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类型:B卷 考试时间:2008年4月7日 河北省保定市2008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说明:1.试题共8页,7道大题,21道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试题设答题卡,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做答,其中前10个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第I卷(共30分) 、(12分,每小题3分) 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刊载下载千载难逢载入史册 B.行状行旅行将就木道行不深 C.菲薄悱侧匪夷所思成绩斐然 D.信笺箴言缄默不语西风东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武汉市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 争行为,武汉市l1日开展了规范旅游市场的执法行动。 B.为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部委联合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C.据《湖南日报》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由极 具实力的作家何建明先生完成。 D.计划于200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2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和1.2万亿美元 的贸易总额,成为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而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加了有 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就鲜为人知了。 B.十多年未相聚的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有的促膝畅谈,有的尽情欢笑,大家不拘一格,那 场面可真热闹 C.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洛桑巴赤来曲桑说:达赖集团操纵暴徒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是不得人心的,他 们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少数民族一些重要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其传 统保留得比汉族的要好,而且正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4.下列语句,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①胡同口,戳着几个闲人,高谈阔论,说东道西,一条可怜的小狗无意问路过这里,被一位口水四溅的 壮汉吆喝着踹了两脚 ②胡同口,戳着几个闲人,高谈阔论,说东道西,口水四溅,连一条无意间路过这里的可怜的小狗也被 位壮汉吆喝着踹了两脚。 ③李局长上了飞机。同机的除张利江外还有王红。王红今天格外兴奋,因为她是去见妈妈,妈妈在西藏 她有两年未见面了 ④李局长上了飞机。同机的除张利江外还有王红。王红今天去西藏见妈妈,所以格外兴奋。妈妈同她有 两年未见面了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 1 - 试卷类型:B 卷 考试时间:2008 年 4 月 7 日 河北省保定市 2008 年高考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说 明:1.试题共 8 页,7 道大题,21 道小题,满分 150 分,考试时间 150 分钟。 2.试题设答题卡,试题一律在答题卡上做答,其中前 10 个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上。 第 I 卷(共 30 分) 一、(12 分,每小题 3 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刊载. 下载. 千载.难逢 载.入史册 B.行.状 行.旅 行.将就木 道行.不深 C.菲.薄 悱.侧 匪.夷所思 成绩斐.然 D.信笺. 箴.言 缄.默不语 西风东渐.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为了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促进武汉市旅游市场健康发展,有效遏制违法违规行为和不正当竞 争行为,武汉市 11 日开展了规范旅游市场的执法行动。 B.为了认真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关于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建设活动,切实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各项措施落到实处,各部委联合开展了“平安家庭”创建活动。 C.据《湖南日报》报道,全景式反映三峡移民历程的我国首部长篇报告文学新作《国家行动》,已由极 具实力的作家何建明先生完成。 D.计划于 20l0 年全面建成的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拥有 2 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和 1.2 万亿美元 的贸易总额,成为继北美、欧盟之后的世界第三大自由贸易区。 3.下列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错误的一句是 A.这座纪念碑是由杰出建筑学家梁思成主持设计的,而他的助手当代中国建筑大师吴良镛也参加了有 关设计方案的讨论,或许就鲜为人知了。 B.十多年未相聚的老同学见了面,个个都很开心,有的促膝畅谈,有的尽情欢笑,大家不拘一格,那 场面可真热闹。 C.佛协西藏分会副会长洛桑巴赤来曲桑说:达赖集团操纵暴徒进行违法犯罪活动,是不得人心的,他 们必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D.少数民族一些重要节日,如藏族的雪顿节、傣族的泼水节、彝族的火把节,其传 统保留得比汉族的要好,而且正在不断地发扬光大。 4.下列语句,上下文语意连贯、音节和谐的一组是 ①胡同口,戳着几个闲人,高谈阔论,说东道西,一条可怜的小狗无意问路过这里,被一位口水四溅的 壮汉吆喝着踹了两脚。 ②胡同口,戳着几个闲人,高谈阔论,说东道西,口水四溅,连一条无意间路过这里的可怜的小狗也被 一位壮汉吆喝着踹了两脚。 ③李局长上了飞机。同机的除张利江外还有王红。王红今天格外兴奋,因为她是去见妈妈,妈妈在西藏, 同她有两年未见面了。 ④李局长上了飞机。同机的除张利江外还有王红。王红今天去西藏见妈妈,所以格外兴奋。妈妈同她有 两年未见面了。 