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06-2007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Ⅰ卷、Ⅱ卷,共七道大题;试卷分值为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交给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2分) 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恐吓庆贺显赫 一和鹤立鸡群 澄碧诚实呈现承上启下千乘之国 C.逍遥瘦削销蚀神情毕肖宵衣旰食 D.晦涩萧瑟塞责十恶不赦不事稼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焕散神采掉以轻心短小精悍 B.决窍冲撞延伸耳濡目染恰如其分 C.耽搁推诿倾轧改斜归正振聋发聩 D.气概赡养诌媚枉费心机巧夺天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②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_ 街头 ③然而,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做法 拆除了桂公府(当年是慈禧弟弟所住)的跨院。 ④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A.歉疚流连私自异议B.内疚流连私自争议 C.歉疚踯躅擅自争议D.内疚踯躅擅自异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震惊全国的南丹透水事故中,不法矿主与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沆瀣一气,瞒报情况 给事故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1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模拟考试 语 文 试 题 说明:本试题分为Ⅰ卷、Ⅱ卷,共七道大题;试卷分值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答题纸和作文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2 分) 1.下列词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 ) A.恐吓. 庆贺. 显赫. 一唱一和. 鹤.立鸡群 B.澄.碧 诚.实 呈.现 承.上启下 千乘.之国 C.逍.遥 瘦削. 销.蚀 神情毕肖. 宵.衣旰食 D.晦涩. 萧瑟. 塞.责 十恶不赦. 不事稼樯.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 A.抱负 焕散 神采 掉以轻心 短小精悍 B.决窍 冲撞 延伸 耳濡目染 恰如其分 C.耽搁 推诿 倾轧 改斜归正 振聋发聩 D.气概 赡养 诌媚 枉费心机 巧夺天工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①这件事已经过去好多年了,但是,现在想起来,他内心深处还感到 。 ②他心烦意乱,意志消沉,经常独自 街头。 ③然而,有关部门仍固执己见,坚持这种破坏历史文化遗产的“旧城改造”做法 拆除了桂公府(当年是慈禧弟弟所住)的跨院。 ④学术界对这件出土文物所属的年代,一直有 。 A.歉疚 流连 私自 异议 B.内疚 流连 私自 争议 C.歉疚 踯躅 擅自 争议 D.内疚 踯躅 擅自 异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在震惊全国的南丹透水事故中,不法矿主与当地一些领导干部沆瀣一气 ....,瞒报情况, 给事故调查工作带来很大困难
B.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表达了中国人民 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总是把自己装扮得一身清廉,在案发前的一次会议上, 他还夸夸其谈反腐倡廉的体会。 D.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 节日则不甚了了。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2006年春季开学以来,四川省因为乱收费而被免职的中小学校长达25名,在社会 上反响很大 B.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受欢迎呢?调查结果表明:个人综合素质高,沟通能 力强,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C.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年年度人物”评选继续通过网络投票或邮寄,在候选 人当中,推选出观众心目中的2006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 D.为肯定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十二生肖邮票珍藏版今年初在美国出版发生,这一举措 引起了美国社会的热烈反响,成为美国邮票史上发行最成功的邮票之一。 6.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法国首都巴黎郊区的骚乱于2005年11月3日进入第8天,骚乱范围已波及郊区至少20 座城镇①奥地利自由党主席施特拉赫在会见记者时说,如果欧洲国家的移民政策这样下 去,法国发生的事情也会在欧洲其他国家上演②施特拉赫主张实行更严格的移民政策 保守路线的③每日电讯报④说:“骚乱已把法国模式的缺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⑤ B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 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干多 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痛哭?淑女与君孑,艄 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流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
