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高三语文综合练习 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 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 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 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 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滴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 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 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 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 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1 / 9 2019 年高三语文综合练习 一、现代文阅读(36 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 杜甫之所以能有集大成之成就,是因为他有可以集大成之容量。而其所以能有集大成 之容量,最重要的因素,乃在于他生而禀有一种极为难得的健全才性——那就是他的博大、 均衡与正常。杜甫是一位感性与理性兼长并美的诗人,他一方面具有极大极强的感性,可以 深入到他接触的任何事物,把握住他所欲攫取的事物之精华;另一方面又有着极清明周至的 理性,足以脱出于一切事物的蒙蔽与局限,做到博观兼美而无所偏失。 这种优越的禀赋表现于他的诗中,第一点最可注意的成就,便是其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就诗歌体式风格方面而言,古今长短各种诗歌他都能深入撷取尽得其长,而且不为一体所限, 更能融会运用,开创变化,千汇万状而无所不工。我们看他《戏为六绝句》之论诗,以及与 当时诸大诗人,如李白、高适、岑参、王维、孟浩然等,酬赠怀念的诗篇中论诗的话,都可 看到杜甫采择与欣赏的方面之广;而自其《饮中八仙歌》《曲江三章》《同谷七歌》等作中, 则可见到他对各种诗体运用变化之神奇工妙;又如从《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北征》 及“三吏”“三别”等五古之作中,可看到杜甫自汉魏五言古诗变化而出的一种新面貌。就 诗歌内容方面而言,杜甫更是无论妍媸巨细,悲欢忧喜,宇宙的一切人物情态,都能随物赋 形,淋漓尽致地收罗笔下而无所不包,如写青莲居士之“飘然思不群”,写空谷佳人之“日 暮倚修竹”;写丑拙则“袖露两肘”,写工丽则“燕子风斜”;写玉华宫之荒寂,予人以一 片沉哀悲响;写洗兵马之欢忭,写出一片欣奋祝愿之情、其涵蕴之博与变化之多,都足以为 其禀赋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证明。 其次值得注意的,则是杜甫严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我以为每一位诗人对于其所 面临的悲哀与艰苦,都各有其不同的反应态度,如渊明之任化,太白之腾跃,摩诘之禅解, 子厚之抑敛。东坡之旷观,六一之遣玩,都各因其才气性情而有所不同,然大别之,不过为 对悲苦之消融与逃避。其不然者,则如灵均之怀沙自沉,乃完全为悲苦所击败而毁命丧生, 然而杜甫却独能以其健全的才性,表现为面对悲苦的正视与担荷。所以天宝的乱离,在当时 诗人中,唯杜甫反映者为独多,这正因杜甫独具一份担荷的力量,所以才能使大时代的血泪, 都成为了他天才培育的浇灌,而使其有如此强大的担荷之力量的,则端赖他所有的一份幽默 与欣赏的余裕。他一方面有极主观的深入的感情,一方面又有极客观的从容的观赏,如著名 的《北征》诗,于饱写沿途之人烟萧瑟、所遇被伤、呻吟流血之余,却忽然笔锋一转,竟而 写起青云之高兴,幽事之可悦,山果之红如丹砂,黑如点漆,而于归家后,又复于饥寒凛冽 之中,大写其幼女晓妆一片娇痴之态。此外,杜甫虽终生过着艰苦的生活,而其诗体中却往 往有“戏为”“戏赠”“戏作”等字样,凡此种种,都说明杜甫才性之健全,所以才能有严 肃中之幽默与担荷中之欣赏,相反而相成的两方面的表现。这种复杂的综合,足以为其禀赋 之博大、均衡与正常的又一证明。 (摘编自叶嘉莹《轮渡复七律直言进及其承先启后之成就》)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有一种难得的健全才性,能兼容感性与理性,对事物进行综合全面的把握。 B.从杜甫论诗作品中,可以看出他对古今长短各种诗歌的体式风格都有正面评价。 C.杜甫的诗歌涵括范围非常广泛,善于以变化的笔触,表现社会生活和人情物态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遺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 警、千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 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 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 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 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25℃、相对湿度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1.00),计算在温度15℃C、35C 和湿度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年平均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C) 70 50 30 10 0.74 00 3.57 12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 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18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 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 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2/9
