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流体流动基础 1.1教学基本内容 (1)掌握流体的密度、黏度等物性参数的求取及不同单位之间的换算,掌握流体的作用力 压力的基准和单位、连续性假定; (2)掌握流体的连续性、压缩性、黏性的概念,掌握牛顿黏性定律; (3)掌握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范围及其在压力(压差)、液位、液封高度测量中的 应用; (4)掌握理想流体的概念,掌握连续性方程、伯努利方程、机械能衡算式的内涵、应用条件及 其应用; (5)掌握边界层形成的原因和条件、平板上及圆管内边界层的发展、边界层的分离条件; (6)掌握流体流动类型的判断依据及方法,掌握流体在管路中流动时流动阻力(包括直管 阻力和局部阻力)的计算方法,学会流体适宜流速的选择及管路直径的确定; (?)了解管路的构成、管件及阀门的作用,掌握简单管路和复杂管路的特点及相关计算; (8)掌握管路中流体的流速、流量的测定原理及测量方法,以及毕托管、文氏管流量计和孔 板流量计、转子流量计的测量原理、简单结构和特点、安装要点: (9)了解量纲分析方法的相关概念和方法: (10)了解流体流动与动量传递的关系。 本章主要内容之间的关系如图1.1所示: 1.1.1概述 1.流体的连续性假定 研究流体在静止和流动状态下的规律时,常将流体视为由大量质点组成、彼此间没有空隙的 连续介质,利用连续函数方法求得流体的宏观特征值(如压强、密度等),这就是流体的连续性假 定。组成连续介质的质点由大量分子所组成,但其尺寸远小于流体所处空间的尺寸,却远大于分 子自由程。需要注意的是,当流体压力极低时,连续性假定不能应用。 2.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
·2 第1章流体流动基础 流体流动 连续性假定 流体流动中的作用力]流体的密度及压缩性 流体静力学 流体动力学→流体流动与动量传递 [流体的压强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伯努利方程☐连续性方程☐机被能衡算式流动阻力计郭 流体静力学林本方程应用☐伯努利方程应用☐ 机被能衡算式应用、 压力测量浮力液封高度 [流速与流量测定管路计算 测速管孔板流量计文丘里流量计转子流量计 图1.1本章内容便览 流体受到的力有表面力和质量力两类。表面力是指与流体微元接触的外界(器壁或其周围 的其他流体)施加于该流体微元上的力(如压力)。表面力与作用的表面积成正比。单位面积上 的表面力称为应力。质量力(体积力)是指不与流体接触,而施加于流体所有质点上的力(如重 力、离心力)。质量力与流体的质量成正比。 3.流体的密度 单位体积内流体的质量称为流体的密度。一定种类的流体,影响其密度的因素有温度和压力。 液体的密度几乎不随压力而变化,但温度对其有一定的影响,可由相关的物性手册中查得。 气体的密度随压力和温度而变化。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来 计算。 液体混合物的密度有相应的计算公式。气体混合物的密度也可按理想气体状态方程计算 (当压力不太高、温度不太低时) 4.流体的压缩性 当作用于流体上的外力发生变化时,流体的体积也会发生变化,这种特征称为流体的压缩 性。流体的压缩性用体积压缩系数K表示,即当温度不变时,压强每增加一个单位时,流体体积 (现以单位质量流体的体积:为基准)的相对变化量。即 (1.1) 通常将K≠0的流体称为可压缩流体,反之为不可压缩流体。一般情况下,液体的K=0,故 可视为不可压缩流体。 1.1.2流体静力学 流体静力学主要研究流体静止状态下所受的各种力(主要为内部压力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1.流体的压强 作用于流体单位表面积上的法向表面力称为压强,习惯上称为压力(本书后面所提压力,如
1.1教学基本内容 3 不特别指明,均指压强),而将整个面积上所受到的作用力称为总压力。 (1)压力的单位 按压力的定义表示:N/m2或Pa(帕斯卡),kg/cm2等。 以流体柱高度表示:米水柱(mH,0),毫米汞柱(mmHg)等(注意:必须注明流体种类)。 以大气压为计量单位:物理大气压(atm),工程大气压(at)。 要掌握以上各种压力单位的换算关系。 部分压力单位的换算关系如下: 1mmHg=133.322Pa1mmH,0=9.80665Pa 1atm=101.325kPa=760mmHg=10.3mH,0 1at=98.07kPa=735.6mmHg=10.0mH,0 (2)压力的基准 绝对压力:以绝对真空(绝对零压)为基准测得的压力 表压:以当时当地大气压为基准测得的压力,即绝对压力与大气压力之差,一般压力表所显 示的数值即为表压。 '真空度:如表压值为负值称为真空度,此时绝对压力低于大气压力,一般真空表所显示的数 值即为真空度。 (3)压力的特性 第一,流体压力处处与流体的作用面相垂直,且总指向流体的作用面: 第二,流体中任一点压力的大小与所选定的作用面在空间的方位无关 2.