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信息的种类和特征 : 处理 开发 及护 道中有 墨些激励方法 授课章节 第五章 不同作物种子的经营 授课学时4 讲授方法讲授法与案例法教学条件多媒体救室/相关视 教学目标 解内外不同作物 子营销的概拟 子翠否网外表物的模: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和燕菜种子的销模式。 物种子的营销特点及相应策略, 2. 不同作物种子营的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资品种布局及种子需求税达
l 种子企业的基本结构 第二节 种子企业销售管理 l 销售人员管理 l 销售渠道管理 第三节 种子企业信息管理 l 种子经营信息的作用 l 种子经营管理中所需要信息的种类和特征 l 种子经营信息的收集 l 种子经营信息的加工处理 l 种子经营信息的应用 l 种子经营信息预测 l 信息的发布 第四节 种子企业品种研发管理 l 品种研发的作用与目标 l 品种研发途径 l 品种研发的组织及战略管理 l 品种研发的人力资源管理 第五节 种子企业知识产权及维护 l 种子企业知识产权 l 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取得 l 知识产权的保护 思考题/作业: 1.目前我国种子企业中对大型、中型、中小型及小型种子企业是怎么规定的? 2.按公司法规定,我国种子公司分为哪两种类型? 3.合格的销售人员应具备哪些素质? 4.目前我国种子销售渠道中有哪些主要冲突,怎样管理和控制? 5.什么是种子企业品种研发,品种研发的途径有哪些? 6.你认为种子企业应对研发人员采取哪些激励方法? 7.种子企业的知识产权主要包括哪些? 教学小结: 本章介绍了目前我国种子企业的组织形式、种子企业营销管理、种子企业信息管理、种子企业 品种研发管理以及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维护等方面的内容,重点要求掌握我国种子企业现行的组织形 式,销售人员的工作内容和销售人员的素质要求,销售渠道中的冲突及管理方法,种子经营信息的 收集、加工、应用与发布,品种研发目标的确定与品种研发途径,品种研发的人力资源管理策略, 种子企业知识产权的取得与保护。 授课章节 第五章 不同作物种子的经营 授课学时 4 讲授方法 讲授法与案例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1. 了解目前国内外不同作物种子营销的概括; 2. 理解不同作物种子营销的特点; 3. 掌握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和蔬菜种子的营销模式。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不同作物种子的营销特点及相应策略。 2. 难点: 不同作物种子营销策略的制定与实施。 教学要点: 第一节 杂交玉米的营销 l 我国玉米生产、品种布局及种子需求概述
布及品种状 交水精营气管理 第 产度略 种子建 定 生产体系与管理 思考题/作业 承冬自的特点 益装袋,然恶昏提款 授课章节 第六章 种子生产管理 授课学时 3 讲授方法讲授法与案侧法教学条件多蝶体教室/相关视 条件和 理解种子收购的特点,种子运输特点,种子检验机构的职责,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内 教学重点点: 种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贮存的C分类管理:种子运翰的组织与实 之。森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l 我国玉米种子市场的特点与趋势 l 种子基地状况及商品种子生产体系与管理 l 玉米种子营销模式 第二节 杂交水稻的营销 l 我国水稻生产布局及品种状况 l 水稻品种及商品种子供给状况 l 种子基地状况及生产体系与管理 l 不同企业杂交水稻营销策略 第三节 小麦种子的营销 l 我国小麦生产概况 l 我国小麦品种应用情况 l 小麦种子生产管理 l 小麦种子经营及策略 第四节 蔬菜种子的营销 l 我国蔬菜生产概况 l 蔬菜种子生产特点 l 蔬菜育种技术进展及品种审定状况 l 蔬菜种子生产组织与管理 第五节 大豆种子的营销 l 我国和世界大豆生产概况 l 大豆种子市场状况及良种推广体系 l 大豆种子经营策略 第六节 棉花种子的营销 l 我国和世界棉花生产概况 l 棉花育种及品种审定状况 l 种子基地及商品种子生产体系与管理 l 棉花种子经营模式 思考题/作业: 1.我国玉米种子市场有哪些特点? 2.比较登海模式和奥瑞金模式的区别及各自的特点。 3.什么是超级玉米、超级水稻和超级小麦? 4.水稻供给品种有何特点? 5.蔬菜种子生产有何特点? 6.我国大豆种子的营销策略怎样? 7.我国棉花种子营销模式怎样? 