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我院实验室体系,包括依托我院建设的国家实验室(筹)、国家重 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我院自主部署建设的院重点实验室、院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 是我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院各类实验室的建设 与发展,根据《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中国科 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院实验室体系发展基础 (一)实验室体系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各类重点实验室共计305个(含共建),覆盖院属科研单 位的952%。其中国家实验室(筹)5个(含2个共建)、国家重点实 验室82个(含4个共建)、院重点实验室218个。在地学和数理领域 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全国总数的1/2,在化学、生物、信息领域超 过全国总数的1/3,材料领域较少,工程、医学领域很少。院重点实验 室中各领域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数理174%、化学11%、地学22% 生物2.5%、信息11.9%、材料8.3%、工程69% 我院现有各类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共计55个,其中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28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7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 个,院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个 (二)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我院各类重点实验室努力把对科学前沿的探索与国家 目标在战略方向上统一起来,在重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面 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院各类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面向国民
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我院实验室体系,包括依托我院建设的国家实验室(筹)、国家重 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工程技术研究 中心和我院自主部署建设的院重点实验室、院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 是我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促进我院各类实验室的建设 与发展,根据《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特制定中国科 学院“十三五”实验室体系发展规划。 一、院实验室体系发展基础 (一)实验室体系的基本情况 我院现有各类重点实验室共计 305 个(含共建),覆盖院属科研单 位的 95.2%。其中国家实验室(筹)5 个(含 2 个共建)、国家重点实 验室 82 个(含 4 个共建)、院重点实验室 218 个。在地学和数理领域 我院国家重点实验室超过全国总数的 1/2,在化学、生物、信息领域超 过全国总数的 1/3,材料领域较少,工程、医学领域很少。院重点实验 室中各领域占总数的比例分别为数理 17.4%、化学 11%、地学 22%、 生物 22.5%、信息 11.9%、材料 8.3%、工程 6.9%。 我院现有各类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共计 55 个,其中国家工程 研究中心 28 个(国家工程实验室 17 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20 个,院级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实验室)7 个。 (二)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我院各类重点实验室努力把对科学前沿的探索与国家 目标在战略方向上统一起来,在重大基础性、关键性问题的解决方面 做出了重要贡献;同时,我院各类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面向国民
经济主战场,建设了完整的工程研究开发相关的先进设备和分析仪器, 形成了良好的大型工程化验证环境和一大批成套技术研发装置,在某 些特定领域显著提高了我国工程化开发能力,极大推动了企业技术瓶 颈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开创了我国科研基地新的组织模式。我院1985年开始在国内率先 实施开放研究实验室制度,探索科学研究活动新的组织模式,并不断 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尝试,推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008年,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发起成立了“固体地球科学领 域重点实验室联盟”,探索了自发合作交流的新形式,对加强我国科研 机构的协同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已成为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我院各类重点实验 室,经多年积累与发展,我院在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及生物等基 础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推动了材料、信息、环境、 能源、健康及航空航天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 国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 Nature index2014的专门报道,对我院 高质量论文有突出贡献的5个代表性研究机构中的14位作者,都是重 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已成为我院吸引、凝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各类 重点实验室以占全院30%的研究人员,凝聚了全院80%的中科院院士、 56%的中国工程院院士、97%的基金委“创新群体”、86%的“千人计 划”、78%的基金委“杰出青年”和68%的“百人计划”。 已成为我院承担国家和院重大任务的重要基地。近5年,我院各 类重点实验室主持占全院总数84%的973项目和80%的基金委重大项 目,承担“一三五”规划中80%的“重大突破”和74%的“重点培育 方向”任务,也是组织和实施我院先导专项的核心力量。 已成为我院持续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的重要基地。近5年,我