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 (1.2) (1.3) 或 P+pgz=P:+pgz (1.4) 式(1.2)中各项单位均为J/kg。其中,g:项是单位质量流体所具有的位能,而p/p项是单位 质量流体所具有的静压能。式(1.3)中各项的单位是J/N或m,是指每牛顿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式(1.4)中各项的单位是J/m'或Pa,是指每立方米流体所具有的能量。 由以上各式可知,静止连续的均质流体中,流体内各点位能或静压能可能不相等,但二者可 以互相转换,其总和保持不变。这就是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物理意义。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适用于重力场中静止、连续的同一种不可压缩流体。对于不连续的流 体,应分段使用静力学方程。 应用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时要注意等压面的选取。等压面是流体中压力相等的水平面。等 压面必须同时满足静止的、连续的同一种流体并处于同一水平面这些条件,缺一不可。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也可用于压力变化幅度不大如P:<20%的气体,此时取流体的平
第1章流体流动基础 均密度进行计算。 3.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的应用—压力测量 流体静力学基本方程可用于压力测量、液位测量和液封高度计算等,这里仅讨论压力测量。 (1)U形管压差计 ·形管压差计用于测量管路或设备中两点间的压力差。压差计中的指示液必须与被测流体 不互溶、不发生化学反应,其密度p。必须大于被测流体的密度P。如图1.2所示(水平等径管) 两测点1、2之间的压差为 △p=P,-p2=gR(po-p) 若点2处连接大气,则测出的△即值是1点的表压值。 (2)微差压差计(双液体U形管压差计) 若两截面1-1与2-2的压差很小,则为了提高读数精度,除了可选用P。尽可能与p相近的 流体作指示液的U形管压差计、使用铺斜管压差计等外不可用激差压差计,加图1.3所示。在 U形管的两端上方各增设一个扩大室(其直径至少大于下面细管直径的10倍),其中各装有指 示液A和C,要求指示液A和C与下方U形管中指示液、与所测流体不相溶及发生化学反应,且 密度大于下方U形管中指示液的密度。 图1.2U形管压差计 图1.3微差压差计 当微差压差计两端与压力分别为P,和P,的两个取压口相连接而测取压差时,压差计两端上 方扩大室的截面积比下方U形管的截面积大得多 (100倍以上),U形管中指示液读数变化对两扩大室 中液面影响不大,则有 P:-P:=(PA-Pc)gR 1.5) 由于两种指示液的密度PA和pc非常接近(P> P),可使读数R放大几倍甚至更大。 (3)倒U形管压差计 如果指示剂(如空气)密度P小于被测流体密度 P,则应使用倒U形管压差计,如图1.4所示。所测两 截面间的压差为 图1.4倒U形管压差计
1.1教学基本内容 5 Ap=P1-P2=(p-Po)gR 注意:以上各压差计算式仅适用于水平等径管。 1.1.3流体动力学 流体动力学研究流体在流动时的规律性及能量之间的转化规律。 1.流量与流速 体积流量qv(m'/s)、质量流量q(kg/s)与平均速度u(m/s)、质量流率G[kg/(m2·s)]之 间的关系为 式中,S为管道流通截面积,m2:p为流体的密度,kg/m'。 由于气体的体积随温度T和压强p而变,故气体的平均速度u也随T、p变化。因此,气体在 管内流动时,有时采用不随气体状态(T、P)变化的质量流率G计算较为方便。 2.稳态流动与非稳态流动 在流动系统中,若流体的流速、密度、压力等物理量仅是位置的函数,不随时间改变,则称此 系统为稳态流动系统。工业生产上的流动多属稳态流动。反之,若以上参数不仅随位置变化,而 且随时间而变,则称该系统为非稳态流动系统。工业生产中的开车与停车阶段的流动属非稳态 流动。 3.稳态流动时的连续性方程 Sp1=山,5p2=.uSp=9n=常数 (1.6 对不可压缩流体,P为常数,有 4,S,=42S2=.=uS=q=常数 (1.7) 不可压缩流体在圆管内流动时 u,d=山,d=.=ud2=常数 (1.8) 式中,d,d2,.,d为管内径 4.伯努利方程 用于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假想的无黏性流体,其在流动时无阻力)的伯努利方程的三种形 式为 p2%+ (J/kg) (1.9) (J/N) (1.10) 2 (1.11) 由以上三式可见: ①不可压缩理想流体在与外界无能量交换的稳态恒温流动系统中,机械能守恒,且可以相 互转换 ②伯努利方程中的各项皆为机械能,但用不同单位表示机械能时,其形式也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