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写作要略 记叙文的文体点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 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 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 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 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 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 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 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 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 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 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 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基础等级 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 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 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 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 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 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 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如,2003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 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 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 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 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 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 当大。 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 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 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 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 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 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 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 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 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
1 记叙文写作要略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 文章。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 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 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 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 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 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 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 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 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 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 情节不感人。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 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基础等级 一、 选择较小的切入点 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 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所以,写好话题作文 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 中的“某一方面”。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 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 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 实性、针对性、典型性”。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比如,2003 年四川省成都市中考作文题是:在现代社会里少不了交往,在交往的过程 中的幸福,有苦恼,请以“交往”为话题定一篇作文。这个话题很宽泛,基本上包含了社会生 活的方方面面,因为我们在社会中总是以不同的方式与人交往。如考生不能找准一个较小的 切入点,就很容易对现在的人际关系泛泛而谈。而一旦落入此俗套,得高分的只能是妄想了。 一篇高分作文《往下走,往上走》把切入点放到了楼道里的一扇铁门上,围绕这扇既给人带 来安全,又给人带来麻烦的铁门,写出了楼道里的人们由冷漠对立到温情交住的变化。由此 可见,只有做到了“化大为小”和“以小见大”,记叙文才容易出彩。 实践证明,凡是选择了较小切入点,并做到了“以小见大”的记叙文得高分的可能性就相 当大。 二、 材料新鲜 记叙文的选材,是写好记叙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本上出现了模式化、 规律化的选材倾向,写老师总牵扯到“蜡烛”,写同学总写到“半块橡皮”,写爱心总离不开“希 望工程”……诸如此类,把生活生硬分割,使人读之生厌。文章的材料好比建造房屋的材料, 但文章对材料的要求永远是“力求新鲜”。想想就可以知道,假如一位阅卷教师连续不断地看 到“歌颂蜡烛”的文章,他会怎么判分!所以新鲜的材料是记叙文获得满分的基础条件。 这里不再举例,同学们可以仔细读体会后面编选的各地中考优秀作文,相信会受到启发。 三、 内容真实 与“材料新鲜”一样,内容真实是记叙文的生命保证。那些胡乱编造的所谓“感人”故事, 只会让读者反感。有一些同学为了表明自己的“崇高”,文章始终不离“助人为乐、希望工程、 捐钱救灾”等,事实上,我们希望社会充满爱,充满关怀,可是我们不希望我们的文章里始 终充满假话、充满谎言。 我们作文时应牢记:只有真实的,才是动人的!如果我们一味地为了打动人而胡编乱造
