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制有以兄终弟及践帝祚,当无“太子”名号。未立而卒而又列 入祀谱及《本纪》世系内,可能因其为直系血亲之故,不管如何,他 是被列入商王数内的,这倒是事实的。 外丙,祀谱作卜丙。《本纪说他为太丁之弟,但祀谱却把他排 在大甲之后。乙辛周祭卜辞《前》1.5.1说: 甲申卜,贞,王宾大甲湣,亡光? 乙酉卜,贞,王宾卜丙今夕,亡尤? 人丙的祀次在大甲之后,说明他不是大甲的叔父。叔父的祀次 在侄子之后,卜辞尚没有这样的先例。他是大甲之弟,《本纪》说他 是太丁之弟是错误的。 中壬,卜辞未见其名,祀谱未列其位。有人说他可能是《前》1. 45.4中的南壬,但祀谱中也没有南壬,说明他是个一般先祖名号, 爵人《本纪》世系中来,应的去。 太甲,祀谱做大甲。《本纪》说:“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周 原卜辞说:“贞,王其基有大甲?”周人祭祀大甲,说明“诸侯咸归 殷”是靠得住的。 沃丁,依沃甲作羌甲例,卜辞应作羌丁。但是卜辞无羌丁。旧 说《卜通》309之“羌丁”,乃是“父丁”之误《前》5.8.5“于羌丁”系 一断残片,“于”乃“示”之误,“示羌丁”三字横列于断片之上,可能 是“示百羌于丁”之残:《刘体智善斋旧藏》系未刊拓本,余不能见。 据陈梦家说,其2331片有辞为“羌丁用”(《殷虚卜锌综述·庙 号》),是否“百羌于丁牢用”之残,存疑。 沃丁一名,在卜辞中踪迹难见,祀谱更无其名。郭沫若考释 《粹》113片时,因大甲与大庚间尚空一王,就依《本纪》之说补入沃 (羌丁)丁。现在看来,那是错了,应该补入的是卜丙而不是沃(羌) 丁。即令《善斋旧裁》2331是羌丁之名,他也不过是一个南壬之类 的一般先祖,未入祀谱,没有及过王位。 乙辛周祭卜辞有“四祖丁”(《前》1.17.2)之称。 ◆11·
四祖丁乃祖乙之父中丁,过去大家却公认是祖丁,祖丁为什么 叫做四祖丁,因为在他之前有三丁,报丁第一,大丁第二,中丁第 三,所以祖丁第四。这中间就没有沃丁。但治契者囿于成说,强把 这个并不存在的沃丁列入四丁,却把本在其内的报丁排除在外,变 成商帝四丁,王国维说:“商诸帝以丁名者,大丁第一,沃丁第二,仲 丁第三,根丁第四,则四祖丁即《史记》之祖丁也。”(《先公先王考》) 但是,按他们的说法,四祖丁也是祀法之称,凡商人之祖名丁者均 应列入。它不是帝王合称,不应把报丁排除在外。四祖丁中有报丁, 也证明沃丁不在其内,沃丁不是商代一王。(现在考虑,四祖丁由下 而上数,为康丁、武丁、祖丁、中丁之中丁。) 太戊,卜辞称大戊,《本纪》说他是雍已之弟,祀谱却把他排在 雍己之前,他是雍己之兄。这两种说法哪一种对呢? 太戊、雍己既是同辈,则无论如何,太戊都是雍己的哥哥。商人 以日干为庙名,如果日干是不论长幼均以死亡先后为序的庙主排 列,则戊死己前。那样的话,戌就不能为弟了,因为兄终弟才能及, 弟死兄前弟不能及王位,太戊曾及王位就不当为弟,如果日干是生 前或死后以长幼为序的排列,那么太戊在前更是兄长无疑。太戊是 雍已的兄长,但为什么《本纪》会以之为弟呢?我想问题的产生是这 样的:甲骨文有父某、兄某、子某而没有弟某,说明弟在兄中包括 着。兄是兄弟之称,既可以称呼哥哥,又可以称呼弟弟。因此,太戊 称呼弟弟由(雍己生称)就该呼之为兄。后人不察,以为兄即哥哥, 于是太戊反成由弟了。现在弄清了其中原委,就要按祀谱的次序 把它纠正过来。 《书·无逸》说:“昔在殷王中宗,严恭寅畏天命,自度治民抵 惧,不敢荒宁,肆中宗之享国七十有五年。”中宗为谁?《本纪说, 太戊之世,“殷复兴,诸侯归之,故称中宗。”但是,《甲骨文合集》 26991、27239-- 27244均有“中宗祖乙”(廪辛卜辞)字样,卜辞从 无一片道及中宗为大戊者。所以说,中宗是祖乙而不是太戊。 ·12+