2 B.会徽图案形似汉字“世”,并与数字“2010”巧妙组合,相得益彰 ....,表达了中国人民 举办一届属于世界的、多元文化融合的博览盛会的强烈愿望。 C.河北省国税局原局长李真,总是把自己装扮得一身清廉,在案发前的一次会议上, 他还夸夸其谈 ....反腐倡廉的体会。 D.现在有些青年人对圣诞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津津乐道,对中国许多传统 节日则不甚了了 ....。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2006 年春季开学以来,四川省因为乱收费而被免职的中小学校长达 25 名,在社会 上反响很大。 B.什么样的大学生,用人单位最受欢迎呢?调查结果表明:个人综合素质高,沟通能 力强,有敬业精神的大学生更容易得到用人单位的青睐。 C.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06 年年度人物”评选继续通过网络投票或邮寄,在候选 人当中,推选出观众心目中的 2006 年“感动中国”的代表人物。 D.为肯定华人对美国的贡献,十二生肖邮票珍藏版今年初在美国出版发生,这一举措 引起了美国社会的热烈反响,成为美国邮票史上发行最成功的邮票之一。 6.表中所列的四组标点,最适合下面这段话的一组是 ( ) 法国首都巴黎郊区的骚乱于 2005 年 11 月 3 日进入第 8 天,骚乱范围已波及郊区至少 20 座城镇①奥地利自由党主席施特拉赫在会见记者时说,如果欧洲国家的移民政策这样下 去,法国发生的事情也会在欧洲其他国家上演②施特拉赫主张实行更严格的移民政策。 保守路线的 ③每日电讯报 ④说:“骚乱已把法国模式的缺陷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⑤ ① ② ③ ④ ⑤ A 。 ; 《 》 ”。 B 。 。 《 》 。” C ; 。 “ ” ”。 D ; ; “ ” 。”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7—9 题 。 横穿《诗经》的河流 洪烛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掀开《诗经》的第一页,总是那条河流阻挡住我的去路,所以我 无法真正进入文字背后的生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记载了古老的爱情与农事,两千多 年前的浪花溅湿我苍苔斑驳的草鞋。谁曾经贴着水面行走,并且歌笑痛哭?淑女与君子,艄 公与过客,母亲与儿女,乃至时光与记忆,隔着同样一条河流遥遥相望,构成周而复始的白
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一条跟血缘、传 统和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 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 找—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于鸡犬之声相 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 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 里游动,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 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 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料的童音,无法模仿。在 充斥着欲望、高间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纠缠的音 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岀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 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 那条河,已经流尚两干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3 昼和黑夜。如今,它又借助单薄的纸张间断了祖先的吟唱与后辈的倾听—— 条跟血缘、传 统和汉语有关的河哟。人间的银河,此岸是高楼广厦,齿轮与车辆,灯火通明的都市,而彼 岸呢,彼岸有采薇的村姑、祈雨的礼仪以及以渔猎为生的星罗棋布的部落…… 七月流火,九月授衣——不读《诗经》,简直无从想象,这块土地上曾经发生过哪些事 情?死亡的人物、流亡的事件、中断的对话,从纸上重新浮现——借助音乐与文字的力量。 耕种、狩猎、婚嫁、祭祀、园艺、兵役……是人类一代又一遗传的生活方式。哦,七月在野, 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总把我带回农历的年代,我开始低头寻 找一把祖传的农具(譬如名称古怪的耒耜),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我仿佛置于鸡犬之声相 闻的村庄,模仿祖先熟稔的农事,刀耕火种。在阅读中我延续着古人的生活。 《诗经》会将你领进一个河汊密布的地带,弥漫的水雾扑面而来。《诗经》本身就是一 条河流,一条文字之河,在台灯下读书,你愿意做一尾潜泳的鱼吗?哦,在《诗经》的掌纹 里游动, 那苍老的浮云与涛声,遗传在我们的血管里…… 我们的血管,业已形成那条河的支流。英才由于时间的关系,我们永远生活在《诗经》的下 游,感受其芬芳,接受其哺养。这是一条没有名字的河,在地图上无法查证的河。 我们无法回到《诗经》的时代,男耕女织的时代,或者说我们无法恢复古人的那份单纯 与天真。那简直堪称人类的童年,所以《诗经》里回荡着银铃般灿料的童音,无法模仿。在 充斥着欲望、高间喇叭的现实中,这属于天籁了。做天籁的听众,是幸福的。古人纠缠的音 乐的旋律结绳记事,那粗糙的双手搓出来的牧歌,鞭挞着我们世故的灵魂:该往何处去放牧 自己失落的童心呢?我一向两手空空,一无所有,丧失了原始的浪漫与激情,《诗经》里的 那条河,已经流尚两千多年了,沿岸有数不清的读者,饮水思源。这条民间的河流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 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 树木的声音,今天晩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 仍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7.纵观全文,“《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流淌不竭,滋润万代 B.《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记录我们先民各个方面的思想感情。 C.“《诗经》的河流”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令我们想起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D.面对“《诗经》的河流”已经断流,作者表现出对文化传统没有传承下来的遗憾 8.以下各项,不属于《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A.生活平凡又不乏丰富情感。 B.生活得自由、单纯而天真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9.文章多引用《诗经》中有关篇目的句子,并多次提及《诗经》和“那条河”。对这样写的 作用和好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B.能够层层深人,使文章形散而神聚,并使主题得到强化 C.