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词五首》课堂实录 师: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 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 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先看一下我们这节 课的教学目标 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师:好!我们先来齐读一下这五首诗歌。 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好。读的时候把握住了诗歌的节奏。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学习 两首诗歌。《望江南》《武陵春》。先看《望江南》。我们来看一下文学常识。 作者是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大家知 道什么是花间派吗? 生:不知道。 师: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 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在读的基础上,大家先讨论一下诗歌大意。 生前后位四人讨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部分学生举手 生1:打扮好了,我(生笑)倚在楼上,看到了很多船,却都不是我等的那一个, 天晚了,江水悠悠,我很伤心。 师: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2:应该说一说这个人在楼上干什么? 师:那你觉得是在干什么? 生2:等人。 师:等什么人呢? 生2:等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偷笑、羞涩) 师:大家认为呢? 生齐,(纷纷说):就是,是她的爱人。 师:很好,大家认为等人的那个,也就是主人公,是男是女? 生(笑):当然是女的 师:为什么? 生(纷纷说):梳洗罢。 师:很好,“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打扮,应该是个女子。好,谁能从头到尾 再把大意说一遍 生3:一个等待爱人回来的女子,清早打扮好了倚在望江楼上,她看到很多船, 却唯独不见自己等的那只,天色已晚,江水依旧东流,她伤心欲绝。 师:很好,说的比较完整,并且,伤心欲绝这个成语用的非常好,很恰当。把握 住大意后,我们来体会一下诗歌蕴含的感情。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强调“梳 洗罢”? 生稍静,思考。 师:提示一下,“女为悦己者容”(声音较轻) 生4(恍然大悟般)明白了,她打扮好了是为了给她的爱人看的, 师:对啊。可是她的爱人回来了吗?
《词五首》课堂实录 师: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 性文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 首词,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先看一下我们这节 课的教学目标。 投影展示教学目标。 师:好!我们先来齐读一下这五首诗歌。 生齐读。 师:大家读的很好。读的时候把握住了诗歌的节奏。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学习 两首诗歌。《望江南》《武陵春》。先看《望江南》。我们来看一下文学常识。 作者是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家。大家知 道什么是花间派吗? 生:不知道。 师: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编为《花间 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为“花间派”。 在读的基础上,大家先讨论一下诗歌大意。 生前后位四人讨论。 师:哪位同学起来说一下? 一部分学生举手。 生 1:打扮好了,我(生笑)倚在楼上,看到了很多船,却都不是我等的那一个, 天晚了,江水悠悠,我很伤心。 师:有没有同学补充? 生 2:应该说一说这个人在楼上干什么? 师: 那你觉得是在干什么? 生 2:等人。 师:等什么人呢? 生 2:等自己喜欢的那个人。(偷笑、羞涩) 师:大家认为呢? 生齐,(纷纷说):就是,是她的爱人。 师:很好,大家认为等人的那个,也就是主人公,是男是女? 生(笑):当然是女的。 师:为什么? 生(纷纷说):梳洗罢。 师:很好,“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打扮,应该是个女子。好,谁能从头到尾 再把大意说一遍。 生 3:一个等待爱人回来的女子,清早打扮好了倚在望江楼上,她看到很多船, 却唯独不见自己等的那只,天色已晚,江水依旧东流,她伤心欲绝。 师:很好,说的比较完整,并且,伤心欲绝这个成语用的非常好,很恰当。把握 住大意后,我们来体会一下诗歌蕴含的感情。大家思考一下:作者为什么强调“梳 洗罢”? 生稍静,思考。 师:提示一下,“女为悦己者容”(声音较轻) 生 4(恍然大悟般)明白了,她打扮好了是为了给她的爱人看的。 师:对啊。可是她的爱人回来了吗?
