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明学院材料化学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二) 课程代码 0711320159 课程类型 口通识课☑学科平台和专业核心课 牛玉 授课牧师 口专业方向口专业任选口其他 王建华 修读方式 ☑必修 口选修 分 2 开课学期 第2学期总学时 32 其中实践学时 0 混合式 课程网址 先修课程:中国大学M00C平台《无机化学》 先修及后续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级无机化学:等 课程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师范类)的第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教会 学生能应用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 B 立、 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 的基本性质 课程描述应、制备、结构和用途:培养学生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 能力及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无 机化学基础。结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 的专业技能技巧。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里程目标1,能应用元周湖律折代物质结均论 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等基西 北合物的基本 性质、反应、制备、结构和用途: 二)能力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具备对一般元素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自学 能力及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能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 课程目标 领会化学教师在立德树人上的工作意义,培养对无机化学元素化学研究的兴趣,持 续保持对化学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发展: (三)素养 果程目标3:知晓无机元素化学发展史和发展趋势、发展动态以及与生产实践和社 会生活的联系,形成具有综合有人学科特性的专业知识:结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专业技能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2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对应关系 和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 课程目标1,3 工程问题。 9
9 三明学院 材料化学 专业(理论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 无机化学(二) 课程代码 0711320159 课程类型 专业任选 其他 授课教师 牛玉 王建华 修读方式 必修 选修 学 分 2 开课学期 第2学期 总学时 32 其中实践学时 0 混合式 课程网址 A 先修及后续 课程 先修课程:中国大学MOOC平台《无机化学》 后续课程: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中级无机化学;等 B 课程描述 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师范类)的第一门专业必修核心课程。通过课程学习教会 学生能应用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氧化还原反 应、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性质、反 应、制备、结构和用途;培养学生具有对一般无机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 能力及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为学习后续课程和新理论、新实验技术打下必要的无 机化学基础。结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动手能力,训练学生 的专业技能技巧。 C 课程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如下知识、能力及情感态度价值观: (一)知识 课程目标1:能应用元素周期律、近代物质结构理论、化学热力学、化学平衡、氧 化还原反应、配位化学等基础理论知识去掌握有关无机化学中元素和化合物的基本 性质、反应、制备、结构和用途; (二)能力 课程目标2:培养学生具备对一般元素化学问题进行理论分析和计算的能力、自学 能力及利用参考资料的能力,能解决理论联系实际的现实问题; 领会化学教师在立德树人上的工作意义,培养对无机化学元素化学研究的兴趣,持 续保持对化学教育事业的热爱,不断促进教师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发展; (三)素养 课程目标3:知晓无机元素化学发展史和发展趋势、发展动态以及与生产实践和社 会生活的联系,形成具有综合育人学科特性的专业知识;结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 培养学生无机化学实验的专业技能和实验操作动手能力,能够利用课程所学知识分 析和解决基础科学研究、应用开发中的无机化学问题,有一定的团队合作能力。 D 课程目标与 毕业要求的 对应关系 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指标点 课程目标 2工程知识 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 和材料化学专业知识用于解决复杂 工程问题。 课程目标1,3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顺的 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统,单元(部件) 或工艺流程,并 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 课程目标2、3 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以及环境等因素。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 6使用现代工具 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 现代 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 包 课程目标1,3 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腰与业界同行 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11沟通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课程目标1,3 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 流。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实践合计 第10章元素化学引论 第11章氢和稀有气体 2 2 第12章卤素 第13章氧族元素 4 教学内容 第14章氮族元素 4 第15章碳族元素 4 第16章硼族元素 第17章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第18章铜族元素锌族元素 合计 32 32 10
10 4设计/开发解决方案 能够设计针对复杂材料工程问题的 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系 统,单元(部件)或工艺流程,并 能够在设计环节体现创新意识,考 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 以及环境等因素。 课程目标2、3 6使用现代工具 能够针对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 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 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 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 够理解其局限性。 课程目标1,3 11沟通 能够就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 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 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 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 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 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 流。 课程目标1,3 E 教学内容 章节内容 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合计 第10章 元素化学引论 2 2 第11章 氢和稀有气体 2 2 第12章 卤素 4 4 第13章 氧族元素 4 4 第14章 氮族元素 4 4 第15章 碳族元素 4 4 第16章 硼族元素 4 4 第17章 碱金属和碱土金属 4 4 第18章 铜族元素 锌族元素 4 4 合计 32 32