2 / 9 D.对于天宝年间的乱离,杜甫在诗中既有主观感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关照。 多情的投入,又有客观视角的观照。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用先总论后分论的结构,论证健全才性是杜甫取得集大成成就的重要因素。 B.文章从体式风格和内容两方面,来论证杜甫诗歌创作的汲取之博与途径之正。 C.文章在论证诗人对待悲苦的态度时,将杜甫和陶渊明、屈原等诗人作了对比。 D.文章论证了杜甫所以对时代苦难有担荷力量,是因为他广泛汲取了前人传统。 3.根据原文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杜甫之前的诗人,或以感性见长,或以理性见长,至杜甫方能二者兼备。 B.杜甫勇于尝试各种诗体,在七言律诗上谨守传统,在五言古诗上则作出革新。 C.对逃避、被击败与正面担荷这三种回应危机方式,作者在情感态度上一视同仁。 D.杜甫诗歌震撼人心的力量,部分来自严肃与幽默之间、担荷与欣赏之间的平衡。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4-6 题。 材料一: 可移动文化遗产的保护是指运用各种方法延长可移动文化遗产寿命的专业性活动。 保护技术推进的核心是找到与遗产变化状况相适应的保护方法,以便及时对藏品进行预 警、干预,使藏品保持健康的状态。在此过程中,预防、治理、修复三个方面的技术运用起 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预防是所有的减缓文化遗产恶化和损毁的行为的总称,它涉及光照度、 环境条件、安全、防火和突发事件的准备等方面。治理是通过外接的干预直接作用于可移动 文化遗产的保护行为,是为了消除正在损毁遗产的外界因素,从而使遗产恢复到健康的状态。 根据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病痛”情形的差异,治理技术可以分为杀虫、去酸、脱水和清洁 等类型。修复是对已经发生变形或变性的遗产进行处理,使之恢复到原有的形态或性质。修 复的内容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是清除文物和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 残缺部分。 (摘自周耀林《可移动文化遗产保护策略研究》) 材料二: 以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为标准寿命(设其指数为 1.00),计算在温度 15℃、35℃ 和湿度 10%、30%、70%条件下,纸张的寿命和标准寿命的倍数关系,结果见下表: 湿度(%) 寿命倍数 温度(℃) 一年平均湿度(%) 70 50 30 10 35 0.14 0.19 0.30 0.68 25 0.74 1.00 1.56 3.57 12 2.74 5.81 9.05 20.70 (摘编自李景仁等《图书档案保护技术手册》) 材料三: 毛里求斯是非洲一个岛国,位于赤道南部的西印度洋上,气候湿热多雨。毛里求斯拟修 复的档案文件,形成于 18 世纪,文件纸张为破布浆机制纸,字迹材料为酸性烟黑墨水,双 面手写。以手感鉴别,柔韧性极差,几乎一触即碎。通过测试数据可知,文件纸张严重酸化。 应毛里求斯大使馆的要求和委托,国家图书馆图书保护组和修整组的技术人员,对部分档案 文件进行了实验性去酸和修复。方案如下: (1)去酸方案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 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 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 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 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緣、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杋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 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緣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 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緣 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 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 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 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 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25℃、相对湿度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 低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 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18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 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 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3/9