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 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 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 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 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 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 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 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 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 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发展等级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 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 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 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 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 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 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 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 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 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 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 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是包含了上述因素的。 议论文写作要略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 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 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 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 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 论点。论据是用不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 也要可信。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
2 所谓的动人故事,只能让阅卷老师反感。当然,我们所说的真实并不是要大家把生活原封不 动地照搬上去。我们所谓提倡的“艺术的真实”实际就是在真实生活的基础上进行技巧性的加 工,如设置悬念、修饰语言等。它和内容的虚假是完全不同的。 如后面选登的安徽中考满分作文《打工》就完全以真情实感取胜,如果没有真实的体验, 是写不出如此传神的细节的。正是这种“真实”的力量打动了阅卷老师。 四、 构思精巧 记叙文要写得精彩、写得让人难以忘记,就不得不在文章的构思上下工夫。构思的精巧 起“以小见大”、“选材新鲜”并不是并列关系,而是互相包含。一般说来,构思精巧的文章, 一定是“以小见大”的,也一定是“选材新鲜”的。如一篇深圳中考作文《留下》就完全以精巧 的构思取胜。全文由三个电话留言组成,记录了非典时期一位姑娘的父母、男友、朋友的三 个电话留言,字里行间渗透着浓浓的亲情、爱情、友情。这样的构思在中考作文中实属凤毛 麟角,自然能得到阅卷老师的青睐。 构思的范围不能局限在内容或形式,文章的开头、结尾、过渡、遣词造句都可以纳入。 在作文之前,审好文题之后,构思就应该开始了。 发展等级 记忆叙文要占领高地,获得阅卷老师的青睐,不从发展等级上做文章是不行的。记叙文 的发展写作要点是—— 一、 立意深刻 这里的立意深刻是指文章的主题新鲜独特,与众不同,富有深意。 我们仍以《留下》一文为例,作者没在文中给出任何评论,却能深深地打动读者。经历了非 典时期,这种亲情、爱情、友情更显得弥足珍贵。 从这个例子我们可以看出,平常的话题,我们也可以发掘出深刻的主题来。 二、 语言生动形象 这是指文章的描写功夫。好的记叙文应该充满着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人 物的语言、行心理,事件的动态,景物的变化……可想而知,,这样的文章一定会获得高分。 如《打工》一文,在描写语言上就很见工夫:“我努力地干着与我年龄极不相称的活, 拚命地抬起二三百斤的铁笼。超重的负荷压得我浑身骨骼‘吱吱’地响,我咬紧牙努力地把自 己的脊背弯成一张弓,两只脚死命地扣紧地面,两只眼球鼓成了弹丸,时刻都有射出眼眶的 可能。太阳直射在我身上,背上的皮肤仿佛被烤焦了,随时都有撕裂的可能。汗水淌进了我 的眼里,辣得睁不开眼,而鞋子里早已像和泥一般滑,我就这样拚命地撑着……”这段文字 通过生动形象的描写,精细入微的刻画,传神地写出了“我”打工的体验,充分表现了作者高 超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技巧熟练 文章是用语言文字表现主题的,如何使语言文字达到最佳表达效果,就以看写作技巧了。 一般而言,写作技巧包括详略、表现用法(象征、以物喻人、过渡言志等)、体裁安排、顺 序、点题、过渡响应等。同学们可以参见本书的“中考作文满分技巧指导”。 总之,一篇优秀的记叙文,一定是包含了上述因素的。 议论文写作要略 议论文的文体特点 当我们了解生活中的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时,总会形成自己的看法、主张和 观点,把这些看法、主张和观点表达出不来,并加以阐释、说明,就是议论;写成文章,就 是议论文。常见的议论文有:读后感、随笔、演说、序言、书评等。 写议论文、阅读议论文,应该注意议论文的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论点就是我 们的看法和主张。一篇议论文,只有一个主要的看法和主张,这是文章的中心论点。有的议 论文还有分论点。分论点是从中心论点分离出来的,从属于中心论点,几个分论点构成中心 论点。论据是用不证明论点的根据,一般是用事实、道理、定律、公式来证明论点的正确性。 作为依据的事实、史实和数据,必须确凿无误,否则论点就站不住脚。此外,论据要充分, 也要可信。论证是运用论据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常用的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道理论证、 对比论证、比喻论证、引用论证、归谬论证,正反论证等
