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实验中学206-2007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注意: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选择题答案须用2B铅笔涂在机读卡上, 非选择题须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未按要求的不予评分。考试结束后,将机读 卡、答题纸和作文分别交给监考老师 第I卷(选择题,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桑梓(zi)抑郁症(yu) 张皇失措(cuo)花径不曾缘客扫(jing) B.秩序(hi)口头禅(chan)单枪匹马(p)多行不义必自毖(bi) C.给养(j1)返回舱(cang)委届求全(qu)冒天下之大不讳(wi) D.胴体(tong)软着陆(zho)分道扬镳(bio)白帝城高急暮砧(zhe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1)很多人非常不相信广告,可他们在消费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却仍是广告,这一悖论充 分 出消费者的信任困境 (2)在读博士生跳楼自杀,家长公开遗书,意在 世人要珍爱生命和学会感恩 (3)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己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A.反射警示媒体 B.折射警示媒介 C.反射提醒媒介 D.折射提醒媒体 3.下列句子后面括号里的成语与句中引号内的词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A.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位公安厅厅长就是因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 的朋友才被拉下水的。(耳濡目染) B.他这个人“口里蜜蜜甜,心里一把锯锯镰”,你初次和他交往,可一定防着点。 (口蜜腹剑) C.那掌班的说,咱班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呱呱叫”的角色。 (出类拔萃) D.常言道:“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就一定能使我们厂子扭亏为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欧盟委员会2006年3月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欧盟的10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47%,新老成员国贫富差距十分悬殊
- 1 - 吉林省实验中学 2006—2007 学年度高三年级第一次模拟考试 语文试卷 YCYi 注意:本试卷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选择题答案须用 2B 铅笔涂在机读卡上, 非选择题须答在答题纸的指定位置上,未按要求的不予评分。考试结束后,将机读 卡、答题纸和作文分别交给监考老师。 第Ⅰ卷(选择题,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桑梓.(zǐ) 抑郁.症(yù) 张皇失措.(cuò) 花径.不曾缘客扫(jìng) B.秩.序(zhǐ) 口头禅.(chán) 单枪匹.马(pī) 多行不义必自毖.(bì) C.给.养(jǐ) 返回舱.(cāng) 委屈.求全(qū) 冒天下之大不讳.(wěi) D.胴.体(tóng) 软着.陆(zháo) 分道扬镳.(biāo) 白帝城高急暮砧.(zhēn)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 (1)很多人非常不相信广告,可他们在消费时的重要参考依据却仍是广告,这一悖论充 分 出消费者的信任困境。 (2)在读博士生跳楼自杀,家长公开遗书,意在 世人要珍爱生命和学会感恩。 (3)据计算机专家介绍,电子邮件已经跃升为计算机病毒的主要传播 。 A.反射 警示 媒体 B.折射 警示 媒介 C.反射 提醒 媒介 D.折射 提醒 媒体 3.下列句子后面括号里的成语与句中引号内的词语不能替换的一项是 ( ) A.俗话说得好“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位公安厅厅长就是因结交了一些不三不四 的朋友才被拉下水的。(耳濡目染) B.他这个人“口里蜜蜜甜,心里一把锯锯镰”,你初次和他交往,可一定防着点。 (口蜜腹剑) C.那掌班的说,咱班里一个老生、一个花脸、一个小生,都是“呱呱叫”的角色。 (出类拔萃) D.常言道:“大家一条心,黄土变成金。”只要我们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就一定能使我们厂子扭亏为盈。(二人同心,其利断金)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欧盟委员会 2006 年 3 月发表的报告显示,即将加入欧盟的 10 个新成员国的人均国 民生产总值仅为现有成员国平均水平的 47%,新老成员国贫富差距十分悬殊
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 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C.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 定的好处呢?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 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5000万年前 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 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 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 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 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 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种蘑菇,这相 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 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 种是源于2300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22种蚂蚁进行了仔 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 Escovopsis的霉菌感染,使蘑
