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六章 血液系统疾病病人护理
第二节贫血缺铁性贫血O再生障碍性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溶血性贫血
第二节 贫 血 ▲缺铁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 ▲巨幼细胞性贫血 ▲溶血性贫血
概述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RRC)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和(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概 述 贫血是指外周血液在单位容积内的血 红蛋白浓度(Hb)、红细胞计数(RRC) 和(或)红细胞比容(HCT)低于正常最 低值的一种病理状态。其中以血红蛋白 浓度降低最为重要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HCT<0.42;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HCT<0.37;妊娠女性:Hb<100g/L、RBC<3.5×1012/L,HCT<0.30
成年男性:Hb<120g/L,RBC<4.5×1012/L, HCT<0.42; 成年女性:Hb<110g/L、RBC<4.0×1012/L, HCT<0.37; 妊娠女性:Hb<100g/L、RBC<3.5×1012/L, HCT<0.30 国内诊断贫血的标准为: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白血病造血微环境受损:淋巴瘤、骨纤维化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贫血,缺铁性贫血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3. 失血性贫血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1.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 ▲造血干细胞异常:再障、白血病 ▲造血微环境受损 :淋巴瘤、骨纤维化 ▲造血原料不足或利用障碍:巨幼细胞性 贫血,缺铁性贫血 2.红细胞破坏过多性贫血:各种溶血 3.失血性贫血 ▲急性失血:大血管破坏等 ▲慢性失血:月经过多、痔疮出血等 按病因和发病机制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