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生间、厕所不宜设在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层。如必须设置时,其下水管道及存水弯 不得在室内外露,并应有可靠的防水 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无通风窗口的卫生间、厕所必须设置通风道,并组织好进风和排气。五节面积计算 住宅建筑设计应计算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系数,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平均每套建筑面积(m2/套)等于总建筑面积(m2)被总套数(套)除: 二、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m2)被总建筑面积(m2)除。 套内使用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壁 柜等分户门内面积的总和 二、跃层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三、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四、内墙面装修厚度均计入使用面积 5层高和净高 住宅层高不应高于280m。 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4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m。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2.10m,其余部分最低处高度 不宜低于1.5m 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220m,卫生间、厕所、贮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2m。 卫生间、厕所内采用蹲式大便器时,其蹲位处地面距上部存水弯的净高不应低于1.90m 6阳台 每套住宅宜设阳台或平台,严寒地区宜设封闭阳台。低层、多层住宅的底层每套宜设小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1m。在放置花盆处,必须采 取防坠落措施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1.10m。中 高层、高层及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和出入口上部的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温暖和炎热地区多层住宅 的阳台宜做有组织排水。 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的连通阳台应设置分隔 7过道、贮藏空间和户内楼梯 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1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0.80m 过道在拐弯处的尺度应便于搬运家俱 每套住宅应有贮藏空间。吊柜净高不应小于0.35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0.45m。靠外墙、 卫生间、厕所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防结露措施 户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0.75m;当两边为墙面时,不应小于0.90m 户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2m,高度不应大于020m。扇形踏步在内侧0.25m处的 宽度不应小于0.22m。 外窗窗台面距楼面的高度低于0.80m时,应有防护措施,窗外有阳台的不受此限 底层外窗和阳台门、面临走廊和屋面的窗户,其窗台高度低于2m的宜采取防护措施 面临走廊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 户门应向内开启,并宜在构造上采取防卫措施
11 卫生间、厕所不宜设在卧室、起居室和厨房的上层。如必须设置时,其下水管道及存水弯 不得在室内外露,并应有可靠的防水、 隔声和便于检修的措施。 无通风窗口的卫生间、厕所必须设置通风道,并组织好进风和排气。五节 面积计算 住宅建筑设计应计算平均每套建筑面积和使用面积系数,其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平均每套建筑面积(m2/套)等于总建筑面积(m2)被总套数(套)除; 二、使用面积系数(%)等于总套内使用面积(m2)被总建筑面积(m2)除。 套内使用面积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 一、套内使用面积包括卧室、起居室、过厅、过道、厨房、卫生间、厕所、贮藏室、壁 柜等分户门内面积的总和; 二、跃层住宅中的户内楼梯按自然层数的面积总和计入使用面积; 三、不包含在结构面积内的烟囱、通风道、管道井均计入使用面积; 四、内墙面装修厚度均计入使用面积。 5 层高和净高 住宅层高不应高于 2.80m。 卧室、起居室的净高不应低于 2.40m,其局部净高不应低于 2m。 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时,其一半面积的净高不应低于 2.10m,其余部分最低处高度 不宜低于 1.5m。 厨房的净高不应低于 2.20m,卫生间、厕所、贮藏室的净高不应低于 2m。 卫生间、厕所内采用蹲式大便器时,其蹲位处地面距上部存水弯的净高不应低于 1.90m。 6 阳台 每套住宅宜设阳台或平台,严寒地区宜设封闭阳台。低层、多层住宅的底层每套宜设小 院。 阳台栏杆设计应防儿童攀登。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在放置花盆处,必须采 取防坠落措施。 低层、多层住宅的阳台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 1.10m。中 高层、高层及严寒地区住宅的阳台宜采用实体栏板。 中高层、高层住宅的阳台和出入口上部的阳台应做有组织排水。温暖和炎热地区多层住宅 的阳台宜做有组织排水。 阳台应设置晾晒衣物的设施。顶层阳台应设雨罩。各套住宅之间的连通阳台应设置分隔 板。 7 过道、贮藏空间和户内楼梯 通往卧室、起居室的过道净宽不宜小于 1m。通往辅助用房的过道净宽不应小于 0.80m。 过道在拐弯处的尺度应便于搬运家俱。 每套住宅应有贮藏空间。吊柜净高不应小于 0.35m。壁柜净深不宜小于 0.45m。靠外墙、 卫生间、厕所的壁柜内部应采取防潮、防结露措施。 户内楼梯的梯段净宽,当一边临空时,不应小于 0.75m;当两边为墙面时,不应小于 0.90m。 户内楼梯的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2m,高度不应大于 0.20m。扇形踏步在内侧 0.25m 处的 宽度不应小于 0.22m。 8 门窗 外窗窗台面距楼面的高度低于 0.80m 时,应有防护措施,窗外有阳台的不受此限。 底层外窗和阳台门、面临走廊和屋面的窗户,其窗台高度低于 2m 的宜采取防护措施。 面临走廊的窗应避免视线干扰。向走廊开启的窗扇不应妨碍交通。 户门应向内开启,并宜在构造上采取防卫措施
