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 3.桁架 桁架是由若干个直杆组成所有结点都为铰结点(图1-3) NN∠ 图 图1-4 4.刚架 刚架由直杆组成,其结点通常为刚结点(图1-4) 5.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是桁架和梁或刚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图1-5)
图 1-2a 图 1-2b 3. 桁架 桁架是由若干个直杆组成,所有结点都为铰结点(图 1-3)。 图 1-3 图 1-4 4. 刚架 刚架由直杆组成,其结点通常为刚结点(图 1-4)。 5. 组合结构 组合结构是桁架和梁或刚架组合在一起的结构(图 1-5)
图1-5 §1-4荷载的分类 按作用时间的久暂 荷载可分为恒载和活载 恒载是长期作用与结构上的不变荷载,如结构的自重、安装在结构上的设备重量等 这种荷载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是不变的 活载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存在的可变荷载,如吊车荷载、结构上的人群、 风、雪等荷载 二、按荷载的作用范围 荷载可分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荷载的作用面积相对于总面积是微小的,作用在这个面积上的荷载,可以简化为集 中荷载 分布作用在一定面积或长度上的荷载,可简化为分布荷载,如风、雪、自重等荷载 、按荷载作用的性质 荷载可分为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静力荷载的数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不使结构产生显著的 加速度,因而可以忽略惯性力的影响。 动力荷载是随时间迅速变化或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作用或消失的荷载,使结构产生显 著的加速度 车辆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通常在设计中简化为静力荷载,但在特殊情况下要按 动力荷载考虑。 四、按荷载位置的变化 荷载可分为固定荷载和移动荷载。 作用位置固定不变的荷载为固定荷载。如风、雪、结构自重等
图 1-5 §1-4 荷载的分类 一、按作用时间的久暂 荷载可分为恒载和活载。 恒载是长期作用与结构上的不变荷载,如结构的自重、安装在结构上的设备重量等, 这种荷载的大小、方向、作用位置是不变的。 活载是建筑物在施工和使用期间可能存在的可变荷载,如吊车荷载、结构上的人群、 风、雪等荷载。 二、按荷载的作用范围 荷载可分为集中荷载和分布荷载。 荷载的作用面积相对于总面积是微小的,作用在这个面积上的荷载,可以简化为集 中荷载。 分布作用在一定面积或长度上的荷载,可简化为分布荷载,如风、雪、自重等荷载。 三、按荷载作用的性质 荷载可分为静力荷载和动力荷载。 静力荷载的数量、方向和位置不随时间变化或变化极其缓慢,不使结构产生显著的 加速度,因而可以忽略惯性力的影响。 动力荷载是随时间迅速变化或在短暂时间内突然作用或消失的荷载,使结构产生显 著的加速度。 车辆荷载、风荷载和地震荷载通常在设计中简化为静力荷载,但在特殊情况下要按 动力荷载考虑。 四、按荷载位置的变化 荷载可分为固定荷载和移动荷载。 作用位置固定不变的荷载为固定荷载。如风、雪、结构自重等
可以在结构上自由移动的荷载称为移动荷载。如吊车梁上的吊车荷载、公路桥梁上 的汽车荷载就是移动荷载 荷载的确定,常常是比较复杂的,荷载规范总结了设计经验和科学硏究的成果,供 设计时应用。但在不少情况下,设计者要深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才能 对荷载作出合理的确定 §1-5方法论(1)——学习方法(1)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下面是在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产生 的一些想法,主要从加、减、问、用和创新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会加 1.勤于积累 摄取和积累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研究创新的基础。“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要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志趣 2.融会贯通 要把知识连成一片,互相沟通,左右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数学语言和力 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力学思 路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 3.用心梳理 积累知识要用心梳理,使之条理化,成为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有目有纲的知 网 4.落地生根 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靠的,生了根 的。把新学来的知识融化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把“故”作为“新”的基地,使 “新”在“故”上生根发芽成长 二、会减 概括的能力
可以在结构上自由移动的荷载称为移动荷载。如吊车梁上的吊车荷载、公路桥梁上 的汽车荷载就是移动荷载。 荷载的确定,常常是比较复杂的,荷载规范总结了设计经验和科学研究的成果,供 设计时应用。但在不少情况下,设计者要深入现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调查研究,才能 对荷载作出合理的确定。 §1-5 方法论(1)——学习方法(1) 学习要讲究方法,要学会,更要会学。下面是在结构力学的教学和科研过程中产生 的一些想法,主要从加、减、问、用和创新五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会加 1 .勤于积累 摄取和积累知识是培养能力的基础,也是研究创新的基础。“才须学也。非学无以 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要有集腋成裘、积土成山的志趣。 2 .融会贯通 要把知识连成一片,互相沟通,左右联系,前后呼应,融会贯通。在数学语言和力 学语言之间要会翻译:把抽象的数学公式翻译成具体生动的物理概念;把直观的力学思 路翻译成严密的数学程序。 3 .用心梳理 积累知识要用心梳理,使之条理化,成为一个脉络清晰、有主有次、有目有纲的知 识网。 4 .落地生根 把别人的、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化他为己,这样的知识才是牢靠的,生了根 的。把新学来的知识融化在自己已有的知识结构上,把“故”作为“新”的基地,使 “新”在“故”上生根发芽成长。 二、会减 1. 概括的能力
