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观赏植物的分类。学习本章在理论上要掌握按生物学性状分类方 法,了解按观赏部位分类、按开花季节分类、按栽培方式分类方法,并据此来 指导生产实贱。 2.考核知识点 2.1按生物学性状分类 2.2按观赏部位分类 过 2.3按开花季节分类 2.4按栽培方式分类 3,考核要求 3.1按生物学性状分类 理解: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多肉、多浆植物的定义 3.2按观赏部位分类 识记:观叶花卉、观花花卉、观果花卉、观茎花卉、观根花卉。 3.3按开花季节分类 识记:春花类、夏花类、秋花类、冬花类 3.4按栽培方式分类 识记:(1)切花栽培(2)盆花栽培(3)露地栽培(4)促成栽培(5)抑制栽培 (6)无土栽培 4.思考题 (1)观赏植物按生物学习性分类应包括哪些内容? (2)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多肉、多浆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3)水生花卉按其生态可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参观实物的实践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今后本 章教学中要多用各种植物的图片。 后记 6
16 教 学 过 程 三、总结与巩固 1.小结 本章主要阐述观赏植物的分类。学习本章在理论上要掌握按生物学性状分类方 法,了解按观赏部位分类、按开花季节分类、按栽培方式分类方法,并据此来 指导生产实践。 2.考核知识点 2.1 按生物学性状分类 2.2 按观赏部位分类 2.3 按开花季节分类 2.4 按栽培方式分类 3.考核要求 3.1 按生物学性状分类 理解: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多肉、多浆植物的定义 3.2 按观赏部位分类 识记:观叶花卉、观花花卉、观果花卉、观茎花卉、观根花卉。 3.3 按开花季节分类 识记:春花类、夏花类、秋花类、冬花类 3.4 按栽培方式分类 识记:⑴切花栽培⑵盆花栽培(3)露地栽培(4)促成栽培(5)抑制栽培 (6)无土栽培 4.思考题 (1)观赏植物按生物学习性分类应包括哪些内容? (2)草本花卉、木本花卉、多肉、多浆植物各有什么特点? (3)水生花卉按其生态可分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特点? 教 学 后 记 通过课堂理论教学与参观实物的实践教学,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要求。今后本 章教学中要多用各种植物的图片
第三章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 课时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举握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空 气等环境因子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应用花期控制原理进行花 期控制的方法。 教学重点: 1、温 度 2、光 袋 学 重 3、水分 点 4、土壤肥料 5、空气 6、花期控制 教学难点: 难 1、花期控制 点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林桥生编著 观叶植物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 2、曹春英主编 花卉栽培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9 3、吴淑芬著 花的奇妙世界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 4、田葆序主编 观货植物栽培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5 5、黄智明编著 常见花卉栽培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3 6、林萍主编 观赏花卉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9 7、冯耕田主编 观果观花植物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5.8
17 章 第三章 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 课 时 教 学 目 的 通过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使学生掌握温度、光照、水分、土壤肥料、空 气等环境因子对观赏植物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应用花期控制原理进行花 期控制的方法。 教 学 重 点 教学重点: 1、 温 度 2、 光 照 3、 水 分 4、 土壤肥料 5、 空 气 6、花期控制 教 学 难 点 教学难点: 1、花期控制 相关素材(参考资料、指导学生阅读材料等): 1、林桥生 编著 观 叶 植 物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1.3 2、曹春英 主编 花 卉 栽 培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4.9 3、吴淑芬 著 花的奇妙世界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0.1 4、田葆序 主编 观赏植物栽培学 中国农业出版社 2002.5 5、黄智明 编著 常见花卉栽培 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4.3 6、林 萍 主编 观 赏 花 卉 中国林业出版社 2002.9 7、冯耕田 主编 观果观花植物 农村读物出版社 2005.8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在第1章我们学习和举握了什么是观赏植物,第2章我们学习和举握了观 