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inial goods and intermediate goods 最终产品:不重复出售而最终地使用。 ●中间产品:重复出售的产品。 问题?如何来区分,是否可以从物理属性上来区分? 生产与销售 区分生产和销售的关键在于确定GDP的时间概念。 生产一定是统计时期区间内的,而销售的不一定是统计区间 内的。 时间概念 ●统计时间的区分:年、季、月等 GDP与GNP 比较两者的差别: ●从区别说明什么一个现象? 非市场活动 ●市场活动: 非市场活动: GDP指标的局限性 不能测度福利水平; 不能反映出收入分配; ≯不能说明环境状况
Finial goods and intermediate goods ⚫ 最终产品:不重复出售而最终地使用。 ⚫ 中间产品:重复出售的产品。 问题?如何来区分,是否可以从物理属性上来区分? 生产与销售 ⚫ 区分生产和销售的关键在于确定GDP的时间概念。 ⚫ 生产一定是统计时期区间内的,而销售的不一定是统计区间 内的。 时间概念 ⚫ 统计时间的区分:年、季、月等 GDP与GNP ⚫ 比较两者的差别: ⚫ 从区别说明什么一个现象? 非市场活动 ⚫ 市场活动: ⚫ 非市场活动: GDP指标的局限性 ➢ 不能测度福利水平; ➢ 不能反映出收入分配; ➢ 不能说明环境状况
福利水平的修正 ●GDP越大,福利水平不一定越大。 有两个国家的人均GDP相同,哪一个国家居民具有较大的福 利 (福利测度:人均劳动强度、人均接受教育程度、单位人口的 医生数目等) 收入水平的差异 ●两个国家人均GDP一样,收入水平是否一样? (这里主要取决于什么原因?)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收入=支出=产出; 收入法; >支出法; >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收入法与支出法的说明 ●收入=支出=产出 收入法 工资、利息与地租 非公司企业收入(医生、律师等); 公司的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红利与未分配利润); 企业转移支付与间接税(附加在产品成本之上,是市场价值的一部 分) 资本折旧。(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福利水平的修正 ⚫ GDP越大,福利水平不一定越大。 有两个国家的人均GDP相同,哪一个国家居民具有较大的福 利? (福利测度:人均劳动强度、人均接受教育程度、单位人口的 医生数目等) 收入水平的差异 ⚫ 两个国家人均GDP一样,收入水平是否一样? (这里主要取决于什么原因?) 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方法 ➢ 收入=支出=产出; ➢ 收入法; ➢ 支出法; ➢ 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收入法与支出法的说明 ⚫ 收入=支出=产出 收入法 • 工资、利息与地租; • 非公司企业收入(医生、律师等); • 公司的税前利润(公司所得税、社会保险税、红利与未分配利润); • 企业转移支付与间接税(附加在产品成本之上,是市场价值的一部 分); • 资本折旧。(是总投资的一部分)
支出法 个人消费 企业投资 政府购买; 货物与劳务的净出口 个人消费 ●(C)包括耐用品与非耐用品,但建造住宅不算在其内; 消费一旦支出就直接形成厂商收入,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节俭悖论 企业投资 (Ⅰ)增加或替代资产的过程 K=I+dK(K资本存量,I为投资量,d为折旧率) 第一种分类法: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私人用于股票等虚拟资本上的投资在经济学意义上不能算为 投资 投资的另一种分类 ●(1)存货投资:意愿存货投资 非意愿存货投资 (2)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购买 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特征:与C、Ⅰ、(XM)不同,核算时按成本法核算
支出法 • 个人消费; • 企业投资; • 政府购买; • 货物与劳务的净出口。 个人消费 ⚫ (C)包括耐用品与非耐用品,但建造住宅不算在其内; ⚫ 消费一旦支出就直接形成厂商收入,从而增加国民收入: ⚫ 节俭悖论 企业投资 ⚫ (I)增加或替代资产的过程 K=I+d K(K 资本存量,I为投资量,d为折旧率) ⚫ 第一种分类法:重置投资与净投资 ⚫ 私人用于股票等虚拟资本上的投资在经济学意义上不能算为 投资 投资的另一种分类 ⚫ (1)存货投资:意愿存货投资 ⚫ 非意愿存货投资 ⚫ (2)固定资产投资 政府购买 ⚫ 购买商品与劳务的支出。 ⚫ 特征:与C、I、(X-M)不同,核算时按成本法核算