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 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 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基础等级 明确的针对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 于此。如果对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就没有 写议论文的必要,写了没有针对性的议论文,就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无事生非。好的议 论文,一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 如江苏省中考优秀作文《说“真”》一文,就是针对生活中人们的种种虚假表现进行批判 文章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明白了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然后以生活 中的事例说明书只有“真”才能让人生活坦荡 二、观点正确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个错误的观点哪怕能够自圆其说,也是无法得到大家认可的 观点斩正确与否,要看其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道德标准。有些说法,如“真理往往掌 握在少数人手里”是初中生写议论文时应该小心避开的 如《自己,站起来!》一文,首段就提出论点:只有从我做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 想,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是对青少年健康成才的正确表述。 三、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 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 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生活需要微笑》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用各种论据来进行 论证:用海蒂的故事来说明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我们同样可以微笑;用艾青在文革中屡受打击 仍清醒地微笑着来说明人类的微笑是一种力量:再有顾城、海子的自杀从反而论证微笑对人 的重要意义。全文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故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四、逻辑严密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一段毫无逻辑的话, 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话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表现在行文 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仍以《生活需要微笑》为例,首得天独厚对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提出异 议,然后正面举例,说明只要为类保持微笑就能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再反面举例,论证失去 了微笑就会失去整个世界。最后证明“生命与生活都是一万个微笑的堆积”,反驳了尼采对人 类的蔑视。整篇文章一环扣一环,逻辑性非常强 发展等级 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创意的观点。这里的深刻而有 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是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说“真”》就是以其深刻的哲理打动了阅卷老师,文章开篇即借助《皇帝的新装》引出 自己的论点: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这一论点比我们通常的认识更进了 步。显示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哲理。作 者写道:自己以前经常作业没做完就开始看小说,但又怕被看见,只好偷偷摸摸,滋味很难 受。后来自己不“真“的,做完作业后再正大光明看小说,感觉舒心极了。所举事例很变通, 作者却从中得出独特的感悟:求“真”能让我们的精神没有压力,这就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秀 有新意, 二、语言准确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 所以语言要求准确。如《自己,站起来!》一文的语言就既准确又有文采。如文章的最后 段:“让我们一起构筑美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明日的朝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有你自己站起来,努力去走,才能走出