- 2 - B.焦裕禄一生之所以能做到勤政为民、鞠躬尽瘁,源于他不忘本色,奋发进取,虚心 学习,始终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蓬勃朝气、昂扬锐气、浩然正气。 C.适当搞一些排行榜,对于推介精品、引导时尚、繁荣文化市场,谁能说未必没有一 定的好处呢? D.有的学生在考试前会出现失眠、烦躁等现象,这往往是因为他们太在乎考试成绩, 心理负担过重造成的。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切叶蚁 美国的细菌学家卡梅隆·柯里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研究论文,声称从 5000 万年前 开始,以真菌为生的蚂蚁就有了自己的抗生素。 研究者对一种名叫“真菌蚂蚁”的蚂蚁身上的白色斑点进行研究,发现不同的“真菌 蚂蚁”依靠种植不同的真菌类蘑菇来作为惟一的食物来源。这些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 着许多细小的腺窝,里面寄生着一种能产生抗生素的细菌。这些腺窝有一些细小的孔通向 蚂蚁身体外部,这样它们就可以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抗生素可以杀死会使作物生病的寄 生虫,从而确保它们主人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这种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使得蚂蚁与作物的这种共生关系非常和谐。研究者发现,一 些近缘的不种植真菌的蚂蚁身上则没有腺窝,也没有寄生菌。 科学家们研究了中美洲热带丛林中的切叶蚁的生活习性。切叶蚁只种一种蘑菇,这相 当于人类的单一作物制,英才虽然开始时产量高,但重复种几季以后很容易遭受虫害侵袭,人 类是采用轮作不同作物来解决问题的。生物学家们采用基因分析,确定了切叶蚁所种的菌 种是源于 2300 万年前的单一菌株,从未换过品种,却能延续至今。 这个谜被多伦多大学的 C·R·居里解开了。居里对包括切叶蚁在内的 22 种蚂蚁进行了仔 细观察。他首先发现蚂蚁的蘑菇农场偶尔也会受到一种名为 Escovopsis 的霉菌感染,使蘑
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 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 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岀ε scol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 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举两得。切叶蚁分群 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蚁 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干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 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硏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 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硏发新代的抗生素, 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5.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6.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Δ.尽管 Escovopsis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活细菌除能消灭 Escovopsis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 Escovopsis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 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 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硏发新 代的抗生素
- 3 - 菇在几天内全部死光,结果是整穴蚂蚁全部饿死。但尽管如此,切叶蚁还是有办法控制这 种灾难。其奥秘在于,雌蚁会排出寄生在身上的活细菌分泌出的链霉素。切叶蚁蘑菇园中 那些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一发出 Escovopsis 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就地将之消 灭,以防止其蔓延。而且这种链霉素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真是一举两得。切叶蚁分群 时,蚁后将蘑菇菌种含在口中,CY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所以切蚁 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历经千万年而不衰。 人类所用的抗生素多次使用后会使病菌产生抗药性而导致药效减弱,但蚂蚁所用的抗 生素却并未使病菌产生抗药性。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发现,蚂蚁身上的抗生素不但是蚂蚁 赖以战胜自然环境的法宝,亦是人体必需的抗生素,今后应可仿此研发新一代的抗生素, 更有效地治愈人类的疾病。 5.下列对“真菌蚂蚁腺窝”的特殊结构或功能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蚂蚁的嘴巴和前肢上隐藏着许多腺窝,这些腺窝非常细小。 B.蚂蚁的腺窝里寄生着一种细菌,这些细菌能产生抗生素。 C.为将抗生素传播给作物,蚂蚁的每一个腺窝上都有一个小孔通向身体外部。 D.传播出的抗生素可杀死使作物生病的寄生虫,确保蚂蚁的食物来源不受破坏。 6.对“切叶蚁的单一品种的蘑菇农场能延续至今的原因”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尽管 Escovopsis 霉菌会危害蚂蚁的蘑菇农场,但切叶蚁有办法控制这种灾难。 B.雌蚁分泌出的链霉活细菌除能消灭 Escovopsis 霉菌外,还能刺激蘑菇的生长。 C.忠于职守的蚂蚁勤于察看,发现 Escovopsis 霉菌就用随身携带的链霉素将之消灭。 D.切叶蚁分群时,蚁后会将蘑菇菌种连同随身的会分泌链霉素的细菌带到新穴传种。 7.下列说法,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研究人员发现,各种“真菌蚂蚁”的食物是一样的,都是靠种植同一种真菌类蘑菇 来生存。 B.切叶蚁不换品种,是因为单一作物的种植方法产量高,轮作的不同作物很容易遭受 虫害侵袭。 C.卡梅隆·柯里研究小组根据蚂蚁身上细菌产生的抗生素特征,正准备着手研发新一 代的抗生素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 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 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 以为利。臣间,‘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见注一)、周室,天下之市朝 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元矣。” 