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屋建筑学>教案 参考教材<房屋建筑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6 授课时间:2005.9-12 授课班级 ●正文 第一篇民用建筑设计 第一章概论 基本知识了解: 1.房屋建筑学包含的内容: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与设计 2.构造的含义:建筑的构件使用何种建筑材料、运用何种建筑做法(技术)做成,具有何种功效 3.重点掌握的内容:民用建筑的构造 4.学会的基本技能:能够认知和绘制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民用建筑的分类 、按使用性质分*: 1.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二、民用建筑按使用性质分*: 1.居住建筑; 2.公共建筑 第二节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建筑设计的过程和阶段: 1.准备工作 2.初步设计 3.技术设计 4.施工图设计 第三节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建筑设计的要求: 1.建筑功能的要求 2.合理的技术 3.经济效果 4.建筑美观 5.总体规划 建筑设计的依据 人体尺度和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人均身高、常用尺寸 2.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他们的空间 3.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 ●风玫瑰图的认识* 5.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1 <房屋建筑学>教案 ⚫ 参考教材<房屋建筑学>第三版.同济大学等编著.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6 ⚫ 授课时间:2005.9-12 ⚫ 授课班级: ⚫ 正文: 第一篇 民用建筑设计 第一章 概论 基本知识了解: 1.房屋建筑学包含的内容:民用与工业建筑的构造与设计。 2.构造的含义:建筑的构件使用何种建筑材料、运用何种建筑做法(技术)做成,具有何种功效。 3.重点掌握的内容:民用建筑的构造。 4.学会的基本技能:能够认知和绘制建筑施工图。 第一节 民用建筑的分类 一、按使用性质分*: 1. 生产性建筑:工业建筑、农业建筑; 2. 非生产性建筑:民用建筑 二、民用建筑按使用性质分*: 1. 居住建筑; 2. 公共建筑 第二节 建筑设计的内容和过程 一、建筑设计的内容: 建筑设计、结构设计、设备设计 二、建筑设计的过程和阶段: 1. 准备工作 2. 初步设计 3. 技术设计 4. 施工图设计 第三节 建筑设计的要求和依据 一、建筑设计的要求: 1. 建筑功能的要求 2. 合理的技术 3. 经济效果 4. 建筑美观 5. 总体规划 二、建筑设计的依据: 1. 人体尺度和活动所需的空间尺度 人均身高、常用尺寸 2 .家具、设备的尺寸和使用他们的空间 3. 自然环境的气候条件 ⚫ 风玫瑰图的认识* 5. 地形、地质条件和地震烈度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69度的意义 6.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模数:人为制定的一个标准,使建筑构件统一化,便于生产和安装 基本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M=100m 扩大模数、分模数 7.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标准) 燃烧性能:构件的可燃度。非、难、燃烧体 耐火极限:构件从受火到失去作用的时间,单位h 第二章建筑平面设计 基本知识: 平面图概念:1200mm平切向下看到的建筑构件组合关系 2.房间分类:主要用房、辅助用房、交通联系空间 第一节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使用房间(主要用房)的内容 是指建筑的主要利用房间,如住宅的起居室、卧室:商场的营业厅等 、房间设计参考的条件 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1)房间的面积: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人们活动需要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2)房间的形状和尺寸:参考因素很多,如听觉、视觉:结构:美观等 门窗在房间中的布置 (1)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由人流、家具、设备决定 门的数量由防火规范限制 门的开启方式由使用特点和门的用途决定 (2)门的位置 主要考虑交通路线的便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其次考虑家具布置、风向等要求 (3)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室内采光、通风 第二节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交通空间的内容 1.