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语言结构与表意功能浅谈 樟木高中邓如桐 第一章词语、语句结构与表意功能 本章要论述的是词语、语句的结构极其表意的关系 第一节词语的结构极其表意功能 词语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情达意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词义,还需要对词语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这 两种情况,下面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调整语序,使词语的结构有所变化,会让人更易于理解词语的含 义。例如“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语序调整成为“瞻髙瞩远”,它的 含义就可以容易看出来了,它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眼光远大”的意 思。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司马迁的 《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屈平正道直行。”这里的“正道直行” 是什么意思?其实调整一下语序就不难理解了。把该词语调整为“道 正行直”,就可以知道是“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的意思了。总之, 词语结构的合理变化,会使其含义更易于理解。 词语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的变化。我们 调整词语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 让他们充分的表情达意。例如〈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第四册、2004年9月第一版、第190页)中有下面的一段话: 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今 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
汉语语言结构与表意功能浅谈 樟木高中 邓如桐 第一章 词语、语句结构与表意功能 本章要论述的是词语、语句的结构极其表意的关系。 第一节 词语的结构极其表意功能 词语在应用过程中,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情达意也会发生变化。 有时,为了更好的理解词义,还需要对词语的结构进行调整。对于这 两种情况,下面举出一些例子来说明。 调整语序,使词语的结构有所变化,会让人更易于理解词语的含 义。例如“高瞻远瞩”这个成语,语序调整成为“瞻高瞩远”,它的 含义就可以容易看出来了,它就是“站得高看得远,眼光远大”的意 思。在文言文阅读过程中,有时也会遇到类似的情形。例如司马迁的 《屈原列传》中有这么一句话:“屈平正道直行。”这里的“正道直行” 是什么意思?其实调整一下语序就不难理解了。把该词语调整为“道 正行直”,就可以知道是“道德端正,品行正直”的意思了。总之, 词语结构的合理变化,会使其含义更易于理解。 词语结构的变化,也会引起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的变化。我们 调整词语结构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充分发挥词语的表现力、感染力, 让他们充分的表情达意。例如〈〈语文〉〉(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教科 书第四册、2004 年 9 月第一版、第 190 页)中有下面的一段话: “邹韬奋先生在上海各界公祭鲁迅先生大会上发表的演讲:‘今 天,天色不早,我愿用一句话来纪念先生:许多人是不战而屈,鲁迅
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的这一演讲,在当时被誉为最有特色 的演讲。透过演讲,我们分明的感到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既有对‘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勇敢战斗,决不屈服 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 组合,巧妙的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 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由此可见,词 语结构的变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让人领略到语言巨大的魅力。 又如“振奋精神”和“精神振奋”这两个词语,其文字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达的意义就有了较大的变化了。 “振奋精神”是动宾结构,“振奋”是动词,“精神”是名词,。“振奋 精神”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要求人们把精神 振作起来。由此可见,“振奋精神”是个祈使型的词语。而“精神振 奋”是主谓结构,“精神”是名词,“振奋”是形容词,它说的是精神 处于振奋、振作的状态。这个词语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的精神正处于 振奋、振作的状态,对这种状态持肯定、赞美的态度。由此可见,“精 神振奋”是状态型词语 由上可见,词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词性、词义及词语应用环境 的变化 第二节语句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句结构的恰当变化,会使句子的意思变得连贯,变得富于美感, 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下面的两段话:
先生是战而不屈。’邹韬奋先生的这一演讲,在当时被誉为最有特色 的演讲。透过演讲,我们分明的感到其中蕴涵着极为丰富的内容—— 既有对‘不战而屈的投降派的谴责,又有对鲁迅勇敢战斗,决不屈服 的可贵品格的赞颂。‘不战而屈’和‘战而不屈’,同样四个字的不同 组合,巧妙的采用了鲜明的对比,使卑微者更渺小,使高尚者更伟大, 鼓舞人们以鲁迅先生为榜样,挺身而出,战斗不止。”由此可见,词 语结构的变化,在特定的语言环境里,显示出了巨大的表现力和感染 力,让人领略到语言巨大的魅力。 又如“振奋精神”和“精神振奋”这两个词语,其文字都没有什 么变化。但是由于结构的变化,其表达的意义就有了较大的变化了。 “振奋精神”是动宾结构,“振奋”是动词,“精神”是名词,。“振奋 精神”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精神萎靡不振的情况下,要求人们把精神 振作起来。由此可见,“振奋精神”是个祈使型的词语。而“精神振 奋”是主谓结构,“精神”是名词,“振奋”是形容词,它说的是精神 处于振奋、振作的状态。这个词语应用的环境是:人们的精神正处于 振奋、振作的状态,对这种状态持肯定、赞美的态度。由此可见,“精 神振奋”是状态型词语。 由上可见,词语结构的变化,会带来词性、词义及词语应用环境 的变化。 第二节 语句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句结构的恰当变化,会使句子的意思变得连贯,变得富于美感, 从而增强了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例如下面的两段话:
1、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 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雨露。 在我记忆的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开放,而是在冰 天雪地里开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 育成长的不是春风雨露,而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 第一段话里说明“花”使“我终生难忘的特点。第一句说明花开 放的时间,第二句说明花开放的地点,第三句说明花开放的外在条件 “凛冽的北风”,第四句说明花成长的外在条件一—“人们的泪 水和心血滋育”。这四句话均用相反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但是, 由于句式不统一,结果损害了文段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读起来不 连贯,段意理解起来也不够爽快。第二段话的表达效果优化得多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结构基本一致,均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 达,第二句的结构仿用第一句句子内部的结构;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 也基本一致,也都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达,第四句句子 内部结构仿用第三句句子内部的结构。这段话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句 子结构整齐对称,音节和谐,读来让人感到十分顺畅,有如云行水上 之感,把文段的“终身难忘”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总之,语句结构的恰当调整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它能突出某种 形象,强化某种意绪或渲染某种气氛,它还能显示新颖奇特的形式美
1、在我记忆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在花坛暖房开放,冰天雪地才 是它怒放的地方;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 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滋育它成长,而不是春风雨露。 2、在我记忆的深处,使我终身难忘的却是这样一种花:它不是开 在阳春三月,而是开在寒冬腊月;它不是在花坛暖房开放,而是在冰 天雪地里开放;迎接它出生的不是和煦的春风,而是凛冽的北风;滋 育成长的不是春风雨露,而是人们的泪水和心血。 第一段话里说明“花”使“我终生难忘的特点。第一句说明花开 放的时间,第二句说明花开放的地点,第三句说明花开放的外在条件 ——“凛冽的北风”,第四句说明花成长的外在条件——“人们的泪 水和心血滋育”。这四句话均用相反对比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但是, 由于句式不统一,结果损害了文段的思想感情的表达,人们读起来不 连贯,段意理解起来也不够爽快。第二段话的表达效果优化得多了。 第一句和第二句结构基本一致,均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 达,第二句的结构仿用第一句句子内部的结构;第三句和第四句结构 也基本一致,也都用“不是......而是......”的句式来表达,第四句句子 内部结构仿用第三句句子内部的结构。这段话通过这样的调整,使句 子结构整齐对称,音节和谐,读来让人感到十分顺畅,有如云行水上 之感,把文段的“终身难忘”的主旨表达得淋漓尽致了。 总之,语句结构的恰当调整具有特殊的艺术效果,它能突出某种 形象,强化某种意绪或渲染某种气氛,它还能显示新颖奇特的形式美
取得特殊的修辞功能 第二章语段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段,是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 一段话,或一个片段,它又称为句群、句组。语段要能够清楚明了的 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自己内部的各个句子按恰当合理的结构组织 起来,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对自己内部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节语段结构的种类 语段结构指的是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方式、层次 关系。语段结构的种类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 选择式、解说式、转折式、因果式等。下面对这些种类进行论述。 、总分语段。