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讲学稿 课型:讲读时间:10年12月5日执笔:谷振华审核:张性灵胡艳华关东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 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知识目标1、2。 学习难点】: 能力目标1、2 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 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学习本文,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意,并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预习导学 、请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又何间()焉肉食者鄙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小信未孚( 曹刿( )乱旗靡( 2、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衣食所安( ))) 小惠未徧( 牺牲玉帛( 神弗福也( 小大之狱( 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公将鼓之 公将驰之 彼竭我盈( 故克之( 3、作品、背景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684),是
1 曹刿论战 讲学稿 课型:讲读 时间:10 年 12 月 5 日 执笔:谷振华 审核:张性灵 胡艳华 关东霞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1.积累文言文常用的实词、虚词、特殊句式。 2.了解《左传》及齐鲁长勺之战的背景,把握曹刿的战略、战术思想,理解鲁军以弱胜强 的原因。 能力目标 1.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特点。 2.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德育目标 学习曹刿铁肩担道义、忠心献祖国的爱国精神。 【学习重点】: 知识目标 1、2。 【学习难点】: 能力目标 1、2。 【学法指导】 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不是记叙这次战役的进程,而是记录曹刿关于战争的论述,它生动地 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战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全文 的关键是“远谋”一语,通过人物对话,曹刿的“远谋”和“肉食者鄙”都得到了鲜明的再现。 学习本文,首先应整体把握文意,并积累文言重点词语,提高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其次应 把握本文以“论战”为中心选材,组材,详略得当的特点,分析曹刿和鲁庄公两个人物形象, 体会作品的艺术魅力,理解课文的主旨。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预习 导学 1、请给下列句中加线字注音: 又何间.(. )焉 肉食者鄙.( )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小信未孚.( ) 曹刿.( ) 辙.( )乱旗靡.( ) 2、 重点词解释: 齐师.伐我( ) 又何间.焉( ) 肉食者鄙.( ) 衣食所安. ( ) 小惠未徧.( ) 牺牲..玉帛( ) 神弗福.也 ( ) 小大之狱.( ) 忠.之属也 ( ) 可以..一战 ( ) 公将鼓.之( ) 公将驰.之( ) 彼竭我盈.( ) 故克.之( ) 3、作品、背景简介 《左传》又称《春秋左氏传》或《左氏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各诸侯国的政治、经济、 军事、外交、文化等方面情况的一部编年体史书。 本篇选文又题作“齐鲁长勺之战”或“长勺之战”。这一战事发生在鲁庄公十年(前 684),是
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 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 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 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 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 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学习研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你能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选同学概述文章大意。 5、朗读课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中曹刿认为可以一战的条件是: 具体来说指的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 6、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分别写了什么? 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检査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指导预习
2 齐桓公即位后向鲁国发动的第二次战争前此两年,齐桓公(公子小白)与其庶兄公子纠曾进行过 激烈的争夺君位的斗争。当时篡君夺位的公孙无知(齐襄公堂弟)已被杀,齐国一时无君,因此 避难于鲁国的公子纠和避难于莒国的公子小白都争相赶回齐国。鲁庄公支持公子纠主国,亲自 率军护送公子纠返齐,并派管仲拦击、刺杀公子小白。然而鲁国的谋划没有成功,公子小白已 出乎意料地抢先归齐,取得了君位。齐桓公即位后当即反击鲁军,两军交战于乾时(齐地),齐 胜鲁败。乘兵胜之威,齐桓公胁迫鲁国杀掉了公子纠。齐桓公虽在其庶兄的血泊中巩固了权位。 但对鲁国却一直怨恨难平,因此转年春便再次发兵攻鲁,进行军事报复和武力惩罚。本篇所记 即是这次在鲁地长勺展开的战事。 二、学习 研讨 (一)、导入 (二)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 2、你能说出课文题目的意思吗? 3.学生大声读课文,结合注释,疏通文句,并勾画出难词难句,以待讨论交流时解决。 4、选同学概述文章大意。 5、朗读课文,完成下题。 《曹刿论战 》中曹 刿认 为可以 一战 的条件 是: 。具体来说 指的 是 。文中叙述了开始反攻的时机是 ,开始追击的时机 是 。 6、课文三段话分别照应了战争的哪几个阶段?分别写了什么?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检查上节课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二、 小结每段所述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词的掌握情况、课文的自读理解情况。 指导预习
