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2013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题号一二三四总分 得分 【考试说明】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2.答题前请 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1-5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相信自我把握时间慎思精答祝你成功 积累与运用(15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分) 有着“运河之都”美誉的济宁,是鲁南经济文化重镇。我们应站在历史与未来 的至高点上,把握一切后做出高屋建lfng的抉择。这就需要宽广的胸襟和无私而又 远大的眼光,让运河为中心的水流动起来、积蓄起来,让济宁市长出自己的大模样。 模1ng改为 2.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根据提示填空。(6分) ①“晨兴理荒秽, ”,这是躬耕田园地欢愉;“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有约不来过夜半, 这是相约未至的落寂;“ 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着不懈的追求 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这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摇篮。古代诗人以她为 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任意写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完整诗句
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 2013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题号 一 二 三 四 总分 得分 【考试说明】1.本试题共 8 页,满分 100 分,考 试时间 120 分钟。2.答题前请 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在指定的位置。3.书写规范、卷面整洁者加 l-5 分。 【友情提示】沉着冷静 相信自我 把握时间 慎思精答 祝你成功 一、积累与运用(15 分) 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3 分) 有着“运河之都”美誉的济宁,是鲁南经济文化重镇。我 们应站在历史与未来 的至高点上,把握一切后做出高屋建 líng 的抉择。这就需要宽广的胸襟和无私而又 远大的眼光,让运河为中心的水流动起来、积蓄起来,让济宁市长出自己的大模样。 模 líng 改为 2.积累优秀的古诗文可以丰富语言,提高语文素养。根据提示填空。(6 分) ①“晨兴理荒秽,__________ ”,这是躬耕田园地欢愉;“剪不断,理还乱, 是离愁。__________ ”,这是伤别故国的忧愁;“有约不来过夜半,__________ ”, 这是相约未至的落寂;“ __________,为伊消得人憔悴”,这是执着不懈的追求; 韦应物的“春潮带雨晚来急, __________”,这是一种恬淡幽静的意境。 ②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国五千年灿烂文明的摇篮。古代诗人以她为 题材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句,请任意写出一个与黄河相关的完整诗句: __________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 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句,修改意见: 第句,修改意见: 4.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传》就是。这是一坛酒,从明至 今,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 第一莫若读《水浒》。”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有人认为基本 是一部失败的电视剧。背离原著精神,而宋江形象的被丑化则是对原著最大的背离 你读了《水浒传》对宋江有什么认识呢?请简要评价。(2分) 5.右边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 探究结果。(2分) 古诗文阅读(共15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6-11题。(4分) (一)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3.下面语段中有两个病句,请把它们找出来,并加以改正。(2 分) ①书籍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②小而言之,读书不但可以提升自我,而 且能够增长知识。③大而言之,读书可以提高中华民族的素质。④让书香溢满社会 的每一个角落和生活,做一个快乐的读书人吧! 第 句,修改意见: 第 句,修改意见: 4.有些书,可以常读常新,百读不厌,《水浒传》就是。这是一坛酒,从明至 今,浇着天下人的块垒。难怪金圣叹这样说:“天下之乐,第一莫若读书;读书之乐, 第一莫若读《水浒》。”中央电视台播放的电视连续剧《水浒传》,有人认为基本 是一部失败的电视剧。背离原著精神,而宋江形象的被丑化则是对原著最大的背离。 你读了《水浒传》对宋江有什么认识呢?请简要评价。 (2 分) 5.右边是我国“国家节水标志”图,请用简明的语言写出你对构图设计含义的 探究结果。 (2 分) 答: 二、古诗文阅读(共 15 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回答 6 一 11 题。(4 分) (一)伤桃源薛道士 刘禹锡 坛边松在鹤巢空,白鹿闲行旧径中。 手植红桃千树发,满山无主任春风
6.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2分) 7.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分) (二)(11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分) (1)乡为身死而不受乡 (2)是亦不可以已乎是 (3)所以动心忍性所以 (4)困于心,衡于虑衡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分) (1)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然后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6.诗的前两句中,哪两个词表现了薛道士死后凄清冷漠的氛围?(2 分) 7.诗的后两句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2 分) (二)(11 分) 【甲】一箪食,一豆羹,得之则生,弗得则死。呼尔而与之,行道之人弗受; 蹴尔而与之,乞人不屑也。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何加焉!为宫室之美, 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宫室之美为之;乡为身死而不 受,今为妻妾之奉为之;乡为身死而不受,今为所识穷乏者得我而为之:是亦不可以 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乙】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 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 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8.