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2.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 3.交通联系枢纽:门厅、过厅 、交通空间的设计要求: 1.简洁、方便、紧急疏散迅速 2.一定的采光和通风 3.力求节省面积,造型合理 过道(走廊) 1.宽度:人流通行宽度550~600mm,最小1100°1200mm(课本举例) 2.长度:防火规范要求(表) 四、楼梯和坡道
2 地震烈度*:表示地面及房屋建筑遭受地震破坏的程度。6~9 度的意义 6. 建筑模数和模数制 模数:人为制定的一个标准,使建筑构件统一化,便于生产和安装。 基本模数:是选定的标准尺度单位。1M=100mm 扩大模数、分模数 7. 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建筑等级划分的一个标准) 燃烧性能:构件的可燃度。非、难、燃烧体 耐火极限:构件从受火到失去作用的时间,单位 h。 第二章 建筑平面设计 基本知识: 1. 平面图概念:1200mm 平切向下看到的建筑构件组合关系 2. 房间分类:主要用房、辅助用房、交通联系空间。 第一节 使用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使用房间(主要用房)的内容 是指建筑的主要利用房间,如住宅的起居室、卧室;商场的营业厅等 二、房间设计参考的条件: 1. 房间的面积、形状和尺寸 (1) 房间的面积:家具或设备所占面积;人们活动需要的面积;房间内部的交通面积 (2) 房间的形状和尺寸:参考因素很多,如听觉、视觉;结构;美观等 2. 门窗在房间中的布置 (1) 门的宽度、数量和开启方式 门的宽度由人流、家具、设备决定 门的数量由防火规范限制 门的开启方式由使用特点和门的用途决定 (2) 门的位置 主要考虑交通路线的便捷和安全疏散的要求, 其次考虑家具布置、风向等要求 (3) 窗的大小和位置:考虑室内采光、通风 第二节 交通联系部分的平面设计 一、交通空间的内容: 1. 水平交通空间:走廊、过道 2. 垂直交通空间:楼梯、坡道、电梯 3. 交通联系枢纽:门厅、过厅 二、交通空间的设计要求: 1. 简洁、方便、紧急疏散迅速 2. 一定的采光和通风 3. 力求节省面积,造型合理 三、过道(走廊) 1. 宽度:人流通行宽度 550~600mm,最小 1100~1200mm(课本举例) 2. 长度:防火规范要求(表) 四、楼梯和坡道
1.宽度:由人流和防火要求决定 2.形式:由使用要求决定—一美观、空间大小等因素 3.数量:楼层人数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课本举例) 五、门厅、过厅和出入口 1.门厅的作用:交通枢纽、公共服务 2.门厅的面积:使用功能决定 3.门厅的设计要点:导向性明确、简洁非交叉的交通流线 第三节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方式 1.功能分区和它们的联系和分隔 (1)根据任务书分析建筑的功能区有那些,以及它们的主次关系 (2)根据标准资料图集的功能区关系确定各功能区的远近关系 2.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1)组合方式:走廊式组合——一侧或两侧布置:教室、病房、宿舍、办公室、旅店等 几条平行的走廊或天井式走廊:医院、教室、展厅等 套间式组合——窜联的房间:住宅(部分)、展览馆、火车站等 大厅式组合—一大厅为中心:剧院、体育馆等 (2)选用根据:地形图一一与其它建筑的动静与防火关系和尺寸的限制: 当地气候一一体形的确定与选用 3.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1)各房间的使用性质决定其主次、内外、上下、远近关系 (2)人流交通的安排遵从房间使用的过程 、建筑平面组合和结构布置的关系 (1)混合结构: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基本相同,上下楼层的各房间的大小基本相同 (2)框架结构:柱网的尺寸制定应尽量统一,而且满足大部分房间的尺寸要求。 (3)空间结构:特殊的建筑使用 三、基地环境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 (1)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 (2)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 (3)基地的地形条件 第三章建筑剖面设计 第一节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房间的高度和剖面形状的确定 (1)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 住宅的高度(人活动的要求)、影剧院的高度(声响和视觉的要求) (2)采光、通风的要求 (3)结构类型的要求 (4)设备设置的要求 (5)室内空间比例的要求:商场的高度(空间的要求) 、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层高的确定