祀谱武丁、祖庚之间,有祖己。 祖已,文献作孝己。传说他未立而卒,其实不然。他就是《高宗 形日》中的祖己,在高宗武丁死后,还率领其弟、子辈宾诸高宗,肜 祭日神,并以当年高宗祭成汤有飞雄升鼎耳故事,训诸弟、子后王。 后代史官记之,成《高宗肜日》。他是登过王位的,所以才被列入祀 谱。《本纪》把他排除在诸王之外,应当予以纠正。 卜辞有“小王”之称,人以为称孝己。 “小王”者,顾名思义,是王之次者。此词出现于武丁晚期卜辞 中。武丁之后,康丁时代又出现一次(《南北·明续》631)。 武丁在位年数,一说五十五年,一说五十九年,从武丁卜辞其 量甚大上看,他在位时间较长则是肯定的。估计在他的晚年,年老 体衰,国事大率委托其子孝己,故孝己得称“小王”。这就是惟武丁 晚年才有“小王”出现的原因。武丁之后,旧称未尽改,“小王”之称 又出现一次,但也仅仅是一次而已。 《本纪》有凛辛一名,祀谱未见。应该说他是没有登过王位的。 删康辛,增孝己,对甲骨文中的有廪辛卜辞而无孝己卜辟则将 如何解释?这问题将另撰专文回答。(见本书《孝己的存在与祖己 卜辞的有无》一文) 六商代的先公和帝王世系 商王世系中谁是直系、谁是旁系,由卜辞中的合祭直系先王可 以分辨出来.陈梦家总结了六条卜辞和一条金文,得出了商人的直 系先公先王顺序如下: 上甲一报乙一报丙一报丁一示主一示癸一大乙 一大丁一大甲一大庚一大戊一中丁一祖乙—一祖辛 一一祖丁一小(一武丁一祖甲一康丁一武乙一文或 丁—帝乙—帝辛一(《殷座卜辞综述》十一·三) ·13·
据此,我们可以区分以直系、旁系,列出一张商代先公、帝王世 系一览表来,作为本文的总结: 简狄 契 冥 振 微 报乙 报丙 报丁 主壬 主 癸 婴 亥 上甲 示壬 恒 小甲 太甲 大快 大甲 庆 中丁 祖乙 祖辛 祖丁 外丙 外壬 沃甲 卜丙 雍己 羌甲 南庾 下壬 河童甲 阳甲 嚎甲 盘庚 祖己 般庚 小辛 祖庚 小 式丁 祖甲 割乙记-*中 〔说明) 。14·
△表中间一横排方框中名号,为直系先公先王。 △ 一方框之内有两名号,书于上者为文献中之名,下者为卜辞中之名, 中者为文献与卜辞通名。 △汤以下各王承位次序为由上传下,由左传右。 △左右方框之间,有线相连者,为父子关系上下方框同属一父者,为 兄弟关系。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1.先商时期,由于年代久远,周祭制度 没有建立,后人对自己的先祖来历记忆不清,特别是旁系血亲更是 无所记忆,因此,此表中只显直系,不显旁系.因而造成了人们的误 解,认为先商传位之制是父子相继,不是兄终弟及。2.自汤至于祖 甲,是商代的早、中期。是时传位制度,用兄终弟及之制,无弟而后 传子。早期自汤至于南庚,弟死后传兄之子;中期自阳甲至于祖甲, 弟死后传弟之子。3.晚期祖甲之后,商之传位制度,完全由父死子 继代替了兄终弟及。 以上克点说明了什么呢? 人类在史前文化阶段的蒙昧时代,不管是血缘家庭还是普那 路亚家庭,人们都是知其有兄弟不知有父子。即使到了对偶家庭的 野蛮时代,父子关系还亦然很模糊和淡薄。所以易洛魁人的男人死 了以后,其遗物可以由他的同胞兄弟分享,氏族中的尊长死了以 后,其职位也往往选举他的兄弟来继任①。只有到了一夫一妻制的 家庭建立之后,财产职位的父死子继才有了可能.商代是一夫一妻 制的文明社会,但它从野蛮时代而来,思想意识中还存在着许多旧 时代的观念。所以表现在王位继承上,就是群婚时代的兄终弟及, 辅以文明社会的父死子继。然而时代是要进步的,一夫一妻制的日 益巩固,逐渐促进了父死子继制度的如强.所以在商代传位的兄终 弟及之中,先是由早期的弟传兄子,而后变为中期的弟传弟子,晚 ①恩格斯:《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 83、84页。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