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章传统心理物理法 口本章主要内容: 同限的性质 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最小变化法 ·恒定刺激法 ·平均差误法 三、心理量表法 四、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五、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第03章 传统心理物理法 ❑本章主要内容: ▪ 一、阈限的性质 ▪ 二、测定阈限的三种基本方法 • 最小变化法 • 恒定刺激法 • 平均差误法 ▪ 三、心理量表法 ▪ 四、阈限概念和理论的发展 ▪ 五、信号检测论的原理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的科学。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 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如: 亮度(物理量)—明度(心理量) 强度(物理量)——响度(心理量)
引言:什么是心理物理学 • 定义:就是研究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 关系的科学。 • 物理量是指对身体各感官的刺激;心理 量是指各种感觉或主观印象。如: – 亮度(物理量)——明度(心理量) – 强度(物理量)——响度(心理量)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 T Fechner(18011887)。 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 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 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感觉飼限的测量; 同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自从本世纪50年代,WP. Tanner,J:和A. Swets把信号 检测论( 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引入心理学领域 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
心理物理学的发展 • 心理物理学的先驱是G. T. Fechner(1801-1887)。 • Fechner通过对感觉强度与刺激强度之间的数量关系的 长期研究,发展出了测量感觉的基本方法。 • 一百多年来,心理物理学方法不断发展,但它的中心 问题仍然是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的问题。 • 心理物理学方法所处理的问题大体上可以分为两大类 – 感觉阈限的测量; – 阈上感觉的测量,也就是心理量表的制作。 • 自从本世纪50年代,W. P. Tanner, Jr.和J. A. Swets把信号 检测论(signal detection theory,SDT)引入心理学领域 以来,又为心理物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有力工 具
理物理学研究的变量介绍 因变量 1、只有一个刺激的实验: (1)信号存在或不存在(我看到、我没有看到) (2)直接给出刺激属性(重多少克?) 2、对两种刺激进行比较的实验: (1)判断大小(刺激A和B谁大? (2)直接估计结果(A是B的几倍?) 自变量:刺激质和量的属性 控制变量:观察者的意愿
心理物理学研究的变量介绍 • 因变量 1、只有一个刺激的实验: (1)信号存在或不存在(我看到、我没有看到) (2)直接给出刺激属性(重多少克?) 2、对两种刺激进行比较的实验: (1)判断大小(刺激A和B谁大?) (2)直接估计结果(A是B的几倍?) • 自变量:刺激质和量的属性 • 控制变量:观察者的意愿
阈限的性质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专家 Edwin G Boring(1950)认为 对内部感受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测量方法的引入, 是科学心理学开始的一个标志。 ·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使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第 个心理现象的精确定律,尽管这个定律不一定那么 完美 首先,测量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象测量石 头的重量或光的强度那样来测量感觉。 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 是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 引起的感觉区分开
一、阈限的性质 • 著名的实验心理学史专家Edwin G. Boring(1950)认为 对内部感受与外部世界之间关系的测量方法的引入, 是科学心理学开始的一个标志。 • 这主要是因为科学家使用心理物理学的方法提出了第 一个心理现象的精确定律,尽管这个定律不一定那么 完美。 – 首先,测量感觉是非常困难的,我们不能象测量石 头的重量或光的强度那样来测量感觉。 – 其次,内部判断与作用于感受器的物理量之间并不 是完全一对一的。因此,我们必须把物理刺激及其 引起的感觉区分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