3 1. 宽度:由人流和防火要求决定 2. 形式:由使用要求决定——美观、空间大小等因素 3. 数量:楼层人数多少和建筑防火要求(课本举例) 五、门厅、过厅和出入口 1. 门厅的作用:交通枢纽、公共服务 2. 门厅的面积:使用功能决定 3. 门厅的设计要点:导向性明确、简洁非交叉的交通流线 第三节 建筑平面的组合设计 一、建筑平面的功能分析和组合方式 1.功能分区和它们的联系和分隔 (1)根据任务书分析建筑的功能区有那些,以及它们的主次关系 (2)根据标准资料图集的功能区关系确定各功能区的远近关系 2.建筑平面组合的几种方式 (1)组合方式:走廊式组合——一侧或两侧布置:教室、病房、宿舍、办公室、旅店等 几条平行的走廊或天井式走廊:医院、教室、展厅等 套间式组合——窜联的房间:住宅(部分)、展览馆、火车站等 大厅式组合——大厅为中心:剧院、体育馆等 (2)选用根据:地形图——与其它建筑的动静与防火关系和尺寸的限制; 当地气候——体形的确定与选用 3.房间的使用顺序和交通路线组织 (1)各房间的使用性质决定其主次、内外、上下、远近关系 (2)人流交通的安排遵从房间使用的过程 二、建筑平面组合和结构布置的关系 (1) 混合结构:房间的开间和进深基本相同,上下楼层的各房间的大小基本相同 (2) 框架结构:柱网的尺寸制定应尽量统一,而且满足大部分房间的尺寸要求。 (3) 空间结构:特殊的建筑使用 三、基地环境对建筑平面组合的影响 (1) 基地大小、形状和道路走向 (2) 建筑物的间距和朝向 (3) 基地的地形条件 第三章 建筑剖面设计 第一节 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一、房间的高度和剖面形状的确定 (1)室内使用性质和活动特点的要求 住宅的高度(人活动的要求)、影剧院的高度(声响和视觉的要求) (2)采光、通风的要求 (3)结构类型的要求 (4)设备设置的要求 (5)室内空间比例的要求:商场的高度(空间的要求) 二、房屋各部分高度的确定: (1) 层高的确定
(2)底层地坪的标高 第二节房屋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 、房屋层数的确定 根据房屋本身的使用、城市规划、结构选型、建筑防火的要求 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 单层、多层、错层和跃层 第三节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建筑空间的组合 (1)高度相同或烦嚣度接近的房间组合 (2)高度相差较大房间的组合 (3)楼梯在剖面中的位置 建筑空间的利用 (1)房间内的空间利用 (2)走廊、门厅和楼梯的空间 第四章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第一节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限制建筑外部形象的因素: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条件,基地环境等 、形象与功能统一 、结合材料、结构、施工的特点 例如:砖混结构不能开大窗:大跨度空间造型由结构确定 、建筑标准和经济指标:节约 四、基地环境和规划的限制 五、符合美的规律: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 第二节建筑体型的组合 、完整均衡、比例恰当 、主次分明、交接明确 三、与环境结合 第三节建筑立面设计 比例与尺度 二、节奏感和虚实对比材料质感和色彩配置 重点和细部处理 第五章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第一节概述 、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 构件的材料、安装组合和适用的条件 任务: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 建筑物的组成及其作用: 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门窗 第二节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按层数和使用性质分 1.单层:框架、砖混多用 2..多层:(多层、中高层)砖混、框架多用 3.高层:超过24m的共建和超过十层的住宅(超高层:超过100m的建筑)
