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土的基本物质组成第一节土壤的矿物质组成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地学基础部分,包括矿物质的概念、性质、作用及基本类型:岩石的风化类型及条件,风化过程的强度及量度指标;土壤母质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粒级的概念、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主要粒级的理化特性和矿物学组成:主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制,主要质地主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及改良利用。教学内容:首先介绍的是矿物、岩石的概念、来源、类型及其变化过程一风化作用等内容。使是在土壤形成以后,它也时刻进行着。这是由于土境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是由矿物质组成的缘故。风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以及其它性质均起一定的作用。风化作用的类型是按作用力的性质和最初作用力发生的顺序来划分的,这只是为了理解方便而已。客观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壤中的情况是这三种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也几乎同时同地都在进行着。不难看出,化学风化作用对养分的释放,对土壤的其它性状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它引起了化学成分的变化。生物风化是从外部条件下更有力地促进了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过程,当然生物还有其它方面的意义如积累养分,创造有机质等。本章介绍的另一内容是矿质王粒。矿质土粒是大小不等、成分有别、性质各异的。因此它们对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是相当不同的。土粒有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别是划分粒级的根据。教材中所介绍的几种分级制,应能熟悉掌握。在分级制中至少应掌握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划分界限,特别是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性的大小界限。对各粒级的主要性状应该比较熟知。教学重点:岩石风化概念、类型和过程,主壤粒级概念、类型和其对主壤肥力的影响,主壤的质地概念、类型和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分类制和三类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复习题一、名词解释1.原生矿物:2.次生矿物:3.粘土矿物;4.硅铝铁率;5.风化作用;6.母质;7.同晶置换:8.粒级;9.土壤质地;二、填空题1.机械分析时,给悬液中加入0.5N六偏磷酸钠的主要作用是2.土壤粒级分类制中,二级分类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其分界点为_mm。和_3.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类型可分为4.粘质壤土中粘粒含量于壤质粘土中粘粒含量。5.高岭石矿物是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键相连。蒙脱石矿物结构是型矿物,晶层间主要是引力,而伊利石矿物结构是型矿物,晶层间是键。6.我国东半部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南北变化趋势为7.砂土保肥力较粘土低,这是因为0和8.土壤质地主要是通过来影响土壤性质的
第二章 土壤的基本物质组成 第一节 土壤的矿物质组成 教学目的:通过学习,了解土壤的地学基础部分,包括矿物质的概念、性质、作用及基本类型;岩 石的风化类型及条件,风化过程的强度及量度指标;土壤母质类型和特点。重点掌握粒级的概念、 分类原则和分类标准,主要粒级的理化特性和矿物学组成;土壤质地的概念和分类制,主要质地土 壤的农业生产性状及改良利用。 教学内容:首先介绍的是矿物、岩石的概念、来源、类型及其变化过程—风化作用等内容。使是在 土壤形成以后,它也时刻进行着。这是由于土壤中的固体物质绝大部分是由矿物质组成的缘故。风 化过程对土壤养分的释放以及其它性质均起一定的作用。 风化作用的类型是按作用力的性质和最初作用力发生的顺序来划分的,这只是为了理解方便而 已。客观的情况,特别是在土壤中的情况是这三种作用相互交织在一起,也几乎 同时同地都在进 行着。不难看出,化学风化作用对养分的释放,对土壤的其它性状都有深刻的影响,因为它引起了 化学成分的变化。生物风化是从外部条件下更有力地促进了物理的和化学的风化过程,当然生物还 有其它方面的意义如积累养分,创造有机质等。 本章介绍的另一内容是矿质土粒。矿质土粒是大小不等、成分有别、性质各异的。因此它们对 土壤性质的影响也是相当不同的。土粒有组成和性质上的差别是划分粒级的根据。教材中所介绍的 几种分级制,应能熟悉掌握。在分级制中至少应掌握砂粒、粉粒和粘粒的划分界限,特别是物理性 砂粒和物理性粘性的大小界限。对各粒级的主要性状应该比较熟知。 教学重点:岩石风化概念、类型和过程,土壤粒级概念、类型和其对土壤肥力的影响,土壤的质地 概念、类型和土壤质地改良,土壤质地分类制和三类质地土壤的农业生产性状。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 1.原生矿物; 2.次生矿物; 3.粘土矿物; 4.硅铝铁率; 5.风化作用; 6.母质; 7.同晶置换; 8.粒级; 9.土壤质地; 二、填空题 1.机械分析时,给悬液中加入 0.5N 六偏磷酸钠的主要作用是 。 2.土壤粒级分类制中,二级分类把土壤颗粒分为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其分界点为 mm。 3.矿物质的来源按成因类型可分为 和 。 4.粘质壤土中粘粒含量 于壤质粘土中粘粒含量。 5.高岭石矿物是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以 键相连。蒙脱石矿物结构 是 型矿物,晶层间主要是 引力,而伊利石矿物结构是 型矿物,晶 层间是 键。 6.我国东半部土壤次生粘土矿物的南北变化趋势为 。 7.砂土保肥力较粘土低,这是因为 。 8.土壤质地主要是通过 、 和 来影响土壤性质的
