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热容、热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1、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放在沸水中煮一段较长的 时间,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 B、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化 利用内能来做功,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 D、利用内能来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3、一台单缸柴油机,飞轮每分钟转1800R,那么,15内柴油机对外做功 的次数是() A、1800次 B、900次 C、60次 D、15次 由同种材料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4:1,吸收的热 量之比是1:4,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比热容、热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同步练习 1、将质量、初温分别相等的铁块和铝块( )放在沸水中煮一段较长的 时间,则它们吸收的热量( ) A、铁块和铝块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B、铝块比铁块吸收的热量多 C、铁块比铝块吸收的热量多 D、条件不足,无法确定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 B、直接利用内能来加热物体,实际上是内能的转化 C、利用内能来做功,实际上是内能的转移 D、利用内能来做功,物体的内能会增加 3、一台单缸柴油机,飞轮每分钟转 ,那么, 内柴油机对外做功 的次数是( ) A、1800 次 B、900 次 C、60 次 D、15 次 4、由同种材料组成的甲、乙两个物体,它们的质量之比为 ,吸收的热 量之比是 ,则它们升高的温度之比是( ) A、 B
16:1 16 5、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其中甲物体升高的温度是乙物体升高温度的1/2, 甲吸收的热量是乙吸收热量的2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2倍 B、1/2倍 C、4倍 1/4倍 6、质量是20g的煤油,吸收了1.26×10的热量,温度升高到50°, 则煤油的初温是多少?k画=2l×10J/kg) 练习答案 B 5、C 得 Q 126×104J 21×103J个g)×0.kg 探究活动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的实验:他们在甲
C、 D、 5、两个质量相等的物体,其中甲物体升高的温度是乙物体升高温度的 , 甲吸收的热量是乙吸收热量的 2 倍,则甲的比热容是乙的比热容的( ) A、2 倍 B、 倍 C、4 倍 D、 倍 6、质量是 200g 的煤油,吸收了 的热量,温度升高到 , 则煤油的初温是多少? 。 练习答案 1、B 2、A 3、D 4、D 5、C 6、 。 由 得 。 探究活动 1、为了研究物质的某种特性,某小组的同学先做如下的实验:他们在甲
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100g和200g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 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 、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m=100g 时间(min 2 4 6 10121416 温度(℃)|36 34 3030 30 降低温度 4 6 (℃) 表二:m=200g 时间(min)04 12 32 温度(℃)36353433 降低温度(℃)01 2 3 4 5 ①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或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 ,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乙两只完全相同的烧杯中分别放入 100g 和 200g 的温水,实验时,让它们自然冷 却,并利用温度计和计时器测量水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记录数据分别如表 一、表二所示。(设甲、乙两杯水每分钟放出的热量相等) 表一:m1=100g 时间(min) 0 2 4 6 8 10 12 14 1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30 30 降低温度 (℃) 0 1 2 3 4 5 6 6 6 表二:m2=200g 时间(min) 0 4 8 12 16 20 24 28 32 36 温度(℃) 36 35 34 33 32 31 30 29 28 28 降低温度(℃) 0 1 2 3 4 5 6 7 8 8 ①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可知,实验时,两杯水所处环境的温度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选填“相同”或“不同”) ②分析比较表一(或表二)中第一行或第三行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 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放出的热量与降低的温度成正比。 ③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第三列、第四列、第五列等数据及相关条件,可 得出的初步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2、关于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诗人陆游就已在 诗文中有体现“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现象。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知,请你分析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 (1)工厂、交通工具 (2)建筑物、马路上的砂石、水泥的 ,相同的日照条 件下温度 (3)城市中的水少,水的 吸热少 除此之外,你能否再补充至少一条原因? 3、最近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环保汽车,该车型采用“清洁燃料”加“汽油” 双燃料系统,使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降低了80%,这种燃料是气态碳氢化合物, 在微微加压的情况下即变为液体而储存于钢瓶中,加装到汽车供油系统。当向发 动杋供“油”时,该燃料在钢瓶中逐渐汽化,然后进入气缸被点燃,从而产生动 力 (1)根据下表可知,最适合作为清洁燃料的物质是 。(填化学 式) (2)该物质在气缸内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 化学式 CHs ChIO CHIa
④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及相关条件,还可得出的初步结 论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城市出现的“热岛效应”的描述,其实早在宋朝,诗人陆游就已在 诗文中有体现“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现象。这说明我国古代劳动 人民善于从生活中发现真知,请你分析一下,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原因有: (1)工厂、交通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建筑物、马路上的砂石、水泥的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的日照条 件下温度___________________。 (3)城市中的水少,水的_________________吸热少。 除此之外,你能否再补充至少一条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最近我国一些城市出现了环保汽车,该车型采用“清洁燃料”加“汽油” 双燃料系统,使尾气中有害气体的成分降低了 80%,这种燃料是气态碳氢化合物, 在微微加压的情况下即变为液体而储存于钢瓶中,加装到汽车供油系统。当向发 动机供“油”时,该燃料在钢瓶中逐渐汽化,然后进入气缸被点燃,从而产生动 力。 (1)根据下表可知,最适合作为清洁燃料的物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 式) (2)该物质在气缸内充分燃烧后的产物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化学式 CH4 C2H6 C4H10 C6H14
沸点/℃ -164 -0.5 你做的对吗 ①不同 ②相同质量的水(同种物质); ③水(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④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1)排放的高温废气。 (2)比热容小;升温高。 (3)蒸发 (4)楼群林立,难以实现空气对流散热。 (1) CHo (2)CO2水 测试 选择题 l、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 水,这是因为水()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
沸点/℃ -164 -89 -0.5 69 你做的对吗 1、 ①不同; ②相同质量的水(同种物质); ③水(同种物质)降低相同的温度时,质量大的放出的热量多; ④水(同种物质)放出的热量与质量、降低温度的比值是定值。 2、 (1)排放的高温废气。 (2)比热容小;升温高。 (3)蒸发。 (4)楼群林立,难以实现空气对流散热。 3、 (1)C4H10 (2)CO2 水 测试 选择题 1、在农业生产中,为了保证秧苗夜间不致受冻,傍晚时要向秧田里多灌些 水,这是因为水( ) A、密度大 B、比热容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