经济主战场,建设了完整的工程研究开发相关的先进设备和分析仪器, 形成了良好的大型工程化验证环境和一大批成套技术研发装置,在某 些特定领域显著提高了我国工程化开发能力,极大推动了企业技术瓶 颈突破和产业转型升级,促进了地方经济发展。 开创了我国科研基地新的组织模式。我院 1985 年开始在国内率先 实施开放研究实验室制度,探索科学研究活动新的组织模式,并不断 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尝试,推动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2008 年,岩石圈演化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发起成立了“固体地球科学领 域重点实验室联盟”,探索了自发合作交流的新形式,对加强我国科研 机构的协同创新、减少同质化竞争产生了积极影响。 已成为我院学科建设与发展的重要载体。依托我院各类重点实验 室,经多年积累与发展,我院在数学、物理、化学、地学及生物等基 础学科领域的研究水平已进入世界前列,推动了材料、信息、环境、 能源、健康及航空航天等新兴交叉学科领域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我 国科技水平的整体提升。根据 Nature Index 2014 的专门报道,对我院 高质量论文有突出贡献的 5 个代表性研究机构中的 14 位作者,都是重 点实验室的研究人员。 已成为我院吸引、凝聚和培养高水平创新人才的重要基地。各类 重点实验室以占全院 30%的研究人员,凝聚了全院 80%的中科院院士、 56%的中国工程院院士、97%的基金委“创新群体”、86%的“千人计 划”、78% 的基金委“杰出青年”和 68% 的“百人计划”。 已成为我院承担国家和院重大任务的重要基地。近 5 年,我院各 类重点实验室主持占全院总数 84%的 973 项目和 80%的基金委重大项 目,承担“一三五”规划中 80%的“重大突破”和 74%的“重点培育 方向”任务,也是组织和实施我院先导专项的核心力量。 已成为我院持续产出高水平原创性成果的重要基地。近 5 年,我
院各类重点实验室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 术发明奖分别占全院总数的85%、86%和93%,发表了全院80%以上 的SCI收录论文。 已成为我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通过各类国际合作 项目、国际人才交流计划与国际合作基地建设等形式,我院各类重点 实验室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发起和组织重大国际科 学研究计划,并支撑建立起一批海外研究基地,率先实践我国科技走 出去的大战略方针 已成为我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通过工程中心(工 程实验室)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民企开展广泛合作,极大带动了 区域经济发展。以2015年为例,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收入总额为 7843亿元,其中生产性收入27.85亿元,有43个工程中心(工程实验 室)的收入超千万元;同时通过技术转让,使受让企业新增产值超 49121亿元;专利申请受理1775件,专利授权817件,获各种奖项81 项 (三)机遇与挑战 改革与发展为我院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新动力 近年,财政部、科技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提供了 较大强度的稳定支持。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 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通过撤、并、转等方式按照 新的五个类别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整合,大幅减少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基地和人才专项 这些政策是对实验室体系工作的有力支持 我院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 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院各类重点实验室获得的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国家技 术发明奖分别占全院总数的 85%、86%和 93%,发表了全院 80%以上 的 SCI 收录论文。 已成为我院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基地。通过各类国际合作 项目、国际人才交流计划与国际合作基地建设等形式,我院各类重点 实验室开展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近年来,发起和组织重大国际科 学研究计划,并支撑建立起一批海外研究基地,率先实践我国科技走 出去的大战略方针。 已成为我院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源动力。通过工程中心(工 程实验室)与各行业龙头企业、地方民企开展广泛合作,极大带动了 区域经济发展。以 2015 年为例,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收入总额为 78.43 亿元,其中生产性收入 27.85 亿元,有 43 个工程中心(工程实验 室)的收入超千万元;同时通过技术转让,使受让企业新增产值超 491.21 亿元;专利申请受理 1775 件,专利授权 817 件,获各种奖项 81 项。 (三)机遇与挑战 1.改革与发展为我院实验室体系建设提供新动力 近年,财政部、科技部设立了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提供了 较大强度的稳定支持。2014 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 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的方案,通过撤、并、转等方式按照 新的五个类别对现有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进行整合,大幅减少 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数量,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实验室、 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被列入基地和人才专项。 这些政策是对实验室体系工作的有力支持。 我院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制定了《“率先行动”计划暨 全面深化改革纲要》,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十三五”发展规划纲要》
及组织实施方案,对我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体系在 新的形势下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创新机制,在重点发展领域发挥 引领作用,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新的形势对我院实验室体系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得到 完善和发展,各部门科技创新力量得到快速提升,其所属重点实验室 的科技实力普遍增强,我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和评估工作中压力 迅速增大 我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工程中心(工程 实验室)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推动各类平台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强化平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互通与协同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 进经济提质增效;选择条件成熟的机构和平合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有 效模式,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有序推进 3.