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称:语文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上制作:人北中学2017级语文组 一单元 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中感知形象,感受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中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难点: 1、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2、要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点来认识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评价。 学习时数 多媒体使用:PPT、投影 自主预习:(建议时间15分钟) 1、朗读课文,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将生字词的注音、词语解释批注在书上相应 的地方,一边批注,一边争取在最短时间记住它们 2、说说这首词上下片的表达方式并概括内容 预习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识记下列生字词并给加点的生字注音 妖娆rao 风骚sao 红装素裹guo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han惟余莽莽mang 稍逊xun 蜡象la 单于 chan yu 2、解释并积累词语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 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 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 文化在内
名称: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制作:人北中学 2017 级语文组 1 一单元 1、沁园春·雪 学习目标 : 1、反复诵读中感知形象,感受意境,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重点: 1、反复诵读中深切地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品味凝练贴切的诗歌语言,领悟深层意蕴,培养欣赏诗词的能力 学习难点 : 1、对历代帝王的评论。 2、要抓住“诗要用形象思维”这一点来认识诗人对这些英雄人物的评价。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多媒体使用:PPT、投影 一、自主预习:(建议时间 15 分钟) 1、朗读课文,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将生字词的注音、词语解释批注在书上相应 的地方,一边批注,一边争取在最短时间记住它们。 2、说说这首词上下片的表达方式并概括内容。 二、预习检测:(建议时间 5 分钟) 1、识记下列生字词并给加点的生字注音 妖娆.ráo 风骚.sāo 红装素裹.guǒ 一代天骄 成吉思汗.hán 惟余莽莽..mǎng 稍逊.xùn 蜡.象 là 单于..chán yú 2、解释并积累词语: 北国:指我国北方 惟余莽莽:只剩下白茫茫的一片。惟余,只剩。莽莽,这里是无边无际的意思。 大河上下:指黄河的上上下下。 顿失滔滔:指黄河因结冰而立刻失去了波涛滚滚的气势。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群山好像(一条条)银蛇在舞动,高原(上的丘陵)好像(许 多)白象在奔跑。蜡象,白色的象。 天公:指“天”。 须:等到。 红装素裹:形容雪后天晴,红日和白雪交相辉映的壮丽景色。红装,原指妇女的艳 装,这里指红日照耀着大地。素裹,原指妇女的淡装,这里指白雪覆盖着大地。 妖娆:娇艳美好。 折腰:鞠躬,倾倒。 输:和下文的“逊”,都是差、失的意思。 文采:和下文的“风骚”本指辞藻。这里用来概括广义的文化,包括政治、思想、 文化在内
名称:语文。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上制作:人北中学2017级语文组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弯弓:拉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B) A.北国风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真是惟妙惟肖。 B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 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的故事。 C.读了《沁园春·雪》这首词,全班同学十分感动,总是无动于衷。 D.他说他亲自耳闻目睹了那部电影拍摄的全过程 4、说说上下片的表达方式并概括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片:议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学案导学:(建议时间10分钟) ()研读赏析上片 1、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 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试分析写景句,体会其意境,说说其表达作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昰得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中有飞舞的动 i态。由下至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 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 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 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 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舞”字形容雪 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 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虚景。