生:没有 师:那么能体现她的什么心态呢? 几个学生:她相信爱人今天会回来,所以,精心打扮。(其他学生纷纷点头) 师:很好,也就是说,她早晨梳洗时,心中充满信心,认为今天一定会见到自己 的爱人。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诗中包含了主人公的什 么心态? 生4:失望! 师:你的反映很快,但再好好考虑一下。 生思考,(小声议论) 生2:一开始应该是希望。 师:很好,其他同学考虑一下,当帆船远远驶来时,这位女子心中充满了 生(齐):希望! 师:对啊,等一只船走近时,才发现不是。心中很失望,千帆过去,一次次的她 的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中重复 生5:好可怜啊。(有叹息者) 师:我们都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者将主人公的心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让 人同情。 天色晚了,她等的人回来了没有? 生:没有。 师:原文怎么说的? 生:“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师:对啊,江水依旧东流,爱人还是没有回来,一天的等待下来,不仅仅是“失 望”,而是“肠断”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生6(举手):是她爱人去的地方。 生7(快速的):不对,应该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生8:也有可能是她和爱人说好要去的地方,爱人没回来,所以去不了。 师(感慨的):大家的想象很好。说实话,我想的都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美丽。可 以借你的想象再发挥一下,就是一篇很凄美的文章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看,不到30个字,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生9:时间:早晨到傍晚 师:景物呢? 生8:有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生10:还有人物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师: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诗歌的一个什么特点? 生7:高度概括 师:很好,概括、凝练。另外,对爱人的思念,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达出来,而 是通过女子的动作,她看到的景物等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特点 生(纷纷):含蓄。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诗歌的特点了:概括、凝练、含蓄。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同样是女子的思念,我们看看李 清照是怎么表现这种思念和愁绪的。我们先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大家注意,这首词的调子比较低沉,大家应该读出“哀愁”来,调子不要太 高。好,讨论一下文章的大意
生:没有 师:那么能体现她的什么心态呢? 几个学生:她相信爱人今天会回来,所以,精心打扮。(其他学生纷纷点头) 师:很好,也就是说,她早晨梳洗时,心中充满信心,认为今天一定会见到自己 的爱人。我们再思考一个问题,“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诗中包含了主人公的什 么心态? 生 4:失望! 师:你的反映很快,但再好好考虑一下。 生思考,(小声议论) 生 2:一开始应该是希望。 师:很好,其他同学考虑一下,当帆船远远驶来时,这位女子心中充满了------ 生(齐):希望! 师:对啊,等一只船走近时,才发现不是。心中很失望,千帆过去,一次次的她 的心情在希望与失望中重复。 生 5:好可怜啊。(有叹息者) 师:我们都知道希望越大,失望越大,作者将主人公的心态描绘的淋漓尽致,让 人同情。 天色晚了,她等的人回来了没有? 生:没有。 师:原文怎么说的? 生:“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频洲。” 师:对啊,江水依旧东流,爱人还是没有回来,一天的等待下来,不仅仅是“失 望”,而是“肠断”了。那么,同学们想一想,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呢? 生 6(举手):是她爱人去的地方。 生 7(快速的):不对,应该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生 8:也有可能是她和爱人说好要去的地方,爱人没回来,所以去不了。 师(感慨的):大家的想象很好。说实话,我想的都没有大家想的这么美丽。可 以借你的想象再发挥一下,就是一篇很凄美的文章了。我们来总结一下这首词, 大家看看,不到 30 个字,都包含了哪些内容呢? 生 9:时间:早晨到傍晚。 师:景物呢? 生 8:有楼头、帆船、斜晖、江水,和白频洲。 生 10:还有人物情感,“希望”“失望”“肠断”。 师:由此,我们可以总结出诗歌的一个什么特点? 生 7:高度概括 师:很好,概括、凝练。另外,对爱人的思念,作者并没有直接的表达出来,而 是通过女子的动作,她看到的景物等表达出来,这也是一个特点 生(纷纷):含蓄。 师:很好。这样,我们就可以总结出诗歌的特点了:概括、凝练、含蓄。 师:接下来,我们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同样是女子的思念,我们看看李 清照是怎么表现这种思念和愁绪的。我们先齐读一下。 生(齐读) 师:大家注意,这首词的调子比较低沉,大家应该读出“哀愁”来,调子不要太 高。好,讨论一下文章的大意
生讨论,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9: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 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 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 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师:说的不错,大意是把握住了,用词上可以再考虑一下。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 江南》有没有相类似的描写。 生10:《望江南》中写了“梳洗罢”,而《武陵春》中写的是“日晚倦梳头。” 都是写女子的梳洗打扮。 师:找的很好,大家思考一下,这能说明什么呢 生讨论。 生11:她不愿意梳洗,说明她的爱人不在身边。 生12:注释中说她的爱人去世了 师:是的,这个时候,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去世。那么,结合《望江南》分析 下能说明她的心态是怎样的? 生思考。 生l1:《望江南》中的“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会回来,而李清照因为丈夫去 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师:对,大家看,从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态。这里 体现了作者髙超的写作技巧,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够有这样的观察 力和表现力。