3 / 9 酸是纸张纤维发生化学降解的催化剂,能加快纸张纤维的水解反应,使纸张脆化变黄、 机械强度下降,直至脆裂粉碎,不能使用。为避免酸性对文献纸张的损害,人们研究了各种 去除纸张酸性的方法。根据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损坏程度和特点,技术人员认为采用氢氧化 钙溶液去酸法比较好,以氢氧化钙溶液去酸,可根据纸张酸化的程度调节去酸溶液的浓度和 去酸时间,去酸彻底,可操作性强,在操作处理过程中也不会使文件出现新的损坏。 (2)修复方案 纸浆补书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的修复法。用纸浆补书机修补书页,既不遮挡字迹又 能增强纸张强度。但纸浆补书机法也有其不足,如对书页的边缘残缺处和书口的断裂处补后 的强度不够,主要原因是书口的断裂处及书页上的裂口缝隙过小,使得纸浆难以通过,边缘 残缺处的纸浆与书页的连接方式属单侧直线连接,不够牢固。为了弥补这一缺陷,纸浆补书 机与边缘、局部裱相结合显然是必要的。 档案文件修复后,纸张的强度和柔韧性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原来一触即碎的文件纸张, 现在不但可以正常翻阅,甚至可以拿起抖动。对于文件修复前后的变化,毛里求斯大使馆人 员表示惊讶,称之为“魔术般的变化”。 (摘编自周崇润等《关于毛里求斯档案文件的去酸与修复》) 4.下列不属于可移动文化遗产“修复”工作的一项是(3 分) A.使用真空干燥法对受潮的古代文献进行处理。 B.使用盐酸、硝酸等化学试剂给青铜器除锈。 C.使用纸浆补书机对破损的古籍进行修补。 D.使用树脂黏合剂粘接破碎的古代瓷器。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预防是为了减缓可移动文化遗产遭受损害而采取的必要措施和行动,其侧重点主要 在于可移动文化遗产的外部环境。 B.如果将温度 25℃、相对湿度 50%下纸张的寿命定为标准寿命,当湿度不变、温度降 低 10℃时,纸张的寿命倍数就会达到 5.81。 C.纸浆补书机修补法对于修复纸张的酸性特别理想,这种方法既可以增强纸张的强度, 又不会影响字迹的清晰度。 D.国家图书馆的技术人员对毛里求斯形成于 18 世纪的档案文件的修复工作是可移动文 化遗产保护的成功案例。 6.请结合材料,分析毛里求斯想要修复的档案文件的受损原因。(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 3 小题,15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理水(节选) 鲁迅 当两位大员回到京都的时候,别的考察员也大抵陆续回来了,只有禹还在外。他们在家 里休息了几天,水利局的同事们就在局里大排筵宴,替他们接风。这一天真是车水马龙,不 到黄昏时候,主客就全都到齐了,院子里却已经点起庭燎来,鼎中的牛肉香,一直透到门外 虎贲的鼻子跟前,大家就一齐咽口水。酒过三巡,大员们就讲了一些水乡沿途的风景,芦花 似雪,泥水如金,黄鳝膏腴,青苔滑溜……等等。微醺之后,才取出大家采集了来的民食来, 都装着细巧的木匣子,盖上写着文字,有的是伏羲八卦体,有的是仓颉鬼哭体,大家就先来 赏鉴这些字,争论得几乎打架之后,才决定以写着“国泰民安”的一块为第一,因为不但文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一一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一一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一一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 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 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 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査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 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一一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 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 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 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 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2014年5月版)
4 / 9 字质朴难识,有上古淳厚之风,而且立言也很得体,可以宣付史馆的。 局外面也起了一阵喧嚷。一群乞丐似的大汉,面目黧黑,衣服破旧,竟冲破了断绝交通 的界线,闯到局里来了。卫兵们大喝一声,连忙左右交叉了明晃晃的戈,挡住他们的去路。 “什么?——看明白!”当头是一条瘦长的莽汉,粗手粗脚的,怔了一下,大声说。 卫兵们在昏黄中定睛一看,就恭恭敬敬的立正,举戈,放他们进去了。 局里的大厅上发生了扰乱。大家一望见一群莽汉们奔来,纷纷都想躲避,但看不见耀眼 的兵器,就又硬着头皮,定睛去看。头一个虽然面貌黑瘦,但从神情上,也就认识他正是禹; 其余的自然是他的随员。 这一吓,把大家的酒意都吓退了,沙沙的一阵衣裳声,立刻都退在下面。禹便一径跨到 席上,并不屈膝而坐,却伸开了两脚,把大脚底对着大员们,又不穿袜子,满脚底都是栗子 一般的老茧。随员们就分坐在他的左右。 “大人是今天回京的?”一位大胆的属员,膝行而前了一点,恭敬的问。 “你们坐近一点来!”禹不答他的询问,只对大家说。“查的怎么样?” 大员们一面膝行而前,一面面面相觑,列坐在残筵的下面,看见咬过的松皮饼和啃光的 牛骨头。非常不自在——却又不敢叫膳夫来收去。 “禀大人,”一位大员终于说。“倒还像个样子——印象甚佳。松皮水草,出产不少;饮 料呢,那可丰富得很。百姓都很老实,他们是过惯了的。” “卑职可是已经拟好了募捐的计划,”又一位大员说。“准备开一个奇异食品展览会,另 请女隗小姐来做时装表演,来看的可以多一点。” “这很好。”禹说着,向他弯一弯腰。 “不过第一要紧的是赶快派一批大木筏去,把学者们接上高原来。”第三位大员说,“学 者们有一个公呈在这里,他们以为文化是一国的命脉,学者是文化的灵魂,只要文化存在, 华夏也就存在,别的一切,倒还在其次……” “他们以为华夏的人口太多了,”第一位大员道,“减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况且那 些不过是愚民,那喜怒哀乐,也决没有智者所推想的那么精微的。……” “放他妈的屁!”