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 I类 劣V类 I类 劣V类 49.7% 3.1% 4.9%ⅡI类 8.1% 劣V类 Ⅱ 28. II类 40.9% 97% V类 6.3% Ⅳ类 I V类 ⅣV类 17.2% 19.5% 20.0% Ⅰ类 7.6% 18.% 11.1% 劣Ⅴ类 劣V炎|类|类 劣V类 Ⅱ V类 I类 148%1040 5.4 44.1% 6.1% 8.2% V类 10.7% ⅣV类 218% 12.2% II类 Ⅳ类 II类 Ⅳ类 42.9% 6% 16.1% 23.7% 22.4% I类 17%Ⅱ类 10.4% I 劣V类 110% 劣V类 7.5% 712% Ⅳ类 2002年,七大水系741个重 点监测断面 Ⅳ类 8% V类 V类 7.6% 16.4%
2002年,七大水系741个重 点监测断面 河流 珠江 长江 黄河 松花江 淮河 海河 辽河
营养状 三湖富营养化比较 日201年 态70 口200年 指 数 6 000 0 巢湖 太湖 滇池草海 劣类 Ⅳ类
三湖富营养化比较 太湖
2002年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四大海域一、二类海水比 %80 n200 劣四类 类 21.3 四类 20 二类 三类 28.4% 14.4% 淘海黄海东海由海
2002年近岸海域水质类别 四大海域一、二类海水比 例
大气环境质量 三 119个107个劣三眼 31第% 劣三级 34 200年,监测的343 个市(县)中 级 46 达标 327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比例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比」 80% 特大、超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明显 重于中小城市,尤以人口规模在 100~200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 染最重。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 化硫和颗粒物浓度超标的特大、 超大城市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比例则低于 空气质量达标902超标颗物超标 中小城市 [D20[00口4⑩1旗■0万人
2002年,监测的343 个市(县)中 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分级比例 不同空气质量状况下人比 117个 119个 107个 特大、超大型城市空气污染明显 重于中小城市,尤以人口规模在 100~200万的特大型城市空气污 染最重。空气中主要污染物二氧 化硫和颗粒物浓度超标的特大、 超大城市比例明显高于中小城市, 空气质量达标城市的比例则低于 中小城市。 大气环境质量
酸雨:面积达国土面积的30%,局部地区酸雨频率达70%。从90年代的华南、 西南酸雨区发展到以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和以厦门、上海为中心 的华东沿海酸雨区,以青岛为中心的北方酸雨区 固体废弃物:垃圾围城、垃圾围湖现象突出,白色污染严重 2)生态破坏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土地荒漠化:全国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 生物多样性锐减:1520%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状态, 《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国际公约》640个世界性的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个。 3、履行国际公约的责任决定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物种消失、危险品的 转移 中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噻尔公约》 《蒙特利尔议定书》(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 性保护公约》、《湿地保护公约》等
酸雨:面积达国土面积的30%,局部地区酸雨频率达70%。从90年代的华南、 西南酸雨区发展到以长沙、南昌为中心的华中酸雨区和以厦门、上海为中心 的华东沿海酸雨区,以青岛为中心的北方酸雨区。 固体废弃物:垃圾围城、垃圾围湖现象突出,白色污染严重 2)生态破坏 植被破坏: 水土流失:治理速度赶不上破坏速度; 土地荒漠化:全国面积达262万平方公里; 生物多样性锐减:15—20%的野生动植物物种处于濒危或接近濒危的状态, 《濒危野生动物物种国际公约》640个世界性的濒危物种中,中国占156个。 3、履行国际公约的责任决定 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污染、物种消失、危险品的 转移 中国加入的国际公约:《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噻尔公约》、 《蒙特利尔议定书》(臭氧层破坏)、《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生物多样 性保护公约》、《湿地保护公约》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