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海底世界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11会写字 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 解作者把句子写生动的方法。 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 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 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从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白然奥妙的兴 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趣。 4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教学课时2课时 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 趣。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放课件导入:(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 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交流感受) 2.谈话深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你能向大 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学生畅所欲言) 3.录像激趣:(放录像)你们看,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 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像一堆堆白雪,多美呀!这样 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4.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常识性课文《海底
23 海底世界 教学导航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 11 个生字和由这些生字组 成的词语,会写本课的 11 会写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 解作者把句子写生动的方法。 3.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面 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把 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从 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4.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色 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生 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 趣。 [教学重难点] 朗读课文,说说课文是从哪几个方 面介绍海底世界的,学习围绕一个意思 把一段话写具体的构段方法,初步认识 从几个方面把事情写清楚的写作方法。 通过学习,使学生知道海底是个景 色奇异、物产丰富的世界,从而激发学 生热爱自然科学,探索大自然奥妙的兴 趣。 [教学课时] 2 课时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放课件导入:(太空拍摄的地球照片)同学们这就是我们 生活的地球,蓝色的部分表示海洋,被海洋所包围的是陆地。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四分之三。(交流感受) 2.谈话深入:同学们,你们见过大海吗?(见过)你能向大 家介绍一下你所看到的大海吗?(学生畅所欲言) 3.录像激趣:(放录像)你们看,这就是大海!那碧蓝的海水 一望无际,海浪激起的泡沫就像一堆堆白雪,多美呀!这样 辽阔的海洋底下是怎样的世界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放录像,欣赏海底世界。) 4.看完录相,你们想说些什么?(学生畅所欲言。) 5.导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常识性课文《海底
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海底探险,感受神奇的海 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学生齐读题。 、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看拼音,写词语。 1.提出初读要求。 ning jing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和读() 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老师巡视观察,个别指导。) tui dong 3.检査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名 Xun su 领读,齐读。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学h u tui 生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2比一比,组词语。 确的字音 往()汪() 险()检() 功()攻() 铁()跌() 引导交流,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交流:老师出示的这段话来自哪里?(课文的开头和结 3.交流:读了老师的这段话,你是否了解了海底世界?(没 有,只是简单的有了整体的印象。)
世界》,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到海底探险,感受神奇的海 底世界吧!(板书:海底世界)提醒“底”字下面有个点。 学生齐读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1.提出初读要求。 (1)借助拼音自学生字,把课文读通顺,标出自然段的序 号。 (2)勾出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多读几遍,难读的句子和读 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标出自然段。(老师巡视观察,个别指导。) 3.检查初读情况。 (1)出示写有生字的活动卡片,指名读,纠正字音,指名 领读,齐读。 (2)出示写有词语的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领读,学 生齐读。 (3)指名分自然段合作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准 确的字音。 1.看拼音,写词语。 níng jìng ( ) qì guān ( ) rén shēn ( ) tuī dòng ( ) xùn sù ( ) hòu tuì ( ) 2.比一比,组词语。 往( )汪( ) 险( )检( ) 功( )攻( ) 铁( )跌( ) 三、引导交流,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 你可知道,大海深处是怎样的吗?海底真是个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2.交流:老师出示的这段话来自哪里?(课文的开头和结 尾。) 3.交流:读了老师的这段话,你是否了解了海底世界?(没 有,只是简单的有了整体的印象。)
4.交流:假如你是小作家,还要怎样做才能让读者清楚地了 解海底世界?(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海底的景色和物 5.说句练习。 (1)谁来用上“景色奇异”说句话?(景色奇异的九寨沟 是我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板书:景色奇异) (2)谁来用上“物产丰富”说句话?(我的祖国风景优美,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板书:物产丰富) (3)谁来同时用上“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说句话?(我 的家乡四面环山,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而的地方。) 6.再读感知,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③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④全文围绕一句话写了哪几个方面 (2)学生自由读书 (3)小组交流,质疑解难。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 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③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文最后一句。) ④全文围绕一句话写了哪几个方面?(2、3自然段写景色 奇异。4-6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7.谈话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探险小队组成两个小组,就 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了解海底世界