再看看原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绪的? 生(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这是原句,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她的愁绪无法排遣呢? 生(纷纷):小船载不动 师:对,愁绪本来比较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她愁的心思 有多重。她不是不想排遣,也想,文中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想散散心,无奈愁绪太沉重,让她放弃了这一打算。“闻说”“也拟”“只恐” 波三折,让人心碎。 大家再想一想:李清照的“愁”除了为丈夫去世而“愁”之外,还为什么发愁? 生13:我从网上査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时候她的家乡已经被金人占去了。她 也为家乡而愁。 生14:还有,她和丈夫一起搜集的文物丢失了好多。 师:对,这个时候,北宋已经灭亡,李清照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所 有这些,都是让她愁的原因。李清照不单纯为自己的的亲人而愁,也为国家为家 乡而愁。 好,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有什么特点?除了概括、凝练等,你还能发现什么特点? 生思考。 师:提示一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怎样表达自己感情的? 生(齐):直接抒情。 师:对,本文直接抒情和间结抒情相结合,这也是它的特点。好了,这节课我们 就学这两首词,剩余的三首我们下节课再学。大家先想一想,这两首诗歌在写作 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思考,发表见解,有的接近题目,有的距离较远
生讨论,教师巡视,解答学生的疑问。 师:谁起来说一下? 生 9: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了,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的芬芳,天色已晚, 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景物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 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先流泪。听人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 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己的哀愁。 师:说的不错,大意是把握住了,用词上可以再考虑一下。大家看看这首词和《望 江南》有没有相类似的描写。 生 10:《望江南》中写了“梳洗罢”,而《武陵春》中写的是“日晚倦梳头。” 都是写女子的梳洗打扮。 师:找的很好,大家思考一下,这能说明什么呢? 生讨论。 生 11:她不愿意梳洗,说明她的爱人不在身边。 生 12:注释中说她的爱人去世了。 师:是的,这个时候,她的丈夫赵明诚已经去世。那么,结合《望江南》分析一 下能说明她的心态是怎样的? 生思考。 生 11:《望江南》中的“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会回来,而李清照因为丈夫去 世,已经对生活失去了兴趣,所以,“日晚倦梳头。” 师:对,大家看,从生活中的一个细节,我们可以看出主人公此时的心态。这里 体现了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也希望同学们在生活和写作中,能够有这样的观察 力和表现力。再看看原文,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愁绪的? 生(齐):“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师:这是原句,作者用什么方法说明她的愁绪无法排遣呢? 生(纷纷):小船载不动。 师:对,愁绪本来比较抽象,但作者却用船都载不动让我们感觉到了她愁的心思 有多重。她不是不想排遣,也想,文中说:“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 想散散心,无奈愁绪太沉重,让她放弃了这一打算。“闻说”“也拟”“只恐” 一波三折,让人心碎。 大家再想一想:李清照的“愁”除了为丈夫去世而“愁”之外,还为什么发愁? 生 13:我从网上查资料的时候发现,这个时候她的家乡已经被金人占去了。她 也为家乡而愁。 生 14:还有,她和丈夫一起搜集的文物丢失了好多。 师:对,这个时候,北宋已经灭亡,李清照家乡沦陷、文物丧失、丈夫病死。所 有这些,都是让她愁的原因。李清照不单纯为自己的的亲人而愁,也为国家为家 乡而愁。 好,我们来看看这首词有什么特点?除了概括、凝练等,你还能发现什么特点? 生思考。 师:提示一下,“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是怎样表达自己感情的? 生(齐):直接抒情。 师:对,本文直接抒情和间结抒情相结合,这也是它的特点。好了,这节课我们 就学这两首词,剩余的三首我们下节课再学。大家先想一想,这两首诗歌在写作 风格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生思考,发表见解,有的接近题目,有的距离较远
师(总结):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 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 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 作品风格。 师:下面时间大家再好好考虑一下,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生1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生2:“少年不识愁滋味 生14:“丁香空结雨中愁!” 生15(受启发):还有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 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 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嶂()勒( )羌( )擎( 舴艋()( )麾( 朗读 1、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教师范读 3、学生齐读。 四、学习《望江南》 1、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 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 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 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 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 只空见江水东流,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 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师(总结):风格相近,都比较婉约;写作手法相近,借景抒情或直接抒情;抒 发的感情相近,抒发主人公或作者的离愁别绪,凄惨心境。 (进一步引申)词发展到后来兴盛的时候,人们将词分为两大派:婉约派和 豪放派。今天我们学的词接近婉约派的风格。下一次课我们将体会一下豪放派的 作品风格。 师:下面时间大家再好好考虑一下,你还能记起哪些表现“愁”的诗句呢? 生 1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生 1:“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复愁”, 生 2:“少年不识愁滋味。” 生 14:“丁香空结雨中愁!” 生 15(受启发):还有戴望舒的“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 导入 在我国古代,往往不同的时代有这个时代代表性的文学体裁,如唐代的代表性文 学体裁是诗,还有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等。今天我们来集中学习一下几首词, 体会一下这种体裁的艺术特色,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字音: 晖( ) 嶂( )勒( ) 羌( )擎( ) 舴艋( )( )麾( ) 三、 朗读 1、 要求学生结合注释将这五首词浏览通读一遍。 2、 教师范读。 3、 学生齐读。 四、 学习《望江南》 1、 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温庭筠,原名岐,字飞卿。晚唐太原祁人。是花间派的重要作 家。 (2)花间派。五代时,后蜀的赵崇祚选录了温庭筠、韦庄等十八家词五百首, 编为《花间集》。他们多写闺情。在词风上也大体一致,因此,后世就将他们称 为“花间 派”。 2、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补充指正。 文章大意:一位思念爱人的女子在清晨梳洗完毕后,在楼上凭栏眺望,她看到许 许多多帆船从楼前驶过,但却没有自己要等的那只船。夕阳西下,爱人没有回来, 只空见江水东流, 思念让她肝肠寸断。 3、体会文章写作特色。 (1)教师提问:“梳洗罢”这三个字能揭示出这位女子的什么心态? (投影展示)“独倚望江楼”中哪个字最能说明女子的生活状态? “过尽千帆皆不是”这句话中你能不能体会出她的心理变 化? 从这首词中你认为她等了多长时间? 你认为白频洲会是一个什么地方?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 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 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 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27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 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 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 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五、学习《武陵春》 1、朗读这首词 2、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 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 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 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 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 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 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 己的哀愁 4、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 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 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 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
(2)学生讨论。 (3)学生发表意见,教师总结指正,必要的时候,教师要予以讲解。 (4)答案提示: “女为悦己者容”她精心梳洗说明她相信爱人一定会回来,心中充满 希望。 “独”这个字写尽了她的孤独和期盼。 “过尽千帆皆不是”从“希望是”到发现“不是”,写出了女子一次次从希望到 失望的过程,让人为之心碎。 从“斜晖”可以看出她等了一天,而从全文,我们却能读出,以前她可能在这里 等过,而以后,她也将继续她的等候,直到爱人归来。 白频洲又可能是她和爱人分手的地方。 (5)教师总结:本文短短 27 个字,却容纳了很多内容:时间,从清晨到黄昏; 景物,从楼头、千帆写到斜晖、江水,又写到白频洲;就人物情感而言,从希望 到失望以至最后的“肠断”。显示了它高度概括、凝练的特点。另外,这首词中, 多用白描、直叙的手法,却又含蓄、细腻。 五、 学习《武陵春》 1、 朗读这首词。 2、 文学常识: 本文选自《李清照集校注》,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 士,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为当时著名学者,夫赵明诚为金石考据 家。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金兵入据中原,流 寓南方,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 情调感伤,有的也流露出对中原的怀念。本词是她后期的作品。 3、 理解大意。学生概述,教师指正。 文章大意:暮春时节,鲜花经过春风的摇动已经零落殆尽,只有土地上还留有花 的芬芳,日色已晚,自己仍无心梳洗。春天里花开花落年年如此,而人与以前却 不一样了,我对一切都丧失了兴趣,即使有心诉说,也是言未出而泪先流。听人 说双溪春色还不错,我也想去那里泛舟,怕的是双溪上那舴艋般的小船载不动自 己的哀愁。 4、 思考: (1)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文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 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3)本文是如何抒发作者感情的? 学生思考、讨论,发表意见,教师指正。 答案提示:(1)梳洗罢,是一种信心,一种希望,而“倦梳头”是一种放弃, 一种对生活毫无兴趣的悲凉。从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满怀愁绪。两篇文章都用同一 个典型细节来反映主人公的心态,应该学习这种写法。 (2)“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动词写出了作者试图排遣愁绪的做法, 前两个词给人一种希望,好像可以为作者松一口气,而“只恐”又让人跌落到作 者的万丈愁绪中,三个词写出了作者的沉重、无奈。又紧紧抓住了作者的心。 (3)作者通过景色、典型细节来抒情,即间接抒情。也有直接抒情,如“物是 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使文章的风格既含蓄又直朴、率真。 5、 总结:这两首有什么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