“须”。作者借助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红装素 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 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研读赏析下片(建议时间10分钟) 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名称: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制作:人北中学 2017 级语文组 2 风骚:本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里的《离骚》。 一代天骄:指称雄一世的人物。 弯弓:拉弓。 俱往矣:都已经过去了。俱,都。 风流人物:这里指能建功立业的英雄人物。 3、 下列加点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B ) A.北国风光,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真是惟妙惟肖 ....。 B.家中的相册里,总有一些年代久远、发黄褪色的老照片。这些照片的背后,往往 隐藏着一些鲜为人知 ....的故事。 C.读了《沁园春·雪》这首词,全班同学十分感动,总是无动于衷 ....。 D.他说他亲自耳闻目睹 ....了那部电影拍摄的全过程。 4、说说上下片的表达方式并概括内容: 上片:描写北国雪景,展现祖国山河的壮丽,表达诗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下片:议论历代英雄,抒发诗人的抱负。 三、学案导学:(建议时间 10 分钟) ㈠研读赏析上片 1、上阕分几层意思?理出写景顺序。 解题思路:分三层。前三句概写,极目万里,动静结合;中间七句具体写,气 势磅礴,生机盎然;后三句写想象中的景色,红白交映,艳丽多姿。 2、试分析写景句,体会其意境,说说其表达作用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封”字显得凝然安静,“飘”字显得舞姿轻盈。静动相衬,静穆中有飞舞的动 态。由下至上,由地面至空中,意境开阔,气魄宏大,格调不凡。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长城内外”,这是从南到北,“大河上下”,这是自西向东,地域如此广袤, 正与前面“千里”“万里”两句相照应。意境的大气磅礴,显示了诗人博大的胸怀, 雄伟的气魄。 “惟余莽莽”“顿失滔滔”分别照应“雪飘”“冰封”。“惟余”二字,强化了白 茫茫的壮阔景象。“顿失”二字,则写出变化之速,寒威之烈,又使人联想到未冰封 时大河滚滚滔滔的雄壮气势。 这四句用视觉形象,赋予冰封雪飘的风光以更为具体更为丰富的直觉,更显气 象的奇伟雄浑。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的动态描写,都有活泼奔放的气势。 “舞”字形容雪 披群山似“银蛇”逶迤曲折,“驰”字形容白雪覆盖的高原如“蜡象”奔腾耸动,极 为传神地把冰封雪盖的群山高原写活了,赋静景以动态,加上“欲与天公试比高” 一句,表现“山”“原”与天相连,更有一种奋发的态势和竞争的活力。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虚景。“须”。作者借助想象写出了雪后景象的晴朗、娇艳、多姿多彩。“红装素 裹”,把江山美景比做少女的衣装,形容红日与白雪交相辉映的艳丽景象。“分外妖 娆”,赞美的激情溢于言表。 ㈡研读赏析下片(建议时间 10 分钟) 1、下阕开头两句在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过渡作用,前句承上,总括上阕写景,后句启下,总领下文抒情
名称:语文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上制作:人北中学2017级语文组 2、对杰出的英雄人物,作者用一个词对他们作出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 个词。品味其丰富含义。 惜”中含褒,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惜”中有贬。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 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 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 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 诗人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 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四、互动学习:(建议时间5分钟) 见上 五、课堂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沁园春雪》的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叫词牌,题目是雪。上下阕的过 渡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全篇的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D) 沁(qin)园春原弛蜡象 分(fen)外妖娆 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ao 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 略输文彩 还看今朝(zhao) D.成吉思汗(han)数(shu)风流人物竞折腰 3.《沁园春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D)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关于《沁园春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C)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 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借” 5.