禹心里想,但嘴上却大声的说道:“我经过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 确是错误了。以后应该用‘导’!不知道诸位的意见怎么样?” 静得好像坟山;大员们的脸上也显出死色,许多人还觉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请病 假了。 “这是蚩尤的法子!”一个勇敢的青年官员悄悄的愤激着。 “卑职的愚见,窃以为大人是似乎应该收回成命的。”一位白须白发的大员,这时觉得 天下兴亡,系在他的嘴上了,便把心一横,置死生于度外,坚决的抗议道:“湮是老大人的 成法。‘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老大人升天还不到三年。” 禹一声也不响。 “况且老大人化过多少心力呢。借了上帝的息壤,来湮洪水,虽然触了上帝的恼怒,洪 水的深度可也浅了一点了。这似乎还是照例的治下去。”另一位花白须发的大员说,他是禹 的母舅的干儿子。 禹一声也不响。 “我看大人还不如‘干父之蛊’,”一位胖大官员看得禹不作声,以为他就要折服了,便 带些轻薄的大声说,不过脸上还流出着一层油汗。“照着家法,挽回家声。大人大约未必知 道人们在怎么讲说老大人罢……” “要而言之,‘湮’是世界上已有定评的好法子,”白须发的老官恐怕胖子闹出岔子来, 就抢着说道。“别的种种,所谓‘摩登’者也,昔者蚩尤氏就坏在这一点上。” 禹微微一笑:“我知道的。有人说我的爸爸变了黄熊,也有人说他变了三足鳖,也有人 说我在求名,图利。说就是了。我要说的是我查了山泽的情形,征了百姓的意见,已经看透 实情,打定主意,无论如何,非‘导’不可!这些同事,也都和我同意的。” 他举手向两旁一指。白须发的,花须发的,小白脸的,胖而流着油汗的,胖而不流油汗 的官员们,跟着他的指头看过去,只见一排黑瘦的乞丐似的东西,不动,不言,不笑,像铁 铸的一样。 (节选鲁迅《故事新编》,人民文学出版社 2014 年 5 月版)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汘”,与写祥林嫂“眼珠间 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 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 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6分)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 的基本特征。(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土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 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夭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 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 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 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 5
5 / 9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第一段中,洪灾中的民间疾苦被筵宴上大啖酒肉的大员们转化为“水乡沿途的风景” 等谈资,这不仅是讽刺,更表达了忧愤。 B.鲁迅善以细节传神,文中写胖大官员脸上“流出着一层油汗”,与写祥林嫂“眼珠间 或一轮”一样,都是以外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 C.针对禹提出的“导”的治水方法,众大员软硬兼施,口口声声“老大人”,是以所谓 “孝”给禹施压,实质上还是反对禹的变革。 D.文中有意使用“水利局”“时装表演”“摩登”等现代词语,以游戏笔墨颠覆了“大 禹治水”的严肃性与真实性,从而传达出历史的虚无感。 8.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 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 的。(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9.《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 的基本特征。(6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4 小题,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3 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 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常学事焉,乃征为廷尉。 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 ....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 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 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 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 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 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 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 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 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 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 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