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5—7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21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 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 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 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我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 这个歌舞集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来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 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它是8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 经过20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 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岀现的悖论 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息,文官们的互相抱怨和指责,回荡 在21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 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嬴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 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的三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 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昊 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 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 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 市历史脉络,令丈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 何权力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即将完工的梦式“巨蛋
- 2 - 二、(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5—7 题。 “杨丽萍悖论”的文化困局 全球化浪潮下的中国,原生态已经变得如此稀缺珍贵,以致它成为 21 世纪人们主要致力开发的资源。 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而这种挖掘还必须依赖市 场和商业的支撑;但这种草根艺术一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另一方面,维 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势必跟原住民走向现代 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我把这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命名为“杨丽萍悖论”,它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 这个歌舞集首次向我们展示了原生态文化的强大魅力,但它被开发出来之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 僵死的橱窗标本。一个著名的前车之鉴,就是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它是 80 年代的原生态品种,但 经过 20 多年的旅游开发,已被市场之手打造得面目全非,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 “杨丽萍悖论”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 现象。在旅游局、文物局和环保部门之间,保护和开放的博弈经久不息,文官们的互相抱怨和指责,回荡 在 21 世纪中国的文化开发现场。 与“杨丽萍悖论”相似的是“嬴政悖论”。在中央集权体制下废除六国,建立“车同轨”和“书同文” 的技术——文化体系,无疑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并为秦帝国的三大战略工程——长城、阿房宫和 墓室的建造提供了最广阔的资源,但它同时也是区域文明的严酷杀手。在秦统一六国之后,强大发达的吴 越文化、楚文化和蜀文化等,毫无例外地遭到了致命的摧毁。而区域文明的死亡,则反过来激发了地方贵 族的反叛欲望,加剧了帝国的行政危机。 在走向现代化的伟大进程中,我们将继续面临各种文化悖论的困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 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的改造,现代化的生活梦想,变得唾手可得,但它同时也摧毁了城 市历史脉络,令丈化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并瓦解了人与城市的内在和谐,造成了梦的永久性破裂。这种任 何权力都无法解决的悖论,应当以北京的“国家大剧院”来命名,因为正是这枚即将完工的梦式“巨蛋
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 (《中国新闻周刊》2006年09月) 5.下列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原生态歌舞属于草根艺术,它——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 B.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很有可能跟原住 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C.“赢政悖论”与“杨丽萍悖论”相似,中央集权的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同时也是区域 文明的严酷杀手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改造,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 破坏性 6.对“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 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B.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但它被开发出来之 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 C.是一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 D.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丽萍悖论所折射出的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B.关于旧城改造问题,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完好的保存,给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C.今年央视举办第12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原生态这个概念, 这对人们致力于开发原生态歌舞资源起到“助推”作用。 D.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现已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要想恢复其本来 面目,最好的方法就是遏止旅游开发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其见遗 于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 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 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 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 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 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
