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项饰良渚文化周长76厘米1982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墓葬出土上海博物 馆藏 良渚文化的项饰多为单色,这一串则见异色,颜色虽不丰富,但几颗湖绿色珠间 隔配置,显得错落有致,体现了先民对颜色美的追求
玉项饰 良渚文化 周长 76厘米 1982 年上海青浦福泉山墓葬出土 上海博物 馆藏 良渚文化的项饰多为单色,这一串则见异色,颜色虽不丰富,但几颗湖绿色珠间 隔配置,显得错落有致,体现了先民对颜色美的追求
玉镯良渚文化直径6.5,孔径5.7,高2.3厘米1987年浙江省余杭县 瑶山十一号墓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镯 良渚文化 直径 6.5,孔径 5.7,高 2.3 厘米 1987 年浙江省余杭县 瑶山十一号墓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玉鸟良渚文化长1.8,宽2.7,厚0.3厘米1988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 一二六号墓出土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钺良渚文化钺高17.9,上端宽14.4,刃宽16.8,厚0.8厘米冠饰最高 4.6,宽8.4厘米,端饰高2.3,长8.4厘米1986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十二号墓
玉鸟 良渚文化 长 1.8,宽 2.7,厚 0.3 厘米 1988 年上海市青浦县福泉山 一二六号墓出土 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玉钺 良渚文化 钺高 17.9,上端宽 14.4,刃宽 16.8,厚 0.8 厘米 冠饰最高 4.6,宽 8.4 厘米,端饰高 2.3,长 8.4 厘米 1986 年浙江省余杭县反山十二号墓
出土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第二节制陶工艺 Section Two the Pottery in the Period of Original society 一、原始制陶工艺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制陶 的历史至少已有1万年左右,制陶技艺具有很高的成就,历代相传,从未间断。 后来发展成为陶瓷。 最早的陶器器型可能是摹仿自然物或其它材料做成的习见器物,如葫芦、篮 筐、蜂房、鸟巢等等。早期陶器都是圆形的,因为自然界不存在非圆形的东西。 树、花朵、果实、动物的躯体、日月星辰、蜂房、鸟巢等等,都是圆形的。曾经 流行过这样的说法,人们偶尔在编织物上涂了泥巴,经过风干或火烧,变成陶器, 于是受到启发,直接用粘土塑造成容器,再经过焙烧、便成为陶器。这虽然是一 种推测,但从原始陶器上常常留有绳纹、篮纹、席纹等纹饰分析,这种推测是有 道理的。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过定居生活的产物,因为定 居生活,人们才有闲暇去试验烧制陶器。定居生活需要陶器,而陶器又促使定居
出土 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藏 第二节 制陶工艺 Section Two the Pottery in the Period of Original society 一、原始制陶工艺的发生与发展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陶器的国家之一。据考古发掘的实物证明,我国制陶 的历史至少已有 1 万年左右,制陶技艺具有很高的成就,历代相传,从未间断。 后来发展成为陶瓷。 最早的陶器器型可能是摹仿自然物或其它材料做成的习见器物,如葫芦、篮 筐、蜂房、鸟巢等等。早期陶器都是圆形的,因为自然界不存在非圆形的东西。 树、花朵、果实、动物的躯体、日月星辰、蜂房、鸟巢等等,都是圆形的。曾经 流行过这样的说法,人们偶尔在编织物上涂了泥巴,经过风干或火烧,变成陶器, 于是受到启发,直接用粘土塑造成容器,再经过焙烧、便成为陶器。这虽然是一 种推测,但从原始陶器上常常留有绳纹、篮纹、席纹等纹饰分析,这种推测是有 道理的。 陶器的发明与使用,是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开始过定居生活的产物,因为定 居生活,人们才有闲暇去试验烧制陶器。定居生活需要陶器,而陶器又促使定居
生活更方便舒适,目前在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陶器见于河北徐水县南庄头 村、湖南玉蟾岩原始文化遗址,距今1万年左右。稍晚又有河北武安磁山、河南 新郑裴李岗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8干年左右。此后发展到仰韶文化盛 期即距今6干多年,原始制陶工艺达到高峰,黄河上游、中游的彩陶、黄河下游 的黑陶、长江中下游的印纹陶及少数彩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留下了无 数精品。 中国制陶工艺的发展,考古界通常按地区把它们分为若干类型。 1、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按时间顺序分为石岭下类型(约 公元前3800年)厂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3100年)一半山类型(约公元前2500 年)一马厂类型(约公元前2千年)。 2、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一般分为 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大司空村类型等。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以彩 陶为主,并且成就最高,精品最多。 3、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大汶口文 化与龙山文化的制陶工艺,以素陶为主,自成体系。 4、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5千年)、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4500年-前 3500年)、良渚文化(约公元前3500年-前2000年)、大溪文化(约公元前 3800年-前2400年)、屈家岭文化(约2500年-前2000年),这些文化分布 于长江流域,其制陶工艺总体水平不如黄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以素陶为 主,兼有彩陶,此外,黑陶红绘、多色加晕染、漆绘、戳印等,都有突出的特点。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
生活更方便舒适,目前在中国考古发掘出土的最早的陶器见于河北徐水县南庄头 村、湖南玉蟾岩原始文化遗址,距今 1 万年左右。稍晚又有河北武安磁山、河南 新郑裴李岗原始文化遗址出土的陶器,距今 8 千年左右。此后发展到仰韶文化盛 期即距今 6 千多年,原始制陶工艺达到高峰,黄河上游、中游的彩陶、黄河下游 的黑陶、长江中下游的印纹陶及少数彩陶,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留下了无 数精品。 中国制陶工艺的发展,考古界通常按地区把它们分为若干类型。 1、马家窑文化,主要分布于甘肃和青海,按时间顺序分为石岭下类型(约 公元前 3800 年)――马家窑类型(约公元前 3100 年)――半山类型(约公元前 2500 年)――马厂类型(约公元前 2 千年)。 2、仰韶文化,主要分布在黄河中游的陕西、河南、河北、山西,一般分为 半坡类型、庙底沟类型、后岗类型、大司空村类型等。仰韶文化的制陶工艺以彩 陶为主,并且成就最高,精品最多。 3、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分布于黄河下游的鲁西南和苏北一带。大汶口文 化与龙山文化的制陶工艺,以素陶为主,自成体系。 4、河姆渡文化(约公元前 5 千年)、马家浜文化(约公元前 4500 年-前 3500 年)、良渚文化(约公元前 3500 年-前 2000 年)、大溪文化(约公元前 3800 年-前 2400 年)、屈家岭文化(约 2500 年-前 2000 年),这些文化分布 于长江流域,其制陶工艺总体水平不如黄河流域,但也有自己的特色,以素陶为 主,兼有彩陶,此外,黑陶红绘、多色加晕染、漆绘、戳印等,都有突出的特点。 二、丰富多彩的陶器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