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 D.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盗起,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募水兵御之。 克勤献策弗纳,逃之山中。洪武二年辟县训导,母老辞归。四年征至京师,吏部试第二,特 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輒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又立社学数百区, 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重困之畚 锸。”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先是久旱,遂大澍(注:su,时雨,透雨济宁人歌之曰:“孰 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
4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漪。岸边的伐木者,面目模糊,背对着我从事 永恒的职业,我只注意到一柄闪亮的斧头,被举过头顶,整部《诗经》,都回响着斧头砍伐 树木的声音,今天晚上,那柄远古斧头,又在敲击我麻木的耳膜,这是一种提醒:有一群人, 仍在岁月的河边坚持…… 7.纵观全文,“《诗经》的河流”一语意义丰富,对此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 A.在作者看来,《诗经》即如文字构成的一条河流流淌不竭,滋润万代。 B.《诗经》反映的生活大多与河流有关,记录我们先民各个方面的思想感情。 C.“《诗经》的河流”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令我们想起中华民族曾有的生活方式。 D.面对“《诗经》的河流”已经断流,作者表现出对文化传统没有传承下来的遗憾。 8.以下各项,不属于 ...《诗经》所反映的先民的生活特点的一项是 ( ) A.生活平凡又不乏丰富情感。 B.生活得自由、单纯而天真。 C.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 D.充满原始的浪漫与激情。 9.文章多引用《诗经》中有关篇目的句子,并多次提及《诗经》和“那条河”。对这样写的 作用和好处,分析不恰当 ...的一项是 ( ) A.既呼应标题,又首尾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层次分明。 B.能够层层深人,使文章形散而神聚,并使主题得到强化。 C.增加诗味,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和想象空间。 D.通过今昔对比,表达作者对现代都市文明的否定和厌恶之情。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2 题。 方克勤,字去矜,宁海人。元末,台州盗起,吴江同知金刚奴奉行省命,募水兵御之。 克勤献策弗纳,逃之山中。洪武二年辟县训导,母老辞归。四年征至京师,吏部试第二,特 授济宁知府。时始诏民垦荒,阅三岁乃税。吏征率不俟期,民谓诏旨不信,辄弃去,田复荒。 克勤与民约,税如期。区田为九等,以差等征发,吏不得为奸,野以日辟。又立社学数百区, 葺孔子庙堂,教化兴起。盛夏,守将督民夫筑城,克勤曰:“民方耕耘不暇,奈何重困之畚 锸。”请之中书省,得罢役。先是久旱,遂大澍(注:shù,时雨,透雨)。济宁人歌之曰:“孰 罢我役?使君之力。孰活我黍?使君之雨。使君勿去,我民父母。”视事三年,户口增数倍
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日:“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 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太祖用法严,土大夫多被谪,过济宁者,克勤辄周 恤之。永嘉侯朱亮祖尝率舟师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干浚河。克勤不能止,泣祷于天。忽大 雨,水深数尺,舟遂达,民以为神。八年入朝,太祖嘉其绩,赐宴,遺还郡。寻为属吏程贡 所诬,谪役江浦。 (节选自《明史方克勤传》) .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克勤献策弗纳 纳:(被)采纳,(被)采用 B.洪武二年辟县训导 辟:开辟,开通 C.阅三岁乃税 阅:经过 吏征率不俟期 率:大都,往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三岁乃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辄弃去,田复荒 浅尝辄止 C.孰活我黍 项伯杀人,臣活之 D.舟遂达 遂与之俱出 12.下列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①特授济宁知府 ②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③请之中书省,得罢役 ④过济宁者,克勤辄周恤之 ⑤克勤不能止,泣祷于天 ⑥寻为属吏程贡所诬,谪役江浦 A.①③④ 0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第Ⅱ卷(共54分) 四、(23分) 1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5 一郡饶足。 克勤为治,以德化为本。不喜近名,尝曰:“近名必立威,立威必殃民,吾不忍也。”自 奉简素,一布袍十年不易,日不再肉食。太祖用法严,士大夫多被谪,过济宁者,克勤辄周 恤之。永嘉侯朱亮祖尝率舟师赴北平,水涸,役夫五千浚河。克勤不能止,泣祷于天。忽大 雨,水深数尺,舟遂达,民以为神。八年入朝,太祖嘉其绩,赐宴,遣还郡。寻为属吏程贡 所诬,谪役江浦。 (节选自《明史·方克勤传》)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 ...的一项是 ( ) A.克勤献策弗纳. 纳:(被)采纳,(被)采用 B.洪武二年辟.县训导 辟:开辟,开通 C.阅.三岁乃税 阅:经过 D.吏征率.不俟期 率:大都,往往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 ...的一组是 ( ) A.三岁乃.税 而陋者乃.以斧斤考击而求之 B.辄.弃去,田复荒 浅尝辄.止 C.孰活.我黍 项伯杀人,臣活.之 D.舟遂.达 遂.与之俱出 12.下列的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方克勤体恤百姓的一组是 ( ) ①特授济宁知府 ②克勤与民约,税如期 ③请之中书省,得罢役 ④过济宁者,克勤辄周恤之 ⑤克勤不能止,泣祷于天 ⑥寻为属吏程贡所诬,谪役江浦 A.①③④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①⑤⑥ 第Ⅱ卷(共 54 分) 四、(23 分) 13.把第三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