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雕珺(市职教中心) 点评者:钟羽(教研员)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 曲到现当代新诗,出现了很多流派,涌现了许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肥沃的诗歌土壤呈现出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 雅的徐志摩,忠贞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 他的名字叫戴望舒(板书)。 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让我们随着音乐和舞蹈,来 欣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板书)。在认真聆听的时候,请同学们体味一下这 首诗的感情基调,说说是什么。 【点评:学习诗歌,导入语适宜用诗化的语言,精炼,优美,概括;学生聆听、 欣赏时,所带“问题”单一,好。】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很仔细地看书,部分同学轻声跟读) 师:诗中的一些字音、词义我们来学习一下。(出示需要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 正音和理解词义) 【点评:“问题”呢?应利用学生情绪未退时及时回应。】 pang huang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chi chu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chou chang惆怅:伤感,失意。 tui pi颓圮:坍塌、倒塌。 ji liao寂寥:寂静、空旷。 生:(和老师一起读词,读词义) 师:我们学习了这些词语,但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好,听完这首 诗,你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抓住诗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形容 下诗人的感情基调呢?
《雨巷》课堂教学实录 执教者:雕 珺(市职教中心) 点评者:钟 羽(教研员) 师:我们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上古的《诗经》到汉乐府民歌,从唐诗宋词元 曲到现当代新诗,出现了很多流派,涌现了许多诗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歌精品。 在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随着西方诗歌的影响,我国肥沃的诗歌土壤呈现出百家 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涌现出许多杰出的诗人,如激情四溢的郭沫若,浪漫典 雅的徐志摩,忠贞爱国的艾青。今天我们再来结识一位朦胧缠绵的“雨巷诗人”, 他的名字叫戴望舒(板书)。 江南小巷,在霏霏春雨中,该有怎样的一番情致呢?让我们随着音乐和舞蹈,来 欣赏戴望舒笔下的《雨巷》(板书)。在认真聆听的时候,请同学们体味一下这 首诗的感情基调,说说是什么。 【点评:学习诗歌,导入语适宜用诗化的语言,精炼,优美,概括;学生聆听、 欣赏时,所带“问题”单一,好。】 师:(播放多媒体课件) 生:(很仔细地看书,部分同学轻声跟读) 师:诗中的一些字音、词义我们来学习一下。(出示需要理解的词语,指导学生 正音和理解词义) 【点评:“问题”呢?应利用学生情绪未退时及时回应。】 páng huáng 彷徨:走来走去,犹豫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chì chù 彳亍:慢步走,走走停停。 chóu chàng 惆怅:伤感,失意。 tuí pǐ 颓圮:坍塌、倒塌。 jì liáo 寂寥:寂静、空旷。 生:(和老师一起读词,读词义) 师:我们学习了这些词语,但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好,听完这首 诗,你感受到作者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你能不能抓住诗中的几个关键词来形容一 下诗人的感情基调呢?
【点评:“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强调得好。在语境中学习词语 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理解更准确,记忆更长久。但“问题”有问题:教师到底要 问什么?第一问未解决,又提出第二问。】 生:(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书中找词语,陆续说出)孤独,寂寞,忧郁,哀 怨,忧伤,彷徨·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朗读出这样的感情基调呢?我们也应该用刚才同学 们所总结出的孤独、忧郁、忧伤、彷徨这样的感情来读。要想读出这样的感觉, 我们朗读的速度是应当快还是应当慢一些? 【点评:又出现第三问!当然,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也不失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 个特点。】 生:慢一些。 师:对!那么我们就跟着这样的感觉走,缓缓地读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惆怅吧! 前两节诗我请两位同学来找找感觉,看谁的感觉更到位;两位学生评价,说说谁 读得好,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你觉得哪个地方应当怎样处理会更好,你也试一试。 生:(两位学生各读了一节诗。