各部位门洞口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29.5的规定 各部位门洞口的最小尺寸 类别 门洞口宽度(m)门洞口高度(m) 共用外门 2.00 户门 0.90 起居室门 0.90 2.00 卧室门 厨房门 0.70 卫生间、厕所门 0.70 1.80 阳台门 0.70 2.00 注:卫生间、厕所采用钢门框或推拉门时,门洞口宽度可为0.60m。 第三章共用部分 楼梯和电梯 楼梯间应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受平面布置限制而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人工照明和 通风排烟措施 梯段净宽不应小于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可不 小于1m。 注: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线的水平距离。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0.25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0.18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0.90m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1.1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 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注:楼梯平台净宽系指从墙面突出物外缘至扶手中线的水平距离。 楼梯井宽度大于0.20m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的高度在16m以上的 住宅,应设置电梯 注:①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出入口时,其层数由该层起计算 ②住宅出入口层位于建筑物底部公共用房的屋顶平台上,并具有疏散通道时,其层数由 该层起计算; ③顶层为两层一套跃层住宅,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塔式和走廊式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只设一台电梯时,应在适当 层数用联系廊连通 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 2走廊和出入口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1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 1.10m。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0.1lm 高层住宅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封闭外廊,并应设开启的窗扇或通风排烟设施 严寒地区住宅的出入口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外门。寒冷地区住宅的西、北向出入口宜设 外门或其他防寒设施 住宅的出入口位于阳台和外廊的下部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住宅的出入口处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按户设置信报箱。高层住宅的出入口处宜设管
12 各部位门洞口的最小尺寸应符合表 2.9.5 的规定。 各部位门洞口的最小尺寸 类别 门洞口宽度(m) 门洞口高度(m) 共用外门 1.20 2.00 户门 0.90 2.00 起居室门 0.90 2.00 卧室门 0.90 2.00 厨房门 0.70 2.00 卫生间、厕所门 0.70 1.80 阳台门 0.70 2.00 注:卫生间、厕所采用钢门框或推拉门时,门洞口宽度可为 0.60m。 第三章 共用部分 1 楼梯和电梯 楼梯间应有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当受平面布置限制而不能满足时,应采取人工照明和 通风排烟措施。 梯段净宽不应小于 1.10m。六层及六层以下单元式住宅中,一边设有栏杆的梯段净宽可不 小于 1m。 注:梯段净宽系指墙面至扶手中线的水平距离。 楼梯踏步宽度不应小于 0.25m,踏步高度不应大于 0.18m。扶手高度不宜小于 0.90m。 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 1.10m。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 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 2m。 注:楼梯平台净宽系指从墙面突出物外缘至扶手中线的水平距离。 楼梯井宽度大于 0.20m 时,必须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 七层及七层以上的住宅,或最高住户入口层楼面距底层室内地面的高度在 16m 以上的 住宅,应设置电梯。 注:①住宅中间层有直通室外地面出入口时,其层数由该层起计算; ②住宅出入口层位于建筑物底部公共用房的屋顶平台上,并具有疏散通道时,其层数由 该层起计算; ③顶层为两层一套跃层住宅,其跃层部分不计层数。 十二层及十二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每栋楼设置电梯不应少于两台。 塔式和走廊式住宅电梯宜成组集中布置。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只设一台电梯时,应在适当 层数用联系廊连通。 电梯候梯厅深度不应小于多台电梯中最大轿厢的深度。 2 走廊和出入口 外廊、内天井及上人屋面等临空处栏杆高度不应低于 1m,中高层、高层住宅不应低于 1.10m。垂直杆件间净空不应大于 0.11m。 高层住宅作主要通道的外廊宜做封闭外廊,并应设开启的窗扇或通风排烟设施。 严寒地区住宅的出入口应设防寒门斗或保温外门。寒冷地区住宅的西、北向出入口宜设 外门或其他防寒设施。 住宅的出入口位于阳台和外廊的下部时,应采取安全措施。 住宅的出入口处应有醒目的识别标志,并按户设置信报箱。高层住宅的出入口处宜设管
