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导入见案例视频19α病人,女,36岁。痔疮多年。因头晕、乏力多年。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Bp100/70mmHg,皮肤、粘膜苍白,发毛稀疏无光。指端苍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Hb50g/L,RBC2.5X1012/L,WBC9.8X109/LBPC130×109/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血清铁6.5μ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病人,女,36岁。痔疮多年。因头晕、乏力多 年。检查:T36℃,P80次/分,R18次/分, Bp100/70mmHg,皮肤、粘膜苍白,发毛稀疏无 光。指端苍白,指甲脆裂呈匙状。实验室检查: Hb50g/L,RBC2.5×1012/L,WBC9.8×109/L, BPC130×109/L,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血 清铁6.5μmol/L,骨髓检查:红系增生活跃, 骨髓铁染色阴性。诊断为缺铁性贫血。 病例导入 见案例视频19
病例导入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是不是缺铁性贫血的特征?3、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护理?
病例导入 结合上述病例请思考该病人: 1、为什么诊断该病人是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呈小细胞低色素是不是缺铁性 贫血的特征? 3、发病原因是什么,如何治疗、护理?
概述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思考:什么是贮存铁?为什么会缺乏?
概 述 缺铁性贫血是体内用来合成血红蛋白的 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量减少而 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思考:什么是贮存铁? 为什么会缺乏?
一.病因和发病机制
一 .病因和发病机制
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9192.铁的来源3.铁的吸收C4.铁的排泄5.铁的转运血清铁将铁输送至各组织
1.铁在体内存在形式 ▲组织中的铁主要是以血红蛋白、肌红 蛋白和酶的形式存在。 ▲贮存铁主要是以铁蛋白及含铁血黄素形 式贮存在肝、脾、骨髓、肠黏膜中。 2.铁的来源 ▲生理情况:来源于衰老的红细胞,海带、 紫菜、木耳、香菇、肝、肉、血、豆类等。 脂肪、乳类、谷物含铁较低。 ▲非生理情况:铁可来源于药物和输血。 3.铁的吸收 ▲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部吸收。 ▲胃酸、VitC促进铁吸收。 ▲茶(含鞣酸)、奶(含磷)、咖啡影响 铁的吸收。 4.铁的排泄 ▲正常情况下,铁的吸收和排泄保持平衡 状态。 ▲铁主要是随肠粘膜细胞、皮肤细胞、尿 道细胞脱落而丢失。妇女还通过月经、妊 娠和哺乳而丧失铁。 5.铁的转运 ▲血清铁将铁输送至各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