一学生举手评价)我觉得第二位同学读得稍微好 些,因为有感情,忧郁一些。 师:你说他朗读的感情更加忧郁,能自己也读一读吗? 生:行。(朗读一二节,效果较好) 师:这位同学果然朗读得比较好。好,通过比读我们看到,同样的诗歌,但是各 人读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人读得很平淡,有的人却读得很有味道,而我们 正是要你读出诗歌的这种味道。下面我们学习刚才读得好的同学,自己也来试 试,请大家集体来诵读这首诗歌。 生:(学生齐读,整齐而有节奏) 【点评:通过学生比读、评价、再读,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朗读诗歌。】 师:总体来说读得较好,但有些诗句朗读要注意语速再慢一些,有些词语要有 定的处理,如“悠长、悠长”,“远了、远了”,要读出词语所表达的感觉。 【点评:这里教师可自己示范朗读一节或几句,让学生跟读,效果会更好些。】 师:我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充分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那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 这种忧伤的呢? 生:从诗中的词语可以感受到
【点评:“更要懂得、理解词语在诗中的含义”,强调得好。在语境中学习词语 符合人的认知心理,理解更准确,记忆更长久。但“问题”有问题:教师到底要 问什么?第一问未解决,又提出第二问。】 生:(学生有的在思考,有的在书中找词语,陆续说出)孤独,寂寞,忧郁,哀 怨,忧伤,彷徨…… 师:那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能朗读出这样的感情基调呢?我们也应该用刚才同学 们所总结出的孤独、忧郁、忧伤、彷徨这样的感情来读。要想读出这样的感觉, 我们朗读的速度是应当快还是应当慢一些? 【点评:又出现第三问!当然,用自问自答的方式也不失为中职学校语文教学的 一个特点。】 生:慢一些。 师:对!那么我们就跟着这样的感觉走,缓缓地读出作者内心的忧郁和惆怅吧! 前两节诗我请两位同学来找找感觉,看谁的感觉更到位;两位学生评价,说说谁 读得好,为什么读得好,或者你觉得哪个地方应当怎样处理会更好,你也试一试。 生:(两位学生各读了一节诗。一学生举手评价)我觉得第二位同学读得稍微好 一些,因为有感情,忧郁一些。 师:你说他朗读的感情更加忧郁,能自己也读一读吗? 生:行。(朗读一二节,效果较好) 师:这位同学果然朗读得比较好。好,通过比读我们看到,同样的诗歌,但是各 人读出来的效果是不同的,有的人读得很平淡,有的人却读得很有味道,而我们 正是要你读出诗歌的这种味道。下面我们学习刚才读得好的同学,自己也来试一 试,请大家集体来诵读这首诗歌。 生:(学生齐读,整齐而有节奏) 【点评:通过学生比读、评价、再读,教师点评,引导学生逐步学会朗读诗歌。】 师:总体来说读得较好,但有些诗句朗读要注意语速再慢一些,有些词语要有一 定的处理,如“悠长、悠长”,“远了、远了”,要读出词语所表达的感觉。 【点评:这里教师可自己示范朗读一节或几句,让学生跟读,效果会更好些。】 师:我们通过朗读这首诗,充分地感受到了诗人的忧伤,那么你是从哪儿感受到 这种忧伤的呢? 生:从诗中的词语可以感受到
师:其实刚才我在让你们抓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首 先,我们看到诗中用了大量的带有忧伤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 出这些词语。 生:(学生用笔按顺序边划边回答)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 清、惆怅、凄婉、迷茫、太息(叹气)。 师:对,这些词语都是诗人表达忧伤感情的载体。诗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只 靠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且还会创造一些意象来营造情感氛围。那么,什么是意象 呢? 生:(思考) 师: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比如说,我想表达我的思乡之情,我当然可以用“想念故乡”、“思念故乡”这 些词语来表达,但是如果用一种物体形象来表达会更加让人觉得很有道理。那么 什么物体容易让人产生思乡之情呢?我读两句诗大家就知道了:“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面都有一个意象寄托了诗人 的思乡之情,它就是 生:(齐答)月亮。 师:对,月亮。我再读一首诗,大家来找一找这首诗中有什么物体形象它就是表 达爱恋、相思之情的意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 生:红豆。 【点评: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引导掌握“意象”这一较难懂的概念,好。】 师:(微笑)很好,说明同学们懂得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的“物体形象”(板书)。诗人戴望舒在这首诗中也设置了几个意象,你能找到 它们吗? 生:(在诗歌中找出这些意象,自由发言)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油纸伞、 我、姑娘。 师:说的很好。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这首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景 物体,一类是人物形象。(归纳重要意象并板书) 师:①雨巷和颓圮的篱墙(示图):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 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有诗为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因为还有“颓圮的篱墙”。 这就更让人感到怎样?
