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地慢 1.范围:莫霍面~古登堡面 2分层 (1)上地慢:从莫霍面至大约670km的深 度,主要成分为Mg0、Fe0和S102等,超基性 岩如橄榄岩。 软流圈:上地幔上部的地震波低速带,为液 态区,物质塑性较大。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具有刚性的固体地壳 和上地慢部分
(二)地幔 1.范围:莫霍面~古登堡面 莫霍面~古登堡面 2.分层 (1)上地幔:从莫霍面至大约 从莫霍面至大约670 km的深 度,主要成分为 度,主要成分为MgO、FeO和SiO2等,超基性 岩如橄榄岩。 • 软流圈:上地幔上部的地震波低速带,为液 软流圈:上地幔上部的地震波低速带,为液 态区,物质塑性较大。 态区,物质塑性较大。 •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具有刚性的固体地壳 岩石圈:软流圈之上,具有刚性的固体地壳 和上地幔部分。 和上地幔部分
(2)下地慢:在670~2900km的深度范围 内,主要成分同上地幔,铁的含量略有增 加 (三)地核 1范围:古登堡面~地 2分层 (1)外核:古登堡面~5150km处,温度为 2700-3000℃,主要成分为液态的铁和镍。 (2)内核:5150km处至地心,温度可达 6650℃,压力很大,主要成分为固态铁
(2)下地幔:在670~2900 km 2900 km的深度范围 内,主要成分同上地幔,铁的含量略有增 内,主要成分同上地幔,铁的含量略有增 加。 (三)地核 1.范围:古登堡面~地心 古登堡面~地心 2.分层 (1)外核:古登堡面~5150km处,温度为 2700-3000℃,主要成分为液态的铁和镍。 ℃,主要成分为液态的铁和镍。 (2)内核: 5150km处至地心,温度可达 处至地心,温度可达 6650℃,压力很大,主要成分为固态铁。 ℃,压力很大,主要成分为固态铁
第2节地球表面的形态 海陆分布 陆地地貌 海底地貌 四、地壳均衡原理
一、海陆分布 二、陆地地貌 三、海底地貌 四、地壳均衡原理 四、地壳均衡原理 第 2 节 地球表面的形态 地球表面的形态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例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10%km2,以大地 水准面为基准,陆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92%, 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2海陆面积分布 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7.5%, 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25%
一、海陆分布 1.海陆面积比例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 地球表面的总面积约5.1×108km2,以大地 水准面为基准,陆地占地表总面积的 水准面为基准,陆地占地表总面积的29.2%, 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 海洋占地表总面积的70.8%。 2.海陆面积分布 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 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67.5%, 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 南半球的陆地占全球陆地总面积的32.5%
3海陆起伏曲线 地球上的海洋,不仅面积超过陆地,而且 深度也超过陆地的高度。深度大于3000m的海 洋占75%,而高度不足1000m的陆地占71% 102030 100%6 最高山 5 平均高度 大陆坡 x海平面 大陆架(大陆 0 km 平均深度 洋盆 海沟 大陆 最深海0 400 面积/10km2 面积/10km2
3.海陆起伏曲线 地球上的海洋,不仅面积超过陆地,而且 地球上的海洋,不仅面积超过陆地,而且 深度也超过陆地的高度。深度大于 深度也超过陆地的高度。深度大于3000m的海 洋占75% ,而高度不足1000m的陆地占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