3 论证的方式一般分为两种,立论和驳论。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总是从正面阐述见解和 主张的论证方式。驳论是对片面的、错误的甚至反动的见解或主张进行批驳,只要批驳成立 就行了。立论和驳论常常是互相文章中有时也要立论,阐明自己的正确观点。 基础等级 一、 明确的针对性 议论文的写作目的就是为了阐述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明辨是非,议论的生命就在 于此。如果对生活中某件事情、某个现象或某些问题没有自己的看法、主张和观点,就没有 写议论文的必要,写了没有针对性的议论文,就是无的放矢,无病呻吟,无事生非。好的议 论文,一但要有明确的针对性,还应该积极倡导正确的看法、主张和观点。 如江苏省中考优秀作文《说“真”》一文,就是针对生活中人们的种种虚假表现进行批判。 文章首先提出自己的观点:“我明白了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然后以生活 中的事例说明书只有“真”才能让人生活坦荡。 二、 观点正确 观点是议论文的灵魂,一个错误的观点哪怕能够自圆其说,也是无法得到大家认可的, 观点斩正确与否,要看其是否符合广大群众的利益和道德标准。有些说法,如“真理往往掌 握在少数人手里”是初中生写议论文时应该小心避开的。 如《自己,站起来!》一文,首段就提出论点:只有从我做起,才能实现自己的远大理 想,创造自己美好的明天!是对青少年健康成才的正确表述。 三、 内容具体不空洞 有些同学写议论文,往往搭了一个架子,看起来论点、论据、论证完整,可是只是一副 架子而已,好比恐龙的骨架,空空洞洞,一无所有。好的议论文,应该有具体的内容,而且 是精心搭配,严密组织的。 福建省福州市中考满分作文《生活需要微笑》没有泛泛而谈,而是用各种论据来进行 论证:用海蒂的故事来说明在残酷的命运面前我们同样可以微笑;用艾青在文革中屡受打击 仍清醒地微笑着来说明人类的微笑是一种力量:再有顾城、海子的自杀从反而论证微笑对人 的重要意义。全文旁征博引、内容丰富,故论证充分,说服力强。 四、 逻辑严密清晰 不管什么文体的文章,都要讲究逻辑的严密清晰,议论文尤其讲究。一段毫无逻辑的话, 只能让人读了不知所云。逻辑的严密体现在论证上。话要严密,无懈可击。清晰表现在行文 上。让人读了一目了然。 仍以《生活需要微笑》为例,首得天独厚对一句名言“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提出异 议,然后正面举例,说明只要为类保持微笑就能面对任何艰难险阻,再反面举例,论证失去 了微笑就会失去整个世界。最后证明“生命与生活都是一万个微笑的堆积”,反驳了尼采对人 类的蔑视。整篇文章一环扣一环,逻辑性非常强。 发展等级 一、 观点深刻有创意 议论文要能写得引人深思,发人深省,必须得有深刻而创意的观点。 这里的深刻而有 创意,不只是指言他人所未言,还是指观点是从司空见惯的事情、现象或问题中总结出来的。 这样的观点,才能让人读了觉得眼前一亮。 《说“真”》就是以其深刻的哲理打动了阅卷老师,文章开篇即借助《皇帝的新装》引出 自己的论点:求“真”在一片黑暗的虚假中才更显可贵。这一论点比我们通常的认识更进了一 步。显示了作者对事物的深刻认识。在论述过程中,作者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挖掘哲理。作 者写道:自己以前经常作业没做完就开始看小说,但又怕被看见,只好偷偷摸摸,滋味很难 受。后来自己不“真“的,做完作业后再正大光明看小说,感觉舒心极了。所举事例很变通, 作者却从中得出独特的感悟:求“真”能让我们的精神没有压力,这就让人眼前一亮,感觉秀 有新意, 二、 语言准确活泼 议论文不需要板起面孔说话,所以语言尽可能活泼一些:同时,议论文不得胡乱说话, 所以语言要求准确。如《自已,站起来!》一文的语言就既准确又有文采。如文章的最后一 段:“让我们一起构筑美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期待明日的朝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 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只有你自己站起来,努力去走,才能走出一
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这段文字仿写鲁迅的文章,准确归纳出本文的主旨,而且语言活泼 生动,富有感染力,值得大家学习。 语言准确活泼的例子举不胜举,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自己体会。 三、结构顺畅,不拘一格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这曾是束缚我 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我人言之有理,能证 明我们提出的观点就行。这里所先的中考优秀作文,都是不拘一格的好文章,希望同学们能 从中获得帮助。如淮安市满分作文《鼓励自传》就是用自传的形式来写议论文,同样的论点 论据、论证,不仅形式新颖活泼,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说明文写作要略 、说剪文的含义和分类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 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 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 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 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 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 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 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 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 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 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 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有如下特点 1、说明性 所谓说明性,是指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侧重对客观事物或事理作如实的介 绍、简要的解说,力求使人有所知。就整个文体而言,说明文与记叙文、议论文的特点有显 著的区别。记叙文记叙人物的活动,事情的经过,景物的状态,以及作者对人物、事件、景 物的观感,主要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重在使人有所感;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形式,分 析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提出主张,发表见解,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重在使人有所 悟:比如,同是写读书学习这件事,高尔基在《我的童年》里描述了一段读书的具体情景 把人物读书时的画面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了,这是记叙性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 战争中的地位》里写了一节“学习”,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任务以及必须采取正确的 学习态度等问题,阐述了观点,论证了事理,这是议论性的;《读书笔记》用简洁的文字介 绍做读书笔记的几种常用方法:“第一种是在书上画记号”:“第二种方法是摘录,就是把书 中的重点、重要的材料、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抄录在笔记本上”:“第三种方法是写出全篇或 全书的提要”;“还有一种是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卡片 全文既没有具体描述,也没有分析论证,主要是运用了说清事理的表达方式,条分缕析地介 绍了作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读后使人获得学习经验。这是说明性的。由于写作目的不同
