迫 男女平等的思想。 四、研学:对比阅读,分析词的异同 对比阅读这四首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 点。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_《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满江红》则是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 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C) A.风味(wei) 塞下(sai) 千嶂( zhang)人不寐 B.浊酒(zhuo) 燕然(yan) 胸襟(jn) 鬓微霜 C.未勒(1e) 羌管(qing)貂裘(qiu) 右擎苍 D.霹雳(p) 的卢(di) 未屑(xie) 麾下 (hu) 解析:C项中 应读“qi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姑且,暂且) (2)会挽雕弓如满月(终将)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广大) (4)五十弦翻塞外声(演奏) (5)将军白发征夫泪(出征的士兵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俗子胸襟催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解析]B项正确的划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比喻)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借代、对偶)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 5.默写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团 两 句写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仅10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 黄昏景致
这首词写出秋瑾对身为女子、受礼教束缚、被人轻视、不得施展抱负的愤 愤不平,表现了她侠义满胸怀、肝胆过男子的气概,表现其不满封建婚姻,反对 封建压迫,要求男女平等的思想。 四、研学:对比阅读,分析词的异同 对比阅读这四首词,说说它们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同点:感情上都与爱国紧密联系;风格上都具有豪放、开阔、雄壮的特 点。不同点:感情的侧重点略有不同。《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更多的是表达自己壮志未酬的抑郁、愤慨;《满江红》则是要挽救国家民族的危 亡,要求妇女独立与解放。 基础积累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C) A.风味( wèi) 塞下(sài) 千嶂( zhàng) 人不寐 (mèi) B.浊酒( zhuó) 燕然(yàn) 胸襟(jn) 鬓微霜 ( bìn) C.未勒( lè) 羌管(qing) 貂裘(qiú) 右擎苍 (qín) D.霹雳(p) 的卢( dì) 未屑(xiè) 麾下 (hu) 解析:C 项中“擎”应读“qíng"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字。 (1)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 (2)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 (3)莽红尘何处觅知音 (广大) (4)五十弦翻塞外声 (演奏) (5)将军白发征夫泪 (出征的士兵) 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B) A.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B.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C.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D.俗子胸襟/谁识我?英雄末路/当磨折。 解析]B 项正确的划分: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4.请指出下列句子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1)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比喻) (2)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比喻) (3)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借代、对偶)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互文) 5.默写 ( 1)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 两句写秋天边塞风光,借雁去衡阳回雁峰的典故,反映身处塞外的思归之情。 ( 2)范仲淹在《渔家傲·秋思》中以“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两 句写日落千嶂,长烟锁山,孤城紧闭,仅 10 个字便勾勒出一派壮阔苍茫的边塞 黄昏景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