理值班室。 3垃圾管道 四层及匹层以上的住宅宜设垃圾管道。 垃圾管道不宜邻贴卧室、起居室布置。必须布置时,应采取防潮、防尘和隔声措施。 垃圾管道应采用耐腐蚀、防潮和非燃烧材料,内壁必须光滑,顶层倒垃圾口以下不得有 突出物或管线穿越。 垃圾斗宣选用耐腐蚀材料,斗门应能自动关闭严密。每层宜设倒垃圾口。高层住宅宜设例 垃圾小间。第3.3.5条垃圾管道顶部应有排气管道伸出屋面,底部应设封闭垃圾箱(或小间, 高层住宅底层应设垃圾室 4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采取采光、通风、防潮和排水措施 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宜低于2m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有防止雨水侵入及排除的设 5附建公共用房 住宅建筑中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 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的商店和车间 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锅炉房、变压器室等设备用房。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符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住宅建筑中设置饮食店、食堂等用房时,厨房的烟囱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设 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 住宅与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第四章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 1室内环境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间卧室或起居室能获得日照,个别受条件限制者除外 直接采光房间的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不应小于表41.2的规定 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房间 名称窗地比 卧室、起居室、厨房 厕所、卫生间、过厅 1/10 楼梯间、起廊 1/14 注:①本表按单层钢侧窗计算,采用其他类型窗应调整窗地比 ②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应低于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50m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 住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寒冷、温暖和炎热地区单朝向住宅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电梯井道不宜邻贴卧室、起居室;电梯机房不宜布置在卧室、起居室的上层或与其邻贴 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寒冷、温暖和炎热地区住宅西向卧室、起居室的外窗宜有遮阳措施 2建筑设备 住宅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应采用集中采暖系统,多层和低层住宅宜采用集中 采暖系统。 以煤、薪柴为燃料分散采暖的住宅应设烟囱:上下层或相邻房间合用一个烟囱时,必须
13 理值班室。 3 垃圾管道 四层及匹层以上的住宅宜设垃圾管道。 垃圾管道不宜邻贴卧室、起居室布置。必须布置时,应采取防潮、防尘和隔声措施。 垃圾管道应采用耐腐蚀、防潮和非燃烧材料,内壁必须光滑,顶层倒垃圾口以下不得有 突出物或管线穿越。 垃圾斗宜选用耐腐蚀材料,斗门应能自动关闭严密。每层宜设倒垃圾口。高层住宅宜设例 垃圾小间。第 3.3.5 条 垃圾管道顶部应有排气管道伸出屋面,底部应设封闭垃圾箱(或小间), 高层住宅底层应设垃圾室。 4 地下室和半地下室 住宅不应布置在地下室;当布置在半地下室时,必须采取采光、通风、防潮和排水措施。 地下室、半地下室作贮藏间、自行车库和设备用房使用时,其净高不宜低于 2m。 地下室、半地下室应采取防水、防潮及通风措施。采光井应有防止雨水侵入及排除的设 施。 5 附建公共用房 住宅建筑中严禁布置存放和使用易燃易爆化学物品的商店,车间和仓库,并不应布置产生 噪声、振动和污染环境的商店和车间。 住宅建筑中不宜布置锅炉房、变压器室等设备用房。如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符合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 住宅建筑中设置饮食店、食堂等用房时,厨房的烟囱应高出住宅屋面,其空调、冷藏设 备及加工机械应作减振、消声处理。 住宅与公共用房的出入口应分开布置。 第四章 室内环境和建筑设备 1 室内环境 每套住宅至少应有一间卧室或起居室能获得日照,个别受条件限制者除外。 直接采光房间的窗洞口面积与该房间地面面积之比(窗地比)不应小于表 4.1.2 的规定。 窗洞口面积与房间地面面积之比 房间 名称窗地比 卧室、起居室、厨房 1/7 厕所、卫生间、过厅 1/10 楼梯间、起廊 1/14 注:①本表按单层钢侧窗计算,采用其他类型窗应调整窗地比。 ②窗洞口上沿距楼地面不应低于 2m。距楼地面高度低于 0.50m 的窗洞口面积不应计入。 住宅应有良好的自然通风。寒冷、温暖和炎热地区单朝向住宅必须采取通风措施。 电梯井道不宜邻贴卧室、起居室;电梯机房不宜布置在卧室、起居室的上层或与其邻贴, 受条件限制必须布置时,应采取隔声、减振措施。 寒冷、温暖和炎热地区住宅西向卧室、起居室的外窗宜有遮阳措施。 2 建筑设备 住宅应设室内给水排水系统。 严寒和寒冷地区的高层和中高层住宅应采用集中采暖系统,多层和低层住宅宜采用集中 采暖系统。 以煤、薪柴为燃料分散采暖的住宅应设烟囱;上下层或相邻房间合用一个烟囱时,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