赏植物的分类方法,随着对观赏植物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有必要更进一步地 了解观赏植物的栽培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的影响着观赀 植物的生长、发育,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 第三章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 第一节温度 观赏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议 1、观赏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 温度“三基点”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温度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植物生存的条件之一。不同的植物,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都有不同的最适温度。低温与高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均为不利。由于原产 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观赏植物的“三基点有明显的差异,原产热带和亚 热带花卉的三基点偏高,原产寒带和温带花卉的三基点偏低。 2、根据原产地的气候条件,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分为三种, a寒性花卉:原产于寒带和温带以北,零度以下的低温能安全越冬。如郁金 香、月季等。 b耐寒性花卉:原产于温带,能耐零度的低温,零度以下需保护才能安全 越冬。如紫罗兰、木槿、鸢尾等。 c不耐寒性花卉: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10度的环境 条件才能安全越冬。如散尾葵、马拉巴栗(发财树)等。 二、观贳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18 教 学 过 程 教师授课思路、设问及讲解要点 一、引言 在第 1 章我们学习和掌握了什么是观赏植物,第 2 章我们学习和掌握了观 赏植物的分类方法,随着对观赏植物认识的不断加深,我们有必要更进一步地 了解观赏植物的栽培会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以及这些因素如何的影响着观赏 植物的生长、发育,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相互关系的内容。 二、教学内容正文(含讲课内容、提问设计、课堂练习) 第三章 观赏植物栽培与环境 第一节 温 度 一、观赏植物对温度的要求 1、观赏植物对温度要求的“三基点” 温度“三基点”为最低温度、最适温度、最高温度。 温度的高低是直接影响植物生存的条件之一。不同的植物,在生长发育过 程中都有不同的最适温度。低温与高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均为不利。由于原产 地气候条件的差异,形成了观赏植物的“三基点”有明显的差异,原产热带和亚 热带花卉的三基点偏高,原产寒带和温带花卉的三基点偏低。 2、根据原产地的气候条件,花卉对温度的要求分为三种。 a 寒性花卉:原产于寒带和温带以北,零度以下的低温能安全越冬。如郁金 香、月季等。 b 耐寒性花卉:原产于温带,能耐零度的低温,零度以下需保护才能安全 越冬。如紫罗兰、木槿、鸢尾等。 c 不耐寒性花卉:原产热带及亚热带,在北方不能露地越冬,10 度的环境 条件才能安全越冬。如散尾葵、马拉巴栗(发财树)等。 二、观赏植物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1、生长发育对温度的要求:
A、种子:对温度的要求是随着生长阶段或发育阶段的改变而改变。如 年生花卉种子发芽要求较高温度(25度)幼苗期要求温度偏低(18-20度) 由生长阶段转入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又逐渐升高(22-26度)。 B、根:根的生长最适温度比地上部分要低35度,春天大部分植物根的 活动要早于地上器官。 C、光合作用时的温度比呼吸作用时要低,光合作用时温度高于0度时, 酶的活性受阻,呼吸作用在10-30度之间,每递增10度,强度加倍,高温条件 下,不利于植物营养的积累。 D、同一植物对温度的“三基点”要求不同。如休眠期对温度的要求偏低, 生长期则偏高。而生长期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2、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 春化作用一花卉在发育的某一时期,需经低温后才能分化花芽而达到开花的 现象。如蝴蝶兰等」 三、观赏植物对温度周期变化的适应 1、温度的年周期变化: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明显,植物表现为春季发芽、夏季生长旺盛、 秋季生长缓慢、冬季进入休眠。春化现象也是植物对温度的年周期变化的适应 2、温度日周期变化: 昼夜温差现象是自然规律,白天的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的低温可抑 制呼吸作用,降低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对温 差的需要与原产地日变化幅度有关。属于大陆气候、高原气候的植物,昼夜温 差10-15度较好,属于海洋性气候的植物,昼夜温差5一10度较好。如高原气 候的洋桔梗夜温低于10度或大于25度引起蔟叶化现象。 第二节光照 一、光度 光度一光照的强度。其单位为k光照强度的强弱,对植物体细胞的增 大、分裂和生长有密切关系。光强度增加,植株生长速度快,促进植株的器官 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植物节间变短、变粗,提高木质化程度, 改善根系的生长,形成根冠比,促进花青素的形成,使花色鲜艳。根据植物 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分为4类: 19 1、阳性花卉:栽培中必须有阳光充足的条件,才能生长发育达到植物开花的目 的。光照充足高矮适宜、花芽分化正常、花色艳丽、坐果率高、挂果时间长