4.交流:假如你是小作家,还要怎样做才能让读者清楚地了 解海底世界?(分别从不同的方面详细介绍海底的景色和物 产。) 5.说句练习。 (1)谁来用上“景色奇异”说句话?(景色奇异的九寨沟 是我国的重点风景名胜区。)(板书:景色奇异) (2)谁来用上“物产丰富”说句话?(我的祖国风景优美, 地大物博,物产丰富。)(板书:物产丰富) (3)谁来同时用上“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说句话?(我 的家乡四面环山,是个景色奇异、物产丰富而的地方。) 6.再读感知,理清层次。 (1)课件出示读书要求。 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②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 ③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④全文围绕一句话写了哪几个方面? (2)学生自由读书。 (3)小组交流,质疑解难。 (4)小组派代表发言,全班交流。 (5)教师小结。 ①第一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作者采用设问的修辞方 法引出了下文,并激发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哪句话回答了第一自然段的问题?(海底真是个景色奇 异、物产丰富的世界。) ③全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课文最后一句。) ④全文围绕一句话写了哪几个方面?(2、3 自然段写景色 奇异。4-6 自然段写物产丰富。) 7.谈话过渡:同学们,下面我们探险小队组成两个小组,就 从景色奇异、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了解海底世界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书写课文中的会写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复习导入,引领学习。 1.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是从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两 个方面进行学习。 2.引领学习:记得我们上次探险的时候把我们探险队分成了 两个小队,下面我们分别活动,第一小队负责了解海底奇异 的景色,第二小队负责探测海底丰富的物产 3.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找到课文内容,读书交流。 、小组汇报,深入探究。 1.在括号里填上恰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的词语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海底是宁静的:( 的海面 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板书:宁静黑暗)|( )的星星 2.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的金属 (1)课件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波( 的海底 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澎湃:大浪互相撞击,形容声( )的动物 势浩大,不可阻挡,也形容人十分凶猛的样子。)还可以把( )的资源 这个词语换成什么词语?(汹涌澎湃、波涛汹涌、惊涛骇浪、2.“宁静”带有“安 波浪滔天……) 静”的意思,你能 (2)引导学生理解“依然”(往常,和以前一样,依旧。)再写出几个这样的 3)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词语吗? (A.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仍然很宁静。B.海面上波 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仍旧很宁静。C.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 海底依旧很宁静。)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 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3.照样子,写表
四、作业: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书写课文中的会写字。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引领学习。 1.温故知新:同学们,我们已经了解到课文是从景色奇异、 物产丰富两个方面来介绍海底世界的。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两 个方面进行学习。 2.引领学习:记得我们上次探险的时候把我们探险队分成了 两个小队,下面我们分别活动,第一小队负责了解海底奇异 的景色,第二小队负责探测海底丰富的物产。 3.小组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找到课文内容,读书交流。 二、小组汇报,深入探究。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读,想一想海底的景色有什么特点?(海底是宁静的; 海底是黑暗的,却有闪烁的光点。)(板书:宁静 黑暗) 2.从哪里可以看出海底是宁静的? (1)课件出示“波涛澎湃”,指名读,理解它的意思。(波 涛奔腾冲击。形容声势浩大。澎湃:大浪互相撞击,形容声 势浩大,不可阻挡,也形容人十分凶猛的样子。)还可以把 这个词语换成什么词语?(汹涌澎湃、波涛汹涌、惊涛骇浪、 波浪滔天……) (2)引导学生理解“依然”(往常,和以前一样,依旧。) (3)把“依然”换成另外一个词语,这句话还可以怎么说? (A.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仍然很宁静。B.海面上波 涛澎湃的时候,海底仍旧很宁静。C.海面上波涛澎湃的时候, 海底依旧很宁静。) 3.海底为什么是宁静的?(因为最大的风浪,也只能影响到 海面以下几十米深。) 1.在括号里填上恰 当的词语。 ( )的海面 ( )的星星 ( )的金属 ( )的海底 ( )的动物 ( )的资源 2.“宁静”带有“安 静”的意思,你能 再写出几个这样的 词语吗? 3.照样子,写表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示声音的词语。(小 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猫:喵喵) 5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蜜蜂( 像什么?(像闪烁的星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小鸟(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课件出示深水中闪烁的星星画小狗( 面。)(板书:光点闪烁) 小鸡( 6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小鸭( 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小牛( 7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教师4.抄写文中把动 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 物当作人来写的句 8谈话过渡:宁静、黑暗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学子,仿写一个这样 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导入下文的学习。) 的句子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告诉 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5.请你从文中找 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出自问自答的一组 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句子,写在下面的 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横线上。再写一个 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这样的句子。 (1)交流:“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运用 了什么写法?(反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读者注意, 启发读者思考。) (2)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海底有声音。) 6.仿照样子用加 (3)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点的词语写句子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1)你用水中听 句话可以怎么说?(海底是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呢?)音器一听,就能听
4.海底为什么是黑暗的?(阳光很难射进深海,水越深光线 越暗,五百米以下就全黑了。) 5.黑暗中的光点是什么?(有发光器官的深水鱼在游动。) 像什么?(像闪烁的星星。结合生活实际理解“闪烁”—— 光亮晃动不定、忽明忽暗。课件出示深水中闪烁的星星画 面。)(板书:光点闪烁) 6.小结:海面上波涛澎湃,海底依然宁静;海底是黑暗的, 但有许多光点闪烁,海底的景色真是奇异! 7.指名有感情地读第二自然段,体会海底景色的奇异。教师 巡视,指名汇报补充朗读体会。 8.谈话过渡:宁静、黑暗的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声音呢?(学 生自由发言,教师小结,导入下文的学习。)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一想这一段共有几句话,告诉 了我们什么?(一共五句话,告诉我们海底有声音。) 2.投影出示第三自然段: 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海底的动物常常 在窃窃私语。你用水中听音器一听,就能听见各种声音:有 的像蜜蜂一样嗡嗡,有的像小鸟一样啾啾,有的像小狗一样 汪汪,有的好像在打鼾……它们吃东西的时候发出一种声 音,行进的时候发出另一种声音,遇到危险还会发出警报。 (1)交流:“海底是否没有一点儿声音呢?不是的。”运用 了什么写法?(反问)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引起读者注意, 启发读者思考。) (2)指名读前三句,想一想从这三句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海底有声音。) (3)结合句子理解“是否”、“窃窃私语”。 ①把“是否”换成另外一个词语,又不改变原句的意思,这 句话可以怎么说?(海底是不是没有一点儿声音呢?) 示声音的词语。(小 猫:喵喵) 蜜蜂( ) 小鸟( ) 小狗( ) 小鸡( ) 小鸭( ) 小牛( ) 4.抄写文中把动 物当作人来写的句 子,仿写一个这样 的句子。 5.请你从文中找 出自问自答的一组 句子,写在下面的 横线上。再写一个 这样的句子。 6.仿照样子用加 点的词语写句子。 (1)你用水中听 音器一听,就能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