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第1章概述………………………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11 第2章物理层 15 书后习题解析 15 同步训练题 22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3章数据链路层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8349 第4章局域网…………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5章广斌网… 015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6章阿络互连… 书后习题解析 55336682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第7章运输层… 书后习題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 828$3%%% 第8章应用层……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练题 同步训练题答案………12 第9章计算机网络的安全……15 书后习题解析 中中 15 同步训练题 123
间的是 书后习题解析 同步训题答果 量则机接入术:AOA 书后习解 同步是答案 试 试
第1章述 书后习题解析 1-0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可划分为几个阶段?每个阶段各有何特点? 解析 追溯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程,它的演变概括为如下几个阶段。20世纪50年代,数 据通信技术的研究与发展,以单个计算机为中心的远程联机系统,构成面向终端的计算机网 络。20世紀60年代,当传统的电路交换不再能满足冷战时期人们对信息传递能力的需要,以 存储转发技术为基础的分组交换应运而生,它对计算机系统的组织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进 人多主机通过网络互连的计算机网络阶段,也称为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阶段。198年,第 个分组交换网络 ARPANET问世。20世70年代,网络体系结构与协议标准化的研究,广域 网、局域网与分组交换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进入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阶段。20 世纪8年代,产生于美国的因特网迅速发展。20世纪90年代, Intemet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 计算技术的研究与发展,宽带城城网与接按人网技术的研究与发展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的研究 与发展,进入具有统一的阿络体系结构、以局域网及其互连为主要支撑环境遵循国际标准化 协议的阶段。 答案第-阶段.20世纪50年代,具有通信功能的单机系统阶段。 第二阶段:20世纪60年代,具有通信功能的多机系统阶段。 第三阶段:20世纪70年代,以资源共享为主要目的的计算机网络阶段。 第四阶段:30世纪90年代,以局域网络及其互连为主要支撑环境的分布式计算机网络阶段。 1-02试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解析略。 答案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将完整的报文(mse为较小的数据段,在每个 数据段前面,加上一些必要的控制信息组成首部(adr)后,就构成了分组。分组是在计算机 网络中传送的数据单元。发送分组,接收端剥去首部,抽出数据部分,还原成报文后进行重组, 这就是分组交换技术。 1-03试从多个方面比较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的主要优缺点。 解析三种数据交换技术总结如下 电路交换在数据传送之前需要建立一条物理通路,在线路被释放之前,该通路将一直被 对用户完全占有,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报文交换报文从发送方传送到接收方采用存储转发的方式。在传送报文时,只占用 段通路;在交换结点中需要缓冲存储,报文需要排队。因此这种方式不满足实时通信的要求。 分组交换此方式与报文交换类似,但报文技分成分组传送,并规定了分组的最大长度, 到达目的地后需要重新将分组组装成报文。这是网络中采用最广泛的一种交换技术。 三种数据交换方式各有其特点,对于实时性强的交互式传输,电路交换最合适;对于网络 中较轻的或间歇式负载,报文交换方式较合适;对于中等或稍重的负载,分组交换方式有较好 效果