19 A、种子:对温度的要求是随着生长阶段或发 育阶段的改变而改变。如一 年生花 卉种子发芽要求较高温度(25 度) 幼苗期要求温度偏低(18-20 度) 由生长阶段转入发育阶段对温度要求又逐渐升高(22-26 度)。 B、根:根的生长最适温度比地上部分要低 3-5 度,春天大部分植物根的 活动要早于地上器官。 C、光合作用时的温度比呼吸作用时要低,光合作用时温度高于 30 度时, 酶的活性受阻,呼吸作用在 10-30 度之间,每递增 10 度,强度加倍,高温条件 下,不利于植物营养的积累。 D、 同一植物对温度的“三基点”要求不同。如休眠期对温度的要求偏低, 生长期则偏高。而生长期的各个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也不同。 2、花芽分化对温度的要求 春化作用-花卉在发育的某一时期,需经低温后才能分化花芽而达到开花的 现象。如蝴蝶兰等. 三、观赏植物对温度周期变化的适应 1、温度的年周期变化: 一年中春、夏、秋、冬四季明显,植物表现为春季发芽、夏季生长旺盛、 秋季生长缓慢、冬季进入休眠。春化现象也是植物对温度的年周期变化的适应。 2、温度日周期变化: 昼夜温差现象是自然规律,白天的高温有利于光合作用,夜间的低温可抑 制呼吸作用,降低对光合产物的消耗,有利于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植物对温 差的需要与原产地日变化幅度有关。属于大陆气候、高原气候的植物,昼夜温 差 10—15 度较好,属于海洋性气候的植物,昼夜温差 5—10 度较好。如高原气 候的洋桔梗夜温低于 10 度或大于 25 度引起蔟叶化现象。 第二节 光 照 一、光度 光度——光照的强度。其单位为 lx.光照强度的强弱,对植物体细胞的增 大、分裂和生长有密切关系。光强度增加,植株生长速度快,促进植株的器官 分化,制约器官的生长和发育速度,植物节间变短、变粗,提高木质化程度, 改善根系的生长,形成根冠比,促进花青素的形成,使花色鲜艳。 根据植物 对光照强度的需求分为 4 类: 1、阳性花卉:栽培中必须有阳光充足的条件,才能生长发育达到植物开花的目 的。光照充足高矮适宜、花芽分化正常、花色艳丽、坐果率高、挂果时间长
2、阴性花卉:需要遮阳栽培的花卉。如蕨类植物、绿罗等。 3、中性花卉:春秋冬需太阳直射光栽培,夏季需遮阳栽培的花卉。如虎尾 兰、天竺葵等。 二、光质 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只吸收可见光区的大部分,其中红、橙、黄光是被 叶绿素吸收最多的光谱,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青、蓝、紫光能抑制植物 的伸长而使植株矮小,有利于控制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不可见光谱中 紫外线也能抑制茎的伸长、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具有杀菌、抑制病虫害传播 的作用;红外线是转化为热能的光谱,使地面增温及增加植株的温度。 三、光周期 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时数的交替现象。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可分为3类, 1、短日照花卉:每日光照在12h或以下才能分化花芽的花卉。如一品红、 菊花等。 2、长日照花卉:每日光照时数在12h以上才能花芽分化的花卉。如唐昌蒲、 荷花、飞燕草等 3、中日照花卉:不需光照时数的限制即能完成花芽分化的花卉。如非洲菊、 仙客来、香石竹、月季等。 第三节水分 一、花卉栽培对水分的要求 花卉在栽培中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同一花卉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 要求也不同。营养生长旺盛期需水量最多(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器 官形成):生殖生长期需水偏少(控制生长速度和顶端优势、有利花芽分化)。 二、不同原产地花卉对水分的要求 根据不同原产地花卉对水分要求的不同分为4类: 1、早生花卉:原产于干早或沙漠地区,耐早能力强的花卉。如仙人掌科等 栽培中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 20
20 2、阴性花卉:需要遮阳栽培的花卉。如蕨类植物、绿罗等。 3、中性花卉:春秋冬需太阳直射光栽培,夏季需遮阳栽培的花卉。如虎尾 兰、天竺葵等。 二、光 质 在光合作用中,绿色植物只吸收可见光区的大部分,其中红、橙、黄光是被 叶绿素吸收最多的光谱,有利于促进植物的生长。青、蓝、紫光能抑制植物 的伸长而使植株矮小,有利于控制花青素等植物色素的形成。不可见光谱中 紫外线也能抑制茎的伸长、促进花青素的形成,具有杀菌、抑制病虫害传播 的作用;红外线是转化为热能的光谱,使地面增温及增加植株的温度。 三、光周期 光周期是指每天光照时数的交替现象。根据植物对光周期的要求可分为 3类。 1、短日照花卉:每日光照在 12h 或以下才能分化花芽的花卉。如一品红、 菊花等。 2、长日照花卉:每日光照时数在 12h 以上才能花芽分化的花卉。如唐昌蒲、 荷花、飞燕草等 3、中日照花卉:不需光照时数的限制即能完成花芽分化的花卉。如非洲菊、 仙客来、香石竹、月季等。 第三节 水 分 一、花卉栽培对水分的要求 花卉在栽培中对水分的要求不同,同一花卉在不同的生长发育时期,对水分 要求也不同。营养生长旺盛期需水量最多(细胞分裂、细胞伸长、组织、器 官形成);生殖生长期需水偏少(控制生长速度和顶端优势、有利花芽分化)。 二、不同原产地花卉对水分的要求 根据不同原产地花卉对水分要求的不同分为 4 类; 1、旱生花卉:原产于干旱或沙漠地区,耐旱能力强的花卉。如仙人掌科等。 栽培中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