4 条真正属于自己的路。”这段文字仿写鲁迅的文章,准确归纳出本文的主旨,而且语言活泼 生动,富有感染力,值得大家学习。 语言准确活泼的例子举不胜举,同学们可以在学习中自己体会。 三、 结构顺畅,不拘一格 议论文的结构过去有一个严格的格式,即所谓“引、析、联、结”四步骤。这曾是束缚我 们的绳索,估计现在还是。创新的议论文写作,不需要什么格式,只要我人言之有理,能证 明我们提出的观点就行。这里所先的中考优秀作文,都是不拘一格的好文章,希望同学们能 从中获得帮助。如淮安市满分作文《鼓励自传》就是用自传的形式来写议论文,同样的论点、 论据、论证,不仅形式新颖活泼,而且有很强的说服力。 说明文写作要略 一、 说明文的含义和分类 所谓说明文,就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来解说事物、阐明事理而给人以知识的文章, 它通过对实体事物的解说,或对抽象整理的阐释,使人们对事物的形态、构造、性质、种类, 成因、功能,关系或对事理的概念、特点、来源、演变、异同等有所认识,从而获得有关的 知识。以说明为主是说明文与其他文体从表达方式上相区别的标志。 在各种文章样式中,说明文体是一种相对独立的类别。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说明文越 来超越显示出它的重要作用和实用价值。现实生活充分表明,说明文不是一种无足轻重的文 章形式,而是运用范围极为广泛的常用文体,它与人们的生产、工作和生活的关系相当密切, 而且由于社会生活的需要,说明文写作正在大量涌现。 关于说明文的分类,现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各自的标准,对说明文有不同的分法。 我们根据说明文的表现手法,大体上把它分为三类:一、阐释性说明文;二、述说性说明文; 三、文艺性说明文。 从几个不同侧面来解说事物、阐释事理的说明文叫阐释性说明文。有关历史、地理、物 理、化学、动物、植物、科学卫生、语言文艺等方面的知识性文字或教材、科学实验报告、 器物使用说明等都属于这一类。 通过简述概况或情节来介绍事物的说明文叫述说性说明文。电影、电视剧各戏曲的剧情 简介,小说和其它文学作品心的内容提要、连环画或某些摄影照片的解说词等都属于这一类。 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介绍事物、阐述事理的说明文叫文艺性说明文。这类说明文具有较 多的文学色彩。知识小品(或叫科学小品)、名胜古迹、文物的说明简介等都属于这一类。 一般说来,前两类的写法比较平实,重在对事物或事理的条分缕析的解说。后一类的写 法活动活泼,富有情趣,多采用文艺笔调。 二、 说明文的特点 说明文有如下特点: 1、 说明性 所谓说明性,是指说明文主要运用说明的表达方式,侧重对客观事物或事理作如实的介 绍、简要的解说,力求使人有所知。就整个文体而言,说明文与记叙文、议论文的特点有显 著的区别。记叙文记叙人物的活动,事情的经过,景物的状态,以及作者对人物、事件、景 物的观感,主要用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重在使人有所感;议论文通过逻辑论证形式,分 析事物的本质、规律和特点,提出主张,发表见解,主要用议论的表达方式,重在使人有所 悟;比如,同是写读书学习这件事,高尔基在《我的童年》里描述了一段读书的具体情景, 把人物读书时的画面绘声绘色地表达出来了,这是记叙性的;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 战争中的地位》里写了一节“学习”,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性和学习的任务以及必须采取正确的 学习态度等问题,阐述了观点,论证了事理,这是议论性的;《读书笔记》用简洁的文字介 绍做读书笔记的几种常用方法:“第一种是在书上画记号”;“第二种方法是摘录,就是把书 中的重点、重要的材料、精彩的句子或段落,抄录在笔记本上”;“第三种方法是写出全篇或 全书的提要”;“还有一种是写心得体会(读后感)”;“除了上述方法之外,还可以使用卡片”。 全文既没有具体描述,也没有分析论证,主要是运用了说清事理的表达方式,条分缕析地介 绍了作读书笔记的具体方法,读后使人获得学习经验。这是说明性的。由于写作目的不同
由于表达内容的方式不同,文章的特点自然也就不同了。正如记叙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 议论文具有说理性、逻辑性一样,说明文具的说明性。当然,一篇说明文由于表达内容的需 要,部分地使用记叙或议论的表达方式,也是常见现象,但是这只能说它含有记叙或议论的 成分,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它的说明性质。 2、知识性 一般说来,记叙文、议论文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各种知识,能给人以教益,但是在传授知 识方面,都比不上说明文那样直接、集中和强烈。这是因为说明文写作,其直接目的就给人 以知识或技能。说明文的内容以知识为核心,不管是哪一篇说明文,它的内容不外乎是自然 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 界,从基础学科到尖端科学,从奇妙的微生物到人类社会,从石器到电脑,从沙漠到海洋, 从地层变化到天体运行,……漠漠宇宙,大千世界,无一不是说明文内容所涉足的领域,知 识性是说明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说明文既然要给人传授知识,就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包括阐释事理的合理性)。不 管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非实体事物的说明,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做到内容 真实可靠,反映准确恰当,解说清楚明白。如果说明文违反知识的科学性,则是一个致使的 伤。说明文主要对客观事物或事理予以冷静地解说阐释,一般不需要带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或 表示作者的倾向,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 倒卵形。樂孑遗植物,我国普遍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 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洩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 工艺品用。