师:其实刚才我在让你们抓关键词理解诗歌的感情基调的时候就已经说过了,首 先,我们看到诗中用了大量的带有忧伤的感情色彩的词语,请同学们在课文中划 出这些词语。 生:(学生用笔按顺序边划边回答)彷徨、寂寥、愁怨、忧愁、哀怨、冷漠、凄 清、惆怅、凄婉、迷茫、太息(叹气)。 师:对,这些词语都是诗人表达忧伤感情的载体。诗的高妙之处,不仅仅在于只 靠词语来表达情感,而且还会创造一些意象来营造情感氛围。那么,什么是意象 呢? 生:(思考) 师:下面我举几个例子大家就知道了。 比如说,我想表达我的思乡之情,我当然可以用“想念故乡”、“思念故乡”这 些词语来表达,但是如果用一种物体形象来表达会更加让人觉得很有道理。那么 什么物体容易让人产生思乡之情呢?我读两句诗大家就知道了:“举头望明月, 低头思故乡。”“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里面都有一个意象寄托了诗人 的思乡之情,它就是—— 生:(齐答)月亮。 师:对,月亮。我再读一首诗,大家来找一找这首诗中有什么物体形象它就是表 达爱恋、相思之情的意象:“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 思。” 生:红豆。 【点评:利用学生原有知识,引导掌握“意象”这一较难懂的概念,好。】 师:(微笑)很好,说明同学们懂得什么是意象了。意象就是融入诗人思想感情 的“物体形象”(板书)。诗人戴望舒在这首诗中也设置了几个意象,你能找到 它们吗? 生:(在诗歌中找出这些意象,自由发言)雨巷、颓圮的篱墙、丁香、油纸伞、 我、姑娘。 师:说的很好。同学们注意了没有,在这首诗中的意象可分为两类:一类是背景 物体,一类是人物形象。(归纳重要意象并板书) 师:①雨巷和颓圮的篱墙(示图):这是由“雨”和“巷”两个意象构成的。细 雨迷蒙,天色阴沉就易让人产生伤感。有诗为证:“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 细如愁。” 这是一条空巷,阴暗潮湿,而且残破。因为还有“颓圮的篱墙”。 这就更让人感到怎样?
生:迷惘和惆怅。 【点评:“颓圮的篱墙”漏了。】 师:②油纸伞(示图):你看到油纸伞,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怀旧、美丽 师:是的,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在诗中它是丁香姑娘的 美丽的点缀,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 师:③丁香和姑娘(示图):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 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雨中的丁 香更是增添了诗人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独自愁”的诗句。作者在诗中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作者是想说什么呢? 【点评:古诗词的引用,对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种浸润,也凸显了语文 课堂教学的特点。】 师:(提示引导)丁香花姣好却容易凋落,那诗中的姑娘 生:姑娘美好但转眼即逝。 师:是的,美好而转眼即逝。那么这位丁香姑娘是不是诗人心目中向往的姑娘? 可以说是的,但是还不仅仅如此。后面我们还要说到丁香姑娘还有其他的象征意 义 师:④我:诗中的“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着,“我” 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点评:对几个意象的内涵,没必要不停问,事事问,有的通过师生互动解决, 有的由教师直接说出,好。】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呢?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 的。(边讲述边板书) ①性格的忧郁:戴望舒(示图):1905年3月出生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虽然 不太富有,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然而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癜痕,这生理 上的缺陷,使得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忧郁。 ②时代的忧郁:《雨巷》创造于1927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 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 髙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
生:迷惘和惆怅。 【点评:“颓圮的篱墙”漏了。】 师:②油纸伞(示图):你看到油纸伞,会有什么样的感觉? 生:怀旧、美丽。 师:是的,油纸伞本身就给人怀旧、神秘、迷蒙的感觉。在诗中它是丁香姑娘的 美丽的点缀,增添了怀旧、朦胧的情调。 师:③丁香和姑娘(示图):丁香花:开花在暮春时节,形状像结,花紫色或白 色。丁香花虽美,但容易凋谢。自古诗人对着丁香往往生出伤春之情。雨中的丁 香更是增添了诗人许多的愁怨和凄美。如:李璟的《浣溪沙》中有这样的诗句: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李商隐也有“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 风独自愁”的诗句。作者在诗中用丁香花来比喻姑娘,作者是想说什么呢? 【点评:古诗词的引用,对学生文学素养和人文精神是一种浸润,也凸显了语文 课堂教学的特点。】 师:(提示引导)丁香花姣好却容易凋落,那诗中的姑娘—— 生:姑娘美好但转眼即逝。 师:是的,美好而转眼即逝。那么这位丁香姑娘是不是诗人心目中向往的姑娘? 可以说是的,但是还不仅仅如此。后面我们还要说到丁香姑娘还有其他的象征意 义。 师:④我:诗中的“我”是一个有所追求的青年。孤身一人,默默彳亍着,“我” 既有对丁香姑娘的期盼,也有对眼前现状的迷茫,还有对往昔之美的深深追忆。 【点评:对几个意象的内涵,没必要不停问,事事问,有的通过师生互动解决, 有的由教师直接说出,好。】 师:诗人为什么会这样低沉幽怨呢?这与作者的人生经历和时代背景是分不开 的。(边讲述边板书) ①性格的忧郁:戴望舒(示图):1905 年 3 月出生于一个银行职员家庭,虽然 不太富有,生活也是无忧无虑。然而一场天花给他脸上留下了片片瘢痕,这生理 上的缺陷,使得诗人的性格从此变得非常忧郁。 ②时代的忧郁:《雨巷》创造于 1927 年夏天,当时反动派对革命者进行血腥屠 杀,造成了全国的白色恐怖。使原来积极响应革命、向往革命的青年,一下子从 高峰堕入了低谷。后来戴望舒隐居上海松江,在孤寂中嚼味着这个时代的忧郁