司马错日:“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 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 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 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 海(见注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 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 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见注二),韩自知亡三 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 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 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 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4 - D.人类现在使用的抗生素同蚂蚁所用的抗生素不同在于,长期使用,前者会使病菌产 生抗药性,后者却不会。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司马错与张仪争论于秦惠王前。司马错欲伐蜀,张仪曰:“不如伐韩。”王曰:“请 闻其说。” 对曰:“……今夫蜀,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得其地,不足 以为利。臣闻,‘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今三川(见注一)、周室,天下之市朝 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元矣。” 司马错曰:“不然。臣闻之,欲富国者,务广其地;欲强兵者,务富其民;欲王者, 务博其德。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今王之地小民贫,故臣愿从事于易。夫蜀,西辟之国 也,而戎狄之长也,而有桀、纣之乱。以秦攻之,譬如使豺狼逐群羊也。取其地,足以广 国也;得其财,足以富民,缮兵不伤众而彼已服矣。故拔一国,而天下不以.为暴;利尽西 海(见注二),诸侯不以为贪。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今攻韩,劫 天子,劫天子,恶名也,而未必利也,又有不义之名,而攻天下之所不欲,危!臣请谒.其 故:周,天下之宗室也;齐,韩、周之与国也。周自知失九鼎(见注二),韩自知亡三 川,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以因.于齐、赵,而求解乎楚、魏。以鼎与楚,以地与魏,王不 能禁。此臣所谓‘危’,不如伐蜀之完也”。惠王曰:“善!寡人听子。” 卒起兵伐蜀,十月取之,遂定蜀。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蜀既属,秦益强富 厚,轻诸侯。 (选自《战国策·秦策》) 【注】①三川:韩地,以其境内有黄河、洛水、伊水而得名。②西海:指蜀国。 ③九鼎:九个青铜大鼎,相传是夏、商、周三代的传国之宝。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实词与虚词的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①臣请谒其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①而天下不以为暴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以因于齐、赵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9.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②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 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 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更加透彻,更能 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 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 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6分) 译文: (2)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4分) 译文: 12.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灲暗,春晩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
- 5 - A.①弊.兵劳众不足以成名 ②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 B.①臣请谒.其故 ②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C.①而天下不以.为暴 ②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D.①以因.于齐、赵 ②我欲因.之梦吴越 9.下列语句分别编为四组,最能说明司马错伐蜀而不伐韩、周的原因的一项是 ( ) ①争名者于朝,争利者于市 ②西辟之国,而戎狄之长也 ③三资者备,而王随之矣 ④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 ⑤则必将二国并力合谋 ⑥蜀主更号为侯,而使陈庄相蜀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②③④ 10.下列有关对原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在秦国的攻伐对象应该是蜀还是韩、周的问题上,张仪与司马错的意见针锋相对, 张仪的观点没有被秦惠王采纳,主要是他对张仪“争名”“争利”的狭隘观点表示 出反对。 B.司马错赞同张仪的有关蜀地位置、地位等的论述,但他比张仪分析更加透彻,更能 看到统一该地的战略意义不仅在于扩地富民,还在于获得舆论支持。 C.司马错认为不能先攻打韩、周,一是因为攻打他们会引起诸侯的反对,使自己陷于 矛盾之中,二是考虑到秦国当时的政治、经济等的不利因素。 D.战国时代的谋臣大都能言善辩,本文中司马错的语言体现出其朴实无华、见解精辟 的特点,透过这些言论,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沉着冷静、深谋远虑的谋臣形象。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 120 分) 四、(23 分) 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今三川、周室,天下之市朝也,而王不争焉,顾争于戎狄,去王业远矣。(6 分) 译文: (2)是我一举而名实两附,而又有禁暴正乱之名。(4 分) 译文: 12.阅读下边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8 分) 鹊桥仙·夜闻杜鹃 陆 游 茅檐人静,蓬窗灯暗,春晚连江风雨。林莺巢燕总无声,但月夜、常啼杜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