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杂交玉米、杂交水稻、小麦、蔬菜、棉花、大豆等种子营销模式,这点要求掌 握掌握国内外主要农作物(玉米、水稻、小麦、大豆和棉花)和蔬菜种子的营销模式。 授课章节 第六章 种子生产管理 授课学时 3 讲授方法 讲授法与案例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种子基地建立的形式、模式与原则,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 条件和建立的程序; 2. 理解种子收购的特点,种子运输特点,种子检验机构的职责,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内 涵; 3. 掌握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种子贮存的ABC分类管理,种子运输的组织与实施, 我国种子质量分级的标准与种子质量指标。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与管理;种子贮存的ABC分类管理;种子运输的组织与实施 2. 难点: 种子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实施
教学要 种于生产地的与管理 子林地 运输管西 ... 有热与生产条件。 按没种子质量分搬标准,常规品种、自交系来本 “三系”亲本分为哪两级?杂交利 孩学小要讲授了种 授课章节 第七章种子行玫管理与执法 授课学时7 讲授方法讲授法与案例法教学条件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涵: 粉赛程政筑出整政热法垫整位子技装行为的几种具体处可,农 种子法及其相关法规的草紧及其在种子产业中实际应用。 :: 种具体处罚 权益及保 纷田问现场鉴 许可证 农物等 物导营许司证时应提交的文件 思考题作业: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 l 种子生产基地建设的意义 l 种子生产基地建立的形式 l 种子基地建设的模式与原则 l 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的条件 l 种子基地建立的程序 l 种子生产基地的管理 第二章 种子收购、贮存及运输管理 l 种子收购管理 l 种子贮存管理 l 种子运输管理 第三节 种子质量管理 l 种子质量指标体系 l 种子质量检验机构及管理 l 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及其建立 思考题/作业: 1.建设种子生产基地有何意义? 2.我国良种生产基地的形式有哪两种? 3.种子生产基地应具备什么样的自然与生产条件? 4.什么是种子贮存ABC分类管理? 5.按我国种子质量分级标准,常规品种、自交系亲本、“三系”亲本分为哪两级?杂交种 又分为哪两级? 6.怎样建立安全有效的种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了种子生产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种子收购、贮存及运输管理以及种子的质量管 理,重点要求掌握种子生产基地管理的内容与方法,种子贮存的ABC分类管理,种子运输的组织与 实施,我国种子质量分级的标准与种子质量指标。 授课章节 第七章 种子行政管理与执法 授课学时 7 讲授方法 讲授法与案例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1. 了解种子行政管理、种子行政检查及种子违法案件查处、种子生产与经营许可及设立外商 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的相关规定; 2. 理解种子行政管理的特征、种子行政执法的原则、种子使用者的权益种子质量纠纷的内 涵; 3. 掌握种子行政管理的主体,种子行政执法机构与内容,种子违法行为的几种具体处罚,农 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相关规定,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的规定。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种子行政管理的主体,种子行政执法机构与内容,种子违法行为的几种具体处罚,种子使用 者的权利,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相关规定,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的规定。 2. 难点: 种子法及其他相关法规的掌握及其在种子产业中实际应用。 