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D) 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 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默写古诗 (1)、忽如一二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名称: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制作:人北中学 2017 级语文组 3 2、对杰出的英雄人物,作者用一个词对他们作出了总的评价,请找出这 个词。品味其丰富含义。 “惜”中含褒,肯定这些英雄人物的功绩,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的巨大影响。 “惜”中有贬。委婉的批评了他们的不足,批评他们短于“文治”,在政治、 思想、文化方面建树不多。 “惜”中寓志。蕴含后来者居上的气概,以及超越历代英雄人物的自信。 3、谁是真正的英雄人物? “今朝”的风流人物,是不负历史的使命,超越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具有 更卓越的才能,并且必将创造空前伟大的业绩的人,应该是人民群众,也应 该是领导人民群众进行斗争的无产阶级革命家,还应该是诗人的自况。这是 诗人诗人坚定的自信和伟大的抱负。,是对无产阶级和人民大众的歌颂,是他 们决心登上历史舞台的威武雄壮的宣言。这是全词的主旨所在。 四、互动学习:(建议时间 5 分钟) 见上 五、课堂检测:(建议时间 5 分钟) 1.《沁园春 雪》的体裁是词,其中“沁园春”叫词牌,题目是雪。上下阕的过 渡句是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全篇的主旨句是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上阕中具体写景时,运用比喻、对偶化静为动的句子是山舞银蛇,原驰蜡象。 2.下列几组词语中字形和注音全正确的一组是( D ) A.沁.(qìn)园春 原弛蜡象 分.(fèn)外妖娆 B.江山多骄 稍逊风骚.(sāo) 惟余莽莽 C.一代天骄 略输文彩 还看今朝.(zhāo) D.成吉思汗.(hán) 数.(shǔ)风流人物 竞折腰 3.《沁园春 雪》中评价历史人物的用意是( D ) A.批评他们武功有余,而文学才华不足。 B.歌颂他们武艺超群,劝戒他们要文武并重。 C.否定他们的英雄地位,同时指出他们事业上的不足。 D.肯定他们的历史贡献,同时委婉地指出其阶级和时代的局限。 4.下列关于《沁园春 雪》分析有错的一项是( C ) A.上阕对北国风光的描绘,表现了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B.这首词表达了诗人作为革命领袖而创造空前历史业绩的信念和对无产阶级 革命事业必胜的信心。 C.不论是上阕还是下阕,都把写景、抒情、议论三者融合在一起。 D.这首词的上下阕各有一个领字,上阕是“望”,下阕是“惜”。 5.对“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一句在全词中所起的作用分 析正确的一项是( D ) A.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 B.总领以下各句,为下文议论历史人物作铺垫。 C.引起下文,暗示历史人物对祖国山河的态度。 D.承上启下。既承接上文,再次赞美祖国山河;又指出历史英雄人物为祖国 壮丽山河而倾倒,为评论历史人物作了铺垫。 6、默写古诗。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名称:语文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上制作:人北中学2017级语文组 (3)、北风卷地自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课外古诗鉴赏 鹿柴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全诗使用什么手法写出什么景? 以动写静,以局部衬全局,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晩时分的 幽静景色。 (2)、全诗抒发了什么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语言材料 请你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作修 改 六、质疑反思 2-4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鉴赏古诗的方法及其运用 学习时数:一课时 多媒体使用:投影 、自主预习:(建议时间15分钟) 、朗读课文,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将生字词的注音、词语解释批注在书上相 应的地方,一边批注,一边争取在最短时间记住它们。 2、朗读诗歌,说说这几首诗表达的情感。 二、预习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识记下列生字词并给加点的生字注音 田圃p喧嚷 Xuan rang洗礼 襁褓 qiang bao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禁锢gu 留滞zhi喑哑yin 静谧 劫难jie 覆盖f 凝望ni 深邃sui 憧憬 chongjing 细腻ni 树篱li 栖息q 岑寂cen 浸jin 三、学案导学:熟读诗歌,说说这几首诗表达的情感:(建议时间10分钟) 《雨说》:表达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 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蝈蝈与蛐蛐》: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名称: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制作:人北中学 2017 级语文组 4 (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7、课外古诗鉴赏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全诗使用什么手法写出什么景? 以动写静,以局部衬全局,描绘的是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的傍晚时分的 幽静景色。 (2)、全诗抒发了什么情? 对大自然的热爱,对尘世官场的厌倦。 ㈡在《漫游语文世界》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同学搜集到了下面的语言材料。 请你运用在活动中得来的知识与能力,首先指出它存在的问题,然后再作修 改。 