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武帝大事年表 (1) 前140年(或前134年)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3)前127年、前121年、1 前119年,出击匈奴 (4)前124年,兴幼太学 (5)前117年,盐铁官营 (6)前113年,收回郡国铸币权 (7) 前112年,酎金夺爵 (8)前106年,建立刺史制度 思考:为什么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汉武帝大事年表 (1)前140年(或前134年),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2)前127年,颁布推恩令 (3)前127年、前121年、前119年,出击匈奴 (4)前124年,兴办太学 (5)前117年,盐铁官营 (6)前113年,收回郡国铸币权 (7)前112年,酎金夺爵 (8)前106年,建立刺史制度 思考:为什么首先解决思想上的问题?
汉初 汉高祖刘邦厌恶儒生,甚至憎儒服、溺儒冠 无为而治 惠帝、吕后时,公卿大臣都是武力功臣 休养生息 文帝喜好“刑名之言” 景帝也不任用儒生 在汉初的几十年中,儒学获得了比秦朝宽松 百家流行 的生存环境,儒生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学 说
汉 初 无为而治 休养生息 百家流行 汉高祖刘邦厌恶儒生,甚至憎儒服、溺儒冠 惠帝、吕后时,公卿大臣都是武力功臣 文帝喜好“刑名之言” 景帝也不任用儒生 在汉初的几十年中,儒学获得了比秦朝宽松 的生存环境,儒生们创造性地发展了儒家学 说
董仲舒 发展、创新儒家学说 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 礼、智、信五钟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董仲舒 发展、创新儒家学说 提出“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 提出“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和仁、义、 礼、智、信五钟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三纲五常”) 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 思想上一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解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根据材料一,说说汉武帝解决问题一的措施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辟之说息(熄),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董仲舒传》 同时兴办太学(在长安),专门培养儒家子弟
解决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材料一: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 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 进。邪辟之说息(熄),然后统纪可一, 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 书·董仲舒传》 根据材料一 ,说说汉武帝解决问题一的措施 1、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同时兴办太学(在长安),专门培养儒家子弟
太学讲经图 《诗》 《书》 《礼》《易》《春秋》 兴办太学(在长安),培养儒学人才。 影响:①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王 权的精神支柱;②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③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
太 学 讲 经 图 《诗》《书》《礼》《易》《春秋》 兴办太学(在长安),培养儒学人才。 影响:①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其忠君守礼的思想成为大一统王 权的精神支柱;②儒士进入各级政权机构;③儒学居于主导地位, 为历代王朝所推崇,影响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