教学要点: 第一节 种子行政管理 l 种子行政管理的特征 l 种子行政管理法的制定 l 种子行政管理法的效力 l 种子行政管理的主体 第二节 种子行政执法管理 l 种子行政执法机构 l 种子行政执法的内容 l 种子行政执法的原则 l 种子行政执法的管辖 l 种子行政检查 l 种子违法案件查处的程序 l 种子违法行为的认定和处理 l 种子行政处罚的种类 l 种子违法行为的几种具体处罚 l 种子行政处罚的执行 第三节 种子使用者的权益及保护 l 种子使用者的权益的构成 l 种子使用者权益的保护 第四节 种子质量纠纷处理 l 种子质量纠纷概述 l 种子质量纠纷处理 l 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 第五节 种子生产与经营许可 l 主要农作物种子生产许可证 l 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 第六节 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 l 农作物种子包装 l 种子标签管理 第七节 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的规定 l 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应具备的条件 l 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的程序 l 申请办理《农作物种子经营许可证》时应提交的文件 l 其它管理规定 思考题/作业:
原是场处是怎么规定的 型 利? 教学小结 处理 器讲授种政管辈种行政热法管里◆种千子体用的的益及保护种不质量州 授课章节 第八章国际种子市场战略 授课学时2 讲授方法讲授法与案例法教学条件多媒休教室/相关机频 教学目标: 解田际种子市场总体状况 教学重点,难点: 国种因际市场策略 我四种业天根微费子金业的跨国经背横式及策略。并根照种子国际种子市场的特点。等划 教学要点:因际种子市场总体状况 际种布场的悦 第二节 国外 经营式及策略 器 思考作型 之种子场的概会 教学小结 求了泰外释机场的林扬的提搞及我种食应对国外种子金业竞争的策略,受 绪论 民为政要 间 通过 种子是绿色苹命的载体.20世纪60年代 哥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锈开小麦和菲律完国际水研究所的锈水稻种的有成和广,对解发 展中国家粮食不是、经济贫围等饲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包括度在内的许多家从粮食进口,转变为粮食基本实现自给。05年,我培育的·超 级”产量达1290kem2,比1949年产量水平增加了近6
授课章节 第八章 国际种子市场战略 授课学时 2 讲授方法 讲授法与案例法 教学条件 多媒体教室/相关视频 教学目标: 1. 了解国际种子市场总体状况;; 2. 理解国外种子企业跨国经营运作思路及特点; 3. 掌握我国种业国际市场策略。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 国种业国际市场策略。 2. 难点: 正确把握国外种子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及策略,并根据种子国际种子市场的特点,筹划 我国种业的国际市场策略。 教学要点: 第一节 国际种子市场总体状况 l 国际种子市场的概念 l 国际种子市场总体状况 第二节 国外种子企业的跨国经营模式及策略 l 国外种子企业跨国进入模式 l 国外种子企业跨国经营运作思路及特点 l 国外种子企业国际市场营销策略 第三节 我国种业国际市场策略 l 我国种子企业应对外国种子企业的竞争策略 l 我国种子企业国际市场策略 l 我国种子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可能模式 思考题/作业: 1、国际种子市场的概念。 2、国外种子企业跨国进入模式有哪些? 3、我国种子企业应对外国种子企业的竞争策略有哪些? 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介绍了国际种子市场的总体情况以及我国种子企业应对国外种子企业竞争的策略,要 求了解国外种子市场的总体情况,掌握我国种业国际市场策略。 1.由国务院、农业部颁布的种子行政管理法分别有哪些? 2.种子行政执法机关和内容各有哪些? 3.种子行政执法的原则是什么? 4.种子违法案件查处中对现场处罚是怎么规定的? 5.种子使用者有哪些权利? 6.什么是种子质量纠纷?种子质量纠纷的解决途径有哪几种? 7.申请领取种子生产许可证和种子经营许可证各应具备哪些条件? 8.种子标签的重要标注内容有哪些? 教学小结: 本章主要讲授了种子行政管理、种子行政执法管理、种子使用者的权益及保护、种子质量纠纷 处理、种子生产与经营许可、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并介绍了设立外商投资农作物种子企业的规 定。重点要求掌握种子行政管理的主体,种子行政执法机构与内容,种子违法行为的几种具体处 罚,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的相关规定,种子包装与标签管理的规定。 