净出口 ●M 为什么在核算时要用净出口? 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GDP=GNP(本国的要素在国外所创价值-外国的要素在本国所创价值) 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和津贴之差) 国民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国民收入(N):(-公司利润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股息红利等) 个人收入(P1):(-个人所得税与非税支付) 个人可支配收入(DP)=消费+储蓄 核算的恒等关系 ●两部门情形;C+I=C+S即IS 三部门情形;C+I+G=C+S+T 即I=S+(TG) ●四部门情形。C+HG+(XM)=C+S+T 即I=S+(T-G)+(M-X) 两部门情形 两部门的说明:P287图 ●两部门情形;C+I=C+S 即I=S 部门情形 三部门的说明:P289图 ●C+I+G=C+S 即I=S+(TG) T为净税收 四部门情形
净出口 ⚫ X-M ⚫ 为什么在核算时要用净出口? 从国民收入到个人可支配收入 ⚫ GDP=GNP-(本国的要素在国外所创价值-外国的要素在本国所创价值) ⚫ 国民生产总值(GNP);(-折旧) ⚫ 国民生产净值(NNP);(-企业间接税和津贴之差) ⚫ 国民收入=工资+地租+利息+利润 ⚫ 国民收入(NI);(-公司利润与社会保险税+政府与企业的转移支付+股息红利等) ⚫ 个人收入(PI);(-个人所得税与非税支付) ⚫ 个人可支配收入(DPI)=消费+储蓄 核算的恒等关系 ⚫ 两部门情形;C+I=C+S 即I=S ⚫ 三部门情形;C+I+G=C+S+T ⚫ 即I=S+(T-G) ⚫ 四部门情形。C+I+G+(X-M)=C+S+T ⚫ 即I=S+(T-G)+(M-X) 两部门情形 ⚫ 两部门的说明:P287图 ⚫ 两部门情形;C+I=C+S ⚫ 即I=S 三部门情形 ⚫ 三部门的说明:P289图 ⚫ C+I+G=C+S+T ⚫ 即I=S+(T-G) ⚫ T为净税收 四部门情形
●四部门的说明: ●C+I+G+(XM)=C+S+T ●即I=S+(TG)+(MX) 潜在GDP(1) 概念 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资源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产量 GDP*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增长的。主要是来自劳动生产率 OKUN定律: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 业率会下降1%。 OKUN定律 OKUN定律: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 业率会下降1% 潜在GDP的引伸 ●从潜在GDP以及OKUN定律,如何看待GDP的增长速度与增 长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国民收入的简单分解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理论; ●乘数理论 投资理论;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消费C由什么决定?(收入、价格、偏好、财产状况、风俗习惯等) ● Keynes认为,C与Y有关系。 即:C=C(Y)这就是 Keynes的消费函数 S=Y-C,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边际消费倾向( Marginal propens ity to consume)0<mpc<1;(一般情况下 它是递减的)
⚫ 四部门的说明: ⚫ C+I+G+(X-M)=C+S+T ⚫ 即I=S+(T-G)+(M-X) 潜在GDP(1) ⚫ 概念 : 一国一定时期内可供利用的资源在正常情况下的最大产量. GDP*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不断增长的。主要是来自劳动生产率。 ⚫ OKUN定律: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 业率会下降1%。 OKUN定律 ⚫ OKUN定律:GDP*增长率为x%,如果现实的GDP增长率为(x+3)%,则失 业率会下降1%。 潜在GDP的引伸 ⚫ 从潜在GDP以及OKUN定律,如何看待GDP的增长速度与增 长质量的关系? 第三章 国民收入的简单分解 ⚫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理论; ⚫ 乘数理论; ⚫ 投资理论;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消费C由什么决定?(收入、价格、偏好、财产状况、风俗习惯等) ⚫ Keynes 认为,C与Y有关系。 即:C=C(Y)这就是Keynes的消费函数。 ⚫ S=Y- C,为储蓄函数; 消费函数与储蓄函数 ⚫ 边际消费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 to consume) 0<mpc<1;(一般情况下 它是递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