4 (2) 底层地坪的标高 第二节 房屋层数的确定和剖面的组合方式 一、房屋层数的确定 根据房屋本身的使用、城市规划、结构选型、建筑防火的要求 二、建筑剖面的组合方式 单层、多层、错层和跃层 第三节 建筑空间的组合和利用 一、建筑空间的组合 (1) 高度相同或烦嚣度接近的房间组合 (2) 高度相差较大房间的组合 (3) 楼梯在剖面中的位置 二、建筑空间的利用 (1) 房间内的空间利用 (2) 走廊、门厅和楼梯的空间 第四章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 第一节 建筑体型和立面设计的要求 限制建筑外部形象的因素:使用功能,技术经济条件,基地环境等 一、形象与功能统一 二、结合材料、结构、施工的特点 例如:砖混结构不能开大窗;大跨度空间造型由结构确定 三、建筑标准和经济指标:节约 四、基地环境和规划的限制 五、符合美的规律: 比例、尺度、均衡、韵律、对比等 第二节 建筑体型的组合 一、完整均衡、比例恰当 二、主次分明、交接明确 三、与环境结合 第三节 建筑立面设计 一、比例与尺度 二、节奏感和虚实对比材料质感和色彩配置 三、重点和细部处理 第五章 民用建筑构造概论 第一节 概述 一、 建筑构造研究的对象: 构件的材料、安装组合和适用的条件 任务:提供良好的设计方案 二、建筑物的组成及其作用: 基础、墙、楼板层、地坪、楼梯、屋顶、门窗 第二节 建筑物的结构体系 一、按层数和使用性质分 1.单层:框架、砖混多用 2..多层:(多层、中高层 ) 砖混、框架多用 3.高层:超过 24m 的共建和超过十层的住宅(超高层:超过 100m 的建筑)
框架一一剪力墙、框架一一剪筒、筒中筒 4.大跨: 按使用材料分: 木结构 2.混合结构 3.钢筋混凝土结构 4.钢结构 第三节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外力作用的影响 荷载:外力 2.动荷载、静荷载、瞬时荷载(地震力、风荷载) 二、自然气候的影响 、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如:震动、化学腐蚀、爆炸 第四节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使用功能要求 、结构安全 三、建筑工业化 四、建筑经济效益 五、美观 第六章墙和基础构造 第一节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墙体的分类 1.位置分:内墙(分隔作用)、外墙(维护作用) 2.名称:横墙(外横墙——山墙):纵墙(外纵墙—一檐墙);窗间墙:窗下墙 3.受力分: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幕墙) 4.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 5.构造和施工分:叠砌式墙、版筑墙、装配式墙 、墙体的设计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保温、隔热 3.防火 4.隔声 第二节砖墙 、砖墙材料 1.砖: (1)普通粘土砖:青砖和红砖 (2)强度等级:MU30、MU25、M20、M5、MU10、MU7.5六级 2.砂浆 (1)分类:水泥砂浆(用于潮M15、湿环境)、石灰砂浆、混合砂浆 (2)强度等级:M15、M0、M7.5(以上高强度)、M5、M2.5、M1、M0.4七级 、实体墙的组砌方式: 1.砖尺寸:53mx115mmx240mm
5 框架——剪力墙、框架——剪筒、筒中筒 4.大跨: 二、按使用材料分: 1. 木结构 2. 混合结构 3. 钢筋混凝土结构 4. 钢结构 第三节 影响建筑构造的因素 一、外力作用的影响 1. 荷载:外力 2. 动荷载、静荷载、瞬时荷载(地震力、风荷载) 二、自然气候的影响 三、人为因素和其它因素的影响 如:震动、化学腐蚀、爆炸 第四节 建筑构造设计原则 一、使用功能要求 二、结构安全 三、建筑工业化 四、建筑经济效益 五、美观 第六章 墙和基础构造 第一节 墙体的类型及设计要求 一、墙体的分类 1.位置分:内墙(分隔作用)、外墙(维护作用) 2.名称:横墙(外横墙——山墙);纵墙(外纵墙——檐墙);窗间墙;窗下墙 3.受力分:承重墙;非承重墙(隔墙、填充墙、幕墙) 4.材料分:砖墙、石墙、土墙、混凝土墙 5.构造和施工分:叠砌式墙、版筑墙、装配式墙 二、墙体的设计要求 1.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 2.保温、隔热 3.防火 4.隔声 第二节 砖墙 一、砖墙材料 1.砖: (1)普通粘土砖:青砖和红砖 (2)强度等级:MU30、MU25、MU20、MU15、MU10、MU7.5 六级 2.砂浆: (1)分类:水泥砂浆(用于潮 M15、湿环境)、石灰砂浆、混合砂浆 (2)强度等级:M15、M10、M7.5(以上高强度)、M5、M2.5、M1、M0.4 七级 二、实体墙的组砌方式: 1.砖尺寸:53mmx115mmx240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