绪 论 “民为政要,农为国本,种为农先”,种子是农业生产与发展的源头,是不可替代的最基本的农业生产资料。一切现代农业技术、农艺措施都直接或 间接地通过种子这一载体在农业生产中发挥作用。 种子是绿色革命的载体。20世纪60年代墨西哥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的矮秆小麦和菲律宾国际水稻研究所的矮秆水稻品种的育成和推广,对解决发 展中国家粮食不足、经济贫困等问题起到了重要作用,也使包括印度在内的许多国家从粮食进口,转变为粮食基本实现自给。2005年,我国培育的“超 级稻”产量达12900kg/hm2,比1949年产量水平增加了近6倍
第一节种业的产生和演变 种子从果实到繁殖器官:从农作物产品到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商品最后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 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在距今10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期采集野生植物过程中,发现每年到一定的季节在某片土地上某些野生谷物就 会发珠、生长、结实这一规律,经验的积累。促使原始人类尝试将收集来的谷物撒在地里以待秋后聚收获,经过无数代人的观察、摸索、试种,这些可 供食用的野生植物逐渐培养咸为农作物。于是,最原始的种植业就这样发生了。 一》找原好 种业的发满 有 在甲骨文中已有 麦 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发现新品种并有心 菽等农作物已有0多个品种(类型),为了做到各种作物品种《类型)的适地种植,战国时还设了专职官员 “司”堂管这项任名 据《汜胜之书》记载,到了秦汉、线晋时期农作物穗选法己经比较成熟,选种技术己相当进步,产生了一种单收、单打、单贮、单种的良种繁殖技 术,人们送育出相当多优良品种。并开始重视逃用抗虫品种等。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谷子和水稻品种达百余个,说明我国这个历史时期在品种迹有 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到了明清时期,创造了冬谷法(北方地区采用)、小麦移裁(江南地区晚貂下茬地采用)、甘著留种等我培技术。明代出现了在 位基础上再进行系统迹有的良种繁有技术:清代在混合德达的基础上又发展到单株德,即】 一传 ·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人们遮清是地认 ,并不斯摸案出新的 作物育种方法和选技术。随着衣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的高用加值和商机开始凸现 逐渐出现了专门从 、世界种业的形成和发园 种业是与种子经营相关的企业或门的集合体,真正意义上的种业的形成应是以种子成为商品并以经营主体一种子公司出现为标志。1742年,世 界第一家种子公同在法国成立并开始高品种子经营活动。1784年,北关第一家种子公可戴维兰德里斯(David Landreth)在费城建立,经营菜豆、包心 菜、胡萝卜、洋葱、碗豆和生菜等蔬菜种子:1850年,全美已有45家种子公司,主要烟过椰购方式销售蔬菜和花弄种子:183年6月美国种子贸易协会 成立,第一次将种子批发和零售商整合。丛种子公司出现开始到农作物子发展成为一项产业经历了约1金年的历史, 由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及之后的杂交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种业发展迅速,种子公同数量不新增加,实力不断壮大,其中部 分种子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种子企业,实力雄厚的逐步发服成大型跨国种业集团。 大的农产品生产国 也是邮 的种子生产 是世 种子产业发展最早、种子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之一,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年 于19世纪.1883年成立了美国种 1919年密执安、明尼苏达等5个州及加 士的麦们开 ,正式成立国际作物良协金,促进认证种子的生产、定、销售和使用,制定种子生 产、储存和装却的最任厨量标准制定 的种子认证标准和程方 1939年关国第一部《联邦种子法》正式罚布,它是笔田种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嫁合性立法】 19%9年,国际作物成良协会更名为宜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 1970年颤布《美国植物品种保护法》:(我国1997年10月1日颜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21世纪韧,种贸协会会员总数超过00个,年种子贸易额约为57化美元,占全世界种子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年种子出口额约85亿美元。 