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 微观部分 With the aspiration of success, all of you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绝望之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第一章 导言 本章学习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假定,了解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第一节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1、自由物品( 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 ecnomic goods) ·(1)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够自由取用的物品 例如空气、阳光、数量是无限的。 (2)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可得到的物品。例如 小汽车、足球。它对人类有用但数量有限(稀缺)。 ·3.经济学的产生和经济学的定义 (1)产生:由于人类欲望是无穷,而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就 存在着(1)生产什么(what)(2)生产多少( how many)(3) 如何生产how)(4)为谁生产( for whom)(5)何时生产(when) 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 ·经济学:经济学是以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该使用 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在何时生产何种物品,并把物品 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其消费使用的一门社会科 经济学的好处: (1)个人:懂得如何合理支配资源。 ·(2)企业:懂得如何赚钱
•经济学 微观部分 With the aspiration of success, all of you will be able to hew out of the mountain of despair a stone of hope. 绝望之中寻找希望,人生终将辉煌 • 第一章 导言 • 本章学习的是经济学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假定,了解经 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分析方法。 • 第一节 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 一、 经济资源的稀缺性和经济学的产生 • 1、 自由物品(free goods)和经济物品(ecnomic goods) • (1)自由物品:指人类无需通过努力就能够自由取用的物品。 例如空气、阳光、数量是无限的。 • (2)经济物品:指人类必须付出代价才可得到的物品。例如 小汽车、足球。它对人类有用但数量有限(稀缺)。 • 3. 经济学的产生和经济学的定义 • (1)产生:由于人类欲望是无穷,而资源是有限的,于是就 存在着(1)生产什么(what)(2)生产多少(how many)(3) 如何生产(how)(4)为谁生产(for whom)(5)何时生产(when) 等问题。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就产生了经济学。 • 经济学:经济学是以研究人们和社会如何做出选择,该使用 可以有其他用途的稀缺资源在何时生产何种物品,并把物品 分配给社会的各个成员或集团以供其消费使用的一门社会科 学。 • 经济学的好处: • (1)个人:懂得如何合理支配资源。 • (2)企业:懂得如何赚钱
·(3)政府:制定政策 2.稀缺性: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的 资源总是不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这一特性称为稀缺性。 注:参照系:人类无穷的欲望。 人类的五层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 求、自我实现。 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1.机会成本:把一定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例1:一亩地用于生产小麦棉花 产值 ·例2:土地用于生产水稻小麦棉花 产值 700 50 例:大学毕业后的时间分配:出国工作学习 ·3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社会在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只生产两 种产品(X,Y),则该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性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直角坐标系中又可以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经济含义:(1)在可能性边界以下:未充分利用缺乏效率(2)在可能 性边界上:充分利用(3)在可能性边界以外:不可能达到的点 特点 ·凹向圆点。原因是成本递增,边际生产率递减。 定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会随着二者发生变动 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1、资源配置:指的是总量既定的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合 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的用途。具体地说,资源配置问题包含以 下几方面:(1)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那些产品
• (3)政府:制定政策 • 2. 稀缺性: • 相对于人类无穷的欲望而言,“经济物品”和生产这些物品的 资源总是不足。经济物品和资源的这一特性称为稀缺性。 • 注:参照系:人类无穷的欲望。 • 人类的五层需求:生存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 求、自我实现。 • 二、机会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 • 1.机会成本:把一定具有多种用途的经济资源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 另一种产品的数量(或价值)。 • 例1:一亩地用于生产 小麦 棉花 • 产值 500 600 • 例2:土地用于生产 水稻 小麦 棉花 • 产值 700 500 600 • 例:大学毕业后的时间分配: 出国 工作 学习 • 3.生产可能性边界:假定社会在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只生产两 种产品(X ,Y),则该两种产品的最大可能性组合,称为生产可能性边界。 在直角坐标系中又可以称为生产可能性曲线。 • 经济含义:(1)在可能性边界以下:未充分利用 缺乏效率(2)在可能 性边界上:充分利用(3)在可能性边界以外:不可能达到的点 • 特点: • 凹向圆点。原因是成本递增,边际生产率递减。 • 一定经济资源和技术条件,会随着二者发生变动。 • 三、资源配置、资源利用和经济体制。 • 1、资源配置:指的是总量既定的相对稀缺的经济资源如何合 理分配给各种不同的用途。具体地说,资源配置问题包含以 下几方面:(1)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那些产品
(what)(2)采用什么方法生产。(how)(3)被生产出 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 for whom)(4) 何时生产,(when)即边际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 2.资源利用问题:他研究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 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例如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实 际的国民收入潜在的国民收入: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 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 3经济体制的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和利用关系 (1)自给经济:定义:每个家庭(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 分物品,就其少数消费品用以对外交换。这种经济体制成为 自给经济体制 (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 居民的消费决定,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定义: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生产什么、怎样 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等问题由中央计划当 局决定。这种经济体制称为计划经济体制 ·从理论上说,这种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 用。但实际上,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拥有计划和政策所需的信息,所以往 往是缺乏效率的 ·(3)市场经济体制:定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 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基本上由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作 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同时又是产品的需求者,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决定 这种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机制 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它 也不能完全地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问题,往往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 ·(4)混合经济体制 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1.宏观经济学