计算机网络习题精解精练 答案电路交换的优点:适用于连续传送大量数据。 电路交换的缺点电路建立连接时间长,线路利用率低。信息传输延迟小,就给定的连续 来说传输是定不变的,信息编码方法信息格式以及传输控制序都不受限制即可向用 户提供透明的通路。报文交换的优点是采用了存储转发技术线路使用率高,缺点是延迟长。 分组交换的优点:分组动态分配带宽且对网络逐段占用,提高通信线路使用效率。分组 独立选择路由,使结点之间数据交换比较灵活。分组大压缩结点所需的存储容量,也缩短了 网络延时。较短的报文分组比较长的报文可大大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传输可靠性。 分组交换的缺点:分组在各结点存储转发时需要排队,这就会造成一定的时延。当网络通信 量过大时,这种时延也可能会很大。同时,各分组必须携带的控制信息也造成了一定的开销。 1-04为什么说因特网是自印刷术以来人类通信方面最大的变革? 解析略。 答案因特网缩短了人际交往的时间和空间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和交往方式 使世界发生了极大的变化。 6试讨论在广播式网络中对网络层的处理方法。讨论是否需要这一层? 解析广义上讲有两种类型的传输技术:广播式网络,点到点网络。 广播式网络(ma仅有一条通信通道,由网络上的所有机器共享。分组或包 可被任何机器发送并被其他所有机器接收。广播系统通常也允许在地址字段中使用一段特殊 代码,以便将分组发送到所有目标。使用此代码的分组发出以后,网络上的每一台机器都会接 目受和处理它。这种操作被称为广播。 点到点网络ptt由-)对机器之间的多条连接按构成。为了能从源到达 目的地,这种网络上的分组可能必须通过一台或多台中间机器。通常是多条路径,并且可能长 8度不一,因此在点到点网络中路由算法十分重要。一般来讲,小的地理上处于本她的网 采用广播式,而大的网络则采用点到点方式。 答案广播式网络中,分组的地址字段指明此分组应被哪台机器按收。一旦收到分组,各 益器将检查它的地址字段。如果是发送给它的,则处理该分组,否则将它丢弃。因此,路由选 择问题简单,网络层也很简单,甚至可以没有。 61-16m和图的体系结构进行比较,计论其异同之处 解析不管是0模型和协议,还是TP模型和协议,都不是十全十美的。0模型 (去掉会话层和表示层)对于讨论计算机网络还是特别有用的。但是0N协议并未流行起来。 TCP协议体系正好相反,模型实际上不存在,但协议被广泛使用。 答案相同点:它们都是基于独立的协议的概念,且层功能大体相似。例如,两个模型 中,传输层及传输层以上的层都为希望通信的进程提供端到端的、与网络无关的传输服务。 不同点如下表所示。 08体系结构 TPP体系结构 模型使务接口和物议这三个概念在服务接口与协议的区别上不很楚 之的区分明确化。这使模型中的协议一个好的款件工程应该将功能与实现方法区 具有更好的隐性,在技术发生变化时,相对分开 比较容易地替换掉
第1章概述 0体系结构 P体系结构 模型产生在协议发明之前,因此该模m2mP模型,首先出现协议以模摸型实际是 型未偏向任何特定协议,非常通用 对已有协议的描述,因此模型与协议配合相 当好,但不适合于任何其他协议栈 0模型在网络层支持面向无连接和面70P模型在网络层仅有一种通信模式 向连接的通信,但在传输层仅有面向连接的(无连接),在传输层支持两种模式这对08 通信 方式很重要 会话层很少用到表示层几是空的数 据链路层与网络层有很多的子层插人; TCpP参考模型的网络接口层本身并不 寻址、流控与差错控制在每一层里都重 是实际的一层,只是一个接口; 复出现,降低系统效率; TC不区分物理层与数据链路层; 数据安全性、加密与网络管理在参考模 UP较早就有较好的网络管理功能 型的设计初期被忽略了 可为各种各样的应用提供服务,也可应用于 严格按照层次模型编程的软件效率很低网 1-07计算机网络可从哪几个方面进行分类 解析可以从多角度对计算机网络进行分类。下表列出了按连接距离进行分类的多处理 机系统,其中局域网、城域网广域网才是真正的计算机网络。 处理器间距离 多个处理器的位置 例子 0.1m 同一电路板上 数据流机器 m 多机系统 10m 同一房 100m 同一建筑物 局城网 同一圆区 10 km 同一城市 城域网 10m 广城网 1000m 同一洲内 100m 互联网 答案按阿络的交换功能进行分类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混合交换。 按网络的作用范围进行分类广域网,城域网,局城网,接入网。 按网络的使用者进行分类:公用网,专用网。 1-18计算机网络中的主干网和本地接入网各有何特点 解析基于用户接人网络的实际物理连接,将网络划分为用户驻地网、接入网、核心网。 案主干网特点:设施共享高度综合集成,可应付高密度的业务量需求江作在可部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