- 3 - 充分表述了现代化进程中的文化困局。 (《中国新闻周刊》 2006 年 09 月) 5.下列表达与原文意思不符的一项是: A.原生态歌舞属于草根艺术,它——旦被票房控制,其质朴纯真的原生状态便会荡然无存。 B.维系原生态文化的前提,就是维持它赖以生长的民族(地域)的自然与文化空间,而这很有可能跟原住 民走向现代化的生活渴望发生激烈冲突。 C.“赢政悖论”与“杨丽萍悖论”相似,中央集权的体制有利于经济发展和文化传播,但同时也是区域 文明的严酷杀手。 D.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兴起的新建筑浪潮,令中国的大中城市迅速完成旧城改造,但同时也具有极大的 破坏性。 6.对“杨丽萍悖论”的解释,最准确的一项是: A.指保护原生态文化反而造成其退化僵死,维系原生态赖以生长的自然文化空间却与现代文明产生激 烈冲突的文化困局。 B.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原生态歌舞极易失传,对其进行抢救性保护,迫在眉睫,但它被开发出来之 后,必将失去原生活力,退化成僵死的橱窗标本。 C.是一种由正题推演出反题的逻辑命题,来自杨丽萍《云南映像》的启示。 D.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至今未能解决各国在遗产申报中出现的悖论现象。 7.根据原文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丽萍悖论所折射出的问题,是目前乃至今后较长时期内不易解决的问题。 B.关于旧城改造问题,丽江古城和平遥古城完好的保存,给中国其他城市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C.今年央视举办第 12 届央视青年歌手大奖赛,增设原生态组比赛,使更多的人知道了原生态这个概念, 这对人们致力于开发原生态歌舞资源起到“助推”作用。 D.云南西双版纳的傣族歌舞,现已沦为商业艳俗文化的反面样板,要想恢复其本来 面目,最好的方法就是遏止旅游开发。 三、(9 分,每小题 3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8—10 题。 予友苏子美①之亡后四年,始得其平生文章遗稿于太子太傅杜公②之家,而集录之以为十卷。 子美,杜氏婿也,遂以其集归之,而告于公曰:“斯文,金玉也,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其见遗 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而物亦不能掩也。故方其 摈斥、摧挫、流离穷厄之时,文章已自行于天下,虽其怨家仇人,及尝能出力而挤之死者,至其文章,则 不能少毁而掩蔽之也。凡人之情,忽近而贵远,子美屈于今世犹若此,其伸于后世宜如何也!公其可无恨.。” 予尝考前世文章政理之盛衰,而怪唐太宗致治几乎三王之盛,而文章不能革五代之余习。后百有余年, 韩、李③之徒出,然后元和之文始复于古。唐衰兵乱,又百余年而 圣宋兴,天下一定,晏然无事。又几百年,而古文始盛于今。自古治时少而乱时多。幸 时治矣,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何其难之若是欤?岂非难得其人欤?苟一
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 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子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謫裂 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 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 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予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 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 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⑤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荚同 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予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②杜 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③韩、李:指韩愈,李翱。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 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⑤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 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其可无恨 恨:遗憾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稍:稍微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即:接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其文如“金玉”、其人乃“特立”的一组是 A.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 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B.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 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C.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D.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 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 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毀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 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