和9组成士壤矿物质部分四大元素依次是和10.铝硅酸盐粘土矿物两个基本结构单元是11.在质地分类制中,苏联卡庆斯基分类制是把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和,因此叫它级分类制:而美国制、国际制则把土壤颗粒分成和,叫它们级分类制。12.“勤浇薄施”的水肥管理措施适用于质地的土壤。:而质地是13.粒级是指指三、选择题(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0.01mm时)A.吸附能力比较强B.吸附能力比较弱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2.蛭石是()A.次生矿物B.原生矿物C.水化氧化物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物()3.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A.要强B.要弱C.差别不大D.完全相同)4.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A.50%以上B.50%以下C.70%以上D.70%以下()5.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A.比较多的原生矿物B.比较多的次生矿物C.比较多的有机质D.比较多的石英)6.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A.粘粒含量B.砂粒含量C.有机质含量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伊利石和蒙脱石的晶层构造同为2:1型,所以它们的CEC相关不大。)2.人们把砂土叫暖土、粘土叫冷土,是因为砂土在一年任何时候土温均高于粘土。()(3.砂土就是全部由砂粒组成的,而粘土则就是全部由粘粒组成的。4.在自然条件相同的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养分含量就较多;而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就不一定)是这种关系。()5.湖积母质分别于其它母质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其剖面下部有兰灰色的潜育层出现。(()6.土壤粒级分类是按颗粒粒径大小来划分的,说明土壤颗粒全是球形。7.我国南方的红黄壤中粘土矿物以高岑石类为主,而北方土壤中则以蒙脱石和伊利石(水化云CJ母)为主。2(8.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或矿物风化或其搬运堆积物。()9.粘质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类型。)(10.2:1型粘土矿物是指由两层SiO2层夹一层Al202层构成
9.组成土壤矿物质部分四大元素依次是 、 、 和 。 10.铝硅酸盐粘土矿物两个基本结构单元是 和 。 11.在质地分类制中,苏联卡庆斯基分类制是把土壤颗粒按粒径大小分为 和 ,因此叫它 级分类制;而美国制、国际制则把土壤颗粒分成 , 和 ,叫它们 级分类制。 12.“勤浇薄施”的水肥管理措施适用于 质地的土壤。 13.粒级是指 ;而质地是 指 。 三、选择题 1.当土壤颗粒的粒径大于 0.01mm 时 ( ) A.吸附能力比较强 B.吸附能力比较弱 C.吸附能力没有变化 D.不表现出任何吸附能力 2.蛭石是 ( ) A.次生矿物 B.原生矿物 C.水化氧化物 D.有机物与次生矿物的结合物 3.蒙脱石比高岭石的吸附能力 ( ) A.要强 B.要弱 C.差别不大 D.完全相同 4.砂土的砂粒质量分数一般在 ( ) A.50%以上 B.50%以下 C.70%以上 D.70%以下 5.粘重的土壤一般含有 ( ) A.比较多的原生矿物 B.比较多的次生矿物 C.比较多的有机质 D.比较多的石英 6.土壤质地主要取决于土壤 ( ) A.粘粒含量 B.砂粒含量 C.有机质含量 D.大小不同的土粒组合比例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伊利石和蒙脱石的晶层构造同为 2:1 型,所以它们的 CEC 相关不大。 ( ) 2.人们把砂土叫暖土、粘土叫冷土,是因为砂土在一年任何时候土温均高于粘土。 ( ) 3.砂土就是全部由砂粒组成的,而粘土则就是全部由粘粒组成的。 ( ) 4.在自然条件相同的地区,土壤质地愈粘,养分含量就较多;而在不同自然条件下,就不一定 是这种关系。 ( ) 5.湖积母质分别于其它母质类型的显著特点是其剖面下部有兰灰色的潜育层出现。 ( ) 6.土壤粒级分类是按颗粒粒径大小来划分的,说明土壤颗粒全是球形。 ( ) 7.我国南方的红黄壤中粘土矿物以高岑石类为主,而北方土壤中则以蒙脱石和伊利石(水化云 母)为主。 ( ) 8.母质是形成未来土壤的岩石或矿物风化或其搬运堆积物。 ( ) 9.粘质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类型。 ( ) 10. 2:1 型粘土矿物是指由两层 SiO2 层夹一层 Al2O2 层构成。 ( )
