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病菌和入侵途径致病菌脑膜炎双球菌常见的有流感嗜血杆菌肺炎链球菌但随发病年龄而异,新生儿和2个月以下幼婴易发生革兰氏阴性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脑膜炎,2个月~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12罗由脑膜炎双球菌或肺炎链球菌致病者多见
致病菌和入侵途径 致病菌 常见的有 脑膜炎双球菌 流感嗜血杆菌 肺 炎 链 球 菌 但随发病年龄而异,新生儿和2个月以下幼婴易发生革兰氏阴性 细菌(大肠杆菌和绿脓杆菌)脑膜炎,2个月~儿童时期以流感嗜血 杆菌、脑膜炎双球菌和肺炎链球菌为主;>12岁由脑膜炎双球菌或肺 炎链球菌致病者多见
由于广泛使用新的疫苗,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在梢悄发生改变,从而导致了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内科Swartz博士对90年来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作了介绍在过去数十年内,导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种群经常在发生改变。如将新生儿期以后的所有细菌性脑膜炎病例考虑在内,20~30年以前的主要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45%),以后相继为肺炎链球菌(18%)和脑膜炎奈瑟菌(14%)。由于婴儿接种了B型流感嗜血杆菌蛋白一多糖结合疫苗,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在10年前发生了显著改变。美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年发病人数减少了55%,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的年发病人数减少了94%。结果肺炎链球菌成为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47%),以后相继为脑膜炎奈瑟菌(25%)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这与自前荷兰报告的结果非常相似
363699 130 马里6 614 526 由于广泛使用新的疫苗,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在悄悄发生改变,从而 导致了细菌性脑膜炎的流行病学发生改变。美国波士顿马萨诸塞州总医院内 科Swartz博士对90年来细菌性脑膜炎的治疗进展作了介绍。 在过去数十年内,导致社区获得性细菌性脑膜炎的病原菌种群经常 在发生改变。如将新生儿期以后的所有细菌性脑膜炎病例考虑在内,2 0~30年以前的主要病原菌是流感嗜血杆菌(45%),以后相继为 肺炎链球菌(18%)和脑膜炎奈瑟菌(14%)。由于婴儿接种了B 型流感嗜血杆菌蛋白-多糖结合疫苗,细菌性脑膜炎发病率在10年前 发生了显著改变。美国B型流感嗜血杆菌疾病的年发病人数减少了55 %,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的年发病人数减少了94%。结果肺炎链球 菌成为细菌性脑膜炎的主要病原菌(47%),以后相继为脑膜炎奈瑟 菌(25%)和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8%),这与目前荷兰报告的 结果非常相似
单核细胞增生李斯特菌肺炎链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脑膜炎双球菌
363699 130 马里6 614 526 就业 | 联合国其它网站 | 搜索 | 建议 | RSS | 隐私 ©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版权所有 脑膜炎双球菌
SCNSUBCUTANEOUSTISSLEBONEMENNGESDURAMATERGRAYMATTER-LARACHNODMATERPIAMATERWHITEMATTERSPNALCOLUMNVERTEBRANeuemzeregissSPNALNERVE
363699 130 马里6 614 526 就业 | 联合国其它网站 | 搜索 | 建议 | RSS | 隐私 © 世界卫生组织2006年。版权所有
入侵途径致病菌可经多种途径侵入脑膜:1、血流途径: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当小儿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细菌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致病多有上呼吸道入侵血流,也可经新生儿皮肤、胃肠道粘膜或脐部侵入。2、近组织器官感染: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如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膜膨出,细菌可因此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
入 侵 途 径 致病菌可经多种途径侵入脑膜: 1、血流途径: 即菌血症抵达脑膜微血管。当小儿免疫防御功能降低时, 细菌穿过血脑屏障到达脑膜。致病多有上呼吸道入侵血流,也 可经新生儿皮肤、胃肠道粘膜或脐部侵入。 2、邻近组织器官感染: 如中耳炎、乳突炎等扩散波及脑膜。 3、与颅腔存在直接通道: 如颅骨骨折、皮肤窦道或脑脊膜 膨出,细菌可因此直接进入蛛网膜下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