我院实验室体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院部分重点实验室特色和优势不够突出,跟踪或同步的工作较 多,开创、引领性工作少;大部分重点实验室在引进与稳定科技帅才、 将才方面没有优势;部分重点实验室存在体量偏小、同质化竞争等问 题,学科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与调整;院重点实验室择优经费支持强度 偏低,实验室内部自主研发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部分研究所对重点 实验室工作重视不够,个别研究所仅重视重点实验室数量,对重点实 验室的支持与管理不到位 我院部分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对工程化能力建设投入相对不 足;缺乏明确的发展和管理政策导向,创新服务能力不足;技术突破 瓶颈日显,产业联系有待加强。同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具
及组织实施方案,对我院科研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验室体系在 新的形势下要抓住机遇,找准定位、创新机制,在重点发展领域发挥 引领作用,率先实现重大突破。 2.新的形势对我院实验室体系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我国科技创新体系得到 完善和发展,各部门科技创新力量得到快速提升,其所属重点实验室 的科技实力普遍增强,我院在国家重点实验室新建和评估工作中压力 迅速增大。 我院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的重大战略任务,要求工程中心(工程 实验室)充分利用已有设施资源,推动各类平台资源整合与开放共享, 强化平台资源跨区域、跨单位互通与协同共享;通过科技成果转移转 化,创造新产品、新需求、新业态,引领带动相关产业转型升级,促 进经济提质增效;选择条件成熟的机构和平台先行先试,积极探索有 效模式,完善支撑体系建设,分阶段分步骤实施,有序推进。 3.我院实验室体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我院部分重点实验室特色和优势不够突出,跟踪或同步的工作较 多,开创、引领性工作少;大部分重点实验室在引进与稳定科技帅才、 将才方面没有优势;部分重点实验室存在体量偏小、同质化竞争等问 题,学科布局需进一步优化与调整;院重点实验室择优经费支持强度 偏低,实验室内部自主研发能力未得到充分挖掘;部分研究所对重点 实验室工作重视不够,个别研究所仅重视重点实验室数量,对重点实 验室的支持与管理不到位。 我院部分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对工程化能力建设投入相对不 足;缺乏明确的发展和管理政策导向,创新服务能力不足;技术突破 瓶颈日显,产业联系有待加强。同时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建设具
有风险高、周期长、付出多而又难以凸显个人业绩的特点,与科研院 所传统价值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发展 在资源配置、人才吸引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对于重点实验室,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 院“率先行动”计划总体部署,遵照“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 原则,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重点实 验室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提升我院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和水 平 对于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 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着力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创新创业 良好生态,吸引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 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科研院所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战略定位 我院实验室体系是国家和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院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和提升工程化开发能力 的核心力量,是培育新兴学科、建设特色优势学科、突破重大科学问 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工程研究开发和大型工程化验证的重要平合,是 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 地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健全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
有风险高、周期长、付出多而又难以凸显个人业绩的特点,与科研院 所传统价值理念存在显著差异,因此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的发展 在资源配置、人才吸引方面受到很大制约。 二、战略定位与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对于重点实验室,要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根据 院“率先行动”计划总体部署,遵照“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 原则,优化结构和布局,完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充分发挥重点实 验室在学科建设的基础作用,提升我院重点实验室原始创新能力和水 平。 对于工程中心(工程实验室),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 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激 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着力加强产学研紧密结合,着力 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着力深化体制机制改革,着力营造创新创业 良好生态,吸引科技人员投身科技型创新创业,推进产业链与创新链 深度融合,大力提升科研院所服务创新创业的能力和水平。 (二)战略定位 我院实验室体系是国家和院科技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 院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前沿探索和提升工程化开发能力 的核心力量,是培育新兴学科、建设特色优势学科、突破重大科学问 题和核心关键技术、工程研究开发和大型工程化验证的重要平台,是 凝聚和培养优秀科技人才、开展高层次学术交流和科普教育的重要基 地。 (三)发展目标 通过“十三五”的努力,健全由国家重点实验室和院重点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