11.砂质土全由或基本上由比重小的矿物组成,而粘土则由比重较大的矿物组成,因而才能把砂()土叫“轻土”,把粘土叫“重土”。12.机械分析中,给悬液中加入0.5N六偏磷酸钠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悬液PH值。()(J13.土境质地也叫做土壤机械组成()14.凡属同一质地类别的土壤,其颗粒组成则完全相同。()15.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壤,其粘土矿物组成不同。五、问答题1.铝硅酸盐类矿物分哪几组?它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不同?2.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成分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何影响?3.粗细土粒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在矿物学组成上有何差异?4.什么叫土壤的粒级和质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把质地分为哪几种?它们在农业生产性状和改良上有何不同?5.旱地耕层土壤较理想的质地类型是什么?为什么?6.砂性土和粘性士在利用上都存在问题,从物质组成上看,其关键为何?其改良的主要措施又是什么?是否粘性王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7.就质地而言,我国南北土壤有何分布规律?若南北两地的两地土壤质地类型相同时,其保肥性有无差异?为什么?8.试述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9.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0.什么叫质地剖面?为什么在了解了表土的质地以后,还要考虑土壤质地剖面的影响,其主要原因是什么?11.比较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粘土矿物的主要异同点。12.我国土壤质地从南到北有何分布规律?13.为什么说在自然条件下,粘质土养分含量较砂质土丰富。14.试述粘主矿物硅铝铁率的概念及意义。15.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分界点确定在0.01mm,其科学依据为何?16.二级分类制和三级分类制有何异同?17.试述粘土矿物同晶置换产生的条件及主要结果。第二节土壤有机质教学目的: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主要类型;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产生的条件,腐殖质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主要作用。教学内容: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的活有机体一一生物、作物根系,其遗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它们的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在农业科技工作中也常用土壤有机质表示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态一一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固相物质中很重要的部分,其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这是和它本身的组成、结构以及特别是和它的性质活跃(与矿质相比较)分不开的。教学重点: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复习题
11.砂质土全由或基本上由比重小的矿物组成,而粘土则由比重较大的矿物组成,因而才能把砂 土叫“轻土”,把粘土叫“重土”。 ( ) 12.机械分析中,给悬液中加入 0.5N 六偏磷酸钠的主要目的是调整悬液 PH 值。 ( ) 13.土壤质地也叫做土壤机械组成。 ( ) 14.凡属同一质地类别的土壤,其颗粒组成则完全相同。 ( ) 15.不同母质类型的土壤,其粘土矿物组成不同。 ( ) 五、问答题 1.铝硅酸盐类矿物分哪几组?它们在组成和性质上有什么不同? 2.土粒大小不同,在化学成分上有何差异?这些差异对土壤养分含量有何影响? 3.粗细土粒是如何划分的?它们在矿物学组成上有何差异? 4.什么叫土壤的粒级和质地?目前我国农业科技工作中把质地分为哪几种?它们在农业生产性 状和改良上有何不同? 5.旱地耕层土壤较理想的质地类型是什么?为什么? 6.砂性土和粘性土在利用上都存在问题,从物质组成上看,其关键为何?其改良的主要措施又 是什么?是否粘性土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好的质地? 7.就质地而言,我国南北土壤有何分布规律?若南北两地的两地土壤质地类型相同时,其保肥 性有无差异?为什么? 8.试述我国粘土矿物的分布规律? 9.原生矿物和次生矿物在土壤中的作用有何不同?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0.什么叫质地剖面?为什么在了解了表土的质地以后,还要考虑土壤质地剖面的影响,其主要 原因是什么? 11.比较高岭石、伊利石和蒙脱石三类粘土矿物的主要异同点。 12.我国土壤质地从南到北有何分布规律? 13.为什么说在自然条件下,粘质土养分含量较砂质土丰富。 14.试述粘土矿物硅铝铁率的概念及意义。 15.物理性砂粒和物理性粘粒分界点确定在 0.01mm,其科学依据为何? 16.二级分类制和三级分类制有何异同? 17.试述粘土矿物同晶置换产生的条件及主要结果。 第二节 土壤有机质 教学目的:了解土壤有机质的来源、组成及主要类型;重点掌握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及其产生的条 件,腐殖质的组成和基本特性,有机质在土壤肥力上的主要作用。 教学内容:土壤有机质泛指土壤中的活有机体——生物、作物根系,其遗体和施入的有机肥料以及 它们的不同程度的转化产物。在农业科技工作中也常用土壤有机质表示土壤中有机质的主要存在形 态——腐殖质,腐殖质是土壤固相物质中很重要的部分,其数量虽少,但作用却很大,这是和它本 身的组成、结构以及特别是和它的性质活跃(与矿质相比较)分不开的。 教学重点:土壤有机质的概念、类型,土壤有机质的转化,土壤有机质与土壤肥力。 复 习 题