总分式语段由句子之间先总后分的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这段话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的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 操场上,欢乐的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这段话总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说,后二句是分说。整个语段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把春天人格化,即表现春天给小学生带来欢乐, 又表现作者对春天和小学生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还有总分总结构和 分总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总分式语段常安排为篇、章、节的起始段。 2、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由句子之间平行的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 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
取得特殊的修辞功能。 第二章 语段结构及其表意功能 语段,是句子与句子组合而成的与上下文相关联而又相对独立的 一段话,或一个片段,它又称为句群、句组。语段要能够清楚明了的 表达思想感情,就必须把自己内部的各个句子按恰当合理的结构组织 起来,或者根据表达的需要而对自己内部的句子进行适当的调整。 第一节 语段结构的种类 语段结构指的是语段里句子与句子之间意义上的联系方式、层次 关系。语段结构的种类常见的有总分式、并列式、承接式、递进式、 选择式、解说式、转折式、因果式等。下面对这些种类进行论述。 1、总分语段。总分式语段由句子之间先总后分的关系构成。例如 下面的这段话: 春天来了。它来到教室里,静静的听小学生读书,唱歌。它来到 操场上,欢乐的和小学生一起游戏。 这段话总共有三句话,第一句是总说,后二句是分说。整个语段用拟 人的修辞手法来写,把春天人格化,即表现春天给小学生带来欢乐, 又表现作者对春天和小学生的喜爱之情。总分结构还有总分总结构和 分总结构,在此不再赘述。总分式语段常安排为篇、章、节的起始段。 2、并列式结构。并列式结构由句子之间平行的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从近处看,有的修 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
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蕃神采 这段话总共有两个句子,是对井冈翠竹的描写。第一句从远处的角度 写出井冈翠竹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句从近处的角度写出井冈翠竹的 各种情态。这类语段呈横式结构,段中几句话分别叙述几件事、几种 情况,或分别论述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各种文体的文章均用此式构 段 3、承接式语段。承接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前句引出后句,后句紧 承前句的关系构成。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 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说,就在这里睡 觉,明天一早登山。 这是陆定一同志《老山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三个句子,按时间 先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成语段,表现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 困苦。这种语段句子见的关系,不管从时间看还是从事情看,都是“纵” 的关系,因此记叙性段落常用此式。 4、递进式语段。递进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已经发现的了数以千计的恒星,还会继 续发现新的恒星。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仪器不断的改进, 我们定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这段话有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递进式语段语句之间常用递进关系 的关联词“而且”“并且”、“况且”、“何况”“甚至”、“甚至于”等
奇兵;有的看来出世还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蕃神采。 这段话总共有两个句子,是对井冈翠竹的描写。第一句从远处的角度 写出井冈翠竹给人的总体印象,第二句从近处的角度写出井冈翠竹的 各种情态。这类语段呈横式结构,段中几句话分别叙述几件事、几种 情况,或分别论述一件事物的几个方面。各种文体的文章均用此式构 段。 3、承接式语段。承接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前句引出后句,后句紧 承前句的关系构成。例如下面的一段话: 走了半天,忽然前面又走不动了。传来的话说,前面又有一段路 在峭壁上,马爬不上去。又等了一点多钟。传下命令说,就在这里睡 觉,明天一早登山。 这是陆定一同志《老山界》中的一段话,这段话有三个句子,按时间 先后,事情发生、发展的顺序组成语段,表现出红军长征途中的艰难 困苦。这种语段句子见的关系,不管从时间看还是从事情看,都是“纵” 的关系,因此记叙性段落常用此式。 4、递进式语段。递进式语段由句子之间的递进关系构成。例如下 面的一段话; 宇宙是无穷无尽的,我们已经发现的了数以千计的恒星,还会继 续发现新的恒星。况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天文仪器不断的改进, 我们定能看到更远的世界。 这段话有两个句子,是递进关系。递进式语段语句之间常用递进关系 的关联词“而且”、“并且”、“况且”、“何况”、“甚至”、“甚至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