随着生产发展、育种科研体制敏苹,国家立法以及经营克争,关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1)府管理时期(190一930年)种子产业兴起的制,国家层面上对优良品种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峡乏种子市场运营规则到了204 物品种改良协会” “种子认证机构”,在政府管理下组织和实随种子认证计,由公立农业科研机构或大学培育新品种,从面 邦种子法》正式 0年【 品种保护法)领布种子公司的产权得以保护,从而提高了利 子公司建立自己的育种机构,培拥有自主权的新品种 积性。种子立法为种子市场 供了制度保证,种子经营开始从以公立机构为主向彩立机枸为主转变。 《3)老西经登时盟9一99连】私营种子公可主导种业,种业的超额利淘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实力排厚的种子公司吸引大量工业资本和 全融货本,发展成为大型集团公可,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公可朝着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至断方向发展。 (4)跨国公司念争时围(1990年以后)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算般崛起,许多种子公司拥有自己的自种家、丰高的遗传资源,培育出具有 员:20O0年原诺华(Novartis)农业公司与原阿斯特拉捷尼康(Asta☑eeca》农化公司联合组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高科技公可一 一先正达公可 Sy 中代的发主要是在留洋者的带动下开服的 近代(公元1340一1949年),19世纪初中国的作物育种事业起步,主要以西洋归留学人员的有种工作为主要内容,研究集中在水稀、小麦、棉花 三种作物上 0世纪20年代。一些在国外攻读农学的留学人员回国效力。他们带回现代的有种理论和技术,致力于农业教有和农业改良,成绩卓著,对我国作物 育种的改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东南大学,919年开展棉花有种,留美人员过探先、王善伦、孙您的等,将因外所学用于中国实际,制定严格的育 种程序及试验制度。使育种工作初步走上科学轨道
第一节 种业的产生和演变 一、种业形成的渊源 种子从果实到繁殖器官;从农作物产品到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商品最后到农业生产要素资源,经历了漫长的演变过程。 (一)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 最原始的种植业的产生在距今10 000年左右的新石器时代。人类在长期采集野生植物过程中,发现每年到一定的季节在某片土地上某些野生谷物就 会发芽、生长、结实这一规律。经验的积累,促使原始人类尝试将收集来的谷物撒在地里以待秋后来收获,经过无数代人的观察、摸索、试种,这些可 供食用的野生植物逐渐培养成为农作物。于是,最原始的种植业就这样发生了。 (二)我国原始种业的发展 我国农作物发展到商代,在种类上已经有不少。在甲骨文中已有禾、黍、莱(小麦)、麦、菽、稻等七种,此外还有麻、紵等。时至西周,我国农 作物中又出现了几种不同的类型,已有良种的概念,如“嘉种”。春秋时期,人们已经懂得了品种的熟期概念,并运用自然的选择方法选育出早熟和晚 熟品种(类型)。战国时期,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培育发现新品种,并培育出了多种农作物的多个品种,在《管子·地员篇》中就提到黍、稷、稻、 菽等农作物已有 30多个品种(类型)。为了做到各种作物品种(类型)的适地种植,战国时期还设了专职官员——“司稼”掌管这项任务。 据《汜胜之书》记载,到了秦汉、魏晋时期农作物穗选法已经比较成熟,选种技术已相当进步,产生了一种单收、单打、单贮、单种的良种繁殖技 术,人们选育出相当多优良品种,并开始重视选用抗虫品种等。在《齐民要术》中记载的谷子和水稻品种达百余个,说明我国这个历史时期在品种选育 上已取得了巨大成就。到了明清时期,创造了冬谷法(北方地区采用)、小麦移栽(江南地区晚稻下茬地采用)、甘薯留种等栽培技术。明代出现了在 粒选基础上再进行系统选育的良种繁育技术;清代在混合穗选的基础上,又发展到单株穗选,即“一穗传”。