(what)(2)采用什么方法生产。(how)(3)被生产出 来的产品怎样在社会成员之间进行分配。(for whom)(4) 何时生产,(when)即边际之间的资源分配问题。 • 2.资源利用问题:他研究一个社会既定的生产资源总量是否 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充分利用。例如我国的劳动力资源。实 际的国民收入 潜在的国民收入:给定的技术条件下,一个 社会可能实现的最大产量。 • 3.经济体制的分类及其与资源配置和利用关系 (1)自给经济:定义:每个家庭(村落)生产他们消费的大部 分物品,就其少数消费品用以对外交换。这种经济体制成为 自给经济体制。 (与资源配置的关系: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由 居民的消费决定,效率低下)。 (2)计划经济:定义:生产资料归政府所有,生产什么、怎样 生产以及产品在社会成员之间如何分配等问题由中央计划当 局决定。这种经济体制称为计划经济体制。 • 从理论上说,这种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可以达到最优配置和有效利 用。但实际上,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拥有计划和政策所需的信息,所以往 往是缺乏效率的。 • (3)市场经济体制:定义:生产资料私人所有,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生产 什么、如何生产、产品如何分配等问题基本上由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即作 为生产要素的供给者,同时又是产品的需求者,各自独立的分散的决定。 这种经济体制成为市场经济机制。 • 这种经济体制下,资源的配置和利用完全由市场的价格机制决定。它 也不能完全地解决资源的配置和利问题,往往会存在“市场失灵”的情。 • (4)混合经济体制 • 四、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 • 1.宏观经济学
(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 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 确定及其相应关系的经济学 (2)内容,见目录,国民收入决定论、就业理论、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点、财政与货 币政策理论。 、微观、宏观经济学关系 ·结合生产可能性边界,西方经济学史。互为前提:微观 经济学是以资源和有效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方法, 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则以经济资源 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 置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他考察的是微观经济分析中被假 定为已知和既定的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的大小是怎样 决定摹[相当于做月饼:做多大由宏观决定,如合做以及 做好后如何分配由微观决定。 五、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根据选择原则,西方经济学可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 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这种 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 例如:研究上海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多少,全国居民的 人均收入是多少,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等等都属于经实证济学范 畴 特点:(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作为检验标准。(2)有 正误之分
(1)定义:以整个国民经济活动作为考察对象,研究 社会总体经济问题以及相应的经济变量的总量是如何 确定及其相应关系的经济学。 (2)内容,见目录,国民收入决定论、就业理论、通 货膨胀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增长点、财政与货 币政策理论。 • 、微观、宏观经济学关系 • 结合生产可能性边界,西方经济学史。互为前提:微观 经济学是以资源和有效配置为目标,采取个量分析方法, 假定资源利用问题已经解决。宏观经济学则以经济资源 的有效利用为目标,采取总量分析的方法。假定资源配 置利用问题已经解决。他考察的是微观经济分析中被假 定为已知和既定的被使用的生产资源总量的大小是怎样 决定摹[相当于做月饼:做多大由宏观决定,如合做以及 做好后如何分配由微观决定。 • 五、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 根据选择原则,西方经济学可划分为实证经济学和规范经济学。 (1)实证经济学:在解释经济运行时,从客观事实本身出发, 力求说明和回答经济现象“是什么”和“为什么”。并借以预测人 们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对事物作好坏、善恶的评价。这种 经济学称为实证经济学。 • 例如:研究上海今年的经济发展速度是多少,全国居民的 人均收入是多少,为什么只有这么多,等等都属于经实证济学范 畴。 • 特点:(1)客观性,以客观事实作为检验标准。(2)有 正误之分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 为标准,作出“应当”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 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例如:今年的发展速度应该不应该确定为8%东 西部差距应大些还是小些? 特点: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分 (3)二者的关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他 们都与经济目标有关,目标的层次越低,越与经济运行 密切联系,越具有实证性,目标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 性。 第二节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1.个量和个量分析:个量是单个经济变量的简称。它包 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要素数量、单个商品 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个量分析即分析单 个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微观经济学的 主要研究方法 ·2.总量和总量分析:总量即经济总量的简称,它包括国 民收入、就业量、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息、 汇率及这些变量的变动率等。增量分析即分析经济总量 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3边际增量分析: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 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如决定应变量的量值。例 如:比如在研究价格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时,采用变量 增量分析时,商品供求量变动多少
(2)规范经济学:以一定的价值判断为出发点,提出行 为标准,作出“应当”于“不应当”的评价,阐述怎样才能 达到这样的标准。这种经济学称为规范经济学。 • 例如:今年的发展速度应该不应该确定为8% 东 西部差距应大些还是小些? • 特点:不具有客观性,即规范命题没有正误分。 (3)二者的关系:互为补充,构成了完整的经济学。他 们都与经济目标有关,目标的层次越低,越与经济运行 密切联系,越具有实证性,目标层次越高,越具有规范 性。 第二节 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一.个量分析与总量分析 • 1.个量和个量分析:个量是单个经济变量的简称。它包 括单个商品的产量、成本、利润、要素数量、单个商品 的效用、供给量,需求量、价格等。个量分析即分析单 个经济变量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微观经济学的 主要研究方法。 • 2. 总量和总量分析:总量即经济总量的简称,它包括国 民收入、就业量、消费、储蓄、投资、物价水平、利息、 汇率及这些变量的变动率等。增量分析即分析经济总量 如何决定及其相互关系。它是宏观经济学的主要研究方 法。 • 3.边际增量分析:指分析自变量每增加一个单位或增加 最后一单位的量值会如何影响如决定应变量的量值。例 如:比如在研究价格对商品供给量的影响时,采用变量 增量分析时,商品供求量变动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