- 4 - 有其人,又幸而及出于治世,世其可不为之贵重而爱惜之欤?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④至废为民而流落 以死。此其可以叹息流涕,而为当世仁人君子之职位宜与国家乐育贤材者惜也! 子美之齿.少于予,而予学古文反在其后。天圣之间,子举进士于有司,见时学者务以言语声偶讁裂, 号为“时文”,以相夸尚。而子美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时人颇共非笑之,而子 美不顾也。其后天子患时文之弊,下诏书讽勉学者以近古。由是其风渐息,而学者稍.趋于古焉。独子美为 于举世不为之时,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可谓特立之士也。 予美官至大理评事、集贤校理而废,后为湖州长史以卒,享年四十有一。其状貌奇伟,望之昂然而即. 之温温,久而愈可爱慕。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其击而去之者,意不在子美也。赖天子聪明仁圣, 凡当时所指名而排斥,二三大臣⑤而下,欲以子美为根而累之者,皆蒙保全,今并列于荣宠。虽与子荚同 时饮酒得罪之人,多一时之豪俊,亦被收采,进显于朝廷。而予美独不幸死矣,岂非其命也?悲夫! 庐陵欧阳修序。 【注】①苏子美:即苏舜钦,宋初著名散文家、诗人,政治上支持范仲淹、杜衍等新政推行者。②杜 公:即杜衍,曾任宰相,参与“庆历新政”。 ③韩、李:指韩愈,李翱。 ④酒食之过:庆历五年,苏 子美用卖故纸的公款宴请宾客,被御史中丞以“监守自盗”的罪名弹劾。 ⑤二三大臣:指杜衍、范仲淹 等,皇裕初年被起用。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公其可无恨. 恨:遗憾 B.子美之齿.少于予 齿:年龄 C.而学者稍.趋于古焉 稍:稍微· D.望之昂然而即.之温温 即:接近 9.以下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苏子美其文如“金玉”、 其人乃“特立”的一组是 A.弃掷埋没粪土,不能消蚀 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 B.虽其埋没而未出,其精气光怪已能常自发见 独与其兄才翁及穆参军伯长,作为古歌诗杂文 C.文章已自行于天下 其材虽高,而人亦不甚嫉忌 D.文章或不能纯粹,或迟久而不相及 其始终自守,不牵世俗趋舍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苏子美的文章如金似玉,正当他遭受排斥、遇到挫折、流离困窘的时候,文章就已经流传于天下,即 使他的怨家仇人,以及曾排挤他欲把他置于死地的人,也不能够损毁掩盖他的文章。 B.本文回顾了唐宋古文运动的历史:唐朝初年,文章还留有五代文风的余习,后来过了一百多年,韩 愈、李翱等人出现,此后,元和时代的文章才恢复了古文传统;宋朝兴起后,又过了将近一百年,古文才
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 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 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驱逐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 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第Ⅱ卷(120分) 四、(23分)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分) 译文: (2)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3分) 译文: (3)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4分) 译文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分) 泗州①东城晚望 秦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注】①泗州:旧城在淮水边上 (1)请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前两句加以赏析。(4分) 答 (2)这首诗第三句中的“抹”有人认为是动词,有人认为是量词。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好?请加以解说。(4 分) 答 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分)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杜甫《兵车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白居易《琵琶行》) ,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水至清则无鱼, 班固《汉书》) 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彼童子之师, (韩愈《师说》)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7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
- 5 - 开始兴盛。 C.天圣年间,欧阳修参加进士考试,发现当时学习写文章的人,追求文辞声调对偶和摘取古人文句, 称这种文章为“时文”;后来皇帝忧虑“时文”的弊端,下诏书讽刺学习写“时文”的人,并明令禁止写 作“时文”,那股风气才渐渐消失了。 D.苏子美的政敌利用苏子美“酒食之过”攻击他驱逐他,主要目的不是陷害苏子美,而是借此打击与 其有关联的新政推行者,不过,这些受排斥的人后来都被保全下来,得到重用,只有苏子美不幸死了。 第Ⅱ卷(120 分) 四、(23 分) 11.把第 I 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 分) (1)其见遗于一时,必有收而宝之于后世者。(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嗟吾子美,以一酒食之过,至废为民而流落以死。(3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独子美为于举世不为之时。(4 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8 分) 泗州①东城晚望 秦 观 渺渺孤城白水环,舳舻人语夕霏间。 林梢一抹青如画,应是淮流转处山。 【注】①泗州:旧城在淮水边上。 (1)请从“动”和“静”的角度对这首诗前两句加以赏析。(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这首诗第三句中的“抹”有人认为是动词,有人认为是量词。你认为哪种理解更好?请加以解说。(4 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5 分) (1)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甫《兵车行》)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琵琶行》) __________________,使我不得开心颜。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水至清则无鱼,__________________。 (班固《汉书》) 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羲之《兰亭集序》) 彼童子之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师说》) 五、(22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4—17 题。 庄子的翅膀 叶春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