又为庭圆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 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遺精、蒂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氩氰酸、组氣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 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3、实用性 从说明文的社会功用看,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诸如法律条文的撰写、典章制度的编 纂,天文历法的修著,生产知识的记录,工作经验的介绍等等,从卷帙浩繁的百科条目到 种产品的使用说明,说明文的触角,探伸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成为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工具,沟通文理学科的桥梁。 三、说文的写作 写说明文和写其它文章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 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要求之外,说明文的写作还有如下要求 (一)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 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 的了解。事物往往有方面的特征,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 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如:《漫活圆 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 周率的材料,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 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 必须在写作前对被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 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针对具体情况,选好写作角度 写说明文也是要求有的放矢的。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文章具 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往往读者对象不同,写的角度也不 同。如阐述吸烟有害的说明文很多,有的是针对老年人的,有的是对妇女而言的,的有是对 青少年而言的,角度不同,说明的内容则各有侧重。《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文章从青少 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高度介绍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
5 由于表达内容的方式不同,文章的特点自然也就不同了。正如记叙文具有形象性、抒情性, 议论文具有说理性、逻辑性一样,说明文具的说明性。当然,一篇说明文由于表达内容的需 要,部分地使用记叙或议论的表达方式,也是常见现象,但是这只能说它含有记叙或议论的 成分,并不会因此而改变它的说明性质。 2、 知识性 一般说来,记叙文、议论文都或多或少地含有各种知识,能给人以教益,但是在传授知 识方面,都比不上说明文那样直接、集中和强烈。这是因为说明文写作,其直接目的就给人 以知识或技能。说明文的内容以知识为核心,不管是哪一篇说明文,它的内容不外乎是自然 科学知识,社会科学知识,人们日常生活、工作、学习所需要的知识,从宏观世界到微观世 界,从基础学科到尖端科学,从奇妙的微生物到人类社会,从石器到电脑,从沙漠到海洋, 从地层变化到天体运行,……漠漠宇宙,大千世界,无一不是说明文内容所涉足的领域,知 识性是说明文写作的出发点,也是它的落脚点。 说明文既然要给人传授知识,就必须具有高度的科学性(包括阐释事理的合理性)。不 管是对实体事物的说明,还是对非实体事物的说明,都必须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做到内容 真实可靠,反映准确恰当,解说清楚明白。如果说明文违反知识的科学性,则是一个致使的 伤。说明文主要对客观事物或事理予以冷静地解说阐释,一般不需要带上强烈的感情色彩或 表示作者的倾向,具有客观性的特点。 《辞海》是这样介绍银杏的: 银杏亦称“白果树”、“公孙树”。银杏科。落叶乔木。叶扇形。雌雄异株。种子椭圆形或 倒卵形。系孑遗植物,我国普遍栽培;日本亦产生长较慢,寿命较长,可达千余年。种仁供 食用,多食中毒,外种皮可提栲胶。木材浅黄色,细致,轻软,供建筑、家具,雕刻及其他 工艺品用。又为庭园树、行道树。中医学上以种子入药,性平、味苦涩、有小毒。功能敛肺 定喘,主治痰哮喘咳、遗精、带下、小便频数等症。种子含有氢氰酸、组氨酸、蛋白质等。 这段关于银杏的说明文只是对银杏的名称、特点、产地,用途等作客观的如实的介绍, 全是解说式的语言,把它与郭沫若的散文《银杏》对比,其客观性就显而易见了。 3、 实用性 从说明文的社会功用看,它具有广泛的实用价值。诸如法律条文的撰写、典章制度的编 纂,天文历法的修著,生产知识的记录,工作经验的介绍等等,从卷帙浩繁的百科条目到一 种产品的使用说明,说明文的触角,探伸到社会生活、生产的各个领域,起着巨大的作用, 成为人们交换思想、交流经验的工具,沟通文理学科的桥梁。 三、 说明文的写作 写说明文和写其它文章一样,必须明确写作意图,确立文章中心;充分占有材料,力求 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除了这些一般性的要求之外,说明文的写作还有如下要求: (一) 抓住事物特征,把握说明中心 任何事物都具有自身的质的规定性,一个事物的特征是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标志。写说明 文只有抓住事物的特征,才能把被说明的事物准确清晰地介绍给读者,让人们对事物有确切 的了解。事物往往有方面的特征,介绍事物时,不可能在一篇说明文里面面俱到;只能根据 需要,一次谈一两个特征。因此,要写好说明文,还必须把握说明文的中心。如:《漫活圆 周率》是一篇介绍数学基础的说明文。文章题为“漫话”,并没有漫无边际地随意堆砌关于圆 周率的材料,而是围绕求出圆周率的更精确的数值这个中心,向人们介绍了古今中外数学家 对圆周率的数值所做的贡献。 抓住事物特点,把握说明中心,这是写说明文的一个重要要求,要做到这一点,写作者 必须在写作前对被 说明的事物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必须懂得只有熟悉被说明的事物,认识 并掌握被说明事物本身的规律性,才能做到这一点。 (二) 针对具体情况,选好写作角度 写说明文也是要求有的放矢的。写什么、怎样写,要从读者的实际情况考虑,使文章具 有针对性,切合读者的知识水平、职业特点和年龄大小。往往读者对象不同,写的角度也不 同。如阐述吸烟有害的说明文很多,有的是针对老年人的,有的是对妇女而言的,的有是对 青少年而言的,角度不同,说明的内容则各有侧重。《青少年吸烟害处大》这篇文章从青少 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的高度介绍吸烟对青少年的危害,突出分析青少年的生理特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