一、名词解释1.土壤有机质2.腐殖质3.矿化作用4.腐殖化作用5.氨化作用6.硝化作用7.腐殖化系数8.C/N9.胡敏酸11.腐殖酸10.富里酸12.激发效应(起爆效应)13.反硝化应用。二、填空题和1.土壤有机质四大主要组成元素是2.土壤腐殖质测定时,由测得有机碳折算成腐殖质含量的系数是,这是因为土壤腐殖质分子中平均含碳量为的缘故。和3.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一是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这两个过程的进及行均受到等因素的影响。5.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主要是借分解释放的。6.我国东半部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南北变化趋势为和组成,其中以7.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和较为重要。和②8.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①电,又带电为主。9.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即带电,而通常以而溶于的棕色腐殖质。而富里酸是一类10.胡敏酸是一类不溶于既溶于,又溶于的黄色或淡黄色腐殖质。11.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态为12.在土壤有机质中,腐殖质占和13.土壤有机质主要可分为两大类。和14.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三、选择题()1.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A.植物残体B.腐殖酸C.胡敏酸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2.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A.腐殖质C.褐腐酸B.CO2和H2OD.胡敏酸C23.一般说来腐殖质的吸附能力A.比粘土矿物强B.比粘土矿物弱C.与粘土矿物几乎相同D.比原生矿物强()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A.粘粒含量也高B.原生矿物少C.次生矿物多D.吸附能力强5.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是()A.先分解,后合成B.先合成,后分解
一、名词解释 1.土壤有机质 2.腐殖质 3.矿化作用 4.腐殖化作用 5.氨化作用 6.硝化作用 7.腐殖化系数 8.C/N 9.胡敏酸 10.富里酸 11.腐殖酸 12.激发效应(起爆效应) 13.反硝化应用。 二、填空题 1.土壤有机质四大主要组成元素是 、 、 和 。 2.土壤腐殖质测定时,由测得有机碳折算成腐殖质含量的系数是 ,这是因为土壤腐殖 质分子中平均含碳量为 的缘故。 3.土壤有机质转化的两个基本过程是 和 。 4.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一般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_,一是_。这两个过程的进 行均受到_、_、_及_等因素的影响。 5.土壤有机质中的养分主要是借 分解释放的。 6.我国东半部土壤腐殖质含量的南北变化趋势为 。 7.土壤腐殖质主要是由 、 和 组成,其中以 和 较为重要。 8.土壤有机质能降低粘质土的粘性是因为① 和② 。 9.腐殖质是两性胶体,即带 电,又带 电,而通常以 电为主。 10.胡敏酸是一类不溶于 ,而溶于 的棕色腐殖质。而富里酸是一类 既溶于 ,又溶于 的黄色或淡黄色腐殖质。 11.腐殖质在土壤中主要存在形态为 。 12.在土壤有机质中,腐殖质占 。 13.土壤有机质主要可分为 和 两大类。 14.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的方法 、 和 。 三、选择题 1.土壤有机质中的主要成分是 ( ) A.植物残体 B.腐殖酸 C.胡敏酸 D.半分解的植物残体 2.有机物质分解的最终产物是 ( ) A.腐殖质 B.CO2 和 H2O C.褐腐酸 D.胡敏酸 3.一般说来腐殖质的吸附能力 ( ) A.比粘土矿物强 B.比粘土矿物弱 C.与粘土矿物几乎相同 D.比原生矿物强 4.有机质含量高的土壤 ( ) A.粘粒含量也高 B.原生矿物少 C.次生矿物多 D.吸附能力强 5. 有机残体进入土壤后,进行矿质化(分解)过程和腐殖化(合成)过程,这两个过程的关系 是 ( ) A. 先分解,后合成 B. 先合成,后分解
C.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D.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6.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A: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B.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C.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D.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1.往土壤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或其它的有机质,土壤的质地就会改变()2.