■课堂讲授 口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教学方式 口专题学习 口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口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翻转课堂、专题报告等 支撑 课程思政融入 授课 教学方式 次别 教学内容 课程 目标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与手段 第10章元素化学支撑课程目标 无机化学 引论 1、2、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努力奋斗的决 心 第11章氢和稀 有气体 (1)氧,掌握 及氢化物的物理 支樟课程目标 案例式、启 2 1、2、3 发展简史、单 、化合物的性 质和用途。 课堂讲授、 第12章卤素 支摔课程日标 反应停事树立正确认识科学 问题导向、 教学安排 1、2、3 双刃剑的理念。 探究式学习 4 第13章氧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第14章氮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探究与剑创新精 果堂讲授、 6 催化剂 的人生有 度与价值观! 作学习 支撞课程日标 第16章硼族元素 1.2、3 候德榜探究与创新 第17章碱金属和支撑课程目标 侯氏制碱 精神,树立正确的 课堂讲授、 破土金届 人生态度与价值 问题导向、 1、2、3 观,多角度分析问 探究式学习 题的科学方法。 第18章铜族元素支撑课程目标 课堂讲授、 锌族元素 1、2、3
11 F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 讨论座谈 问题导向学习 分组合作学习 专题学习 实作学习 探究式学习 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 其他 翻转课堂、专题报告等 G 教学安排 授课 次别 教学内容 支撑 课程 目标 课程思政融入 教学方式 思政元素 思政目标 与手段 1 第10章 元素化学 引论 支撑课程目标 1、2、3 无机化学 发展史 (1) 深植家国情 怀,培养文化认 同,增强民族自 信;(2) 坚定为中 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而努力奋斗的决 心。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2 第11章 氢和稀 有气体 (1)氢,掌握氢 及氢化物的物理 化学性质。 (2)稀有气体, 了解稀有气体的 发展简史、单 质、化合物的性 质和用途。 支撑课程目标 1、2、3 案例式、启 发式、探究 式 3 第12章 卤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反应停事 件 树立正确认识科学 双刃剑的理念。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4 第13章 氧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5 第14章 氮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6 第15章 碳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催化剂 探究与创新精神, 树立正确的人生态 度与价值观;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 习、分组合 作学习 7 第16章 硼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8 第17章 碱金属和 碱土金属 支撑课程目标 1、2、3 侯氏制碱 法 侯德榜探究与创新 精神,树立正确的 人生态度与价值 观,多角度分析问 题的科学方法。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9 第18章 铜族元素 锌族元素 支撑课程目标 1、2、3 课堂讲授、 问题导向、 探究式学习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考勤、课程参与、日常表 H 现等(占平时的50%): 评价方式 平时(30%) 1、2、3 课程作业(占平时的 50%)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作答的形式,主要 期末(70% 考评方向:对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掌 1、2、3 握:运用理论知识评价、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福建师大等院校.《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们.高等教有出版社,2017 []北京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北京:高等教有出版 T 社,2002 建议教材[2]武汉大学,等.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0.北京:高等教有出版社,1994. 及学习资料 [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0. 5 多媒体或智慧教室,活动桌椅 教学条件2.超星泛雅或爱课程平台,超星学习通/慕课堂 需求 满足基本学习需求的教学环境。 L.课程大纲由任课教师团队联合制定: 注意事项 2. 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实时调整本教学大纲
12 H 评价方式 评价项目及配分 评价项目说明 支撑课程目标 平时(30%) 考勤、课程参与、日常表 现等(占平时的50%); 课程作业(占平时的 50%) 1、2、3 期末(70%) 期末考试采取闭卷作答的形式,主要 考评方向:对课程理论知识体系的掌 握;运用理论知识评价、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1、2、3 I 建议教材 及学习资料 福建师大等院校.《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 [1]北京师范大学,等.无机化学(上、下册)第四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 社,2002. [2]武汉大学,等.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4. [3]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学教研室.无机化学(上、下册)第三版[M].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1990. J 教学条件 需求 1.多媒体或智慧教室,活动桌椅; 2.超星泛雅或爱课程平台,超星学习通/慕课堂; 3.满足基本学习需求的教学环境。 K 注意事项 1.课程大纲由任课教师团队联合制定; 2.任课教师根据实际教学需要可实时调整本教学大纲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一了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②)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④)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倮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玉斟 2024年2月25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同意 任士制 轩 审批意见 专家组成员签名:条主汉 2024年2月26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风竞 术有叹捷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年2月26日 13
13 备注: 1.本课程教学大纲F—J 项同一课程不同授课教师应协同讨论研究达成共同核心内涵。经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通过的课程教学大纲不宜自行更改。 2.评价方式可参考下列方式: (1)纸笔考试:平时小测、期中纸笔考试、期末纸笔考试 (2)实作评价:课程作业、实作成品、日常表现、表演、观察 (3)档案评价:书面报告、专题档案 (4)口语评价:口头报告、口试 审批意见 课程教学大纲起草团队成员签名: 2024 年 2 月 25 日 专家组审定意见: 同意 专家组成员签名: 2024 年 2 月 26 日 学院教学工作指导小组审议意见: 教学工作指导小组组长: 2024 年 2 月 26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