六、质疑反思: 2-4 雨说、星星变奏曲、外国诗两首 学习目标 : 1、掌握生字词,理解诗歌表达的情感 2、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和鉴赏能力。 学习重难点: 鉴赏古诗的方法及其运用 学习时数 :一课时 多媒体使用:投影 一、自主预习:(建议时间 15 分钟) 1、朗读课文,查工具书了解作者。将生字词的注音、词语解释批注在书上相 应的地方,一边批注,一边争取在最短时间记住它们。 2、朗读诗歌,说说这几首诗表达的情感。 二、预习检测:(建议时间 5 分钟) 1、识记下列生字词并给加点的生字注音 田圃.pǔ 喧嚷..xuān rǎng 洗礼 襁褓..qiǎng bǎo 温声细语 润如油膏 禁锢.gù 留滞.zhì 喑.哑 yīn 静谧.mì 劫.难 jié 覆.盖 fù 凝.望 níng 深邃.suì 憧憬..chōngjǐng 细腻.nì 树篱.lí 栖.息 qī 岑.寂 cén 沉浸.jìn 三、学案导学:熟读诗歌,说说这几首诗表达的情感:(建议时间 10 分钟) 《雨说》:表达诗人对“生活在中国大地上的儿童”的祝福,也是对中国美好未 来的祝愿。 《星星变奏曲》:星星象征着光明,象征着生活中美好的事物。诗人反复咏叹星 星,表达了他对光明的渴望。 《蝈蝈与蛐蛐》:歌颂大自然美好如诗,永远歌声不断,永远充满生机。 《夜》: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他安适、宁静的心境
名称:语文版本:人教版年级:九年级上制作:人北中学2017级语文组 四、互动学习:(建议时间5分钟) 见上 五、课堂检测:(建议时间5分钟) 1、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项(D) A.折腰可汗风骚妖娆 B.喑哑禁锢斗笠襁褓 C.角落凝望寂寞静谧 D.莽莽田圃喧嚷滞留 2、找出下面诗句中的没有错别字一项(D) A.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 B.隐臧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C.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漂荡 D.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六、质疑反思 五单元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了解故事背景,学习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小说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习难点 17课: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8课: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学会辩证地看待人或事 19课: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20课:学习香菱虚心好学、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课时安排:4课时(基础知识、人物分析、辩论及课本剧表演、检测) 多媒体使用:PT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单元基础知识课) 、自主预习:(建议时间:25分钟) 1、读四篇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和参考书,给生字词注音,标段序,圈画成语 2、查阅参考书,了解作者和作品 17课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 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 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 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课文选自《水浒》十六回,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编者 把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
名称:语文 版本:人教版 年级:九年级上 制作:人北中学 2017 级语文组 5 四、互动学习:(建议时间 5 分钟) 见上 五、课堂检测:(建议时间 5 分钟) 1、选出没有多音字的一项( D ) A.折腰 可汗 风骚 妖娆 B.喑哑 禁锢 斗笠 襁褓 C.角落 凝望 寂寞 静谧 D.莽莽 田圃 喧嚷 滞留 2、找出下面诗句中的没有错别字一项( D ) A.当所有的鸟儿因娇阳而昏晕, B.隐臧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 C.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漂荡 D.那就是蝈蝈的乐音啊! 六、质疑反思: 五单元 学习目标 1.理清小说的故事情节,分析小说的人物形象。 2.了解故事背景,学习多种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学习重点 通过分析人物言行,结合具体环境,把握小说主要人物的思想性格。 学习难点 17 课:鉴赏本文在矛盾冲突中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18 课:探究杨修之死的原因,学会辩证地看待人或事。 19 课:欣赏文章的讽刺艺术。 20 课:学习香菱虚心好学、苦学乐学的求学精神。 课时安排:4 课时(基础知识、人物分析、辩论及课本剧表演、检测) 多媒体使用:PPT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单元基础知识课) 一、自主预习:(建议时间:25 分钟) 1、 读四篇课文,根据书下注释和参考书,给生字词注音,标段序,圈画成语。 2、 查阅参考书,了解作者和作品。 17 课选自《水浒》,作者(施耐庵)(1296~1370?),(元末明初)小说家。《水浒》 是我国第一部歌颂农民起义的长篇章回体小说,它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 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历和 反抗道路,鲜明地表现了“官逼民反”的主题。 课文选自《水浒》十六回,原题是“杨志押送金银担,吴用智取生辰纲”,编者 把标题改成“智取生辰纲”,生辰纲是为太师蔡京祝寿而进献的大批财物,这些都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