、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何以战B.必以情C.必以分人D.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教学过程: 第1段 1、朗读 检查预习 3、思考: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指出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 ③庄公的态度?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4、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 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第2段
3 1、下列加点的“以”的含义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 A 何以战 B.必以情 C.必以分人 D.可以一战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古今义: (1)又何间焉 古义: 今义: (2)肉食者鄙 古义: 今义: (3)牺牲玉帛 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 古义: 今义: 3、翻译下列句子。 (1)小信未孚。 。 (2)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 教学过程: 一、 第 1 段 1、朗读 2、检查预习 3、思考: ①战争的时间、国家? ②指出表现战争性质的句子? ③庄公的态度? ④刿请见的原因? 直接原因- 根本原因- ⑤这一举动表现了曹刿的什么品质? ⑥刿分析战前准备“何以战”是通过与庄公的几次对话完成的? ⑦刿否定了什么作法?肯定了什么作法?怎样肯定的? ⑧从这一点可以看出在战前准备上,曹刿重视的是什么? ⑨这又反映了曹刿的什么战略思想? ⑩表现庄公“鄙”的句子是什么? ” 4、小结: 本段写了两层内容,概述战前曹刿求见庄公,通过与庄公的对话,明确作战的先决条件是取信 于民,突出了曹刿的远谋。 二、 第 2 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第3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的句子? ②“未可”为何?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④二“未可”为何? ⑤后为何又“可矣”?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 自击时机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 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4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刿与庄公二人的表现分别是什么?表现出各自的什么特点? ②体现刿指挥正确的句子? ③本段表现了刿的什么能力? ④用自己的话概括本段介绍了战争的哪两个过程? 5、小结: 讲述战争经过。 三、 第 3 段 1、朗读 2、检查重点词 3、学生串译 4、提问检查: ①表现庄公“鄙” 的句子? ②一“未可”为何? ③齐人三鼓后为何“可矣”? ④二“未可”为何? ⑤后为何又“可矣”? ⑥总结有利于反攻和追击的最佳时机是什么? 反攻时机—— 追击时机—— ⑦从本段可以看出曹刿的战术思想是什么? 5、小结: 本段是全文重点,写曹刿论述战争取胜的原因。 四、 总结全文: 本文通过记叙曹刿对战争的有关论述和指挥长勺之战的史实,说明要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 略战术并掌握战机才能取胜的道理,表现了曹刿的政治远见军事才能。 练习巩固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回答问题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 (4)战则请从 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T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延伸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 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 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 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乃: ④咏其文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A.用力多者收功远 B.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 是 第三课时 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完成课后练习
5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 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 惠未徧,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1、“十年春,齐师伐我”除了交待战争发生的时间外,还指出了 和 ,其中的“我”是指 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2)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3)曹刿请见 (4)战则请从 3、用原文回答 (1)“忠之属也”所评价的内容是什么? (2)曹刿请见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用“‖”把第一段文字分为两层,并写出层意。 一层 。 二层 。 5、从这一段中,可以看出曹刿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拓展延伸 司马温公幼时,患记问不若人,群居讲习,众兄弟既成诵,游息矣;独下帷绝编,迨能倍诵乃 止。用力多者收功远,其所精诵,乃终身不忘也。温公尝言:“书不可不成诵,或在马上,或中 夜不寝时,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三朝名臣言行录》) 注释:①司马温公:即司马光。②独下帷绝编独自苦读:像董仲舒和孔子读书时那样专心和 刻苦。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患记问不若人 患: ②迨能倍诵乃止 迨: ③迨能倍诵乃止 乃: ④咏其文 咏: 2.与“迨能倍诵乃止”中“倍”的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 B.才美不外见 C.满坐宾客无不伸颈侧目 D.京中有善口技者 3.本文中概括主旨的句子是:( ) A. 用力多者收功远。 B. 其所精通乃终身不忘。 C. 书不可不成诵。 D.咏其文,思其义,所得多矣。 4.文中“独下帷绝编”写只有司马光独自苦读,其中化用的表现孔子读书勤奋的成语 是 第三课时 总结复习课 教学目的及要求: 一、 总结本文写作特点,重点句式及词语。 二、 完成课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