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原 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哪里。附:依附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这句话用 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语见《战国策赵策一》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语见《战国策楚策四》, 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 迟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意思是,丢失 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这句话比喻出了事 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 再受损失
10.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左传·僖公十四年》,原 作“皮之不存,毛将安傅”。焉:哪里。附:依附。 意思是,皮都没有了,毛还依附在哪里呢? 这句话用 来比喻基础没有了,赖以生存的东西也就不能存在。 1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语见《战国策·赵策一》。 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作以后行事的借鉴。 12.亡羊补牢,犹未为晚。语见《战国策·楚策四》, 原句是“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 迟也”。亡:丢失。牢:关牲口的圈。 意思是,丢失 了羊,赶快修补羊圈,还不算迟。 这句话比喻出了事 故或犯了错误之后,如果及时想法补救,还可以防止 再受损失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 《离骚》。曼曼ε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 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 傅箴》。朱:朱砂,红色颜料。意思是,接触朱 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现在用来比 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 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语见《论语·学而》朱熹 注。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现指要 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13.路曼曼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语见屈原 《离骚》。曼曼:即漫漫,长、远的样子。修:长。 意思是,道路是那么遥远,但我仍将到处追求真理。 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语见晋代傅玄《太子少 傅箴》。朱:朱砂,红色颜料。 意思是,接触朱 砂,就会染红;接近黑墨,就会沾黑。现在用来比 喻接近好人,容易变好;接近坏人,容易变坏,说 明环境对人的影响很大。 15.有则改之,无则加勉。语见《论语·学而》朱熹 注。 意思是,有错就改正,无错加以自勉。现指要 虚心听取群众的意见,正确对待别人的批评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见《论语卫灵公》。 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见《礼记中庸》。 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立:成功。意 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 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三十三章 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人;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达的人。这就是说聪慧明 达的人,既能知人,又有自知之明
16.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语见《论语·卫灵公》。 一个人没有长远的打算,就必然会有眼前的忧虑。 17.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语见《礼记·中庸》。 豫:同“预”,预见,事前做准备。立:成功。意 思是,凡事有预见,事前做准备,就能成功;事前 没有准备,就要失败。 1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语见《老子》三十三章。 意思是,能够正确认识别人的人,是聪明人;能够 正确认识自己的人,是明达的人。这就是说聪慧明 达的人,既能知人,又有自知之明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患:担忧,怕。不要担忧别人不了 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 语·里仁》。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省 (xing):检查,察看。看见有德才的人,就 想学得与他一样;看见德才不好的人,就对 照检查自己有无类似缺点而改正它
19.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论语 学而》。患:担忧,怕。不要担忧别人不了 解自己,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 20.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 语·里仁》。贤:有道德、有才能的人。省 (xǐng):检查,察看。 看见有德才的人,就 想学得与他一样;看见德才不好的人,就对 照检查自己有无类似缺点而改正它
古代名句选读(三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见《老子》六十四章 意思是,行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 在用来比喻:宏伟的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或用 来说明,攀登科学高峰重在打好基础。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语见《荀子·劝学》。 绳:木工取直的墨线。金:金属利器,如刀剑等。就: 就近。砺:磨刀石。利:锋利。意思是,木头用墨线 量,就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会锋利。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人们要经过学习、磨 炼,才能进步。强调了学习、锻炼的重要性
1.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语见《老子》六十四章。 意思是,行千里的路程,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的。现 在用来比喻:宏伟的事业,要从一点一滴做起。或用 来说明,攀登科学高峰重在打好基础。 2.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语见《荀子·劝学》。 绳:木工取直的墨线。金:金属利器,如刀剑等。就: 就近。砺:磨刀石。利:锋利。意思是,木头用墨线 量,就能取直,金属做成的刀剑拿到磨刀石上去磨, 就会锋利。这两句话用来说明,人们要经过学习、磨 炼,才能进步。强调了学习、锻炼的重要性。 古 代 名 句 选 读 (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