把一章内容概括成三言两语,对一门课理出它的主要脉络,写人能勾出特征,画龙 会点睛。 2.简化的能力 盲目简化——不分主次,乱剪乱砍。合理简化—一分清主次,剪枝留干 选取结构计算简图是结构力学的基本功。不会简略估算、定性判断,是很危险的。 3.统帅驾驭的能力 学习积累的知识,要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要培养提纲挈领、统帅全局的能力,达到 纲举目张、灵活驾驭的目的。 4.弃形取神的能力 在力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要培养由表入里、弃形取神的能力: ·个别到一般:舍弃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殊性,摘取其中的共性和普遍性。 具体到抽象:舍弃不同问题的具体性,提炼为一般原理的抽象性。 ·现象到规律:舍弃现象的表面形态,洞察出深藏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温故到创新:拆除旧观念的篱笆,标新立异,另辟新路,开拓新途径和新 领域。 §1-6方法论(1)—一学习方法(2) 、会问 1.多问出智慧 学习中要多问,多打几个问号。“?”像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心扉和科学迷宫的钥 匙 2.要会问 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是好事,抓住了隐藏的问题是 学习深化的表现 3.要追问 重要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层层剥笋,穷追紧逼,把深藏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才能 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把一章内容概括成三言两语,对一门课理出它的主要脉络,写人能勾出特征,画龙 会点睛。 2. 简化的能力 盲目简化——不分主次,乱剪乱砍。合理简化——分清主次,剪枝留干。 选取结构计算简图是结构力学的基本功。不会简略估算、定性判断,是很危险的。 3. 统帅驾驭的能力 学习积累的知识,要形成一个知识系统,要培养提纲挈领、统帅全局的能力,达到 纲举目张、灵活驾驭的目的。 4. 弃形取神的能力 在力学学习和科学研究中要培养由表入里、弃形取神的能力: • 个别到一般:舍弃千差万别的个性和特殊性,摘取其中的共性和普遍性。 • 具体到抽象:舍弃不同问题的具体性,提炼为一般原理的抽象性。 • 现象到规律:舍弃现象的表面形态,洞察出深藏的本质和内在的规律。 • 温故到创新:拆除旧观念的篱笆,标新立异,另辟新路,开拓新途径和新 领域。 §1-6 方法论(1)——学习方法(2) 三、会问 1. 多问出智慧 学习中要多问,多打几个问号。“?”像一把钥匙,一把开启心扉和科学迷宫的钥 匙。 2. 要会问 学习中提不出问题是学习中最大的问题。发现了问题是好事,抓住了隐藏的问题是 学习深化的表现。 3. 要追问 重要的问题要抓住不放,要层层剥笋,穷追紧逼,把深藏的核心问题解决了,才能 达到“柳暗花明”的境界
4.要问自己 四、会用 学而时习之,学习=学+习。 什么是“习”,通常把“习”理解为复习;更准确些,应把“习”理解为用,理解 为实践。“用”是“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与“学”相比,“用”有更丰富的内涵: 多面性: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把单面的知识化为多方面的 知识。 综合性:处理问题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知识。分门别类地学,综合 优选地用 反思性:正面学,反面用。计算是由因到果,校核时由果到因。 跳跃性:循规蹈矩地学,跳跃式地用 ●灵活性:用能生巧 牢固性:反复用过的知识是牢固的,久经难忘 悟性:学习可以获得言传的知识,应用可以体验难以言传的悟性。 检验性:学来的知识是真懂、半懂还是不懂,考几道题就分辨出来了 针对涉及工程计算的一些学科的情况,还要对“习题”和“校核”两个具体问题作 些议论。 1.习题 做题练习,是学习工程计算学科的重要环节。不作一定数量的习题,就很难对基本概 念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很难培养较好的计算能力。做题也要避免各种盲目性。举例 如下: ·不看书,不复习,埋头做题,这是一种盲目性。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 通过做题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贪图求快,不求甚解,这是另一种盲目性。 ·只会对答数,不会自己校核和判断,这也是一种盲目性。 做错了题不改正,不会从中吸取教训,这又是一种盲目性。 2.校核 计算的结果要经过校核。“校核”是“计算”中应有之义。没有校核过的计算书是 未完成的计算书
4. 要问自己 四、会用 学而时习之,学习=学+习。 什么是“习”,通常把“习”理解为复习;更准确些,应把“习”理解为用,理解 为实践。“用”是“学”的继续、深化和检验。与“学”相比,“用”有更丰富的内涵: • 多面性:把知识应用于解决各式各样的问题,把单面的知识化为多方面的 知识。 • 综合性:处理问题时,要综合应用多种方法和知识。分门别类地学,综合 优选地用。 • 反思性:正面学,反面用。计算是由因到果,校核时由果到因。 • 跳跃性:循规蹈矩地学,跳跃式地用。 • 灵活性:用能生巧。 • 牢固性:反复用过的知识是牢固的,久经难忘。 • 悟性:学习可以获得言传的知识,应用可以体验难以言传的悟性。 • 检验性:学来的知识是真懂、半懂还是不懂,考几道题就分辨出来了。 针对涉及工程计算的一些学科的情况,还要对“习题”和“校核”两个具体问题作 些议论。 1 .习题 做题练习,是学习工程计算学科的重要环节。不作一定数量的习题,就很难对基本概 念和方法有深入的理解,也很难培养较好的计算能力。做题也要避免各种盲目性。举例 如下: • 不看书,不复习,埋头做题,这是一种盲目性。应当在理解的基础上做题, 通过做题来巩固和加深理解。 • 贪图求快,不求甚解,这是另一种盲目性。 • 只会对答数,不会自己校核和判断,这也是一种盲目性。 • 做错了题不改正,不会从中吸取教训,这又是一种盲目性。 2 .校核 计算的结果要经过校核。“校核”是“计算”中应有之义。没有校核过的计算书是 未完成的计算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