任何地方的土壤,只要多施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就可以提的很高。()3.土壤中N素硝化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4.秸杆还田时常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5.腐殖质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6.氨化作用的产物因微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中都产生氮。7.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有机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学中现有的任何一类化合物。()()8.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主导因素。()9.土壤中所有腐殖质都须与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体。()10.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其实都是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条件。五、间答题1.什么叫主壤有机质?它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2.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怎样产生的?3.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们那里采用哪种方法较好?4.什么是土壤腐殖质?试述其分离提取过程。5.什么是C/N?它在氮素供应上有何意义?实践上又当如何解决?6.试述土境腐殖质在土壤肥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简略说明理由是什么?7.同一自然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含量为什么比旱地高?8.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主要模式怎样?9.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这两种对立的过程对土壤肥力各有什么意义?10.稻田土壤是否一年中都不进行硝化作用?为什么?11.我国土壤腐殖质分布规律如何?六、计算题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2.0%,年矿化率为2.5%。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化系数为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70%),问:1、维持王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2、如一年施3000kg/mu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第三节土壤的水分
C.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相同 D. 同时进行,在不同的土壤条件中进行的程度不同 6. 有关腐殖质的错误说法是 ( ) A. 腐殖质是组成和性质不同的高分子含氮化合物的混合物 B. 其主体是腐殖酸及其与金属离子结合的盐类 C. 其三个组分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均能被提取出来 D. 在它的表面既可能带正电荷,也可能带负电荷 四、判断正误(正确的划√,错误的划×) 1.往土壤中施入大量的有机肥或其它的有机质,土壤的质地就会改变。 ( ) 2.任何地方的土壤,只要多施有机质,土壤腐殖质的含量就可以提的很高。 ( ) 3.土壤中 N 素硝化作用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进行。 ( ) 4.秸杆还田时常配合施用一定量的氮肥。 ( ) 5.腐殖质是有机化学中已知的一类高分子化合物。 ( ) 6.氨化作用的产物因微生物种类和环境条件而异,但其中都产生氮。 ( ) 7.土壤有机质是土壤中所特有的一类有机物质,不属于有机化学中现有的任何一类化合物。 ( ) 8.土壤微生物是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的主导因素。 ( ) 9.土壤中所有腐殖质都须与矿物质紧密结合,形成复合体。 ( ) 10.影响土壤有机质转化的条件,其实都是微生物生活所必须的条件。 ( ) 五、问答题 1.什么叫土壤有机质?它包括哪些形态?其中哪种最重要,为什么? 2.土壤中铵态氮和硝态氮是怎样产生的? 3.增加土壤有机质的方法有哪些?你们那里采用哪种方法较好? 4.什么是土壤腐殖质?试述其分离提取过程。 5.什么是 C/N?它在氮素供应上有何意义?实践上又当如何解决? 6.试述土壤腐殖质在土壤肥力方面的意义和作用,并简略说明理由是什么? 7.同一自然地区,水田土壤腐殖质含量为什么比旱地高? 8.腐殖质形成过程的主要模式怎样? 9.腐殖质的形成和分解这两种对立的过程对土壤肥力各有什么意义? 10.稻田土壤是否一年中都不进行硝化作用?为什么? 11.我国土壤腐殖质分布规律如何? 六、计算题 某土壤有机质含量为 2.0%,年矿化率为 2.5%。假定所施用的有机肥为鲜玉米杆,其腐殖化系 数为 0.3(设每亩耕层土壤为 150000Kg,鲜玉米杆含水量为 70%),问: 1、维持土壤有机质含量不变,每年至少需要施用多少鲜玉米杆? 2、如一年施 3000kg/mu 鲜玉米杆,能提高有机质多少? 第三节 土壤的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