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3 分) (1) 乡为身死而不受 乡 (2)是亦不可以已乎 是 (3) 所以动心忍性 所以 (4)困于心,衡于虑 衡 9.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2 分) (1) 是亦不可以已乎?此之谓失其本心。 (2) 然后之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10.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 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生来说,生死故为重要,但更重要,乙文第一段则讲 明了的道理。(2分) 11.你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本心”?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 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 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分) 现代文阅读(共30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12-20题 (一)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 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 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 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 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 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 事一一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 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 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 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 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产生不 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
10.选自《孟子》的两则文段,骈散结合,说理透彻,具有很强的教育意义。甲 文第一段告诉我们:对于人生来说,生死故为重要,但 更重要 ,乙文第一段则讲 明了 的道理。(2 分) 11.你如何理解孟子所说的“本心” ?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当面对诸如 “生”与“义”、“忧患”与“安乐”的选择时,如何才能做到不失“本心”?请联 系实际,谈谈你的看法。(4 分) 三、现代文阅读(共 30 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 12-20 题。 (一)精神拾荒三步曲 ①“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是孔子的名言。意思是说:只读书不 思考,后果是糊涂;只思考不读书,后果是危险。 ②孔子当然不是无的放矢,“学而不思”和“思而不学”是好些聪明人也容易 犯的毛病。有一种人,读书很多,称得上博学,但始终没有真正属于自己的见解。 还有一种人,酷爱构筑体系,发现新的真理,但拿出的结果往往并无价值,即使有 价值也是前人已经说过而且说得更好的。一个人真正好读书就必定是有所领悟,真 正爱思考就必定想知道别人在他所思问题上的见解,学和思怎么能分开呢?学和思是 互相助兴的,读书引发思考,带着所思的问题读书,都是莫大的精神享受。 ③如此看来,学和思不可偏废。在这两者之外,我还要加上第三件也很重要的 事——录。常学常思,必有所得,但如果不及时录下来,便会流失,岂不可惜?不但 可惜,如果任其流失,还必定会挫伤思的兴趣。席勒曾说,任何天才都不可能孤立 地发展,外界的激励,如一本好书,一次谈话,会比多年独自耕耘更有力地促进思 考。托尔斯泰据此发挥说,思想在与人交往中产生,而它的加工和表达则是在一个 人独处之时。这话说得非常好,但我要做一点修正。根据我的经验,思想的 产生不 仅需要交往亦即外界的激发,而且也需要思想者自身的体贴和鼓励。如果没有独处
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 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 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 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 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A是互相助兴的,B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 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2.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 分) 13.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 要概括。(4分) 14.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格A和B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2分 15.作者在论述学和思不可偏废这个观点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举一个 实例加以证明吗?试着写写。(3分) 16.联系你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3分) (二)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 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
中的用心加工和表达,不但已经产生的思想材料会流失,而且新的思想也会难以产 生了。黄山谷说,三日不读书,便觉得自己语言无味,面目可憎。我的体会是,三 天不动笔,就必定会思维迟钝,头脑发空。 ④灵感是思想者的贵宾,当灵感来临的时候,思想者要懂得待之以礼。写作便 是迎接灵感的仪式。当你对较差的思想也肯勤于记录的时候,较好的思想就会纷纷 投奔你的笔记本了。 ⑤所以,不但 A 是互相助兴的,B 也是助兴行列中的一个重要角色。学而思,思而 录,是愉快的精神拾荒之三步曲。 12.作者说的“精神拾荒三步曲”指的是哪三步曲?三步曲之间是什么关系?(4 分) 13.第③段中席勒和托尔斯泰的观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请用自己的语言简 要概括。(4 分) 14.根据上文的论述,请在空 格 A 和 B 处分别填上合适的词。(2 分) A、 B、 15. 作者在论述学和思不可偏废这个观点时,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你能举一个 实例加以证明吗?试着写写。(3 分) 16.联系你 的学习或者读书体验,说说你对作者观点的理解。(3 分) (二) 抽打心中的樱桃花 ①年少时家中的院子里种了两棵樱桃树。每年春天,樱桃树上总会挂满红得晶 莹透亮的樱桃。摘一颗放到嘴里,令人唇齿留香、心旷神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