人们在农业生产中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 到种子的重要性,并不断摸索出新的农作物育种方法和选育技术。随着农产品市场经济的发展,种子的高附加值和商机开始凸现,逐渐出现了专门从事 种子经营的商家。 二、世界种业的形成和发展 种业是与种子经营相关的企业或部门的集合体。真正意义上的种业的形成应是以种子成为商品并以经营主体——种子公司出现为标志。1742年,世 界第一家种子公司在法国成立并开始商品种子经营活动。1784年,北美第一家种子公司戴维•兰德里斯(David Landreth)在费城建立,经营菜豆、包心 菜、胡萝卜、洋葱、豌豆和生菜等蔬菜种子;1850年,全美已有45家种子公司,主要通过邮购方式销售蔬菜和花卉种子;1883年6月美国种子贸易协会 成立,第一次将种子批发和零售商整合。从种子公司出现开始到农作物种子发展成为一项产业经历了约100余年的历史。 由于孟德尔遗传定律发现及之后的杂交理论的研究与应用,从20世纪初开始,世界种业发展迅速,种子公司数量不断增加,实力不断壮大,其中部 分种子公司发展成为全国性的种子企业,实力雄厚的逐步发展成大型跨国种业集团。 (一)美国现代种业的发展 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产品生产国,也是最大的种子生产国,是世界上种子产业发展最早、种子法规比较健全的国家之一,种子产业已发展成为年 产值几十亿美元的基础产业。 美国现代种子产业发端于19世纪,1883年成立了美国种子贸易协会,有35个会员; 1919年密执安、明尼苏达等5个州及加拿大的代表们开会,正式成立国际作物改良协会,促进认证种子的生产、鉴定、销售和使用,制定种子生 产、储存和装卸的最低质量标准,制定统一的种子认证标准和程序; 1939年美国第一部《联邦种子法》正式颁布,它是美国种业发展史上重要的一部综合性立法; 1969年,国际作物改良协会更名为官方种子认证机构协会; 1970年颁布《美国植物品种保护法》;(我国1997年10月1日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 21世纪初,种贸协会会员总数超过900个,年种子贸易额约为57亿美元,占全世界种子贸易总额的十分之一左右,年种子出口额约8.5亿美元。 随着生产发展、育种科研体制改革、国家立法以及经营竞争,美国种子产业的发展经历了四个历史时期: (1)政府管理时期(1900~1930年) 种子产业兴起的初期,国家层面上对优良品种保护的法律法规还未建立,缺乏种子市场运营规则。到了20年 代,各州相继成立“作物品种改良协会”、“种子认证机构”,在政府管理下组织和实施种子认证计划,由公立农业科研机构或大学培育新品种,从而 保证生产和销售高质量的种子。 (2)立法过渡时期(1930~1970年) 通过立法实行品种保护,促进种业市场化。1939年美国第一部《联邦种子法》正式颁布,1970年《美国植物 品种保护法》颁布,种子公司的产权得以保护,从而提高了种子公司建立自己的育种机构,培育拥有自主权的新品种的积极性。种子立法为种子市场提 供了制度保证,种子经营开始从以公立机构为主向私立机构为主转变。 (3)垄断经营时期(1971~1990年) 私营种子公司主导种业。种业的超额利润导致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实力雄厚的种子公司吸引大量工业资本和 金融资本,发展成为大型集团公司,特别是高新技术的引入,使公司朝着科研、生产、销售、服务一体化的垄断方向发展。 (4)跨国公司竞争时期(1990年以后) 跨国公司在世界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崛起,许多种子公司拥有自己的育种家、丰富的遗传资源,培育出具有 自主知识产权的高产优质作物新品种,拥有先进的加工精选设备和快捷的信息系统、销售网络,创造了高信誉的品牌。实力更为雄厚的财团开始与种子 公司互为兼并、收购,如1999年10月,先锋(Pioneer)种子公司与具有400亿美元资产的杜邦(DuPont)生物化学公司合并,成为杜邦集团公司的成 员;2000年原诺华(Novartis)农业公司与原阿斯特拉捷尼康(AstraZeneca)农化公司联合组建成世界最大的农业高科技公司——先正达公司 (Syngenta)。 (二)中国现代种业的形成与发展 1、中国近代种业的发展主要是在留洋归国者的带动下开展的。 近代(公元1840~1949年),19世纪初中国的作物育种事业起步,主要以西洋归国留学人员的育种工作为主要内容,研究集中在水稻、小麦、棉花 三种作物上。 20世纪20年代,一些在国外攻读农学的留学人员回国效力。他们带回现代的育种理论和技术,致力于农业教育和农业改良,成绩卓著,对我国作物 育种的改进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如东南大学,1919年开展棉花育种,留美人员过探先、王善佺、孙恩麟等,将国外所学用于中国实际,制定严格的育 种程序及试验制度,使育种工作初步走上科学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