③爱情的忧郁:隐居松江期间,诗人对同学施蛰存的妹妹绛年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生理的缺陷使诗人心中存有自卑感,给爱情笼罩上了无形的阴影。最后他与恋 人分手了。这是他爱情上的忧郁。 【点评:这个环节安排得巧妙,处理得巧妙,好。】 师:现在我们的教室外面正下着雨,在这样的雨天,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有些忧愁,不是很畅快。 【点评:巧将时雨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好。】 师:我们在雨天也会感到一些忧愁,更何况有着三重忧郁之情的诗人戴望舒呢? 所以,诗人的感情才会如此忧郁低沉。 师:《雨巷》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象征?象 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很相似。象征也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 相似的特点。 【点评:这里处理得不够自然:承上和启下都缺少必要的勾连。】 我举些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小草,自然界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无所谓精神啊、 品德啊之类,但人们为什么要写诗作文来歌颂它呢?例如:“没有花香,没有树 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象征着具有平凡朴实、乐观向上精神的人。“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用它来象征人的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所以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板书),这种抽象的意义是作者赋 予它的,所以有时候相同的事物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只要你能体会到象征物 和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你就可以找到它的象征意义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讲的《雨巷》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 历,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雨巷”象征着:雨象征着泪水,象征着伤感 的情绪,或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阴冷、残破、寂寞、渺茫。 “姑娘”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爱人或其他的美好理想, “丁香花”和“颓圮的篱墙”象征着:诗人爱情的失败或理想的残破、破灭。 师: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我们可知这首诗正是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 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惶惑迷惘。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正象征着他们当时的心 境
③爱情的忧郁:隐居松江期间,诗人对同学施蛰存的妹妹绛年产生了爱慕之情, 但生理的缺陷使诗人心中存有自卑感,给爱情笼罩上了无形的阴影。最后他与恋 人分手了。这是他爱情上的忧郁。 【点评:这个环节安排得巧妙,处理得巧妙,好。】 师:现在我们的教室外面正下着雨,在这样的雨天,同学们,你们的心情怎样? 生:有些忧愁,不是很畅快。 【点评:巧将时雨转化为课堂教学资源,好。】 师:我们在雨天也会感到一些忧愁,更何况有着三重忧郁之情的诗人戴望舒呢? 所以,诗人的感情才会如此忧郁低沉。 师:《雨巷》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首先我们来了解什么是象征?象 征是一种艺术手法,它和比喻很相似。象征也要求象征物与被象征物之间有某种 相似的特点。 【点评:这里处理得不够自然:承上和启下都缺少必要的勾连。】 我举些例子大家就知道了。小草,自然界一种微不足道的植物,无所谓精神啊、 品德啊之类,但人们为什么要写诗作文来歌颂它呢?例如:“没有花香,没有树 高,我是一个无人知道的小草。”象征着具有平凡朴实、乐观向上精神的人。“野 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作者用它来象征人的一种顽强坚韧的精神。 所以象征就是用具体事物表现某些抽象意义(板书),这种抽象的意义是作者赋 予它的,所以有时候相同的事物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只要你能体会到象征物 和被象征物之间的相似点,你就可以找到它的象征意义了。 下面就请同学们结合我们刚才所讲的《雨巷》这首诗歌的创作背景和作者人生经 历,想一想这首诗中的意象有什么象征意义? 生:(学生自由发言,教师引导)“雨巷”象征着:雨象征着泪水,象征着伤感 的情绪,或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阴冷、残破、寂寞、渺茫。 “姑娘”象征着:诗人理想中的爱人或其他的美好理想。 “丁香花”和“颓圮的篱墙”象征着:诗人爱情的失败或理想的残破、破灭。 师:通过对这些意象的象征意义分析,我们可知这首诗正是展现了大革命失败后, 青年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惶惑迷惘。这些意象构成的意境正象征着他们当时的心 境