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r Krieg in China. Der Krieg in China. 第十八课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 1个121 授课人:2018级历史二班文秀敏 甲午中日战季清政府战败
第十八课 授课人:2018级历史二班文秀敏
圖局時 不 《马关条约》 目 言 甲午中日战争清政府战败 了 而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 约》…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然 喻 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而痛苦 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 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称为“变”的起点。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列函这分中围后的“时局图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马关条约》 甲午战争的失败给中国带来了空前辱国的《马关条 约》……但是深重的灾难同时又是一种精神上的强击, 它促成了鸦片战争以来中国民族认识的亟变……而痛苦 的升华与认识的深化常常同步。所以由失败带来的警悟 是理性思维的结果,它可以称为“变”的起点。 ——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
一、甲午国殇引发民族觉醒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二、八国侵华加深民族危机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甲午国殇引发民族觉醒 二、八国侵华加深民族危机 •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 农民阶级:义和团运动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民族危机的加深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政治形势:《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3)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 南通大生纱厂码头
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1、背景 (1)政治形势:《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加深。 (2)经济和阶级基础: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壮大。 (3)思想基础:康有为、梁启超宣传维新思想
一、资产阶级维新派:戌戌维新运动 2、序幕 “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马关条约》。 影响: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前途的思考,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北京强学会《中外纪闻》 公车上书失败后,从1895年 北京⑨ 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 天津 《国闻报》 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 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 强学会《时务报》 上海 成都 奠定了思想基础。 长沙 南学会《湘学报》
一 、资产阶级维新派:戊戌维新运动 2、序幕——“公车上书” 时间:1895年 概况:康有为、梁启超等组织联合各省举人,联名上书,反对《马关条约》。 影响:体现了知识分子对民族前途的思考,拉开了维新运动的序幕。 公车上书失败后,从1895年 夏到1898年春,维新派积极 组织学会、创办报纸。维新 思想得到较大宣传,为变法 奠定了思想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